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普帅 高静 +1 位作者 李文慧 席焕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9-784,共6页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ARR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表达水平;通过肿瘤微阵列数据库(Oncomine)及Project Betastasis平台分析ARRB1 m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情...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ARR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表达水平;通过肿瘤微阵列数据库(Oncomine)及Project Betastasis平台分析ARRB1 m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及瘤旁脑组织中ARRB1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 Meier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Oncomine数据库结果显示,多个神经胶质瘤基因芯片中ARRB1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ARRB1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中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瘤旁脑组织相比神经胶质瘤中ARRB1表达降低,而且Ⅲ-Ⅳ期较Ⅰ-Ⅱ期神经胶质瘤降低更加明显。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RRB1的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ARRB1水平下调,可作为反映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的指标;另外,ARRB1可作为判断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β-抑制蛋白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β-抑制蛋白1促进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胶原合成作用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雪 马晶茹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173-1176,1182,共5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肺血管胶原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PAH肺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低氧组(n=10),低氧组大鼠置于低氧舱内(氧...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肺血管胶原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PAH肺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低氧组(n=10),低氧组大鼠置于低氧舱内(氧浓度100 ml/L)3周,正常对照组动物饲养于常氧动物笼内;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 PAP),检测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比值[RV/(LV+S)];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动脉中胶原Ⅰ(CollagenⅠ)和β-arrestin 1的表达;沉默β-arrestin 1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低氧环境下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中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处理组大鼠m PAP[(31.35±1.35)mm Hg](1 mm Hg=0.133 k Pa)以及RV/(LV+S)(30.81%±0.81%)明显升高(P<0.01),肺血管组织β-arrestin 1以及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缺氧能够上调PASMCs中β-arrestin 1和CollagenⅠ的表达,沉默β-arrestin 1基因能够抑制缺氧诱导PASMCs胶原合成的作用。结论β-arrestin 1促进缺氧条件下肺血管胶原的合成,促进肺血管的重构,最终导致PAH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1 肺动脉高压 缺氧 胶原Ⅰ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β-抑制蛋白质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李庆娜 王晓寒 董卫红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12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功能、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4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血肌酐、24h尿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β-arrestin1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IgM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WBC、Hb、PL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ES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LEDAI评分和血清β-arrestin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可显著改善SLE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肾功能,降低SLE活动度,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甲泼尼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 β-抑制蛋白质1
下载PDF
β-抑制蛋白1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受体的内化和泛素化中的作用
4
作者 尹述成 周绪红 +3 位作者 彭涛 李俊 金晶 陶泽璋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分子在过度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肿瘤细胞中IGF-1R膜受体内化和泛素化降解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免疫沉淀技术(IP)和FACS技术对鼠胚胎成纤维瘤3种细胞株[P6、β-抑制蛋白1阳性(WT1)和...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1分子在过度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肿瘤细胞中IGF-1R膜受体内化和泛素化降解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免疫沉淀技术(IP)和FACS技术对鼠胚胎成纤维瘤3种细胞株[P6、β-抑制蛋白1阳性(WT1)和β-抑制蛋白1阴性KO细胞]进行IGF-1R内化检测。结果:在IGF-1R过度表达的P6细胞随配体刺激时间的增加内化IGF-1R明显增加,但非内化IGF-1R的水平明显降低;在β-抑制蛋白1阴性细胞株随配体刺激时间的增加非内化IGF-1R的水平保持不变,而无IGF-1R内化产生,但阳性对照可以看到条带清晰的IGF-1R;使用FACS分析也证实了两个细胞株的WB结果,同时检测在细胞通路中IGF-1R内化的作用在β-抑制蛋白1阴性细胞检测不到磷酸化的pERK。结论:在β-抑制蛋白1缺乏的情况下IGF-1R内化不能发生,β-抑制蛋白1可作为一个调节IGF-1R内化的工具,也表明IGF-1R内化对细胞通路之一的MAPK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内化 β-抑制蛋白1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β-抑制蛋白1通过促进IL-6基因启动子区乙酰化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玄 王晓强 +2 位作者 刘文会 赵鑫鑫 杨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9-338,共10页
目的 :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ARR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通过转染小干扰RNA的方法敲低ARRB1基因表达,或通过转入Flag标签的ARRB1基因... 目的 :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ARR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通过转染小干扰RNA的方法敲低ARRB1基因表达,或通过转入Flag标签的ARRB1基因重组质粒使ARRB 1基因过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干扰和过表达ARRB1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 RNA转录和分泌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RRB1与IL-6关键调控分子p300的相互作用。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干扰或过表达ARRB1对IL-6基因启动子区p300富集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FCM法分别检测干扰ARRB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干扰或过表达ARRB1对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活化和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有效敲低或过表达ARRB1后发现,ARRB1可促进IL-6的转录和分泌(P值均<0.05);正向和反向蛋白免疫共沉淀均检测到ARRB1与p300相互作用;同时发现ARRB1能促进p300在IL-6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P值均<0.01),提高IL-6基因启动子区的乙酰化水平(P值均<0.05),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P值均<0.01),抑制细胞凋亡。另外,ARRB1能提高STAT3磷酸化活化水平以及c-Myc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ARRB1能够与p300相互作用,并促进p300向IL-6基因启动子区募集,从而提高IL-6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水平,诱导IL-6的转录活化和分泌,并进一步触发IL-6/STAT3信号通路转导,提高STAT3磷酸化活化水平,使下游c-Myc和Bcl-2表达量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β-抑制蛋白1 白细胞介素6 乙酰化作用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arrestin1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岳峰 崔丽敏 +3 位作者 张珍 安巨会 刘东海 周文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7期3038-304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症状体征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及β-arrestin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随访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及水肿积分,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IL-10、β-arrestin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定量,调节免疫指标和β-arrestin1水平,并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远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狼疮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24 h尿蛋白定量 β-抑制蛋白-1
下载PDF
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东 王建民 +1 位作者 李明 唐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5%TNBS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肠愈灌肠方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予肠愈灌肠方药液和美沙拉嗪悬浊液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肠,连续15d,第16d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T GF-β1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及便血,造模3d后DA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大鼠结肠肠管变粗、肠壁增厚,黏膜水肿、充血。肠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抑炎因子TGF-β1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愈灌肠方组与美沙拉嗪组抑炎因子TGFβ1明显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但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抑炎因子TGF-β1减少,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的表达升高,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过程,肠愈灌肠方对其改善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愈灌肠方 炎症相关因子 Δ阿片受体 β-抑制蛋白1 BCL-2
下载PDF
贲门腺癌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郭艳丽 周珍 +3 位作者 郭炜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贲门腺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和磁县肿瘤医院胸外科于2006-2014年收治)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1.8%(58/112),癌旁非肿瘤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为17.6%(20/112),癌组织中DACT-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580±0.143,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654±0.110,P<0.01);在DACT-1基因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488±0.097,明显低于该基因未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0.675±0.120),且该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量相关(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贲门腺癌中基因Cp 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DACT-1基因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DACT-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有望为贲门腺癌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 甲基化 贲门腺癌
下载PDF
DACT1基因不同区域异常甲基化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郭艳丽 周珍 +5 位作者 邝钢 郭炜 董稚明 沈素朋 梁佳 郭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8-715,共8页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Cp G岛旁区域及转录起始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区域的...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Cp G岛旁区域及转录起始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探讨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甲基化状态对基因转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及RT-PCR的方法检测ESCC细胞株(TE1、TE13、T.Tn和Eca109)及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159例ESCC患者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DACT1基因在4株ESCC细胞系中均呈弱表达或阴性表达。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处理该细胞株后,DACT1 m 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MSP检测结果显示,此两区域的甲基化条带均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细胞株后,该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无明显改变。DACT1 m 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且与该基因TSS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有关(P<0.01);DACT1基因Cp G岛旁区域的甲基化频率在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较高(P>0.05),不具有肿瘤组织特异性,且对DACT1基因的转录抑制无明显影响(P>0.05);生存分析显示,DACT1基因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ESCC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0.01)。结论:ESCC中DACT1基因TSS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状态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并有望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 甲基化
下载PDF
DACT1对Ⅰ型卵巢癌恶性侵袭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若男 刘斌 令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58-2163,共6页
目的探讨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apper antagonist of catenin-1,DACT1)对Ⅰ型上皮性卵巢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人卵巢癌临床组织中DACT1的表达;采用人黏液性卵巢癌细胞株3AO构建外源性转染DACT1的... 目的探讨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apper antagonist of catenin-1,DACT1)对Ⅰ型上皮性卵巢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人卵巢癌临床组织中DACT1的表达;采用人黏液性卵巢癌细胞株3AO构建外源性转染DACT1的稳转株,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免疫荧光观察DACT1对细胞骨架重塑的影响。结果Ⅰ型卵巢癌组织中DACT1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外源性转染DACT1后3AO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降低(P<0.01),且腹腔内成瘤能力有所下降,细胞骨架中特化膜结构减少。结论 DACT1对Ⅰ型卵巢癌浸润转移具有抑制效应,其在Ⅰ型卵巢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疾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卵巢癌 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 卵巢癌细胞株3AO 迁移侵袭
下载PDF
二甲双胍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石琦 金讯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能否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0、10、20、40、60、100 ng/mL)和二甲双胍(10 mM)联合用药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能否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RAIL(0、10、20、40、60、100 ng/mL)和二甲双胍(10 mM)联合用药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二甲双胍对TRAIL诱导563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二甲双胍和/或TRAIL干预5637细胞24小时后对caspase-8、caspase-3、PARP、DR4、DR5和c-FLIPL表达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可增强TRAIL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并未上调DR4和DR5表达,但显著下调c-FLIPL表达。结论二甲双胍显著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下调c-FLIPL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凋亡 二甲双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
下载PDF
狼疮Ⅰ号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福祖 马辉中 +1 位作者 周春言 星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I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加用狼疮I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 目的:探讨狼疮I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加用狼疮I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4个月。记录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主症状评分,记录激素用量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0,IL-12,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l)及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达100%,优于对照组的83.8%(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撤减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明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12水平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arrestin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狼疮I号方能有效控制SLE患者病情活动,协助患者激素的撤减,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I号方 疾病活动 激素撤减 β-抑制蛋白-1 血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