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对牛乳稳定性及其酸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何胜华 周三九 +4 位作者 王永辉 李光辉 高雪丽 黄继红 郭卫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本研究首先从大豆种籽中提取大豆油体,然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中的脂肪,探讨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最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进行酸乳加工,以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进行对照,考察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 本研究首先从大豆种籽中提取大豆油体,然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中的脂肪,探讨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最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进行酸乳加工,以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进行对照,考察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对牛乳稳定性及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在pH 2.0和4.0时,粒径较大。在pH 2.0~10.0,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的粒径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的粒径(P<0.05)。除200 mmol/L外,在NaCl浓度0~500 mmol/L条件下,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的平均粒径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的粒径(P<0.05),但是3种乳液油滴均没有明显的聚集,表现较稳定。在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经过6 h发酵后其pH值能达到酸乳的理想pH值4.5左右,而且用时较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短。大豆油体替代牛奶脂肪乳发酵形成的酸乳黏度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发酵的酸乳的黏度(P<0.05),而且酸乳的感官和质地均较好。本研究可为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进行乳制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体 无水奶油 脂肪替代 稳定性 酸乳
下载PDF
仿生乳脂球乳液的性质及体外模拟消化
2
作者 李晶 崔梦姣 +4 位作者 钱方 牟光庆 蒋士龙 冷友斌 朱雪梅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选用富含脂肪球膜(MFGM)成分的Himlar7500乳清蛋白粉,使用大豆油制备了一种与母乳脂肪球结构相似的模型水包油乳液。贮藏实验和模拟体外消化实验比较了婴儿配方奶粉、母乳与制备乳液的氧化稳定性和消化差异。通过对粒径分布相似度比较,... 选用富含脂肪球膜(MFGM)成分的Himlar7500乳清蛋白粉,使用大豆油制备了一种与母乳脂肪球结构相似的模型水包油乳液。贮藏实验和模拟体外消化实验比较了婴儿配方奶粉、母乳与制备乳液的氧化稳定性和消化差异。通过对粒径分布相似度比较,筛选出4%的MFGM材料、剪切速率12000 r/min、均质压力35 MPa下和40%大豆油制备的水包油乳液,粒径呈双峰分布,与母乳粒径分布相似。60℃贮藏实验中,制备的乳液初始电位-39.36 mV,12 d后仍为-35.60 mV,变化程度小于母乳和奶粉。12 d内,粒径、过氧化物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变化较小,均证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在消化实验中,乳液的脂肪酸释放率为61.53%,虽然低于母乳(78.56%),但与奶粉(66.09%)无显著差异,并且表现出与母乳类似的脂肪酸释放规律,证明该模型乳液与母乳有很好的结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肪球膜 脂肪球 稳定性 水包油乳液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2 位作者 李康雄 许伟 郭少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93-299,共7页
为了探究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的影响,了解油酚类物质在加工工艺中的变化规律,该文从油茶籽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中取样,对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精炼工艺以及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等不同工艺中油茶籽油中总酚、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 为了探究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的影响,了解油酚类物质在加工工艺中的变化规律,该文从油茶籽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中取样,对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精炼工艺以及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等不同工艺中油茶籽油中总酚、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系数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压榨毛油精炼工艺包括水洗、脱色、脱臭、冬化;浸出毛油精炼工艺包括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包括脱胶、碱炼、水洗、冬化等工艺步骤。结果显示:压榨油茶籽毛油中总酚平均质量分数为103.06μg/g,显著高于浸出油茶籽油48.52μg/g(P<0.05);油茶籽毛油经过精炼工艺后总酚和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种精炼工艺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分别下降了88.9%,86.7%和63.81%,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下降了88.3%,93.51%和83.25%。适度精炼相比普通精炼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的多酚有明显优势,前者精炼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系数分别为37.82μg/g和9.33%,后者仅为11.41μg/g和4.7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浸出油茶籽毛油精炼后仅含有少量肉桂酸,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压榨油茶籽油中测到苯甲酸、芦丁和肉桂酸等3种多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1.58和0.22μg/g,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后的油茶籽油中测到了单宁酸、绿原酸、表儿茶素等9种多酚,其中单宁酸和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57和3.26μg/g;适度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初始的8.56 h增加到11.66 h,增加了26.63%;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8.14 h增加到10.42 h,增加了21.83%。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毛油适度精炼相比传统精炼工艺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多酚等成分有明显优势,所生产的茶油具有更强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中营养成分的保留提供了途径,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油脂 营养 油茶籽油 酚类物质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热重分析法在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敏芬 王昉 金宜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87,共3页
主要介绍了热重分析法在食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检测了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3种油脂的氧化分解温度,探讨了升温速率、保护气氛对油脂氧化分解温度的影响;通过油脂的热重分析法等温实验,观察了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实验表... 主要介绍了热重分析法在食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定性分析中的应用,检测了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3种油脂的氧化分解温度,探讨了升温速率、保护气氛对油脂氧化分解温度的影响;通过油脂的热重分析法等温实验,观察了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实验表明: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优于玉米油和调和油;相同条件下,升温速率越快,氧化分解温度越高;在氮气气氛下,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更好。热重分析方法采样量少、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可以应用于油脂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氧化稳定性 热重分析法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立琦 张青 +4 位作者 任悦 江连洲 张昭炜 石克荣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235,共5页
以菜籽油为基质油,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采用其他植物油调节ω-3与ω-6脂肪酸比例,研制出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以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考察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并与原料植物油进行比较,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辅助降血脂功效。实... 以菜籽油为基质油,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采用其他植物油调节ω-3与ω-6脂肪酸比例,研制出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以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考察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并与原料植物油进行比较,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辅助降血脂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中ω-3脂肪酸与ω-6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比例约为1∶3.05,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比例为0.28∶1.0∶1.0,更符合人体对脂肪酸均衡摄入的要求;110℃时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4.5 h,辅以少量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后延长到6.0 h,满足油脂氧化稳定性要求;辅助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甘油三酯功能结果呈现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营养均衡 菜籽调和油 氧化稳定性 降血脂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乳化体系的制备 被引量:8
6
作者 闫圣坤 张连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微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以微乳化体系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油、乳化剂、助乳化剂、Km值、储存温度对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影响,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最优组合。...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微乳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以微乳化体系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了油、乳化剂、助乳化剂、Km值、储存温度对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影响,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番茄红素微乳体系的最优组合。结果:最佳组合为:油脂种类:中链甘油三酸酯;乳化剂:吐温40;助乳化剂:乙醇;Km=11:6;储存温度:37℃。结论:按上述工艺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可以达到2.5%,产品色泽自然,稳定性良好,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脂溶性 微乳化 植物油 稳定性
下载PDF
油脂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8
7
作者 孙曙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2,35,共4页
用Rancimat仪器测定了油脂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的高低,脂肪酸不饱和度,抗氧化剂和增效剂的使用,均与油脂氧化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油脂 氧化稳定性 测定 Rancimat仪
下载PDF
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超然 李杨 +6 位作者 孙晓洋 王胜男 齐宝坤 李丹 马文君 江连洲 隋晓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18,共5页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2h,反应温度64℃,酶添加量为7.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的酶法酯交换产物的实际滑动熔点可达37.9℃。对物理混合、酶法酯交换以及化学酯交换样品进行了氧化稳定性研究,在储藏30d内物理混合样品的过氧化值为1.13~120.46meq/kg,低于酶法酯交换样品(1.16~138.88meq/kg)及化学酯交换样品(1.26~148.49meq/kg)。物理混合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酶法酯交换样品,酶法酯交换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化学酯交换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脂肪 酶法酯交换 响应面设计 油茶籽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油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朝霞 丁成 《盐城工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以大豆油、菜籽油和猪油为原料,研究微波辐射场中油脂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微波作用下油脂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场的强度、作用时间、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有关。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油脂 稳定性 食品加工业 氧化值 大豆油 菜籽油 猪油
下载PDF
我国食品专用油脂行业动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左青 左晖 +1 位作者 李国荣 费楚雄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7年第4期1-4,8,共5页
随着食品多样化和食品专用油脂的需求增长,我国专用油脂也发展很快,品种较多,如煎炸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调味油、冷餐用油、猪油、蛋黄酱等,用于煎炸、烘焙、休闲、速冻食品、糖果、冷饮、咖啡伴品、奶粉、色拉调味品、蛋黄酱等。在... 随着食品多样化和食品专用油脂的需求增长,我国专用油脂也发展很快,品种较多,如煎炸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调味油、冷餐用油、猪油、蛋黄酱等,用于煎炸、烘焙、休闲、速冻食品、糖果、冷饮、咖啡伴品、奶粉、色拉调味品、蛋黄酱等。在选配油脂方面,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和营养油脂组成及低反式酸的要求;在生产设备上,为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选用进口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油脂 食品多样化 营养油脂 质量稳定性
下载PDF
猪油脂产品特性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庆英 裘爱泳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1期24-25,共2页
该研究对经表面活性剂分提四种猪油脂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测试,并对产品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开发猪油脂产品。
关键词 猪油 氧化稳定性 油脂氧化
下载PDF
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工艺优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超然 李杨 +6 位作者 孙晓洋 王胜男 齐宝坤 李丹 马文君 江连洲 隋晓楠 《大豆科技》 2019年第S01期349-354,共6页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 以棕榈硬脂、油茶籽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利用酶法酯交换制备塑性脂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酶添加量,以滑动熔点作为衡量指标。优化后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2 h,反应温度64℃,酶添加量为7.2%,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的酶法酯交换产物的实际滑动熔点可达37.9℃。对物理混合、酶法酯交换以及化学酯交换样品进行了氧化稳定性研究,在储藏30 d内物理混合样品的过氧化值为1.13~120.46 meq/kg,低于酶法酯交换样品(1.16~138.88 meq/kg)及化学酯交换样品(1.26~148.49 meq/kg)。物理混合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酶法酯交换样品,酶法酯交换样品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化学酯交换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脂肪 酶法酯交换 响应面设计 油茶籽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与油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小泓 李巡府 +1 位作者 熊新国 胡巧云 《粮食储藏》 1993年第5期16-20,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二级菜籽油、菜籽色拉油、二级大豆油、大豆色拉油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来提高油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的油脂稳定性优于未添加的油脂。同时还对不同种类的油脂添加量进行对照试验,找出了β-胡萝卜... 本研究通过对二级菜籽油、菜籽色拉油、二级大豆油、大豆色拉油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来提高油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的油脂稳定性优于未添加的油脂。同时还对不同种类的油脂添加量进行对照试验,找出了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抗氧化性 油脂 稳定性
下载PDF
内燃机车液力传动油的研究
14
作者 李卫东 刘宏业 王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2,共5页
分析液力传动油的粘度、消泡、抗氧化、抗磨、防锈、温粘及抗剪切性能。进行研制油的试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在试验室研究中,依据硅油在液力传动油中分散颗粒的大小及其稳定性所决定的消泡性能优劣,对多种添加剂进行筛选,确定由硅油—... 分析液力传动油的粘度、消泡、抗氧化、抗磨、防锈、温粘及抗剪切性能。进行研制油的试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在试验室研究中,依据硅油在液力传动油中分散颗粒的大小及其稳定性所决定的消泡性能优劣,对多种添加剂进行筛选,确定由硅油—多种分散剂组成复合消泡剂。结合液力传动油使用要求,选用东炼减二线基础油作为研制油主要原料。经过大量添加剂配方筛选与理化性能测试,使研制油整体性能满足要求。在现场运行试验中,研制油的性能比参比油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液力传动油 消泡剂 性能测试
下载PDF
搅打稀奶油的乳液特征和打发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雨杭 谢朋凯 +4 位作者 范沁塬 徐华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38,共7页
为了对搅打稀奶油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以19款市售代表性搅打稀奶油(常温型、冷藏型和冷冻型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乳液的离心乳析率、黏度、粒径和微观结构研究其乳液的质量,通过分析打发时间、起泡率、泄漏率和裱花性能研究其打发... 为了对搅打稀奶油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以19款市售代表性搅打稀奶油(常温型、冷藏型和冷冻型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乳液的离心乳析率、黏度、粒径和微观结构研究其乳液的质量,通过分析打发时间、起泡率、泄漏率和裱花性能研究其打发性能。结果显示:常温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为22.17%~32.68%,显著高于冷藏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1.36%~13.09%)和冷冻型产品的离心乳析率(2.97%~12.87%);常温型和冷藏型产品的黏度、粒径分布特征接近,呈流动性较好且脂肪球分布较均匀的乳液,而冷冻型产品相对黏稠且乳液中无明显脂肪球结构;常温型产品和冷藏型产品的打发时间在132.44~291.28 s之间(只有1款冷藏型产品打发时间为79.49 s),起泡率在111.49%~202.50%之间(只有2款冷藏型产品起泡率分别为92.30%、328.25%),部分有泡沫泄漏,裱花维持能力较弱;而冷冻型产品打发时间为89.91~158.52 s,起泡率在240.39%~278.15%,无泡沫泄漏,裱花维持能力强。综合而言,常温型搅打稀奶油的乳液相对不稳定,打发性能与冷藏型搅打稀奶油接近,而冷冻型搅打稀奶油的打发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打稀奶油 乳液稳定性 打发性能 乳脂 植物油
下载PDF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恭帅 张蒙娜 +4 位作者 俞喜娜 王杰 王宏海 李诗言 沈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191,202,共9页
为探究三种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维生素E(VE)、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LRO))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以甲鱼油为原料,采用Schaal加速氧化法,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0.04%、0.06%、0.08%)的LTP、VE、LRO,定期测定甲鱼油... 为探究三种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维生素E(VE)、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LRO))对甲鱼油稳定性的影响,以甲鱼油为原料,采用Schaal加速氧化法,添加不同浓度梯度(0.02%、0.04%、0.06%、0.08%)的LTP、VE、LRO,定期测定甲鱼油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的抗氧化剂添加量;并在最佳添加量条件下,比较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AV、POV、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LTP、LRO、V_E能有效减缓甲鱼油的氧化速率,当其添加量分别为0.06%、0.04%、0.08%时,随贮藏时间增加,甲鱼油中AV、POV增长速率最慢,且具有强烈鱼腥味等不良气味的壬醛、己醛、1-戊烯-3-醇及表征油脂氧化酸败程度的乙酸、丁酸的峰面积变化最小。对比三种抗氧化剂对甲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作用效果,发现0.04%LRO的抗氧化性最强,0.06%LTP次之,0.08%VE最弱。本实验结果对抗氧化剂的选择、提高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参考,对促进甲鱼加工过程中内脏和脂肪块的综合利用有工业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 甲鱼油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稳定性
下载PDF
迷迭香脂溶性复配抗氧化剂对花生油煎炸过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莹 邓慧 +2 位作者 曾祥辉 杨梦男 曾雅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642,共6页
为有效延缓煎炸油品质恶化,研究使用迷迭香脂溶性复配抗氧化剂后花生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鼠尾草酸、鼠尾草酚、熊果酸)、维生素C、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进行三元复配,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BHQ进行对比,以酸值、... 为有效延缓煎炸油品质恶化,研究使用迷迭香脂溶性复配抗氧化剂后花生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鼠尾草酸、鼠尾草酚、熊果酸)、维生素C、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进行三元复配,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TBHQ进行对比,以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色值为指标,同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60℃下进行24 h的间歇煎炸,在不添加新油的条件下,该迷迭香脂溶性三元复配抗氧化剂对酸值及丙二醛值的升高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分别为空白组的50.8%和55.8%;与空白组相比,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分别降低0.263、0.992,有效降解了高温煎炸过程中产生的共轭二烯与共轭三烯化合物;色值无显著变化。相比化学合成抗氧化剂TBHQ,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维生素C+L-抗坏血酸三元复配抗氧化剂在提高花生油煎炸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能有效延缓煎炸油品质恶化,延长食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迷迭香 脂溶性复配抗氧化剂 品质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乳化体系的配方工艺研究及其在沐浴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浩 高鹰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9-36,共8页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乳化体系配方进行了优选,以乳化体系外观、乳化体系的微观评价、含有该乳化体系的沐浴乳肤感为指标,考察乳化体系和最终沐浴产品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优化乳化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乳化体系的3个因素SLES、乳化剂(...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乳化体系配方进行了优选,以乳化体系外观、乳化体系的微观评价、含有该乳化体系的沐浴乳肤感为指标,考察乳化体系和最终沐浴产品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优化乳化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乳化体系的3个因素SLES、乳化剂(乳化体系A、B中分别对应乳化剂A与乳化剂B)和月桂酸的添加量分别为14%、1.0%、3%∽4%时,形成的乳化体系最为稳定,且通过该乳化体系制得的沐浴乳在肤感方面最为理想.通过对沐浴乳产品的黏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表明含有该乳化配方的沐浴乳产品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乳化体系 沐浴乳 稳定性
下载PDF
分步真空喷涂硬脂鱼油可提高大口黑鲈高脂饲料的水中稳定性
19
作者 柯添宏 董智勇 +3 位作者 时博 蔡林伟 邬博文 张月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5-1733,共9页
为研究不同鱼油和真空喷涂方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高脂饲料水中稳定性的影响,参考了现阶段大口黑鲈商业配方并在接近商品饲料生产条件下制得1种膨化颗粒,喷涂油脂为硬脂鱼油和冬化鱼油,真空喷涂的方式分为直接喷涂和分... 为研究不同鱼油和真空喷涂方式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高脂饲料水中稳定性的影响,参考了现阶段大口黑鲈商业配方并在接近商品饲料生产条件下制得1种膨化颗粒,喷涂油脂为硬脂鱼油和冬化鱼油,真空喷涂的方式分为直接喷涂和分步喷涂,制得4组高脂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冬化直喷组(冬化鱼油直接喷涂)、均混直喷组(冬化及硬脂鱼油均等混匀后直接喷涂)、“1/2”硬脂分喷组(“1/2”硬脂分步喷涂)和“1/3”硬脂分喷组(“1/3”硬脂分步喷涂)。在水温26℃且略带震荡的条件下分别浸泡10min、20min、40min、60min、90min和180min,并测定相应的饲料水中稳定性。结果显示:4组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溶失率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浸泡180min后,三者的平均溶失率分别达到了22.34%、10.26%和4.60%。在前60min浸泡时间内,冬化直喷组表现最差,其脂肪和干物质溶失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1/2”硬脂分喷组表现最佳,其脂肪和干物质溶失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但各组间的粗蛋白溶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浸泡90min后,“1/2”和“1/3”硬脂分喷组的粗脂肪溶失率显著低于冬化直喷组和均混直喷组,但两个分喷组间无显著差异;“1/2”硬脂分喷组的干物质溶失率显著低于冬化直喷组,但冬化直喷组、均混直喷组和“1/3”硬脂分喷组间无显著差异;冬化直喷组的粗蛋白溶失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浸泡180min后,仅“1/2”硬脂分喷组的粗脂肪溶失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冬化直喷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溶失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喷涂油脂的饱和度、采用分步喷涂工艺及在分步喷涂时提高喷涂油脂中硬脂鱼油的占比都能显著降低饲料粗脂肪和干物质的溶失率,进而提高大口黑鲈高脂饲料水中稳定性,但以上因素均不影响饲料的粗蛋白溶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饲料 水中稳定性 硬脂鱼油 分步真空喷涂 大口黑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