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彭丽红 谢冰 +4 位作者 吴波 刘亚群 王正花 王健 王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TUBB3与ECAD、VIMETIN表达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表达与ECAD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高患者TUBB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低者(P<0.05);经术后3年随访,TUBB3阳性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率低于TUBB3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被膜侵犯、高肿瘤出芽率和TUBB3阳性表达是PTM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BB3在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用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小乳头状癌 βⅲ-管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βⅢ-微管蛋白在人胎肾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楚蓉 董丽萍 伍赶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观察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在人胎肾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取11~32周人胎肾10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βⅢ-tubulin在不同阶段胎肾组织上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 目的:观察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在人胎肾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取11~32周人胎肾10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βⅢ-tubulin在不同阶段胎肾组织上的表达情况,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人胎肾中,在肾浅层皮质生后肾组织帽、原始肾小球、分化早期肾小管有βⅢ-tubulin阳性表达,呈棕黄色;在深层皮质成熟肾小球和肾小管未见表达;被膜、髓质可见血管内皮表达。结论:βⅢ-tubulin主要表达于肾小球形成初期,成熟肾小球和肾小管未见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胎肾的肾小球形成早期起作用,随着发育的成熟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肾 βⅲ-管蛋白 胚胎发育
下载PDF
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βⅢ-微管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媛 王劲松 +1 位作者 吕倩 梁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TUBB3)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分析TUBB3在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12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88例B细胞性淋巴瘤和38例... 目的探讨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TUBB3)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淋巴瘤中的表达,分析TUBB3在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12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88例B细胞性淋巴瘤和38例T细胞性和NK细胞性淋巴瘤)中TUBB3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TUBB3高度局限于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和结外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oma)中,除了残留的淋巴滤泡表达TUBB3外,肿瘤细胞均不表达TUBB3。5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中,1例表达TUBB3。24例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8例表达TUBB3。3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15例表达TUBB3,TUBB3在生发中心样(germinal center B-like,GCB)型中的表达高于非生发中心样(non-germinal central B-like,non-GC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非特指型)中,TUBB3阳性3例;15例NK/T细胞性淋巴瘤、3例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和5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性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均不表达TUBB3。TUBB3在DLBCL中的阳性率高于成熟性小B细胞性淋巴瘤(P<0.05)。TUBB3在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NK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阳性率(P<0.05)。结论TUBB3高度局限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有助于低级别FL、SLL和MALToma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βⅲ-管蛋白 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体外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光辉 钟鸣 张敏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SMN)对SD大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神经突起发生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大鼠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后传代至第4代,经鉴定符合神经干细胞特征,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MN进行干预后,分别为SM...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SMN)对SD大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细胞神经突起发生的影响。方法取1日龄大鼠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后传代至第4代,经鉴定符合神经干细胞特征,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MN进行干预后,分别为SMN 10μg/ml、SMN 20μg/ml、SMN 50μg/ml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显微图像Olympus Cell Sens Dimension软件实时采集分析测定细胞图像,测量不同浓度丹参注射液对突起发生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起微管结构标志物βⅢ-tubulin微管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Ⅲ-tubulin在神经突起中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程度。结果 SMN诱导后突起发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加3.6%(10μg/ml),18.5%(20μg/ml)和26.0%(50μg/ml),βⅢ-tubulin表达增加(P<0.05),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体外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细胞突起发生,在突触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蛋白激酶ER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神经干细胞 βⅲ微管蛋白 诱导 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神经细胞特有分子在新生儿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冯学永 王鸿武 +5 位作者 唐秋灵 马桂霞 林晓波 罗梅娟 林丽敏 马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04-220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湿度的CO2孵箱培养,7 d后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免疫细胞化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β-tubulin及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结论神经细胞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在新生儿外周血中表达阳性,新生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这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修复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外周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丝蛋白M βⅲ微管蛋白
下载PDF
二十二碳五烯酸对PC1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光辉 钟鸣 +7 位作者 张敏娜 王婷婷 梁宇庭 梁东蕊 任妍 种琛 车建途 吴景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enoicacid,DPA)对PCI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培养PCI2细胞,利用MoticZamgesPlus软件测绘细胞图像,观察不同浓度DPA对神经突起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突起标志物β...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enoicacid,DPA)对PCI2细胞神经突起生长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培养PCI2细胞,利用MoticZamgesPlus软件测绘细胞图像,观察不同浓度DPA对神经突起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突起标志物βⅢ—tubulin的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结果P12细胞神经突起形成率在DPA的诱导下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4%(DPA10μg/ml,P〉0.05)、18.6%(DPA30μg/ml,P〈0.05)和25.0%(DPA50μg/ml,P〈0.05);DPA可促进pmtubulin的表达(P〈0.05),提高ERK与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DPA促进PCI2细胞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和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五烯酸 PCI2细胞 神经突起生长 βⅲ微管蛋白 细胞外调节蛋 白激酶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人和小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的分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益民 喻红 +3 位作者 林丽珠 何以丰 赵寿元 李昌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2,共6页
首次克隆了小鼠神经元标志性微管蛋白 βⅢ基因 ,从核苷酸序列推导出小鼠与人两者之间在其羧基端有相同的EAQGPK六肽 ,进一步证实用抗人微管蛋白 βⅢ单抗可检测小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元细胞 .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小鼠神经干细胞在体... 首次克隆了小鼠神经元标志性微管蛋白 βⅢ基因 ,从核苷酸序列推导出小鼠与人两者之间在其羧基端有相同的EAQGPK六肽 ,进一步证实用抗人微管蛋白 βⅢ单抗可检测小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元细胞 .免疫组化鉴定显示小鼠神经干细胞在体积分数为 1%胎牛血清 (FBS)诱导下 ,可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同时培养了 13周龄胎儿脑来源的人类神经干细胞 ,用特异性的抗人nestin抗体鉴定 ,全部为阳性细胞 ,但是它们经诱导分化产生较不同寻常的细胞分化结果和分化程度 ,在生长因子减半和 1%FBS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而无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蛋白βⅲ 体外分化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