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arrestinl在胃癌细胞BGC-823中的生物学功能
1
作者 王旭 王璐 +2 位作者 董菁 巴亚斯古楞 任建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l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和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中parrestinl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 目的探讨β-arrestinl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和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中parrestinl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干扰β-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组(pU6空载体)的BGC-823细胞株。进一步应用细胞计数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β-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组的BGC-823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β-arrestinl在GES表达量为0.001士0.001,MKN-28表达量为0.002±0.000,SGC-7901表达量为0.003±0.002,BGC-823中表达量为0.005±0.000。干扰3-arrestinl和阴性对照的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2%和100.0%,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穿过基质膜细胞数分别为126.25±3.24和213.50±6.27(t=0.000,P〈O.01),凋亡率为(41.350±1.053)%和(11.497±0.589)%(t=0.015,P〈0.05)。结论β—arrestinl在胃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并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度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在BGC-823细胞中干扰parrestinl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并提高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 胃肿瘤 RNA干扰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范恒 张丽娟 +4 位作者 钟敏 刘星星 段雪云 左冬梅 唐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汤大剂量组、复方苦参汤中剂量组和复方苦参汤小剂量...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体质量200g±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复方苦参汤大剂量组、复方苦参汤中剂量组和复方苦参汤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依据Morris等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后观察记录大鼠的大便和精神状态,并于第3天随机处死2只造模大鼠,取结肠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现:大鼠结肠糜烂、充血及溃疡,证明造模成功.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给予美沙拉嗪组大鼠3mL/d(0.5g/L)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不同含生药浓度的复方苦参汤液3mL/d(0.67、0.34、0.17g/L)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mL/d灌胃,连续灌胃15d后,禁食24h,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结肠组织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的Bcl-2、β-arrestin1及δ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mRNA和蛋白表达表达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和DOR表达明显升高(24.11±12.61vs11.88±5.90,38.90±5.30vs14.34±8.97,23.57±9.96vs9.68±3.94,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Bcl-2、β-arrestin1、DOR表达均显著下降,但美沙拉嗪组和复方苦参汤大、中、小剂量组之间比较Bcl-2、β-arrestin1、DO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DOR、β-arrestin1和Bcl-2的表达升高,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复方苦参汤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机制可能与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阿片受体 β-arrestin1 Bcl-2 信号转导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苦参汤
下载PDF
乌梅丸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柯琴梅 吴霁 范恒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7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乌梅丸组各1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应用TNBS灌肠;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乌梅丸组各1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应用TNBS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成2 d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美沙拉嗪组以美沙拉嗪混悬液(50 g/L)、乌梅丸组以乌梅丸液(0.51 g/L)灌胃,均为每只3 mL,连续灌胃15 d后取脾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β-arrestin1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β-arrestin1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arrestin1 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美沙拉嗪组β-arrestin1 mRNA、蛋白表达均下降(P均<0.05)。结论乌梅丸可下调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 mR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溃疡性结肠炎 β-arrestin1
下载PDF
天芪平颤颗粒通过β-arrestin1预防PD运动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娜 宋璐 +2 位作者 杨新新 魏江磊 刘振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595-1598,I0004,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天芪平颤颗粒后,大鼠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纹状体β-arrestin1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n=25),并随机分为五组。PD对照组(n=5,腹腔注射0.2%维生... 目的:观察使用天芪平颤颗粒后,大鼠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及纹状体β-arrestin1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n=25),并随机分为五组。PD对照组(n=5,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29 d),西药组(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1左旋多巴甲酯和25 mg.kg-1苄丝肼29 d),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苄丝肼的基础上分别加用中药(天芪平颤颗粒)29 d)。观察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纹状体区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大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类似于人类LID行为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长期左旋多巴的使用使β-arrestin1表达进行性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抑制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的减少,其中中剂量组β-arrestin1阳性细胞指数为(3.67±0.56)×104比PD大鼠增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大鼠(65.44±6.68)%比较,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β-arrestin1表达量分别为(73.62±3.82)%和(72.56±6.6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通过增加β-arrestin1蛋白表达量,减少了左旋多巴长期用药引起的PD异动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异动症 天芪平颤颗粒 β-arrestin1
下载PDF
β-arrestin1/2抑制SphK1蛋白质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健 卞金俊 +3 位作者 花金宝 吴跃军 陈妍 殷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3-1211,共9页
神经鞘氨醇激酶1(SphK1)在鞘脂类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SphK1在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而阻断SphK1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phK1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到目前为止,SphK1蛋白质降解调控机制... 神经鞘氨醇激酶1(SphK1)在鞘脂类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SphK1在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而阻断SphK1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SphK1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到目前为止,SphK1蛋白质降解调控机制并不清楚.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siRNA干扰等方法研究SphK1蛋白质降解机制,发现β-arrestin1/2可能通过泛素化途径促进SphK1蛋白质降解.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明显上调外源性和内源性SphK1蛋白水平,过表达β-arrestin1/2显著下调人源胚胎肾细胞HEK293T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SphK1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MG132可以缓解β-arrestin1/2对SphK1的降解作用;β-arrestin1/2干扰片段处理后,HEK293与HepG2细胞内内源性Sph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证明β-arrestin1/2可以通过蛋白质泛素化方式促进SphK1降解,这为设计SphK1特异性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1/2 神经鞘氨醇激酶1(SphK1) 泛素化 蛋白质降解
下载PDF
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东 王建民 +1 位作者 李明 唐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5%TNBS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肠愈灌肠方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予肠愈灌肠方药液和美沙拉嗪悬浊液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肠,连续15d,第16d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T GF-β1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及便血,造模3d后DA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大鼠结肠肠管变粗、肠壁增厚,黏膜水肿、充血。肠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抑炎因子TGF-β1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愈灌肠方组与美沙拉嗪组抑炎因子TGFβ1明显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但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抑炎因子TGF-β1减少,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的表达升高,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过程,肠愈灌肠方对其改善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愈灌肠方 炎症相关因子 Δ阿片受体 β-抑制蛋白1 BCL-2
下载PDF
狼疮Ⅰ号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福祖 马辉中 +1 位作者 周春言 星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I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加用狼疮I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 目的:探讨狼疮I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疾病活动的影响。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激素治疗,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加用狼疮I号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4个月。记录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主症状评分,记录激素用量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0,IL-12,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l)及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达100%,优于对照组的83.8%(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激素用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激素撤减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0明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12水平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arrestin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狼疮I号方能有效控制SLE患者病情活动,协助患者激素的撤减,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I号方 疾病活动 激素撤减 β-抑制蛋白质-1 血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