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分泌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和IL-4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倩雯 孙仁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探究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重庆市内非工业区空气中PM_(2.5),以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μg/m L)PM_(2.5)混悬液作用于人... 目的探究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采集重庆市内非工业区空气中PM_(2.5),以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μg/m L)PM_(2.5)混悬液作用于人肥大细胞系LAD2,采用微板法检测LAD2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LAD2细胞释放组胺、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in-4,IL-4)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终浓度为25.0μg/m L的PM_(2.5)刺激后,LAD2细胞分泌并释放入细胞上清的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及IL-4的水平高于0μg/m L PM_(2.5)组[(23.78±3.98)%vs(14.05±1.12)%,(12.32±0.18)vs(9.72±0.23)μg/m L,(267.63±7.97)vs(154.25±7.71)pg/m L,P<0.01];12.5~100.0μg/m L PM_(2.5)刺激后,LAD2细胞产生ROS水平逐渐升高,终浓度为25.0μg/m L的PM_(2.5)刺激LAD2细胞后产生的ROS水平高于0μg/m L PM_(2.5)组[(7.99±0.29)vs(5.88±0.49)ng/m L,P<0.01]。结论 PM_(2.5)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致使肥大细胞产生ROS,引起肥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肥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组胺 β-氨基己糖苷酶 活性氧
下载PDF
甜瓜β-氨基己糖苷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爱奇 刘嘉荣 +1 位作者 郝金凤 哈斯阿古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5-188,205,F0003,共6页
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EC 3.2.1.52)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糖苷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信息鉴定甜瓜β-氨基己糖苷酶基因家族,初步在甜瓜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5个β-Hex基因成员,采用Pfam等在线软件预测候选蛋白的... 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EC 3.2.1.52)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糖苷水解酶。通过全基因组信息鉴定甜瓜β-氨基己糖苷酶基因家族,初步在甜瓜全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5个β-Hex基因成员,采用Pfam等在线软件预测候选蛋白的结构域,去除2个不完整的基因,最后将筛选出的3个基因与拟南芥、青椒、番茄、可可树、谷子、葡萄和黄瓜的相应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进化分析比对、建立系统发生树和保守基序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进化树亚族成员中基序相同,并且在保守区序列高度相似;亚族之间基序差异也较小,保守区序列也具有较高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β-氨基己糖苷酶 进化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罗霞 王青 +2 位作者 周联 董燕 江益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 目的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 RBL-2H3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下载PDF
莽草酸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先勇 郑倩倩 +3 位作者 柳蔚 喻玲玲 王金龄 李世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莽草酸对大鼠RBL-2H3细胞增殖和化合物48/80(C48/80)诱导后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10、30)μg/m L的莽草酸处理后,RBL-2H3细胞的增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底物法检测(0... 目的研究莽草酸对大鼠RBL-2H3细胞增殖和化合物48/80(C48/80)诱导后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10、30)μg/m L的莽草酸处理后,RBL-2H3细胞的增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底物法检测(0、12.5、25、50、80、100)μg/m L C48/80处理后,RBL-2H3细胞内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ELISA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的含量。结果 (3、10、30)μg/m L莽草酸对RBL-2H3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RBL-2H3细胞脱颗粒与C48/80的剂量有一定量效关系;莽草酸能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莽草酸处理C48/80刺激后的RBL-2H3细胞,其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莽草酸可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RBL-2H3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下载PDF
青藤碱对大鼠肥大细胞RBL-2H3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栋梁 郭会卿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肥大细胞RBL-2H3活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RBL-2H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Ⅰ组和青藤碱组。青藤碱组用青藤碱溶液处理,对照Ⅰ组则用PBS处理。利用生化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并...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肥大细胞RBL-2H3活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RBL-2H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Ⅰ组和青藤碱组。青藤碱组用青藤碱溶液处理,对照Ⅰ组则用PBS处理。利用生化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并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SIRPα过表达重组质粒或SIRPαsiRNA,将RBL-2H3细胞分为对照Ⅱ组、空载质粒组、过表达组、对照Ⅲ组、空白组、沉默组,对照Ⅱ组和对照Ⅲ组不进行转染,空载质粒组转染空白质粒,过表达组转染SIRPα过表达质粒,空白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沉默组转染SIRPαsiRNA,转染结束后向对照Ⅲ组、空白组、沉默组添加青藤碱处理,并检测SIRPα的表达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Ⅰ组比较,青藤碱组细胞中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显著降低(P=0.000),SIRPα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00)。与对照Ⅱ组和空载质粒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中SIRPα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IL-4、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00)。与对照Ⅲ组和空白组比较,沉默组细胞SIRP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0),IL-4、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0)。结论青藤碱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大鼠RBL-2H3细胞活化并上调细胞中SIRPα基因的表达,而SIRPα基因介导了青藤碱的这种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RBL-2H3细胞 信号调节蛋白α β-氨基己糖苷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文恒 罗霞 周联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影响。方法: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与RBL-2H3肥大细胞系共培养,在放大镜下观察比较细胞脱颗粒情况;检测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A值,并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结果... 目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影响。方法: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与RBL-2H3肥大细胞系共培养,在放大镜下观察比较细胞脱颗粒情况;检测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A值,并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结果:与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共培养后,细胞的脱颗粒有明显的差异,以1/8原浓度稀释后细胞脱颗粒明显,清开灵注射液使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A值)为0.828±0.004,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为8.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能通过直接作用使RBL-2H3肥大细胞脱颗粒,为鉴定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机制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L-2H3 清开灵注射液 β-氨基己糖苷酶脱颗粒
下载PDF
资木瓜中莽草酸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倩倩 董甜甜 +4 位作者 李世刚 柳蔚 喻玲玲 陈先勇 王金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Shikimic acid,SA)对C48/80(Compound 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PMC)脱颗粒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方法:HPLC法进行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成分的定性分析;采用甲苯胺蓝(Toluidi... 目的:探讨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Shikimic acid,SA)对C48/80(Compound 48/80)刺激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PMC)脱颗粒的影响及抗炎作用。方法:HPLC法进行资木瓜总提物中莽草酸成分的定性分析;采用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免疫组化及电镜法进行RPMC鉴定;CCK-8法检测各浓度组RPMC细胞的增殖情况;底物法检测β-己糖苷酶的释放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组胺的含量。结果:SA在0~90μg/ml时,对RPMC生长无显著影响;与阳性对照组比较,SA能有效抑制β-己糖苷酶的释放和抑制组胺的分泌。结论:SA通过抑制C48/80刺激的RPMC脱颗粒而抑制炎症介质组胺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木瓜 莽草酸 RPMC β-己糖苷酶 组胺
下载PDF
橄榄叶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丹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年第6期356-357,共2页
探讨了橄榄叶提取物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关键词 橄榄叶提取物 肿瘤坏死因子 β-氨基己糖苷酶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类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欢 王庆甫 王庆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7-1949,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的类过敏反应。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以5个不同浓度稀释,其中间品以IC50浓度稀释,分别作用于RBL-2H3细胞,45 min后,底物显色法测定β...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品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及其中间品的类过敏反应。方法:将清开灵注射液以5个不同浓度稀释,其中间品以IC50浓度稀释,分别作用于RBL-2H3细胞,45 min后,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度;ELISA法测定组胺释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并无浓度依赖性,但最高浓度下脱颗粒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在其不同中间品中,金银花促进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最明显。结论:在体外,不同浓度的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引起类过敏反应,而金银花可能是致敏的主要成分。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中间品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类过敏
下载PDF
SELEX技术筛选钙通道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及其抗肥大细胞活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永强 陈晓红 +4 位作者 李怡然 陈波 冉新泽 杨涛 孙仁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筛选针对Orai1分子第1膜外区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探讨适配体通过拮抗钙离子释放激活通道(Ca2+release activation channel,CRAC)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的效应。方法构建随机单链DNA文库,利用不对称PCR对单链DNA文库进行扩增。采用聚苯乙烯... 目的筛选针对Orai1分子第1膜外区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探讨适配体通过拮抗钙离子释放激活通道(Ca2+release activation channel,CRAC)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的效应。方法构建随机单链DNA文库,利用不对称PCR对单链DNA文库进行扩增。采用聚苯乙烯酶联板为介质的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核酸适配体。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轮筛选序列与靶蛋白的亲和力,验证适配体与靶蛋白的特异性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适配体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观察适配体对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的抑制效应。结果经过12轮SELEX筛选,获得了7条核酸适配体,其中AptamerY1解离常数(Kd值)为1.72×10-8mol/L。以终浓度2μg/mL的AptamerY1可抑制由IgE介导的人肥大细胞系LAD2钙离子内流,并对LAD2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抑制率达95%。结论通过SELEX筛选,获得了7条针对Orai1分子第1膜外区的核酸适配体,所获得适配体可对肥大细胞LAD2钙内流有效抑制,进而抑制肥大细胞活化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SELEX适体技术 钙离子释放激活通道 β-氨基己糖苷酶
下载PDF
一种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分离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幸晓燕 王青 +1 位作者 周联 邓向亮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8,624,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的技术。方法比较改良方法和原方法2种分离的细胞量、活性及纯度。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纯度。将弃去密度梯度离心上液2 m(lA方法)与2.5 m(lB方法)比... 目的介绍一种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的技术。方法比较改良方法和原方法2种分离的细胞量、活性及纯度。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纯度。将弃去密度梯度离心上液2 m(lA方法)与2.5 m(lB方法)比较,以分析弃去的细胞液的量与肥大细胞纯度的关系。用C48/80刺激分离的RPMC,检测细胞释放的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以确定分离的RPMC脱颗粒活性;透视电镜扫描观察细胞。结果改良方法分离的细胞显著多于原方法分离的细胞数;两种方法分离的细胞存活率都在99%以上;肥大细胞纯度都在90%以上。C48/80刺激RPMC,分离的细胞释放大量的β-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高于空白对照组。电镜观察细胞具有明显的肥大细胞形态。结论改良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肥大细胞 PERCOLL C48/80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甲苯胺蓝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玉屏风散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韦薇 覃骊兰 +1 位作者 李莉 郑伟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580-1586,共7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及其有效组分抑制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过程是否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在体外用细胞计数CCK-8(cell counting kit-8)方法观察玉屏风散对P815肥大细胞是否有抑制其存活性的作用;用胰蛋白酶(1μg/mL)刺激P81...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及其有效组分抑制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过程是否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在体外用细胞计数CCK-8(cell counting kit-8)方法观察玉屏风散对P815肥大细胞是否有抑制其存活性的作用;用胰蛋白酶(1μg/mL)刺激P815肥大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组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等相关细胞因子释放浓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PI3K、Akt、mTOR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结果玉屏风散浓度为25μg/mL以下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2.5μg/mL、25μg/mL时玉屏风散能有效抑制β-Hex、组胺的释放及IL-4、IL-13、PAF的分泌(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有一定抑制PI3K、Akt、mTOR的磷酸化作用(P<0.05);qRT-PCR结果显示其能降低PI3K、Akt、mTOR的表达(P<0.05)。结论玉屏风散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活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肥大细胞 脱颗粒活化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过敏性疾病 β-氨基己糖苷酶 白细胞介素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下载PDF
绿原酸致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申茜 李珍 +4 位作者 王玉 郭梦情 庄朋伟 张艳军 郭虹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05-310,共6页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脱颗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μg·mL^(-1))的绿原酸作用于RBL-2H3细胞,通过实时细胞分析(RTCA)系统检测绿原...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脱颗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3.125、6.250、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μg·mL^(-1))的绿原酸作用于RBL-2H3细胞,通过实时细胞分析(RTCA)系统检测绿原酸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以评价RBL-2H3细胞脱颗粒情况;利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化学荧光法测定组胺释放率;底物显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量;网络药理学预测绿原酸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潜在机制,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预测通路的主要靶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绿原酸质量浓度≥6.25μg·mL^(-1)时,可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给药20 min后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原酸质量浓度≥12.5μg·mL^(-1)时,RBL-2H3细胞逐渐变圆甚至呈现多边形;与对照组比较,β-氨基己糖苷酶、组胺和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绿原酸致细胞脱颗粒作用可能与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相关;qRT-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绿原酸可显著增加ERK1、p38 MAPK mRNA表达(P<0.05、0.01),但对JNK 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绿原酸可通过激活ERK1、p38 MAPK通路诱导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具有潜在的诱发类过敏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RBL-2H3细胞 脱颗粒 类过敏反应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类胰蛋白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原文传递
基于RBL-2H3与P815细胞体外模型的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类过敏反应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梦婕 陈华英 +1 位作者 洪敏 邱云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952-961,共10页
目的基于RBL-2H3及P815细胞系,选择Compound 48/80(C48/80)为阳性药构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模型,初步评价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VK_(1)I)、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BL)导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C48/80... 目的基于RBL-2H3及P815细胞系,选择Compound 48/80(C48/80)为阳性药构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模型,初步评价聚山梨酯80、维生素K_(1)注射剂(VK_(1)I)、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BL)导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C48/80(10、30、60、100μg·mL^(−1))、聚山梨酯80(2.5、5.0、10.0、50.0 mg·mL^(−1))、VK_(1)I(0.625、1.250、2.500、5.000、10.000 mg·mL^(−1))、ABL(0.125、0.250、0.500、1.000、2.000 mg·mL^(−1))对RBL-2H3、P815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阳性药及受试物均选择<IC50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结合中性红染色形态学观察,研究阳性药及受试物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及Fluo-4AM标记率;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及组胺释放量。结果中性红染色结果显示,在C48/80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部分皱缩或者偶有破损,但大部分细胞仍维持完整细胞形态;在聚山梨酯80、ABL、VK_(1)I高浓度的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大部分仍能保持正常形态。C48/80在<IC50浓度时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脱颗粒反应,模型建立成功。聚山梨酯80、VK_(1)I在<IC50浓度时均出现了浓度相关性细胞脱颗粒现象,与对照组比较,2种细胞聚山梨酯802.5、5.0 mg·mL^(−1)组及VK_(1)I 0.75、1.50、3.00 mg·mL^(−1)组Annexin V阳性率、Fluo-4AM标记率均显著升高(P<0.05、0.01);聚山梨酯802.5、5.0 mg·mL^(−1)组及VK_(1)I 1.5、3.0 mg·mL^(−1)组的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ABL组Annexin V阳性率浓度相关性升高趋势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仅P815细胞ABL 2.00 mg·mL^(−1)组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不大;与对照组比较,2种细胞ABL 1、2 mg·mL^(−1)组的Fluo-4AM标记率和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聚山梨酯80、VK_(1)I高浓度具有导致类过敏反应产生风险,ABL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RBL-2H3细胞 P815细胞 细胞脱颗粒 聚山梨酯80 维生素K_(1)注射剂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Annexin V Fluo-4AM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原文传递
钙结合蛋白S100A4调节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活化的作用
15
作者 吴通前 金筱茜 +4 位作者 马岚 周萍萍 李静 袁锐 余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4调节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BMMC)活化的作用。方法:8~10周龄野生型(WT)和S 100 A 4基因敲除(S 100 A 4-/-)C57BL/6健康雄性小鼠各2只,取胫骨与股骨提取骨髓进行骨髓源肥大细胞(BMMC)培养并鉴定;以成熟WT BMMC为...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4调节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BMMC)活化的作用。方法:8~10周龄野生型(WT)和S 100 A 4基因敲除(S 100 A 4-/-)C57BL/6健康雄性小鼠各2只,取胫骨与股骨提取骨髓进行骨髓源肥大细胞(BMMC)培养并鉴定;以成熟WT BMMC为模型细胞,实验分为S100A4蛋白处理组(1500μg/L S100A4蛋白)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S100A4蛋白等量体积PBS),分别于培养第1、2及3周采用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小鼠成熟BMMC,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成熟BMMC中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的吸光度(O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成熟BMMC的S100A4蛋白表达和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荧光强度并计算相对荧光指数(rFI);以成熟WT和S 100 A 4-/-BMMC为模型细胞,实验分为WT离子霉素(ION)处理组(1500μg/L ION)、WT PBS对照组(ION等量体积PBS)、S 100 A 4-/-ION处理组(1500μg/L ION)及S 100 A 4-/-PBS对照组(ION等量体积PBS),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成熟BMMC中β-hex的吸光度(OD)。结果:BMMC培养至3周时基本成熟,并表达S100A4蛋白;S100A4蛋白处理组成熟BMMC中β-hex、IL-5、IL-6、IL-13及TNF-α水平高于PBS对照组(P<0.05或P<0.01);WT ION处理组成熟BMMCβ-hex、IL-5、IL-6、IL-13及TNF-α水平高于WT PBS对照组(P<0.01),S 100 A 4-/-ION处理组成熟BMMC中β-hex、IL-5及IL-6明显高于S 100 A 4-/-PBS对照组(P<0.05),S 100 A 4-/-ION处理组成熟BMMC中β-hex、IL-5、IL-6、IL-13及TNF-α水平均低于WT ION处理组(P<0.05)。结论:S100A4蛋白能够直接诱导成熟BMMC活化,S 100 A 4基因的缺失可抑制成熟BMMC活化及炎性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基因敲除 肥大细胞 钙结合蛋白 β-氨基己糖苷酶 炎性因子 肥大细胞活化
下载PDF
聚山梨酯80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佳 金晶 +4 位作者 关翠雯 李萍 涂家生 孙会敏 黄芝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别及厂家的聚山梨酯80直接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为建立完善的注射用辅料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筛选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的聚山梨酯80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并通过MTT法进一... 目的:研究不同类别及厂家的聚山梨酯80直接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为建立完善的注射用辅料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筛选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的聚山梨酯80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并通过MTT法进一步研究有脱颗粒作用的受试物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8种聚山梨酯80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提供的受试物作用极强,威尔制药口服级受试物作用较强,威尔制药A、威尔制药B、威尔制药注射级、威尔制药4个受试物作用相近,2个进口品种的作用略弱。在产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浓度下,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的聚山梨酯80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聚山梨酯80能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其作用强度不同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差异;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提供的聚山梨酯80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可能由其细胞毒性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山梨酯80 类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MTT
原文传递
聚山梨酯80化学组分对肥大细胞RBL-2H3溶酶体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锐 王玉 +3 位作者 邓向亮 周联 张海燕 杨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8类聚山梨酯80的化学组分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阐明聚山梨酯80中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方法以不同浓度的8类聚山梨酯80的化学组分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研究受试... 目的研究8类聚山梨酯80的化学组分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阐明聚山梨酯80中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方法以不同浓度的8类聚山梨酯80的化学组分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研究受试物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一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异山梨醇一油酸酯均能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呈浓度依赖性;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和聚氧乙烯异山梨醇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不能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四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较弱,并呈浓度依赖性。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一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和聚氧乙烯异山梨醇一油酸酯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和聚氧乙烯异山梨醇无细胞毒性;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四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显示低的细胞毒性,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聚氧乙烯异山梨醇一油酸酯是聚山梨酯80最主要的毒性物质来源,必须加以限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山梨酯80 化学组分 类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四甲基偶氮唑蓝
原文传递
中麻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8
作者 范锡玲 曹彦刚 +3 位作者 郑晓珂 王振中 肖伟 冯卫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74-2580,共7页
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中麻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学方法(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1-allyl-3,4-dimethoxy-benzene-5-O-β-D-glucopyranoside(1)、lyoniresinol(2)、开环异落叶... 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对中麻黄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并通过波谱学方法(MS和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1-allyl-3,4-dimethoxy-benzene-5-O-β-D-glucopyranoside(1)、lyoniresinol(2)、开环异落叶松脂素(3)4,3',4'-trihydroxy-3-methoxylignan-9,9'-diyldiacetate(4)dehydroconiferyl alcohol(5)、isocubebin(6)、balanophonin B(7)、sesquipinsapol B(8)、crataegifin A(9)以及1-(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yl)ethan-1-on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8具有潜在的抗哮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麻黄 化学成分 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
原文传递
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与RBL-2H3细胞脱颗粒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上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咏梅 刘炯 +1 位作者 赵源 汤家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肥大细胞以及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的方法,评估2种细胞脱颗粒方法对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引起脱颗粒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RPMC),优...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肥大细胞以及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的方法,评估2种细胞脱颗粒方法对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引起脱颗粒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RPMC),优化实验条件,用阳性药物C48/80和各种TCMI等与其共培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计数腹腔MC脱颗粒率;通过RBL-2H3细胞与TCMI共同培养,底物显色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阳性对照品C48/80的浓度与RPMC脱颗粒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参麦、冠心宁、痰热清、清开灵和生脉5种TCMI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并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BL-2H3细胞脱颗粒方法中参麦、黄芪、银杏、痰热清、丹香冠心、清开灵和生脉7种TCMI能是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结论:一些TCMI能引起体外RPMC和RBL-2H3细胞脱颗粒,2种细胞脱颗粒方法在评价一些TCMI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 肥大细胞脱颗粒 RBL-2H3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
原文传递
常用注射用辅料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翠雯 金晶 +5 位作者 李佳 李萍 邱玉文 涂家生 孙会敏 黄芝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多种注射用辅料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注射用辅料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筛选评价体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注射用辅料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40/60(mPEG-PDLLA40/60)、聚乙二醇... 目的研究多种注射用辅料刺激肥大细胞RBL-2H3脱颗粒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注射用辅料引发类过敏反应的筛选评价体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注射用辅料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40/60(mPEG-PDLLA40/60)、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600(PEG600)、聚氧乙烯蓖麻油(CrEL)和吐温80处理RBL-2H3细胞,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并通过MTT法进一步研究有脱颗粒作用的受试物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HP-β-CD、高浓度的mPEG-PDLLA40/60(40 mg/ml)和吐温80(3.0 mg/ml)均能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呈浓度依赖性;PEG400、PEG600和CrEL在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不能直接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HP-β-CD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但不呈浓度依赖性;mPEG-PDLLA40/60无细胞毒性;吐温80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RBL-2H3细胞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试验方法灵敏、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高浓度的吐温80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可能是由其细胞毒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辅料 类过敏反应 肥大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MT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