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的表达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牛乐 岳江涛 +3 位作者 冯凯隆 梅江涛 贾晓康 戴先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01-705,720,共6页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关联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N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PHN组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背角内吗啡肽2(endomorphin-2,EM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痛行为的关联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HN组、假处理组和对照组。PHN组在大鼠足底皮下注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造模,假处理组在足底注射等量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悬液,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每组在造模前和造模后6、10、14、20、28、34、42天进行痛行为检测,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EM2的表达变化。在PHN大鼠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即经脊髓鞘内注入不同剂量的吗啡、EM2和μ型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拮抗剂β-富纳曲胺(β-funaltrexamine,β-FNA),记录痛觉阈值的变化。结果与假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PHN组在造模后10天痛觉阈值显著降低,28天时痛觉阈值达到最低点(P<0.05),PHN组脊髓背角EM2表达量和染色密度显著减少(P<0.05)。EM2的表达减少与痛觉阈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r=0.958,P<0.001);PHN组鞘内给予EM2镇痛作用比吗啡强,而鞘内给予β-FNA加深疼痛。结论本实验证实脊髓背角EM2的表达下调导致PHN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从全新的角度诠释PHN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诊疗PHN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阿片肽 中枢神经系统 内吗啡肽2 β-富纳曲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