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玉米赤霉烯醇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朱根生 王凤丽 +7 位作者 夏苏干 原俊朝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69-1474,共6页
为建立一种针对β-玉米赤霉烯醇(β-ZOL)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笔者用活性酯法将β-Z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完全抗原,纯化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经筛选最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β-ZOL抗体的细胞株1F5。利用... 为建立一种针对β-玉米赤霉烯醇(β-ZOL)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笔者用活性酯法将β-Z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完全抗原,纯化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经筛选最终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β-ZOL抗体的细胞株1F5。利用该抗体建立检测β-ZOL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iELISA)方法。结果显示,β-ZOL的药物抑制标准曲线在浓度为5~500 n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406 3x-0.204 2(R^2=0.990 4),IC_(50)为53.19 ng/m L,检测下限(LOD)为6 ng/m L。该单克隆抗体对β-ZOL的抑制率为100%,与α-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酮、β-雌二醇、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基本无交叉反应。牛奶样品β-ZOL添加回收试验显示,β-ZOL的回收率为91.24%~110.07%,变异系数为6.17%~8.73%。说明建立的检测β-ZOL的CiELISA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玉米赤霉烯醇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回收试验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法测定粮谷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亚凉 熊丽云 潘建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8期58-61,共4页
建立了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1%甲酸水-乙腈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净化,以水溶液(含0.1%甲酸)和甲醇(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建立了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1%甲酸水-乙腈溶液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净化,以水溶液(含0.1%甲酸)和甲醇(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在1~1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检出限为0.5~1.0μg/kg,在5、20、8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2%~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3.2%~6.4%。本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适用于粮谷中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α-玉米烯醇 β-玉米赤霉烯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的类雌激素效应和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J. Fink-Gremmels H. Malekinejad +2 位作者 崔秀梅(译) 赵虎(译) 杨在宾(审校)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2010年第4期34-39,共6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烯酮 α-玉米烯醇 β-玉米赤霉烯醇 羟基脱氢酶 雌激素亢进 内分泌紊乱 类雌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