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nnabidiol-Mediated Sequestration of Alzheimer’s Amyloid-β Peptides in ADDL Oligomers
1
作者 Yang Li Fengyuan Zhang +4 位作者 Caroline E. Herron Ivonne Rosales Alejandro Heredia Nicolae-Viorel Buchete Brian J. Rodriguez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CAS 2023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Cannabidiol (CBD),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phytocannabinoids, is non-psychotropic and can induce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gainst acute and chronic brain injury. Interestingly, CBD inhibits pro... Cannabidiol (CBD),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phytocannabinoids, is non-psychotropic and can induce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gainst acute and chronic brain injury. Interestingly, CBD inhibits processes relating to amyloid beta (Aβ)-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ough the detailed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BD neurotoxicity modulatio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e find that CBD promotes the aggregation of Aβ peptides, enhancing the formation of Aβ oligomers, also known as Aβ-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 (ADDLs). The CBD-mediated sequestration of Aβ monomers in soluble ADDLs could reduce neurotoxicity. This study highlights a possible role of CBD in modulating the formation of ADDL aggregates and provides insight into potentially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CBD in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NABIDIOL amyloid Alzheimer’s amyloid Peptides Aβ-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myloid Peptide Sequestration
下载PDF
淫羊藿黄酮对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β-amyloid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楚晋 李林 +4 位作者 叶翠飞 刘莹 亚白柳 阎晓媛 张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观察不同月龄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10月龄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APP、BACE的表达及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生成及含量的影响.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 观察不同月龄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10月龄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APP、BACE的表达及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生成及含量的影响.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开始灌胃给予淫羊藿黄酮小(0.03hg·kg-1/d)、大剂量(0.1g·kg-1/d)6个月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以同样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应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方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BACE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测定海马中不溶性Aβ1-4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PP转基因小鼠在4月龄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比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小鼠潜伏期延长28%(p<0.05).增龄至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水迷宫潜伏期及游泳距离与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分别加大为40%(p<0.01)和35%(p<0.05),物体识别实验中分辨指数的差异为61%(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相比,10月龄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和BACE的表达明显增加,海马中Aβ1-42的含量明显升高.淫羊藿黄酮大剂量可明显改善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作业成绩,提高模型鼠物体识别能力,明显减少APP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和皮层APP及BACE的表达,降低海马Aβ1-42的含量.提示淫羊藿黄酮能改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减少Aβ经由淀粉源途径生成及含量,对防治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 Β-淀粉样肽 Β-分泌酶 淫羊藿黄酮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介导RAGE抑制MMP-2/MMP-9对Aβ_(1-40)损伤bEnd.3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丁蕊 袁永 +3 位作者 贾亚泉 高爱社 张振强 宋军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MSLDP+Aβ_(1-40)组和MSLDP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闭锁小带蛋白-1(ZO-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RP1、RAGE、ZO-1表达;再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FPS-ZM1(RAGE抑制剂)+Aβ_(1-40)组和FPS-ZM1+Aβ_(1-40)+MSLDP组,Western blot检测RAGE、MMP-9、MMP-2、ZO-1蛋白表达。结果Aβ_(1-40)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End.3细胞活性(P<0.01),MSLDP对Aβ_(1-40)损伤的细胞活性具有保护作用(P<0.05,P<0.01),因此选择10μmol/L Aβ_(1-40)和10%MSLDP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Aβ_(1-40)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1),LRP1、ZO-1、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并且LRP1、ZO-1荧光强度降低(P<0.01),RAGE荧光增强(P<0.01);与Aβ_(1-40)组比较,MSLDP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和RAGE荧光强度降低(P<0.05,P<0.01),而LRP1、ZO-1、BDNF蛋白表达和LRP1、ZO-1荧光强度升高(P<0.05,P<0.01)。与Aβ_(1-40)组比较,Aβ_(1-40)+FPS-ZM1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Aβ_(1-40)+FPS-ZM1+MSLDP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1),FPS-ZM1和MSLDP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佳。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保护Aβ_(1-40)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的细胞紧密连接,减轻血脑屏障障碍,保护神经血管单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可能通过调节RAGE途径抑制MMP-2/MMP-9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阿尔茨海默病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
下载PDF
壳寡糖对Amyloid-β_(1-42)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筱筱 武雪玲 +3 位作者 贾世亮 张静 戴雪伶 孙雅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Aβ_(1-42)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海马区微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痴呆模型,并使用COS干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COS对阿... 目的:探讨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Aβ_(1-42)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海马区微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痴呆模型,并使用COS干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COS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抗氧化酶的活力以及蛋白质羰基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观察CO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经行为学测试,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COS干预后,其学习记忆功能力有所改善。同时,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SOD和GSH-Px活力相比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增加;经COS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上升,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均显著减少。结论:COS对海马区微注射Aβ_(1-42)致痴呆大鼠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O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5
作者 高洋 秦合伟 李彦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AD发病机制复杂,是环境、遗传和年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微管...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AD发病机制复杂,是环境、遗传和年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是AD典型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证明,Aβ、tau蛋白聚集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是AD炎性机制的核心环节,且以其和上下游分子为靶点的抑制剂和化合物治疗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空间记忆功能障碍,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待研究。因此,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可能是AD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以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及与AD关系进行综述,并总结以NLRP3炎症小体为靶点的AD治疗药物,以期为AD等NLRP3炎症小体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神经炎症 Β-淀粉样蛋白 TAU磷酸化
下载PDF
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影响
6
作者 王佳奕 冯腾尘 +3 位作者 汪业铭 樊娟 孙晓佳 赵继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椎旁神经阻滞术(TPVB)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白细胞介素-6(IL-6)、tau-181蛋白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VB组和SGB组,各60例。两组术中全麻方式相同,TPV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SGB组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认知功能;监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及血清Aβ-42、IL-6、tau-18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1.325、0.397、0.611,P>0.05);术后1、3 d两组MoCA量表评分比较为TPVB组评分低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1、3.218,P<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指标比较均为TPVB组Aβ-42、IL-6及tau-181蛋白水平高于SG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2.122、2.558、2.167、2.515、2.596,P<0.05)。结论 TPVB及SGB两种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均有良好的效果,但SGB比TPVB在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方案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认知功能 β淀粉样蛋白-42 白细胞介素-6 tau-181蛋白
下载PDF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代玉婷 石镜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痴呆症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引起AD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其引发AD的病理机制同样存在多种争议。最近研究显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AD病理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痴呆症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引起AD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其引发AD的病理机制同样存在多种争议。最近研究显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AD病理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可以作为Aβ内化的重要受体,还可能成为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阐明TREM2的结构和功能,将为AD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思路。本文将从TREM2的结构、TREM2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TREM2在AD中的病理学作用以及靶向TREM2治疗AD的现状进行系统性综述,这些总结将为AD的基础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小胶质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受体
下载PDF
基于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发病机制探讨典型中药防治概况
8
作者 邹文奇 任晶 +1 位作者 刘静颐 盛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39,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涵盖了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该文基于Aβ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典型中药及其有效...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涵盖了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该文基于Aβ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典型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AD的概况,以期为研发防治AD的中药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3,6ʹ-二芥子酰基蔗糖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9
作者 郑晓春 唐晓丽 +3 位作者 刘雅楠 邢瀚文 印艳萍 方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807-814,共8页
目的:研究远志中寡糖酯类成分3,6ʹ-二芥子酰基蔗糖(DISS)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ISS与APP-SH-SY5Y细胞共同孵育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 目的:研究远志中寡糖酯类成分3,6ʹ-二芥子酰基蔗糖(DISS)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ISS与APP-SH-SY5Y细胞共同孵育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LC3-Ⅱ的表达。结果:DISS可以提高APP-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5),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P<0.01),提高SOD和GSH-Px活力(P<0.05),降低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Aβ含量(P<0.01,P<0.05),明显升高细胞内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LC3Ⅱ/LC3Ⅰ水平(P<0.05),对APP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DISS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Aβ表达及调节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6ʹ-二芥子酰基蔗糖 APP-SH-SY5Y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氧化应激 自噬
下载PDF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吕汶彩 欧阳升 +1 位作者 李江娇 张志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91-194,共4页
淀粉样脑血管病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更为常见,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大脑多发微出血灶。其特征是淀粉样蛋白-β在大脑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壁沉积,可能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促炎症物质来... 淀粉样脑血管病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更为常见,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大脑多发微出血灶。其特征是淀粉样蛋白-β在大脑皮质和软脑膜血管壁沉积,可能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促炎症物质来诱导大脑慢性炎症状态,损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淀粉样脑血管病是老年人认知改变和脑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也经常伴有心脏损伤。淀粉样脑血管病造成的心脏损伤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深入分析从而提供治疗及预防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脑血管病 淀粉样蛋白-β TAU蛋白 转甲状腺素淀粉样蛋白 心脏损伤
下载PDF
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诗铫 黄志航 蒋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704,731,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文章搜索近年来相关高质量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从TREM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TREM2的结构、配体及信号传导,TREM2与AD病理进程,靶向TREM2的AD疗法等4个方面,对TREM2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M2 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TAU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徐锐 陈昕露 顾小萍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77-781,共5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阿尔茨海默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认知功能障碍。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异常积累、tau蛋白的异常以及神...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阿尔茨海默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认知功能障碍。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异常积累、tau蛋白的异常以及神经炎症等发病机制具有关联性。本文系统总结了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及其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抵抗 关联性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神经炎症
下载PDF
太子参改善斑马鱼和APP/PS 1小鼠学习记忆
13
作者 丰心月 王奕霏 +3 位作者 邓嘉航 何传统 蒋嘉慧 杨志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1,共7页
太子参是一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疲劳和调节免疫等作用,但神经保护和改善记忆作用报道较少。为探究太子参改善记忆和认知障碍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利用Aβ1-42脑室显微注射斑马鱼模型初步探究太子参醇提物对记忆的改善作... 太子参是一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疲劳和调节免疫等作用,但神经保护和改善记忆作用报道较少。为探究太子参改善记忆和认知障碍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利用Aβ1-42脑室显微注射斑马鱼模型初步探究太子参醇提物对记忆的改善作用;CCK8试剂盒测定太子参水提物、醇提物、多糖、皂苷、环肽对Aβ25-35诱导皮层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测定太子参环肽B(heterophyllin B,HB)对神经元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探究HB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利用APP/PS 1转基因小鼠探究HB对痴呆样行为和记忆的改善作用。太子参醇提物给药后,斑马鱼新臂和奖励臂探寻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在新臂和奖励臂游动时间和总路程增加。HB显著增加神经元存活率及β3-tubulin、MAP2阳性突起的表达,并改善APP/PS 1转基因小鼠记忆障碍。综上,太子参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HB减少突起萎缩,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太子参环肽B 神经突起 记忆障碍
下载PDF
电针“智三针”对5xFAD小鼠Notch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4
作者 温华能 林润 +6 位作者 王逸潇 王冰水 刘璐 刘传耀 蔡灿鑫 崔韶阳 许明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48-5153,共6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针刺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5xFAD小鼠Notch信号通路、β-淀粉样蛋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6...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针刺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特色疗法,但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5xFAD小鼠Notch信号通路、β-淀粉样蛋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16只SPF级、雄性、6月龄5xFAD小鼠随机分为电针“智三针”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条件C57BL/6小鼠作为野生对照组。电针“智三针”组进行电针“智三针”干预,每周5次,连续4周;模型组、野生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初步评价学习记忆能力;硫磺素S染色检测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情况;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跨膜受体蛋白Notch 1、Notch 1胞内段(Notch 1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Split多毛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 1)、Split多毛增强子5(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5,Hes 5)、突触生长蛋白(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及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野生对照组、电针“智三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②与野生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显著增加,而电针“智三针”抑制了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P<0.05);③与野生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SYN、PSD-95、Notch 1、NICD、Hes 1及Hes 5 mRNA表达降低,β-淀粉样蛋白mRNA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智三针”组SYN、PSD-95、Notch 1、NICD、Hes 1及Hes 5 mRNA表达升高,β-淀粉样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④与野生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SYN、PSD-95、Notch 1、NICD、Hes 1及Hes 5蛋白表达降低,β-淀粉样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智三针”组SYN、PSD-95、Notch 1、NICD、Hes 1及Hes 5蛋白表达增加,β-淀粉样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电针“智三针”能够改善5xF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激活Notch信号通路从而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智三针 电针 NOTCH信号通路 5xFAD小鼠 突触可塑性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仇念壮 张猛 +4 位作者 李玫 郭天洋 吕玉丽 张雪辉 王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5-929,共5页
去氢骆驼蓬碱(HM)是一种在自然界中丰富存在的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体内外研究发现,HM对阿尔茨海默病(AD)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M降低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调节胆碱能系统、... 去氢骆驼蓬碱(HM)是一种在自然界中丰富存在的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体内外研究发现,HM对阿尔茨海默病(AD)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M降低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调节胆碱能系统、抗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作用有关。该文综述HM改善AD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HM的临床应用和AD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阿尔茨海默病 β-咔啉类生物碱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β、P-tau18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明林 封霞 +2 位作者 陈奕心 冷兴丽 王少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β样淀粉样蛋白(Aβ)、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CI)的相关性。方法122例MH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CI组(MoCA评分<26分,47例)和非CI组(MoCA评分≥2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β样淀粉样蛋白(Aβ)、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CI)的相关性。方法122例MH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CI组(MoCA评分<26分,47例)和非CI组(MoCA评分≥26分,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Aβ、P-tau181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Spearman分析MHD患者MoCA评分与血浆Aβ、P-tau181水平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并发CI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Aβ、P-tau181水平诊断MHD患者并发CI的价值。结果与非CI组比较,CI组患者高血压比例、受教育年限和舒张压降低,糖尿病比例、P-tau181和Aβ水平升高(P<0.05)。MHD患者血浆Aβ、P-tau181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43,-0.4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au181、Aβ升高是MHD患者并发C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浆Aβ、P-tau181及两者联合诊断MHD患者并发C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52、0.801,三者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血浆中Aβ、P-tau181水平升高与患者CI的发生相关,两者对MHD患者并发C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认知功能障碍 Β-淀粉样蛋白 磷酸化tau-181
下载PDF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痴呆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和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郭婕 赵颖倩 +3 位作者 李华 王渊 马雪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 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 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认知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电针组(AE),每组10只;采用单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tract,MFB)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筛选PDD小鼠。建模筛选成功后,电针组选取嗅三针进行电针治疗,各组小鼠干预14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CA1区Apo E与GFAP的共定位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穿梭箱主动回避次数增加(P<0.05),电击刺激平均时间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变性坏死,细胞核体积变小、浓染、结构不清,呈核固缩表现;而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有明显改善,大部分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形态清晰。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α-syn、Aβ、Apo E蛋白以及Apo E与GFAP共定位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P<0.01,P<0.01,P<0.05)。结论:嗅三针可提高PDD小鼠认知能力并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po E表达从而减少海马CA1区α-syn、Aβ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嗅三针 载脂蛋白E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Α-突触核蛋白 淀粉样蛋白-β
下载PDF
血清Aβ1-42、Bcl-2预测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
18
作者 刘田 杨荣礼 韩慧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 目的探究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水平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41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血清Aβ1-42、Bcl-2水平。随访3年,记录病人AD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D组和无AD组,比较2组病人临床相关资料,分析病人发生AD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Aβ1-42、Bcl-2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A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41例病人中失访24例,有效随访的117例病人中AD发生率为24.79%(29/117)。AD组Aβ1-42水平高于无AD组,Bcl-2水平低于无AD组(P<0.01)。2组性别、BM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脂、婚姻状况、照顾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比例高于无AD组,MoCA评分低于无A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614)、Aβ1-42水平(OR=4.823)是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Bcl-2水平(OR=0.311)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β1-42、Bcl-2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敏感度分别为75.90%、65.50%、89.70%,特异度分别为71.60%、72.70%、90.90%,AUC分别为0.784、0.729、0.920。结论血清Aβ1-42水平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发生AD的危险因素,血清Bcl-2水平为保护因素,通过检测Aβ1-42、Bcl-2水平可有效预测病人进展为AD的风险,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1-42 B淋巴细胞瘤因子-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灯盏乙素通过细胞转运途径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β-淀粉样蛋白跨血脑屏障的影响
19
作者 李可 苗果 +1 位作者 柳秋 赵昆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β-淀粉样蛋白(Aβ)跨血脑屏障(BBB)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组大鼠侧脑室注射Aβ_(1-42)氯化钠溶液建立AD大鼠模型,灯盏乙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灯盏乙素5 mg/kg和10 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多奈哌齐0.9 mg/kg,持续30 d,观察大鼠行为能力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闭合蛋白-5(Claudin-5)、咬合蛋白(Occludin)、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LRP-1)以及p糖蛋白(P-g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数量减少,可见明显空泡化,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空泡化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稍整齐致密。灯盏乙素低剂量组、灯盏乙素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伊文思蓝含量、Aβ斑块面积以及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穿过平台的次数以及LRP-1、P-gp、Claudin-5、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灯盏乙素可减轻AD大鼠神经元病理损伤,保护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脑屏障 Β-淀粉样蛋白 灯盏乙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secreted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against human amyloid beta peptide in Pichia pastoris
20
作者 Jiong Cai Fang Li Shizhen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10-913,共4页
BACKGROUN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y injections of amyloid β peptide a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amyloid β peptide overload in the brain. OBJECTIVE: Based on successful screening of a... BACKGROUN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y injections of amyloid β peptide a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amyloid β peptide overload in the brain. OBJECTIVE: Based on successful screening of a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specific to amyloidβpeptide, this paper aimed to express recombinant human single-chain variable antibody against amyloid β peptide.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single sampl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Hospital (Beijing, China) from January to July 2006. MATERIALS: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gene against amyloid β peptide was screened from a human phage-display antibody library. METHODS: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gene was mutated to eliminate a BamHI restriction site and cloned into a T easy plasmid for pT-scFvAβ construction, which was identifi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endonuclease digestion. Plasmid pT-scFvAβ was cut by EcoRI and NotI endonucleases, and the antibody gene was cloned into pPIC9K plasmid to construct pPIC9K-scFvAβ expression vector, which was confirmed by gene sequencing. Linearized pPIC9K-scFvAβ was used to transform a Pichia pastoris GS115 cell line, and the recombinant was induced by 0.5% methanol to express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specific to amyloid β peptide. MAIN OUTCOME MEASURES: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PCR products, gene sequencing was used to verify the pPIC9K-scFvA sequence, and SDS-PAGE was used to detect recombinant expression of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specific to amyloid β peptide in Pichia pastoris. RESULTS: Gene sequencing confirmed pPIC9K-scFvAβ orientation. Recombinants were obtained by linearized pPIC9K-scFvAβ transformation. After induction with 0.5% methanol, the recombinant yeast cells secreted proteins of 33-ku size.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vector pPIC9K-scFvAβ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Human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specific to amyloid β peptide was recombinantly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β amyloid peptide 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antibo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