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代环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测定痕量四种多环芳烃──化学除氧技术在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雯 高春光 董川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63-65,共3页
首次采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于澳代环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体系,并建立了测定二氧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新方法.
关键词 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 溴代环己烷 化学除氧 多环芳烃
全文增补中
响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诱导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测定
2
作者 张海容 赵婷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建立了α-溴代萘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分析,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影响α-溴代萘的RTP实验条件。研究发现:β-CD的浓度、环己烷浓度以及Na_2SO_3浓度等对α-溴代萘的RTP强度均有显著影响;统计结... 建立了α-溴代萘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分析,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影响α-溴代萘的RTP实验条件。研究发现:β-CD的浓度、环己烷浓度以及Na_2SO_3浓度等对α-溴代萘的RTP强度均有显著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主效应关系为:β-CD浓度>NaSO_3浓度>环己烷用量。α-溴代萘RTP最佳发光条件为:β-CD的浓度为3.4×10^(-3) mol/L,环己烷的浓度为0.8μL/mL,Na_2SO_3的浓度为9.5×10^(-2) mol/L。优化条件下改进了α-溴代萘RTP分析特性,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5)~1.0×10^(-7) mol/L,检出限为1.4×10^(-8) mol/L。RSM法与传统的单因素实验法相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溴代萘 响应面 室温磷光
下载PDF
不除氧条件下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测定喹啉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小康 牟兰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42-745,共4页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5.0...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5.0×10-5mol/L,5.0×10-5mol/L~5.0×10-4mol/L,两段三个数量级范围与室温磷光信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7.4×10-8mol/L。本体系的特点是DBP用量少,从而减少了因过量重原子存在所产生的雾状沉淀,体系均匀,故测量精密度好,检测限低,测定的酸度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环糊精诱导 室温磷光 不除氧 二溴丙烷
下载PDF
动力学室温磷光法研究外磁场效应对不同脂肪醇/α-溴代萘/β-环糊精包络物生成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勇 朱亚先 +2 位作者 杜新贞 黄贤智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动力学室温磷光法考察了外加磁场效应(MFEs)对不同脂肪醇、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包络物生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FEs使正构醇、α-溴代萘、β-CD包络物的生成速度增加,而异构醇则相反.
关键词 室温磷光 溴代萘 环糊精 脂肪醇 包络物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协同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新贞 吕卫华 +3 位作者 邓华陵 侯经国 高锦章 康敬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对比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辛基酚醚 (OPE 10 ,n =10 )及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 (TritonX 10 0 ,n =10 )和 β 环糊精 (β CD)协同诱导 1 溴萘 (1 BrN)室温磷光光谱。根据分子大小和 β CD空腔尺寸分析阐述了 β CD与非离子表面... 对比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辛基酚醚 (OPE 10 ,n =10 )及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 (TritonX 10 0 ,n =10 )和 β 环糊精 (β CD)协同诱导 1 溴萘 (1 BrN)室温磷光光谱。根据分子大小和 β CD空腔尺寸分析阐述了 β C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 1∶1二元包络物 ,OPE 10和TritonX 10 0分子内的辛基和苯基团被包络在空腔内 ,驱除了空腔内的水分子 ,使空腔内微环境的极性更低 ,通过更强的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和 1 BrN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稳定 1∶1∶1三元包络物。β CD/OPE 10 / 1 BrN和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包络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 1 0 9× 10 5和 4 4 7× 10 5L2 ·mol- 2 。在 β CD空腔内 ,1 BrN的重原子对OPE 10和TritonX 10 0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对于更稳定的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三元体系 ,特辛基可更好地屏蔽溶液中的溶解氧和碘离子的猝灭作用 ,观察到了TritonX 10 0分子内苯基和受体 1 BrN之间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β-环糊精 1-溴萘室温磷光 包络物 刚性 荧光分光光度计
下载PDF
正丁醇、苯酚存在下环糊精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高凌 张勇 +2 位作者 朱亚先 郑凤兰 任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44-1250,共7页
在含有正丁醇 (n- Bu)的β-环糊精 (β- CD)溶液中 ,加入有机小分子苯酚 (Ph)可诱导 1-溴代萘(1- Br N)发射强的室温磷光 (RTP) .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体系中形成了β- CD/ 1- Br N/ Ph/ n- Bu四元包络物 .在研究其生成机理的过程中 ,发现... 在含有正丁醇 (n- Bu)的β-环糊精 (β- CD)溶液中 ,加入有机小分子苯酚 (Ph)可诱导 1-溴代萘(1- Br N)发射强的室温磷光 (RTP) .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体系中形成了β- CD/ 1- Br N/ Ph/ n- Bu四元包络物 .在研究其生成机理的过程中 ,发现 Ph分子在该四元包络物体系中 ,一方面其羟基与 CD端口羟基形成氢键 ,覆盖在 CD上、下端口 ,对外部氧向 CD腔内扩散起着隔离作用 ,减少了氧对发光体激发三重态的猝灭 ;另一方面其苯环的疏水作用将 1- Br N固定在 β- CD空腔内 ,并填充了 β- CD腔内的剩余空间 .这也进一步证实β- CD/ 1- Br N/ n- Bu体系中 ,β- CD腔内还有空间 ,Ph的加入可填补该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代萘 β-环糊精 苯酚 室温磷光 包络作用 正丁醇 生成机理 CD-RTP
下载PDF
六氢吡啶存在下β-环糊精诱导α-溴代萘室温磷光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景吓 朱亚先 +4 位作者 鹿贞彬 李纯茂 蔡宗群 王萍 张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35-1337,共3页
微量六氢吡啶(HHP)存在下,由于三元包络物α-溴代萘(α-BrN)/β-环糊精(β-CD)/HHP的形成,不经除氧就可观察到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发射。详细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形成包络物的3种组分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对体系RTP的影响... 微量六氢吡啶(HHP)存在下,由于三元包络物α-溴代萘(α-BrN)/β-环糊精(β-CD)/HHP的形成,不经除氧就可观察到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发射。详细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形成包络物的3种组分物质的浓度的变化对体系RTP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的RTP强度与α-BrN的浓度在2.0~2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α-BrN的检出限3.7×10^-8mol/L。将所建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α-BrN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7%(n=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磷光 β-环糊精 α-溴代萘 六氢吡啶
下载PDF
α-环糊精修饰有机聚合物整体材料选择性富集室温磷光法测定土壤中的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雪 龚晓娜 朱若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8-1304,共7页
合成了α-环糊精(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比较了α-CD修饰整体材料作为室温磷光固体基质的效果以及14种有机化合物在其上的室温磷光分析(RTP)行为。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背景干扰低,对二环芳... 合成了α-环糊精(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比较了α-CD修饰整体材料作为室温磷光固体基质的效果以及14种有机化合物在其上的室温磷光分析(RTP)行为。α-CD修饰的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背景干扰低,对二环芳烃类物质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富集能力。在α-CD修饰膜上,萘和7,8苯并喹啉的分配常数分别为5.03×103和2.94×102,表明修饰材料对萘有较好的选择性。萘酚也能与修饰材料形成包络物。但是由于较强的极性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不能被有效富集。对5.0×10-11 mol/mL萘,最大富集体积为300 mL。采用SPE-RTP,萘和7,8苯并喹啉的检出限分别为9.80×10-12和4.60×10-11 mol/mL,RSD小于3.7%;线性范围分别为5.00×10-11~8.00×10-9 mol/mL和6.00×10-11~5.00×10-10 mol/mL。应用修饰的膜片对土样中的萘进行选择性富集和测定,结果由GC-MS进一步确认。用环己烷一步提取和SPE-RTP测定,萘可以被选择性富集。在土壤样品中加萘标准0.012 8 mg,测得回收率(104.9±6.5)%。土样中萘的浓度为(5.61±0.12)mg/kg,与GC-MS的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合整体材料 Α-环糊精 固相萃取 室温磷光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十氢喹啉存在下β-环糊精诱导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
9
作者 陈丽 周俊伟 +2 位作者 朱亚先 彭景吓 张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2-1325,1329,共5页
首次将杂环分子十氢喹啉(decahydroquinoline,DHQ)引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诱导α-溴代萘(α-bromonaphthalene,α-BrN)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体系中,由于DHQ和β-CD及α-BrN形成三元... 首次将杂环分子十氢喹啉(decahydroquinoline,DHQ)引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诱导α-溴代萘(α-bromonaphthalene,α-BrN)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体系中,由于DHQ和β-CD及α-BrN形成三元包络物,不经除氧就可观察到强而稳定的RTP信号。实验证实,孤对电子、氢键封盖作用和微晶的二次刚性化作用是DHQ存在下β-CD诱导α-BrN产生强而稳定的RTP的关键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的RTP强度与α-BrN浓度在1.0×10^-6~3.5×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0),检出限为6.25×10^-9mol.L^-1。该方法用于合成样中α-BrN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5%(n=5),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磷光 β-环糊精 Α-溴代萘 十氢喹啉
下载PDF
β-环糊精存在下直链脂肪醇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新贞 张勇 +3 位作者 江云宝 林丽榕 黄贤智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935-1938,共4页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溶液中直链脂肪醇(A)诱导1-溴萘(1-BrN)的室温磷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三元包络物中1-BrN分子的磷光起初随醇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正戊醇对磷光呈现最大的敏化作用,随后从正己醇至正辛醇,磷光强度...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溶液中直链脂肪醇(A)诱导1-溴萘(1-BrN)的室温磷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三元包络物中1-BrN分子的磷光起初随醇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正戊醇对磷光呈现最大的敏化作用,随后从正己醇至正辛醇,磷光强度逐渐下降.测定了包络物组成和稳定常数,发现1-BfN和A:β-CD包络物的结合强度是三元包络物磷光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并从三元包络物可能的结构解释了醇分子大小对室温磷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萘 β-环糊精 脂肪醇 包络物 室温磷光
下载PDF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发光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川 冯小花 +2 位作者 李俊芬 双少敏 晋卫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综述了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发光机理 。
关键词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 发光机理 重原子作用 除氧技术
下载PDF
β-环糊精键合滤纸的制备及在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培龙 朱若华 +1 位作者 王香凤 唐增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62,共5页
研究了β-环糊精修饰滤纸的制备方法及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修饰滤纸对16种有机物的室温磷光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芴,苊,咔唑以及7,8-苯并喹啉的室温磷光信号有较大增强,与未修饰滤纸基质相比,4种化合物在修饰滤纸基质上的室温磷光检测灵... 研究了β-环糊精修饰滤纸的制备方法及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修饰滤纸对16种有机物的室温磷光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芴,苊,咔唑以及7,8-苯并喹啉的室温磷光信号有较大增强,与未修饰滤纸基质相比,4种化合物在修饰滤纸基质上的室温磷光检测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改进。建立的方法用于水样中的咔唑和7,8-苯并喹啉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室温磷光 多环芳烃
下载PDF
β-环糊精修饰有机聚合物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文婷 朱若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正丙醇、1,4-丁二醇为致孔剂,制备了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膜片。合成的膜片经β-环糊精化学修饰后可同时用作固相萃取膜以及室温磷光测量的新型固体...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正丙醇、1,4-丁二醇为致孔剂,制备了有机聚合整体材料膜片。合成的膜片经β-环糊精化学修饰后可同时用作固相萃取膜以及室温磷光测量的新型固体基质。考察了14种有机物在β-环糊精修饰膜片上的室温磷光行为,发现3-吲哚乙酸、1-萘乙酸、菲、7,8-苯并喹啉、咔唑和芴有较强的磷光信号,检出限为1.15~13.7ng/spot。实验发现,膜片可以选择性萃取和富集水样中的菲、7,8.苯并喹啉、咔唑和芴,检出限可降低至0.72~10.7μg/L。建立的方法用于水样中7,8-苯并喹啉和芴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0.2%~111.6%和86.0%~101.7%,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聚合整体材料 室温磷光 β-环糊精 固相微萃取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化学除氧技术在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中的应用——以环氧溴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测定七种痕量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小红 魏雁声 +1 位作者 晋卫军 刘长松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136-138,共3页
利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以环氧溴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对7种多种环芳烃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此体系中7种多环芳烃的最佳实验条件、磷光体寿命、亚硝酸钠猝灭常数、线性回归方程及分析曲线特征。
关键词 化学除氧: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 多环芳烃
下载PDF
非除氧条件下环糊精诱导咔唑室温磷光的研究
15
作者 张海容 乔丽芳 陈金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9-542,共4页
本文基于超分子化合物β-CD/咔唑/1,2-二溴乙烷的形成,成功建立了非除氧条件下咔唑的室温磷光(RTP)测定方法。同时,对比研究了在除氧或不除氧条件下不同重原子对咔唑RTP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影响咔唑RTP的各种因素,如pH、1,2-二溴乙烷用... 本文基于超分子化合物β-CD/咔唑/1,2-二溴乙烷的形成,成功建立了非除氧条件下咔唑的室温磷光(RTP)测定方法。同时,对比研究了在除氧或不除氧条件下不同重原子对咔唑RTP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影响咔唑RTP的各种因素,如pH、1,2-二溴乙烷用量、β-CD的浓度及不同时间下咔唑的RTP信号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在1,2-二溴乙烷存在且不除氧条件下,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λex/λem为295/440nm,咔唑在2.0×10-5~4.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2.5×10-5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室温磷光 β-环糊精 非除氧 1 2-二溴乙烷
下载PDF
α,β-环糊精修饰有机聚合物整体材料在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16
作者 张雪 朱若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07-107,共1页
环糊精按成环的葡萄糖单元数目不同,可以分为α,β-,γ环糊精。1988年Vo-Dinh发现用CD修饰滤纸可使多环芳烃RTP有选择性地提高。
关键词 β-环糊精 有机聚合物 磷光分析 修饰 体材料 应用 室温 多环芳烃
下载PDF
不除氧条件下喹啉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性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琪 李隆弟 童爱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4,共4页
不除氧条件下,在含20μL二溴烷(DBE)的10mL体系中,喹啉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CD-RTP)信号,最大λex/λem=276/496nm,喹啉浓度在2.0×10-6~4.0×010-4... 不除氧条件下,在含20μL二溴烷(DBE)的10mL体系中,喹啉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CD-RTP)信号,最大λex/λem=276/496nm,喹啉浓度在2.0×10-6~4.0×010-4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2.0×10-7mol/L。由于所用重原子微扰剂DBE的量很少,本发光体系仅均匀地呈轻微的雾状,而无明显沉淀,使测量精度明显改善。实验还发现,Na2SO3化学除氧可使体系RTP强度稍有增加,而通氮除氧反而因DBE的挥发损失使体系的RTP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环糊精诱导 室温磷光 不除氧条件 RTP
下载PDF
用支持物衬底室温磷光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2-萘酚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广华 潘定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7,共4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支持物衬底室温磷光法的几种因素,并用该法测定了工业废水中2-萘酚的含量。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4%,检测下限为1.44×10^(-6)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1.44×10^(-6)—7.5×10^(-6)mol/l。
关键词 废水 2-萘酚 室温磷光 测定
下载PDF
葫芦脲诱导α-溴代萘室温磷光的研究
19
作者 张海容 贺佩 陈金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53-153,共1页
葫芦脲又称胍环,是继冠醚、穴醚、环糊精和杯芳烃之后的又一类由刀个甘脲单元和2n个亚甲基桥联起来的一种桶装的大环化合物。由于其亲水性端口和疏水性空腔的分子结构与环糊精相似所以可以容纳多种有机分子或分子的疏水性部分。
关键词 葫芦脲 Α-溴代萘 室温磷光 诱导 有机分子 大环化合物 分子结构 环糊精
下载PDF
4.0代树枝状分子-卟啉标记伴刀豆凝集素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测定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
20
作者 李志明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8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提出一种4.0代树枝状分子(4.0G-D)-卟啉(P)双发光分子新的磷光标记试剂(4.0G-D-P).基于4.0G-D-P标记伴刀豆凝集素(Con A)的产物(4.0G-D-P-Con A)能在聚酰胺素膜(PAM)上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而且该标记产物能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 提出一种4.0代树枝状分子(4.0G-D)-卟啉(P)双发光分子新的磷光标记试剂(4.0G-D-P).基于4.0G-D-P标记伴刀豆凝集素(Con A)的产物(4.0G-D-P-Con A)能在聚酰胺素膜(PAM)上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而且该标记产物能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V)发生特异性的亲和吸附(AA)反应,其反应产物保持了4.0G-D-P双发光分子RTP的优良特性,且ΔIp值与AFP-V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加入Tween-80可以提高ΔIp值,据此建立了Tween-80-4.0G-D-P双发光分子标记Con A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AA-SS-RTP)测定人血清中AFP-V的新方法.直接法的检出限为0.31 pg/mL(4.0G-D)和0.43 pg/mL(P),灵敏度较高.无论用4.0G-D或P的激发/发射波长测定人血清中AFP-V的含量,结果与酶联免疫法(ELISA)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 树枝状分子-卟啉 标记 伴刀豆凝集素 亲和吸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