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红艳 刘洪忠 +1 位作者 高志贤 吾满江.艾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操作方式、催化剂配比及用量、溶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添加水对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压操作方式优于分步恒压操作方式。甲基萘催化氧化体系存在明显的诱导期,... 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操作方式、催化剂配比及用量、溶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添加水对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压操作方式优于分步恒压操作方式。甲基萘催化氧化体系存在明显的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有关。催化剂中Co、Br的量多时氧化反应快,但Br的量增多导致产物颜色加深。水对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添加水量达到7%时严重阻止了氧化反应的进行。采用Co-Mn-Br原子比为1∶1∶2的催化剂和恒压操作方式,较适宜的工艺反应参数为催化剂用量1%,120℃,0.6MPa。在此条件下,β-萘甲酸收率达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甲基萘 催化氧化 β-萘甲酸
下载PDF
红药中一个新的β-萘甲酸双糖苷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满元 龚慕辛 +1 位作者 张东 杨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为了研究红药(Chirita longgangensis var.hongyao)茎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4-dihydroxy-2-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 为了研究红药(Chirita longgangensis var.hongyao)茎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4-dihydroxy-2-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isotaxiresinol 4-O-methyl ether(2)和(R)-7-hydroxy-α-dunnione(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β-萘甲酸双糖苷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提供了化合物2的核磁波谱数据,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药 苦苣苔科 β-萘甲酸双糖苷
原文传递
以β-CPDN为链转移剂的苯乙烯RAFT聚合
3
作者 周弟 朱秀林 +1 位作者 朱健 程振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4,共4页
以二硫代β-萘甲酸异丁腈酯(-βCPDN)为链转移剂,研究了偶氮二异丁腈(A IBN)引发和热引发条件下的苯乙烯(S t)RAFT聚合,结果显示:聚合动力学虽然未呈现一级线性关系,但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M-n)随单体转化率升高而线性增大,与理论值(M-n,... 以二硫代β-萘甲酸异丁腈酯(-βCPDN)为链转移剂,研究了偶氮二异丁腈(A IBN)引发和热引发条件下的苯乙烯(S t)RAFT聚合,结果显示:聚合动力学虽然未呈现一级线性关系,但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M-n)随单体转化率升高而线性增大,与理论值(M-n,th)较吻合,分子量分布指数(PD I)维持在较低值(<1.3)。同时考察了配比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发现A IBN引发时,[-βCPDN]0/[A IBN]0值为2至3时聚合的可控性较好,热引发时聚合温度采用100℃,聚合的控制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二硫代β-萘甲酸异丁腈酯 苯乙烯
下载PDF
Eu(Ⅲ)-β-NPA-HTTA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研究
4
作者 赵学辉 马昆鹏 +1 位作者 钟朱惠 胡忠良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439,共5页
为了获得高光效、高稳定性能的发光材料,探讨β-萘甲酸(β-NPA)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合成了Eu(Ⅲ)与β-NPA及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二元、三元荧光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 为了获得高光效、高稳定性能的发光材料,探讨β-萘甲酸(β-NPA)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合成了Eu(Ⅲ)与β-NPA及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二元、三元荧光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征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β-NPA)3·3H2O和Eu(β-NPA)(TTA)2·2H2O;紫外光谱研究表明,β-NPA与铕离子配位后整个体系的共轭程度增大,使得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与铕离子反应后的配合物的配体β-NPA、2-HTTA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β-NPA)3·3H2O,Eu(β-NPA)(TTA)2·2H2O均以-5D0→-7F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高效的红色荧光配合物Eu(β-NPA)3·3H2O,Eu(β-NPA)(TTA)2·2H2O,它们可望成为制备鲜艳红色发光材料的侯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萘甲酸 荧光性质 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