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La细化再生铝硅合金中β-Fe相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章光全 毛协民 +2 位作者 欧阳志英 苗传荣 韩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研究了再生副牌ZL10 2合金中稀土La的加入量和 β Fe相平均长度的关系 ,分析了La在合金和 β Fe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La在熔体中形成了稳定金属间化合物 ,凝固时促进了 β Fe相形核 ,同时La在 β Fe相表面富集 ,阻碍了 β Fe相长... 研究了再生副牌ZL10 2合金中稀土La的加入量和 β Fe相平均长度的关系 ,分析了La在合金和 β Fe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La在熔体中形成了稳定金属间化合物 ,凝固时促进了 β Fe相形核 ,同时La在 β Fe相表面富集 ,阻碍了 β Fe相长大。因此 ,加入稀土La能很好地细化再生铝合金中的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La β-fe 细化 再生铝合金
下载PDF
β-Fe2O3基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正如 张竣蛟 姜俊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β-Fe2O3作为一种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类污染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β-Fe2O3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抗生素的催化效率,通过水热法和浸渍法合成了β-Fe2O3、g-C3N4/β-Fe2O3和Ag/β-Fe2O3材料,并通过XRD、SEM、DRS、... β-Fe2O3作为一种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类污染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β-Fe2O3在可见光下降解水中抗生素的催化效率,通过水热法和浸渍法合成了β-Fe2O3、g-C3N4/β-Fe2O3和Ag/β-Fe2O3材料,并通过XRD、SEM、DRS、FTIR、XPS等现代表征技术手段对制备出的光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分析.并比较了可见光下β-Fe2O3、g-C3N4/β-Fe2O3和Ag/β-Fe2O3材料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10时制备的负载1.5wt%Ag的Ag/β-Fe2O3催化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四环素的效率最高,降解率达到了95%(120min),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为利用光催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β-fe2O3 可见光催化 表征 抗生素废水
下载PDF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去除地下水As(Ⅴ)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学军 陈甫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72,共7页
制备了一种载铁(β- 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球珠孔隙度大,强度好,活性成分铁的载入量可高达36 0mg/mL ,(质量分数达5 0 %) ,活性好.研究表明,当铁含量为2 2 0mg/mL时,该吸附剂对As(V)的最大吸附量为1 5. 6mg/mL(33 . 2mg/g) ,Lang... 制备了一种载铁(β- 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球珠孔隙度大,强度好,活性成分铁的载入量可高达36 0mg/mL ,(质量分数达5 0 %) ,活性好.研究表明,当铁含量为2 2 0mg/mL时,该吸附剂对As(V)的最大吸附量为1 5. 6mg/mL(33 . 2mg/g)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吸附速度较快,1 0h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方程.SiO2 -3 ,SO2 -4,Cl-干扰离子均不影响砷的去除.柱吸附实验表明,空床停留时间为5 . 9min ,进水As(V)浓度为5 0 0 μg/L时,As(V)的穿透体积为5 0 0 0BV .吸附剂可以用1 . 5mol·L-1 NaOH再生,洗脱和再生效率可达90 %以上.活性成分β- FeOOH形态稳定,柱操作和再生时铁无溶出.吸附剂制备方法简单,新颖,对地下水和饮用水砷去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 As(Ⅴ) 吸附 地0下水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磁控溅射制备的β-FeSi2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艳 谢泉 +4 位作者 曾武贤 张晋敏 杨吟野 肖清泉 任雪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73-375,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高真空条件下,沉积金属Fe到Si(100)衬底上,然后通过真空退火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热处理,直接形成了β-FeSi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利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对Fe...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高真空条件下,沉积金属Fe到Si(100)衬底上,然后通过真空退火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样品进行热处理,直接形成了β-FeSi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利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对Fe-Si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的Fe原子和Si原子的互扩散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面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900℃条件下退火能够得到质量很好的β-FeSi2薄膜,超过这一温度β相将开始向α相转化,到1000℃,β-FeSi2全部转化为α-Fe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硅化物 退火温度 β-feSi2薄膜 XRD SEM RBS
下载PDF
β-FeOOH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甘礼华 岳天仪 +2 位作者 陈龙武 李光明 周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51,共4页
用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得了块状β-FeOOH气凝胶,构成气凝胶的基本粒子为长约18um、直径约5um的棒状粒子,制备过程包括聚合铁水凝胶的制备和超临界干燥两部分.初步研究了溶液羟铁摩尔比(OH-/Fe(3+))对气凝胶密度和比表面... 用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得了块状β-FeOOH气凝胶,构成气凝胶的基本粒子为长约18um、直径约5um的棒状粒子,制备过程包括聚合铁水凝胶的制备和超临界干燥两部分.初步研究了溶液羟铁摩尔比(OH-/Fe(3+))对气凝胶密度和比表面的影响,应用BET、TEM、XRD和Mossbauer谱等手段对气凝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气凝胶样品是由β-FeOOH超细微粒构成的具有连续网络结构的多孔性块状固体,随着溶液的羟铁摩尔比(OH-/Fe(3+))的增大,气凝胶的密度增大,比表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OOH 气凝胶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单一相高质量β-FeSi_2薄膜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国付 郁操 +1 位作者 赵颖 耿新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1-865,共5页
报道了在单晶Si(100)衬底上,采用室温直流磁控溅射Fe-Si组合靶的方法,并经过后续气氛退火来制备β-FeSi_2薄膜的结果。主要研究了退火时间、退火温度等实验条件对样品结构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影响,制备出了单一相高质量的β-FeS... 报道了在单晶Si(100)衬底上,采用室温直流磁控溅射Fe-Si组合靶的方法,并经过后续气氛退火来制备β-FeSi_2薄膜的结果。主要研究了退火时间、退火温度等实验条件对样品结构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影响,制备出了单一相高质量的β-FeSi_2薄膜。霍尔测试表明未掺杂薄膜是P型导电的,载流子浓度5.747×10^(16)cm^(-3),空穴迁移率168cm^2/Vs。由反射-透射法得到薄膜的禁带宽度为0.879eV,吸收系数在光子能量为1.0eV时达到了1.42×10~5cm^(-1)。基于以上优异的光电性能,β-FeSi_2薄膜可望用作太阳电池的有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薄膜 直流磁控溅射 Fe—Si组合靶 太阳电池
下载PDF
离子束溅射沉积Fe/Si多层膜法合成β-FeSi_2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娟 沈鸿烈 +5 位作者 鲁林峰 唐正霞 江丰 李斌斌 刘恋慈 沈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6-888,891,共4页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Fe/Si多层膜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β-FeSi2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比的Fe/Si多层膜对β-FeSi2薄膜的结构性能、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比为Fe(2nm)/Si(7.4nm)的多层膜在退火后完全生成了β-FeSi2相,表...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Fe/Si多层膜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β-FeSi2薄膜,研究了不同厚度比的Fe/Si多层膜对β-FeSi2薄膜的结构性能、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比为Fe(2nm)/Si(7.4nm)的多层膜在退火后完全生成了β-FeSi2相,表面致密均匀,其光学带隙为0.84eV,能量为1.0eV光子的吸收系数>105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 离子束溅射沉积 Fe/Si多层膜 石英衬底
下载PDF
功率对制备β-FeSi_2薄膜的影响
8
作者 胡维前 张晋敏 +3 位作者 邵飞 卢顺顺 贺晓金 谢泉 《电子科技》 2015年第5期111-113,117,共4页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溅射室背底真空优于2.0×10^-5Pa,采用不同的功率在Si(100)(电阻率为7~13Ωcm)衬底上沉积一层铁薄膜(150-330nm),然后在900℃,15h背底真空条件下(4×10^-4Pa)退火,形成了β-FeSi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溅射室背底真空优于2.0×10^-5Pa,采用不同的功率在Si(100)(电阻率为7~13Ωcm)衬底上沉积一层铁薄膜(150-330nm),然后在900℃,15h背底真空条件下(4×10^-4Pa)退火,形成了β-FeSi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了晶体的结构分析,当溅射功率为70~100W时,主要衍射峰来自β-FeSi2,但同时在2θ=45°处有较大的FeSi峰,在2θ=38°附近出现较大的Fe5Si3峰。研究结果表明,制备β-FeSi2薄膜的最佳溅射功率为110W,在900℃退火1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β-fe Si2薄膜 晶体结构 形貌特征
下载PDF
Fe/Si多层膜经快速热退火合成β-FeSi_2薄膜的研究
9
作者 郭艳 沈鸿烈 +2 位作者 张娟 唐正霞 鲁林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仪在高阻Si(100)衬底上沉积了[Fe(0.5nm)/Si(1.6nm)]120和[Fe(1nm)/Si(3.2nm)]60多层膜,并在Ar气气氛下进行了1000℃,10s的快速热退火。为了比较,也进行了880℃,30min的常规退火。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光谱仪和... 采用磁控溅射仪在高阻Si(100)衬底上沉积了[Fe(0.5nm)/Si(1.6nm)]120和[Fe(1nm)/Si(3.2nm)]60多层膜,并在Ar气气氛下进行了1000℃,10s的快速热退火。为了比较,也进行了880℃,30min的常规退火。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光谱仪和霍尔效应仪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吸收特性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Fe/Si多层膜法合成的样品均为β-FeSi2相且在(220)/(202)方向择优生长;经快速热退火合成的β-FeSi2薄膜光学带隙约为0.9 eV。[Fe(1nm)/Si(3.2nm)]60多层膜经快速热退火合成的β-FeSi2薄膜表面粗糙度最小,该薄膜样品为p型导电,载流子浓度为4.1×1017cm-3,迁移率为48cm2/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 Fe/Si多层膜 快速热退火 磁控溅射
下载PDF
金相学史话(2):β-Fe的论战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可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6,共15页
自从Osmond在 1885年首次提出 β Fe以为 ,直到 192 2年Westgren和Phragm啨n用高温X射线衍射证明 β Fe与α Fe有相同的体心立方结构为止 ,在很长时间内 ,冶金学家一直为钢为什么在淬火后变硬而争论不休。同素异构派 (Allotropist)认... 自从Osmond在 1885年首次提出 β Fe以为 ,直到 192 2年Westgren和Phragm啨n用高温X射线衍射证明 β Fe与α Fe有相同的体心立方结构为止 ,在很长时间内 ,冶金学家一直为钢为什么在淬火后变硬而争论不休。同素异构派 (Allotropist)认为是α Fe→β Fe相变的结果 ,而碳派(Carbonist)认为是C的作用 ,各执一词。尽管 β Fe的存在被否定了 ,同素异构相变 (γ Fe→α′ Fe)还是存在的 ,它与四方畸变的α′ Fe中固溶C都是钢在淬火后变硬的必要条件。这场长达四十年的激烈争论不但阐明了钢的淬火原理 ,对钢的结构与性能的深入了解也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相学 历史 结构 性能 淬火 硬度 β-铁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tassium Ferrate (VI) via β-Fe_2O_3
11
作者 冀亚飞 王世海 +1 位作者 王跃龙 魏贤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β-Fe2O3·H2O is prepared by reacting FeCl3, K2CO3, an oxidizing agent HIO4 and a metal chelating agent K3PO4 at 65~ 70℃. The prepared β-Fe2O3' H2O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ixture of KOH, KOCl and a ferrate s... β-Fe2O3·H2O is prepared by reacting FeCl3, K2CO3, an oxidizing agent HIO4 and a metal chelating agent K3PO4 at 65~ 70℃. The prepared β-Fe2O3' H2O is introduced into the mixture of KOH, KOCl and a ferrate stabilizer KI, and react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5 h to produce a ferrate-containing cake. The cake is dried to give a water-free dried potassium ferrate (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 ferrate (VI) β-fe_2O_3·H_2O PREPARATION 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生物制备β-Fe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鸣 徐峙晖 +1 位作者 崔春红 周立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64-2069,共6页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物合成的β-Fe OOH存在条件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大幅提高,是没有β-Fe OOH对照处理的4.35倍.β-Fe OOH存在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受p H、β-Fe OOH浓度和酒石酸浓度的影响.在p H 2.0~5.0实验范围内,p H越低,还原率越高.当p H=5.0时,Cr(Ⅵ)还原率只有45%,p H=2.0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90%.β-Fe OOH浓度为0.6 g·L-1时,Cr(Ⅵ)还原率达到最高.酒石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在β-Fe OOH浓度为0.6 g·L-1,酒石酸浓度为200μmol·L-1,溶液p H=2.0的最佳条件下,溶液中Cr(Ⅵ)可在80min内100%光催化还原成Cr(Ⅲ).本研究为生物制备β-Fe OOH的应用和Cr(Ⅵ)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β-fe OOH 光催化还原 Cr(Ⅵ) 酒石酸
原文传递
Pd-Fe吸附树脂催化合成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盐酸盐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照胜 宋湛谦 +1 位作者 杨春生 尹延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216-219,共4页
以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NaOH催化下直接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β-(2,4-二硝基苯氧基)乙醇(2,4-DNPE);通过催化氢化方法在低压下由2,4-DNPE制备了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2,4-DAPE)盐酸盐。探讨了催化氢化时... 以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NaOH催化下直接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β-(2,4-二硝基苯氧基)乙醇(2,4-DNPE);通过催化氢化方法在低压下由2,4-DNPE制备了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2,4-DAPE)盐酸盐。探讨了催化氢化时催化剂类型和用量及循环使用次数、介质类型、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氢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fe吸附树脂 β-(2 4-二硝基苯氧基)乙醇 β-(2 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盐酸盐 催化氢化
下载PDF
Si-C-Fe-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2 位作者 李效东 王应德 胡天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0,共4页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 本文采用低分子量的聚硅烷(LP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的Si-C-Fe-O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Si-H反应程度增加的同时纤维的重量增加。研究了二茂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二茂铁用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O纤维 预氧化 电阻率 Β-SIC 制备 聚硅烷 二茂铁 聚铁碳硅烷
下载PDF
Ti-Fe-β沸石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15
作者 何红运 于为 何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7,共5页
分别以白炭黑为硅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硫酸钛为钛源,硫酸铁为铁源和氟化钠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Ti-Fe-β沸石,探讨了合成条件对Ti-Fe-β沸石形成的影响,运用XRD、IR、UV-Vis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TG/DTA、SEM和ICP等多... 分别以白炭黑为硅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硫酸钛为钛源,硫酸铁为铁源和氟化钠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Ti-Fe-β沸石,探讨了合成条件对Ti-Fe-β沸石形成的影响,运用XRD、IR、UV-Vis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TG/DTA、SEM和ICP等多种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样品中Ti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按下列化学组成配制初始反应混合物:60SiO2∶xTiO2∶xFe2O3∶y(TEA)2O∶zH2O∶wNaF,0.5≤x≤1,y≥12,480≤z≤720,24≤w≤0.6,将所得胶状物质转入带聚四氟乙烯衬里的20mL不锈钢反应釜中,在413K晶化12d,可制备出Ti-Fe-β沸石,所合成的样品具有BEA拓扑结构,结晶良好,Ti和Fe原子进入了沸石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Ti—Fe-β沸石 分子筛
下载PDF
低钨含量W-Ni-Fe三元合金的预应变时效
16
作者 李荣华 黄继华 +1 位作者 殷声 赵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0-464,共5页
研究了钨含量为36%,Ni与Fe质量比为7/3和9/1的两种W Ni Fe三元合金的预应变时效硬度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鉴定了时效后两种合金的物相组成,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Ni与Fe质量比为7/3的W Ni Fe三元合金在800℃下进行预应... 研究了钨含量为36%,Ni与Fe质量比为7/3和9/1的两种W Ni Fe三元合金的预应变时效硬度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鉴定了时效后两种合金的物相组成,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Ni与Fe质量比为7/3的W Ni Fe三元合金在800℃下进行预应变时效时,硬度随时间增加而单调降低;相同条件下Ni与Fe质量比为9/1的W Ni Fe三元合金时效初期硬度下降,但随时间延长硬度又逐步提高。X射线衍射物相鉴定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发现:Ni与Fe质量比为7/3的合金在预应变时效过程中没有明显沉淀析出物,其时效硬度下降是固溶度降低、残余应力消除以及回复与再结晶的结果;而Ni与Fe质量比为9/1的合金经预应变时效后析出了细小弥散的β相,其硬度变化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固溶度降低、残余应力消除和回复与再结晶引起软化,另一种是细小β相沉淀析出导致弥散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三元合金 预应变时效 X射线衍射 钨含量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连续Si-Fe-C-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及其表面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志彦 李效东 王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拉伸强度2.0GPa、长度>500m的连续Si—Fe-C-O 纤维.探索了连续Si-Fe-C-O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铁对纤维...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出聚铁碳硅烷(PFCS),后者经熔融纺丝、预氧化、烧成,可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拉伸强度2.0GPa、长度>500m的连续Si—Fe-C-O 纤维.探索了连续Si-Fe-C-O纤维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铁对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 铁含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XPS剖面分析表明:陶瓷纤维的表面富含碳,随着径向深度增大铁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Si—Fe—C-O纤维 合成 电阻率 Β-SIC XPS剖面分析
下载PDF
Modification ofβ-Al_5FeSi Compound in Recycled Al-Si-Fe Cast Alloy by Using Sr,Mg and Cr Additions 被引量:8
18
作者 Witthaya Eidhed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The effects of Sr,Mg,Cr,Sr/Mg and Sr/Cr combined additions on the Fe-containing intermetallic phase in a recycled Al-Si-Fe cast alloy a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s of Cr and Sr/Cr s... The effects of Sr,Mg,Cr,Sr/Mg and Sr/Cr combined additions on the Fe-containing intermetallic phase in a recycled Al-Si-Fe cast alloy are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s of Cr and Sr/Cr successfully modified the platelet and flake-likeβ-Al-5FeSi phases (β-compound) into the fibrousα-Al-8Fe-2Si (α-compound).The additions of Sr and Sr/Mg were less effective to modify theβ-compound into theα-compound,while the eutectic Si was fully modified into the fibrous morphology.A small 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 (DAS) was found in the Sr-added,Cr-added and Sr/Cr-added alloys,especially in a steel mold.The Sr,Sr/Cr and Sr/Mg combined additions modify the eutectic Si simultaneously.A sludge phase was found in the addition of Cr-added,Sr/Cr-added and Mg-added alloys,especially in the graphite mold casting.The volume fraction ofβ-compounds was de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various modifying elements. The Cr and Sr/Cr combined additions are very effective to modify theβ-compound for the recycled Al-Si-Fe based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fe alloy MODIFICATION β-compound Al recycling
下载PDF
Fe(OH)x-Pt/BN催化剂上的巴豆醛加氢:Pt-Fe(OH)_(x)相互作用促进不饱和醇选择性
19
作者 叶艳文 胡一鸣 +3 位作者 贾爱平 李艳明 王瑜 鲁继青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11期19-30,共12页
测试了一系列Fe(OH)_(x)修饰的Pt/BN催化剂用于巴豆醛加氢的性能。与纯Pt/BN催化剂上巴豆醇的低选择性(小于5%)相比,Fe(OH)_(x)的修饰可显著增加巴豆醇的选择性。n(Fe)∶n(Pt)=0.1的催化剂(0.1FePt/BN)具有最佳性能,其在80℃液相中的巴... 测试了一系列Fe(OH)_(x)修饰的Pt/BN催化剂用于巴豆醛加氢的性能。与纯Pt/BN催化剂上巴豆醇的低选择性(小于5%)相比,Fe(OH)_(x)的修饰可显著增加巴豆醇的选择性。n(Fe)∶n(Pt)=0.1的催化剂(0.1FePt/BN)具有最佳性能,其在80℃液相中的巴豆醇生成速率为166.6μmol·g Pt^(-1)·s^(-1),选择性为72.7%,在70℃气相中的转换频率(TOF)为0.04278 s^(-1),选择性为80.5%。表征结果表明,Pt-Fe(OH)_(x)相互作用改变了Pt物种在Pt-Fe(OH)_(x)界面位点的电子特性,从而促进了吸附羰基的活化,提高了对不饱和醇的选择性。此外,动力学数据的定量分析表明,在70℃时,界面Pt位点的TOF为0.37753 s^(-1),比非界面Pt位点(0.56×10^(-3)s^(-1))高出三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α β-不饱和醛 PT催化剂 Fe(OH)_(x)修饰 界面位点 反应机理
下载PDF
Aging Behaviors of W-Ni-Fe Ternary Alloys with High Ni-to-Fe Ratios
20
作者 Ronghua LI, Jihua HUANG, Sheng YIN and Jun ZHAO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1-633,共3页
The hardness variation of two kinds of alloys with 36 wt pct W content and 7/3, 9/1 Ni-to-Fe ratios during strain aging at 800℃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ged alloy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 The hardness variation of two kinds of alloys with 36 wt pct W content and 7/3, 9/1 Ni-to-Fe ratios during strain aging at 800℃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ged alloy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aging hardness of W-Ni-Fe ternary alloy with 7/3 Ni-to-Fe ratio de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ging tim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hardness of 9/1 Ni-to-Fe ratio alloy decreases in the initial aging stage, but then increases as aging process goes on. X ray diffraction and TEM analysis show that there is not any precipitation depositing from the alloy with 7/3 Ni-to-Fe ratio during aging. The monotonic decrease in hardness of this alloy during aging process results from the recovery, recrystallization and solid solubility declining. In the alloy of 9/1 Ni-to-Fe ratio, the fine β phase precipitates dispersively during aging which hardens the alloy.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echanisms (the softening one and the hardening one) decide the hardness variation of the alloy with 9/1 Ni-to-Fe ratio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fe Tungsten heavy alloys Ni-to-fe ratio Strain aging β ph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