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stinal carriage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ae in hospitalized and non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
1
作者 Hanan Ahmed Habib Babay Ali Mohammed Somily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3期41-45,共5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and intestinal carriage with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and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ae.Methods: A total of...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and intestinal carriage with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and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ae.Methods: A total of 180 stool specimens were screened for MRSA and ESBL-producing enterobacteria.Identification of ESBL- 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ae was done by MicroScan Walk Away 96 system(Dade Behring Inc.,West Sacramento,CA 95691,USA ) and confirmation by double-disc synergy test.MRSA was identified by disc diffusion using 30μg cefoxitin disc and the MicroScan.Results:The rate of fecal MRSA carriage was 7.8% (14/180),35.7%(5 /14) were recovered from surgical wards.Three patients(21,4%) had MRSA recovered from other body sites,and 2(14.2%) had in addition ESBL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 respectively.Four(28.5%) patients with MRSA fical carriage died. MRSA fecal carriage was recovered from both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Four(2.2%) cases carried ESBL-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ae in feces.Three(75%) were from intensive care unit(ICU).One patient had both ESBL-producing E.coli and K.pneumoniae from stool as well as E.coli from tracheal aspirate.Two ICU patients with fecal ESBL died.Conclusion:Fecal screening for MRSA and ESBL of all patients at high risk admitted to different hospital wards and ICUs and implementing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CARRIAGE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 Enterobacteriacae
下载PDF
Penicillin-resistant characteriz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bovine mastitis in Gansu,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YANG Feng LIU Long-hai +7 位作者 WANG Ling WANG Xu-rong LI Xin-pu LUO Jin-yin ZHANG Zhe ZHANGShi-dong YAN Zuo-ting LI Hong-sh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874-1878,共5页
Bovine mastiti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difficult to treat because of increasing resistance against antibiotics, especially penicillin. β-Lactamase and biofilm are responsible for penicillin resistance of ... Bovine mastiti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difficult to treat because of increasing resistance against antibiotics, especially penicillin. β-Lactamase and biofilm are responsible for penicillin resistance of S. aure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β-lactamase activity and biofilm formation capacity of 37 pen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strains (35 were blaZ positive and 2 were blaZ negative) from bovine mastitis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as well as to measure th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genes icaA and icaD of these strains. β-Lactamase Test Ki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β-lactamase activity, biofilm formation was tested by semi-quantitative adherence assay method. Moreover, the presence of icaA and icaD were measured by PCR. A total of 32 pen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strains, including the two blaZ-negativ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β-lactamase producers. All tested S. aureus isolates produced biofilm in the microtiter plate assay. Meanwhile, all these strains were PCR-positive for the ica locus, icaA and icaD. The study indicated high prevalence of β-lactamase activity, biofilm-forming capacity, and the ica genes among the pen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isolates, and implied that S. aureus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was attributed to multipl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penicillin-resistant Β-lactamase BIOFILM ICA
下载PDF
Mutations of the brpR and brpS genes affect biofilm formation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3
作者 Allison Zank Lillian Schulte +3 位作者 Xavier Brandon Lauren Carstensen Amy Wescott William R Schw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年第1期20-32,共13页
BACKGR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kills tens of thousands of individuals each year and the formation of a biofilm contributes to lethality.Biofilm-associated infections are hard to treat o... BACKGR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kills tens of thousands of individuals each year and the formation of a biofilm contributes to lethality.Biofilm-associated infections are hard to treat once the biofilm has formed.A new stilbene drug,labeled SK-03-92,was shown to kill S.aureus and affected transcription of two genes tied to a putative two-component system(TCS)we have named brpR(biofilm regulating protein regulator)and brpS(biofilm regulating protein sensor).AIM To determine if BrpR and BrpS regulate biofilm formation,brpR and brpS mutants were assessed using biofilm assays compared to wild-type S.aureus.METHODS A combination of biofilm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were used.In addition,bioinformatic software tools were also utilized.RESULTS Significantly more biofilm was created in the brpR and brpS mutants vs wild-type cells.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showed the brpS mutant had differences in transcription of biofilm associated genes that were eight-fold higher for srtA,two-fold lower for lrgA,and 1.6-fold higher for cidA compared to wild-type.Bioinformatic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ureus brpR/brpS TCS had homology to streptococcal late-stage competence proteins involved in celldeath,increased biofilm produc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ster cells.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brpR/brpS is a TCS that may repress S.aureus biofilm production and be linked to late-stage competence in S.au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ILM Two-component system STILBENE staphylococcus aureus Late-stage competence SK-03-92
下载PDF
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罗小凤 刘盼盼 +3 位作者 陈晓慧 张贝贝 马彦军 王桂琴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2-391,共10页
【目的】探讨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临床研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阳性菌株在32、64、128μg/mL枸... 【目的】探讨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临床研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阳性菌株在32、64、128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变化;借助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在32、64、128、256μg/mL枸杞槲皮素处理下青霉素含量的变化,并以此来评估枸杞槲皮素对β-内酰胺酶合成及在64、128、256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枸杞槲皮素与BlaZ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筛选出23株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药敏纸片结果表明,随着枸杞槲皮素浓度的升高,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增加。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的合成,并显著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通过与BlaZ蛋白Ω-loop区域内的保守残基Asn161以氢键结合,影响BlaZ蛋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结论】枸杞槲皮素可以减少β-内酰胺酶的合成,还可通过降低β-内酰胺酶的活性增强青霉素的抑菌作用,具有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潜在活性,为后续开发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枸杞槲皮素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孔繁林 储从家 +3 位作者 管新龙 李杰芬 杨宇溪 孙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1 725株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近6年产β-内酰胺酶葡萄... 目的了解某院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1 725株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近6年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94.83%(1 725/1 819),各年度(2005—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88.68%(94/106)、89.69%(174/194)、91.72%(155/169)、97.58%(242/248)、96.10%(591/615)、96.30%(469/487),有逐年上升趋势(χ2=51.11,P<0.01);各菌种以松鼠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最高(99.50%,198/199),耳葡萄球菌最低(80.37%,86/107),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1)。药敏结果显示,除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呈高度耐药(耐药率51.74%~100.00%)和多重耐药,且产酶菌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酶菌(χ2在7.00~485.39之间,P<0.01)。苯唑西林耐药菌株占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2.86%和78.30%,是产酶葡萄球菌的主要组成菌群。结论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高检出率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高耐药率形势严峻,加强对产酶细菌的监测,遏制其快速增长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葡萄球菌属 抗药性 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下载PDF
医院感染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桂红 丁军颖 +4 位作者 高翔 古颖 荣蓉 洪燕英 刘清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送检标本15 620例,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观察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5075株,其中金... 目的分析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送检标本15 620例,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观察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507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26株(10.4%),包括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301株(57.2%),其来源主要为创口分泌液和痰液,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监护病房、皮肤科和疮疡外科,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多引起呼吸机相关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结论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类 耐药基因 交叉感染
下载PDF
2004-2009年我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战榕 陈菁 +1 位作者 黄心宏 潘玉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Vitek-60系统或手工鉴定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处理。结果共收集病原菌22 005株,其中革兰...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Vitek-60系统或手工鉴定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5软件处理。结果共收集病原菌22 0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7.3%,革兰阴性菌占72.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的检出率分别波动于59.7%~67.0%和67.3%~85.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菌株中粪肠球菌检出率波动于0~2.4%,屎肠球菌波动于3.0%~6.1%。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46.0%上升至63.4%;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菌株检出率波动于32.6%~42.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高度敏感,耐药率均<1%。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3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近年有上升趋势,2009年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达17.9%,16.5%。结论 6年中各类细菌对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呈小幅波动状态,其中革兰阴性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增加以及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数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肠球菌属 革兰氏阳性菌 Β内酰胺酶类 大肠杆菌 抗菌药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细菌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鹏豪 王雅丽 +1 位作者 廖康 陈建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97-898,共2页
目的对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以BlaZ基因检测的结果作为β-内酰胺酶检测的金标准,对"绝壁"试验、"三叶草"试验、头... 目的对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以BlaZ基因检测的结果作为β-内酰胺酶检测的金标准,对"绝壁"试验、"三叶草"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PCR法检测20株BlaZ基因为阳性,20株为阴性;"绝壁"试验,"三叶草"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敏感度均为100.00%,特异性为100.00%。结论 3种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方法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的实验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方法评价
下载PDF
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群智 张红英 +1 位作者 忽胜和 孔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将葡萄球菌属鉴定到种,头孢硝噻吩滤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13株,产...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将葡萄球菌属鉴定到种,头孢硝噻吩滤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6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13株,产酶率21.3%,产酶株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前四位分别是氨苄西林92.4%,青霉素G92.4%,红霉素84.7%,克林霉素69.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应作为常规项目开展,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万古霉素无耐药菌株,为首选药物,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7种中药对乳源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银忠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0-62,共3页
用煎煮法制备石榴皮等7种中药原液对分自乳源的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进行了抑菌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6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石榴皮、大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3.90 mg/... 用煎煮法制备石榴皮等7种中药原液对分自乳源的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进行了抑菌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6种中药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石榴皮、大黄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为3.90 mg/mL;其次是黄芩、黄连,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 mg/mL、31.25 mg/mL;连翘、茵陈的抑菌作用较弱,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0.00 mg/mL;杜仲对产β-内酶胺酶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产β-内酶胺酶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骨伤科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感染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1
作者 刘尚才 刘伯让 +2 位作者 张元昌 宋宝莲 何春迎 《中医正骨》 1993年第4期10-12,共3页
采用淀粉—碘测定法,对从骨伤患者中分离出的153株病原菌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阳性菌85株,占55.56%;G^+球菌参试102株,阳性78株,占76.47%;G^-杆菌参试51株,阳性7株,占13.73%。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63株,占84.00%。实验结果表... 采用淀粉—碘测定法,对从骨伤患者中分离出的153株病原菌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阳性菌85株,占55.56%;G^+球菌参试102株,阳性78株,占76.47%;G^-杆菌参试51株,阳性7株,占13.73%。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63株,占84.00%。实验结果表明,骨伤科产酶菌株感染丰较高,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选用。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梁,在缺乏药敏试验指导的情况下,青霉素不应再作为首选药物,且不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也应慎用。临床必须认识、掌握和合理使用新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注意头抱菌素的应用、酶抑制荆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控制产酶耐药菌株感染的新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酰胺酶 菌株 青霉素 骨损伤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瀚文 周万青 +1 位作者 张之烽 沈瀚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评价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收集自动化仪器检测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12和≥0.25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和15株。分别采用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P1、P1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 目的评价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收集自动化仪器检测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12和≥0.25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和15株。分别采用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P1、P1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Z基因,并以基因检测方法为标准,评价几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38株MIC≤0.12μg/mL的菌株中有2株抑菌圈直径(P10)为27 mm。检出blaZ基因阳性菌株15株,分别为2株青霉素MIC=0.12μg/mL和13株青霉素MIC≥0.25μg/mL的菌株。15株blaZ基因检测阳性菌株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均为阳性,敏感性为10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阳性各14株,敏感性为93.3%。38株blaZ基因检测阴性的菌株中,"四叶草"试验阳性3株,特异性为92.1%;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阳性各为2株,特异性为94.7%。结论几种常见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最小抑菌浓度 blaZ基因 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 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 “四叶草”试验
下载PDF
宁夏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分析及作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强 杨蕊 +3 位作者 万佳宏 常佳伟 魏彦琴 王桂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8-1148,共11页
旨在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所产生β-内酰胺酶的进化及结构特征并揭示其作用方式。分别以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检测5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检出的β-内酰胺酶... 旨在深入了解宁夏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所产生β-内酰胺酶的进化及结构特征并揭示其作用方式。分别以药敏试验和PCR方法检测5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检出的β-内酰胺酶BlaZ作进化分析及结构功能预测;利用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分析BlaZ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菌素;blaZ基因检出率为82.37%,并检出SA中较少报道的blaZTEM-1基因,检出率为26.05%;进化分析可知,BlaZ属于A型β-内酰胺酶,包含63个重要且承受进化压力的踪迹残基;分子对接发现,BlaZ易与青霉素类药物及阿维巴坦等抑制剂结合并形成稳定复合物;动力学模拟显示,BlaZ的结构柔性小于同型酶TEM-1和TEM-52,其中Ω-loop区域柔性存在差异(P<0.05)且能影响与药物的作用,即该区域柔性与结合活性呈正相关;BlaZ分别与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结合时结构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宁夏地区牛源SA产生的β-内酰胺酶BlaZ属A型,并从菌株中检出blaZTEM-1基因;BlaZ对青霉素类药物的结合活性高于头孢菌素且易于结合阿维巴坦等抑制剂,其中Ω-loop区域的结构柔性是BlaZ与药物结合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作用方式 生物信息学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敬 王斌 沈继录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7期117-118,共2页
目的:比较头孢硝噻吩液体(Cefinase)、头孢硝噻吩纸片(Dryslide)、三叶草实验(Cloverleaf)、青霉素边缘实验(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用Cefinase,Dryslide,Cloverleaf,Peni... 目的:比较头孢硝噻吩液体(Cefinase)、头孢硝噻吩纸片(Dryslide)、三叶草实验(Cloverleaf)、青霉素边缘实验(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用Cefinase,Dryslide,Cloverleaf,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结果:4种方法敏感度分别为83%、66%、91%、91%。特异度分别为100%、97%、100%、100%。结论:4种方法在检测应用上都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但Cloverleaf和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β-内酰胺酶的试验较敏感,在操作上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更能被实验室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硝噻吩液体 青霉素纸片
下载PDF
某教学医院2011-2021年血培养常见耐药菌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子珊 刘智勇 +1 位作者 唱凯 陈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403-2410,共8页
目的 研究该院近11年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旨在为院内防控及抗感染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的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临床送检标本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 研究该院近11年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旨在为院内防控及抗感染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的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临床送检标本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MDROS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交叉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该院住院患者所送检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非重复病原菌14 918株,MDROS 4 081株,占27.4%。检出的病原菌排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占21.4%)、鲍曼不动杆菌(占14.1%)、肺炎克雷伯菌(占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4%)和铜绿假单胞菌(占6.1%)。(2)药敏结果提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在2011-2021年均<5.0%;对头孢呋辛、氨曲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3)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药率最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2011年的70.0%~80.0%升高为2021年全耐药(100.0%);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由12.5%升高至30.5%,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0.1%;(4)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对替加环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11年的88.0%、78.0%、92.3%逐年升高到10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年份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88.2%逐年降低至62.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6)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对氨曲南、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黏菌素的耐药率由77.2%、49.1%、4.0%升高至97.0%、83.9%、12.8%;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结论 由于严峻的细菌耐药形势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该院MDROS检出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因此,应制订并落实有效的MDROS防控措施,加强临床对MDROS感染的持续监控,以防止耐药菌株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桂琴 杨萌萌 +3 位作者 邢燕 尹力媛 刘伟 冯若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了50株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采用产色头孢菌素法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并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了50株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采用产色头孢菌素法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并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法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除了对利福平、万古霉素100%敏感以外,对其他15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较高的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头孢唑啉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低的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及多西环素。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5株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0%,未检测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晓芳 范昕建 +6 位作者 过孝静 冯萍 吕晓菊 高燕愈 熊亚莉 俞汝佳 丁霞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按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分离鉴定的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MIC值);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定各菌株产酶情况,统计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按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分离鉴定的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MIC值);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定各菌株产酶情况,统计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率并分析其耐药水平和产酶率的相关关系;PCR测定各菌株含mecA基因情况。结果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4.65%;1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高耐菌株为118株(92.19%),低耐株为10株(7.81%)。敏感株产酶率为58.57%(41株),高耐株产酶率53.39%(63株),低耐株产酶率40.00%(4株),苯唑西林敏感株与高耐株之间产β-内酰胺酶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含mecA基因的高耐株占95.76%(113/118)、低耐株占60.00%(6/10)、敏感株占10.00%(7/70),高耐株与敏感株含mecA基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β-内酰胺酶和mecA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MECA基因
下载PDF
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51
18
作者 朱德妹 汪复 +27 位作者 胡付品 蒋晓飞 倪语星 孙景勇 徐英春 张小江 胡云健 艾效曼 俞云松 杨青 孙自镛 陈中举 贾蓓 黄文祥 卓超 苏丹虹 魏莲花 吴玲 张朝霞 季萍 王传清 王爱敏 张泓 孔菁 徐元宏 沈继录 单斌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21-329,共9页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0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0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47 8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 568株,占28.4%,革兰阴性菌34 282株,占71.6%。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1.7%和71.6%。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RSA中分别有73.9%、63.2%的菌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磷霉素呈现敏感;MRCNS中分别有87.8%、68.7%的菌株对利福平、磷霉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但首次出现少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中介株,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组中PSSP较2009年略有降低,PRSP的检出率有所上升。部分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6.2%和43.6%。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6%。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6.8%)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7.1%和58.3%。与2009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泛耐药株数显著增多。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冬凌草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高申 张伟 +1 位作者 彭涛 郭梅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色谱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迷迭香酸(2)、咖啡酸(3)、... 目的:研究冬凌草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色谱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冬凌草甲素(1)、迷迭香酸(2)、咖啡酸(3)、水杨酸(4)、阿魏酸(5)和香草酸(6)。冬凌草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最强(MIC为3.125、6.25、6.25μg·disc-1),但仍弱于阳性对照小檗碱(MIC值均为0.156μg·disc-1)。阿魏酸对SA和MRSA有一定的抗菌活性(MIC为50和50μg·disc-1),水杨酸仅对SA有抗菌活性(MIC为50μg·disc-1)。结论:冬凌草甲素、阿魏酸和水杨酸是冬凌草的主要抗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97
20
作者 汪复 朱德妹 +27 位作者 胡付品 阮斐怡 倪语星 孙景勇 徐英春 张小江 胡云健 艾效曼 俞云松 杨青 孙自镛 李丽 贾蓓 黄文祥 卓超 苏丹虹 魏莲花 吴玲 张朝霞 季萍 王传清 薛建昌 张泓 李万华 徐元宏 沈继录 单斌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5-334,共10页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9版判断结果。结果 2009年1月—12月收... 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9版判断结果。结果 2009年1月—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436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革兰阴性菌占71%。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平均为52.7%和71.7%。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但仍有72%和65% MRSA对磷霉素敏感;89.0%、66.0%和66.7%的MRCNS对利福平、磷霉素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本次监测首次出现少数耐利奈唑胺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SP)儿童株中PSSP较2008年减少,PISP和PRSP有所增多,在儿童株中首次出现少数喹诺酮类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6.5%和41.4%。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5%和25.2%,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6.8%)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50.0%和52.4%。与2008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泛耐药株数量显著增多。新出现了5株泛耐药大肠埃希菌和6株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及早检测泛耐药菌,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