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点评标准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童隆财 刘萌 李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3期36-40,共5页
目的建立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点评标准,结合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方法参照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制订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 目的建立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点评标准,结合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方法参照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制订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通过建立的DUE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评价2019年7—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894例病例的用药合理性。结果894例病例中,适应证合理率为93.62%,给药剂量合理率为90.49%,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9.37%,微生物送检合理率为75.84%。结论建立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DUE标准能够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该院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复方制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药物利用指数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
2
作者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解决细菌耐药的策略之一。目前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氧青霉烯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和二氮杂二环辛烷类化合物(阿维巴坦),本...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解决细菌耐药的策略之一。目前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氧青霉烯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和二氮杂二环辛烷类化合物(阿维巴坦),本文对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进行综述,并结合当前药典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检查项,探讨上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杂质谱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稳定性 降解反应 杂质谱控制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关键中间体的微通道技术合成
3
作者 赵晨熙 王池 +4 位作者 董江湖 张丹华 邓鑫浩 陈尧 严琼姣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0,17,共5页
为了优化二氮杂双环辛烷(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Ⅰ)的合成工艺,采用微通道技术,通过对反应溶剂、温度、停留时间和碱的优化,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 为了优化二氮杂双环辛烷(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Ⅰ)的合成工艺,采用微通道技术,通过对反应溶剂、温度、停留时间和碱的优化,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流微通道技术,以(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苄酯(Ⅱ)为原料,在氢氧化锂的丙酮水溶液中,温度45℃,反应时间20 min,水解制备得到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Ⅰ),经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鉴定,产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目标产物的收率可达95%。该微通道合成方法显著加快反应速率的同时提高了反应收率,对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O类化合物 β-内酰胺酶抑制 连续流微通道技术 水解
下载PDF
开发新抗生素的又一新思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永信 《上海医药》 CAS 2001年第3期116-117,共2页
抗菌药的广泛应用为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武器,然而随之而来的细菌耐药性的日趋加重又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
关键词 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 开发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罗小凤 刘盼盼 +3 位作者 陈晓慧 张贝贝 马彦军 王桂琴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2-391,共10页
【目的】探讨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临床研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阳性菌株在32、64、128μg/mL枸... 【目的】探讨枸杞槲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临床研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通过药敏纸片法检测阳性菌株在32、64、128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变化;借助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在32、64、128、256μg/mL枸杞槲皮素处理下青霉素含量的变化,并以此来评估枸杞槲皮素对β-内酰胺酶合成及在64、128、256μg/mL枸杞槲皮素作用下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枸杞槲皮素与BlaZ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筛选出23株产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药敏纸片结果表明,随着枸杞槲皮素浓度的升高,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增加。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的合成,并显著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枸杞槲皮素通过与BlaZ蛋白Ω-loop区域内的保守残基Asn161以氢键结合,影响BlaZ蛋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结论】枸杞槲皮素可以减少β-内酰胺酶的合成,还可通过降低β-内酰胺酶的活性增强青霉素的抑菌作用,具有作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潜在活性,为后续开发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枸杞槲皮素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对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6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谢尊金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研究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RCA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K-B扩散法测定31株RCAB临床分离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株,假单胞菌属3株,... 目的 研究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RCA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K-B扩散法测定31株RCAB临床分离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株,假单胞菌属3株,普罗威登斯菌属2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在6种RCAB,SCF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0%和33.3%,TIM和TZP对假单胞菌属的耐药率均为33.3%,AMC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耐药率为50.0%,其它BLIC对RCAB的耐药率均高于66.7%。结论 TIM和TZP是对假单胞菌属.SCF是对假单胞菌属外的RCAB有效抗菌药物;普罗威登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BUC的耐药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复合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性 假单胞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评价 被引量:48
7
作者 吕媛 李家泰 单爱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7,共5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抗感染效果最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一类药物耐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的方法...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抗感染效果最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一类药物耐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解决细菌产酶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通过酶抑制剂灭活β-内酰胺酶,从而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们原有的抗菌作用。现有的酶抑制剂BRL42715、克拉维酸、他唑巴坦和舒巴坦均有较好的抑酶作用,并能增强不耐酶抗菌药物对产酶耐药菌的抗菌作用。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证明BRL42715与抗菌药物联合,增强原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效果最明显,他唑巴坦和克拉维酸次之、舒巴坦稍弱。它们与抗菌药物联合的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 BRL42715 克拉维酸 他唑巴坦和舒巴坦
下载PDF
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中高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高靓 李苌清 +2 位作者 薛青山 张陆勇 王霆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3年第2期53-59,共7页
抗生素中高聚物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对于单方抗生素中高聚物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相关的检测方法与控制标准也写入了药典,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的高聚物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此类复方中高聚物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中高聚物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对于单方抗生素中高聚物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相关的检测方法与控制标准也写入了药典,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的高聚物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此类复方中高聚物的研究进展,并与单方抗生素制剂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 过敏反应 高聚物 分离分析方法
下载PDF
开发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及临床评价的基本考虑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进波 孙涛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文结合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的国外研究基础和国内开发现状,提出对国内该类抗生素开发及临床评价的几点考虑。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复方抗生素 临床评价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芳 童明庆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抗生素后效应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细菌 β-内酰胺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 抗感染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同配比复方制剂的体外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斌 刘茂柏 《海峡药学》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减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同配比复方制剂体外体内抗菌作用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复方制剂提供依据。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复方制 配比 抗菌作用研究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及其临床抗菌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坤 刘慧光 崔玉惠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临床 复方制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抑制 抗菌作用 素问 发展 问题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复方制剂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晓卫 《海峡药学》 2006年第5期205-206,共2页
目的评价争内酰胺酶抑制复方制荆临床用药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1年~2005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荆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以及各种分类DDDs。结果临床应用主要是含郐巴坦的药物,复方制剂的种类连年增多。结论... 目的评价争内酰胺酶抑制复方制荆临床用药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1年~2005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荆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以及各种分类DDDs。结果临床应用主要是含郐巴坦的药物,复方制剂的种类连年增多。结论.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连年增长,是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果盲目大量开发使用.则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用药分析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志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β-内酰胺抗生素 兽医学 青霉素 细菌性疾病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我院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用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梅珍 宋如珺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0期56-56,共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使用最早、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抗生素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其中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机制.因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使用最早、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抗生素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其中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机制.因而为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有的抗菌作用,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 复合抗生素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16
作者 俞云松 +13 位作者 陈佰义 李光辉 倪语星 孙自敏 王明贵 王睿 徐英春 杨青 杨毅 张菁 周华 周建英 周志慧 卓超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1概述 革兰阴性菌是我国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概述 革兰阴性菌是我国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 β-内酰胺抗生素 临床应用 细菌感染性疾病 革兰阴性菌 专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海燕 华玺 +1 位作者 乔羽君 肖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7—2020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信息,包括药物名称、规格、销售总量及销售总金额。... 目的分析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7—2020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信息,包括药物名称、规格、销售总量及销售总金额。结果2017—2020年,大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用药频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限定日费用均逐渐下降。医院大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较合理,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1.125 g/支)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1.5 g/支)的销售金额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的比值(B/A值)在一定时期内均偏离1。结论医院需进一步加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 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 头孢哌酮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皮试原则用于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适用性
18
作者 邱小惠 毛玉巧 +1 位作者 苏健芬 张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皮试原则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CBI)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使用CBI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既往过敏史、CBI皮试情况和结果、过敏情况。根据研究目...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皮试原则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CBI)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使用CBI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既往过敏史、CBI皮试情况和结果、过敏情况。根据研究目的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3大组别(①皮试阴性组和未皮试组;②既往有过敏史组和既往无过敏史组;③既往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和既往非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使用CBI后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纳入病例7771例,共用5种CBI,皮试率81.09%(6302/7771)。皮试阳性率0.11%(7/6302),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或过敏患者皮试阳性率85.71%(6/7)。过敏20例(17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3例为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均为皮疹和瘙痒,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后期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患者中既往有过敏史患者8例(含青霉素、头孢过敏5例);皮试阴性组过敏率0.25%(16/6295),未皮试组过敏率0.27%(4/1469),2组过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过敏史组过敏率均比既往无过敏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既往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和既往非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皮试对CBI过敏反应无明显的预测价值,但对既往有过敏史患者有参考价值。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CBI发生过敏的风险比既往无过敏史的患者高,其他过敏原导致过敏的风险并不亚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皮试原则总体适用于CBI,但最适皮试液浓度及过敏原风险评估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 皮内试验 β-内酰胺酶抑制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产ESBLs细菌分离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吕火祥 汤雄鹰 +5 位作者 许立 丁玎 胡庆丰 沈蓓琼 费鲜明 刘建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分离率的增加 ,是否与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β 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量有关 ,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SPSS10 0统计软件包 ,统计分析 1998~ 2 0 0 2年 ,... 目的 探讨临床上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分离率的增加 ,是否与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β 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量有关 ,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SPSS10 0统计软件包 ,统计分析 1998~ 2 0 0 2年 ,每年含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量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5年来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总量从16 5 4kg/年增加到 15 6 86 8kg/年 ,增加了 84 8 4 % ;培养总样本数从 10 897份增加到 185 6 7份 ,增加了 70 4 % ;两者间相关系数r =0 884 ,P <0 0 5 ;抗菌药物使用总量与细菌分离株数间的相关系数r =0 4 4 9,P >0 0 5 ,与产ESBLs细菌总分离率间的相关系数r =0 933,P <0 0 5 ;年平均每份送检样本中此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分离株数间的相关系数r =0 389,P >0 0 5 ,与产ESBLs细菌总分离率间的相关系数r =0 889,P <0 0 5。结论 产ESBLs细菌分离率的增加与含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总量及年平均每份送检样本中此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呈正相关 ,提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抑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 β-内酰胺 抗菌药物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朱德妹 张婴元 +3 位作者 王宇倩 周乐 吴卫红 汪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产酶菌对阿莫西林...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产酶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很高,AUG、TIM和UNA与上述抗生素相比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抗菌谱亦有扩大。3种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抗菌作用与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相似或略强;对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株的作用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相仿,明显优于红霉素、青霉素;对脆弱类杆菌的抗菌作用与甲硝唑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 内酰胺酶抑制 药敏试验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