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毛细管电色谱拆分地平类药物对映体 被引量:10
1
作者 聂桂珍 李来生 +2 位作者 程彪平 周仁丹 张宏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4-1422,共9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基于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条件,利用该开管电色谱柱拆分了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10种地平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20mmol/L NaH2PO4(pH=4.0),含4.0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25%,施加电压15~25kV,温度为15℃,电动进样2kV×5s,检测波长为236nm.在上述条件下,分离度(R。)可达3.62,柱效达61011块/m,分析时间一般为6~15min.基于色谱分离数据,探讨了相关的手性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手性分离 地平类 药物
下载PDF
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司红燕 李斌 +1 位作者 王霆 徐祖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以柠檬酸为交联剂,利用酯化交联工艺将功能主体分子β-环糊精接枝到杨木木粉表面制备β-环糊精/木粉(β-CD/WF)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酚酞探针分子技术进行表征。以Pb2+为吸附质,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为吸附剂,... 以柠檬酸为交联剂,利用酯化交联工艺将功能主体分子β-环糊精接枝到杨木木粉表面制备β-环糊精/木粉(β-CD/WF)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酚酞探针分子技术进行表征。以Pb2+为吸附质,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为吸附剂,系统探讨接触时间、pH值、Pb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不仅被接枝于木粉表面而且可以体现出包合活性;在298 K时,β-环糊精/木粉接枝共聚物对Pb2+吸附平衡的接触时间为30 min,适宜pH值范围为4~8,平衡吸附量随Pb2+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Pb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即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说明Pb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负值,熵变和焓变分别为54.45 J/(mol.K)和13.75 kJ/mol,即该吸附是能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木粉 接枝 吸附 PB2+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绿原酸包合物及其增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平 韩龙飞 +2 位作者 吕瑞玲 张佳凤 孙培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3-1420,共8页
为了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绿原酸的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以绿原酸包合率为指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比较分析研磨法、超声法和溶液搅拌法3种制备方法,探索最佳的包合工艺。经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 为了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绿原酸的包合作用及增溶效果,以绿原酸包合率为指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比较分析研磨法、超声法和溶液搅拌法3种制备方法,探索最佳的包合工艺。经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HP-β-CD对绿原酸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3种包合方法都能形成包合物,且投料摩尔比(绿原酸和HP-β-CD包合的摩尔比)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 h时,溶液搅拌法包合率可达74.5%;相溶解度研究表明HP-β-CD对绿原酸具有较好增溶作用,绿原酸的浓度随HP-β-CD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绿原酸与HP-β-CD以摩尔比1∶1形成包合物,其平衡常数Kf=2130.0 L·mol-1。本研究为提高绿原酸的应用价值及HP-β-CD作为包合材料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绿原酸 包合 增溶性
下载PDF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丹红 蔡红 +1 位作者 徐基贵 卓馨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8年第5期28-31,36,共5页
以番茄红素晶体为芯材,采用明胶+β-环糊精+蔗糖(1:1:1)作为复合壁材,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0.2:1,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凝固剂,得到微胶囊化的番茄红素。所得产品水分较低,溶解度高,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好,表明番茄红素微胶囊化是保存番茄红素... 以番茄红素晶体为芯材,采用明胶+β-环糊精+蔗糖(1:1:1)作为复合壁材,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0.2:1,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凝固剂,得到微胶囊化的番茄红素。所得产品水分较低,溶解度高,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好,表明番茄红素微胶囊化是保存番茄红素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延长番茄红素的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晶体 微胶囊化 明胶 Β-环糊精 蔗糖 性质
下载PDF
硝酸益康唑温度敏感型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莉 崔京浩 江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607-1611,1625,共6页
目的:制备含硝酸益康唑-HP-β-CD的温度敏感型凝胶,评价其体外制剂学特征。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硝酸益康唑的HP-β-CD包合物并进行表征制备温度敏感型凝胶,考察处方因素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HP-β-CD、HPMC和PEG400对凝胶胶凝温... 目的:制备含硝酸益康唑-HP-β-CD的温度敏感型凝胶,评价其体外制剂学特征。方法:冷冻干燥法制备硝酸益康唑的HP-β-CD包合物并进行表征制备温度敏感型凝胶,考察处方因素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HP-β-CD、HPMC和PEG400对凝胶胶凝温度和相变时间的影响。制备含硝酸益康唑或其HP-β-CD包合物的温度敏感性凝胶并进行体外释放特性评价。结果: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硝酸益康唑与HP-β-CD形成了包合物,蒸馏水中溶解度增加38倍,相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硝酸益康唑和HP-β-CD是按1∶n(n>1)形成包合物,提高温度有利于包合物形成。处方中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用量增加,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降低,且相变时间缩短;HP-β-CD使凝胶的LCST升高。含硝酸益康唑或硝酸益康唑包合物凝胶的体外释放速度缓慢,凝胶中加入HPMC可使药物释放速度进一步延迟。结论:初步制备同时具有溶解度改善和缓释作用特征的硝酸益康唑温度敏感性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益康唑 HP-β-CD 温度敏感型凝胶 泊洛沙姆407 泊洛沙姆188
下载PDF
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在棉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春梅 何瑾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92,共5页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合成了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将其添加到以柠檬酸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的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结果表明,添加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比单独添加壳聚糖和壳聚糖与β-环糊精混合物的整理效果好。通过正交...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合成了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将其添加到以柠檬酸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的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结果表明,添加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比单独添加壳聚糖和壳聚糖与β-环糊精混合物的整理效果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80 g/L,次亚磷酸钠50 g/L,接枝β-环糊精的壳聚糖3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05°,吸香性能提高到2.5倍多,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白度和断裂强力下降程度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壳聚糖 接枝 防皱整理 抗菌整理 芳香整理
下载PDF
天冬氨酸-β-环糊精对土壤中芴和镉的分配行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兰 胡苏杭 +1 位作者 章绍康 王光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60,共5页
通过β-环糊精与天冬氨酸的反应合成了水溶性极好的天冬氨酸-β-环糊精(ACD)。运用分子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研究了ACD对芴的包结作用和对镉(Cd)的配位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对ACD的吸附行为以及ACD对土壤中芴和Cd的... 通过β-环糊精与天冬氨酸的反应合成了水溶性极好的天冬氨酸-β-环糊精(ACD)。运用分子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研究了ACD对芴的包结作用和对镉(Cd)的配位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对ACD的吸附行为以及ACD对土壤中芴和Cd的分配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ACD具有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和天冬氨酸的羧基和氨基,具有比β-环糊精更好的水溶性,土壤对其的最大吸附量为21.49 mg/g;在40g/L的ACD作用下,土壤中芴和Cd的分配系数(K_d)分别降到了2.19、3.56L/kg。因此,ACD通过对芴等有机物发生包结作用,对Cd等重金属发生配位作用使污染物从土壤固相中解吸,溶解到液相中,从而起到土壤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β-环糊精 分配系数
下载PDF
不同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学敏 杨波 +3 位作者 廖霞俐 肖丹 易东 秦启学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合成。选用1,4-磺丁基内酯为原料,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溶剂,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β-环糊精和1,4-磺丁基内酯摩尔比、氢氧化钠的量等因素对产物平均取代度的影响。采用MS和1 H NMR... 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合成。选用1,4-磺丁基内酯为原料,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溶剂,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β-环糊精和1,4-磺丁基内酯摩尔比、氢氧化钠的量等因素对产物平均取代度的影响。采用MS和1 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取代度
下载PDF
减味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的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美芳 王佳宇 +3 位作者 赓迪 唐西亚 孙毅坤 詹雪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采用"试管比浊法"研究减味银翘散复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方法]固定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挥发油溶液,测定挥发油不同浓度下的抑菌率,得到... [目的]采用"试管比浊法"研究减味银翘散复方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方法]固定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挥发油溶液,测定挥发油不同浓度下的抑菌率,得到复方挥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该复方挥发油乙醇溶液4℃避光在20 h内最大吸收波长257 nm处吸光度与初始吸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挥发油在20 h内比较稳定。采用β-环糊精包合来增强复方挥发油的稳定性。包合前复方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能力,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5μL/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63、10μL/m L。β-环糊精复方挥发油包合物在液体培养基中37℃溶出后,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39.1%和23.4%。[结论]减味银翘散复方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利用β-环糊精包合能增强复方挥发油的稳定性,包合后挥发油对上述两种革兰氏菌仍有较强的抗菌性,为银翘散复方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味银翘散 复方挥发油 抗菌性 Β-环糊精包合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肉桂醛的包结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鸿雁 彭忠利 肖定书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1-36,共6页
β-环糊精(β-CD)/肉桂醛包合物的形成大大改善了肉桂醛的物化性质,通过TG-DSC和UV-vis分析,表明β-CD与肉桂醛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298 K时的包结常数为328.8 M-1.通过变温UV-vis实验得到了β-CD与肉桂醛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β-环糊精(β-CD)/肉桂醛包合物的形成大大改善了肉桂醛的物化性质,通过TG-DSC和UV-vis分析,表明β-CD与肉桂醛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298 K时的包结常数为328.8 M-1.通过变温UV-vis实验得到了β-CD与肉桂醛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为-53.71 kJ.mol-1,ΔS为-0.132 kJ.mol-1.K-1,ΔGθ为-14.35 kJ.mol-1,表明此包结过程是一个焓驱动的放热的自发过程.最后,用PM3对β-CD/肉桂醛包合物的最稳定结构进行了分子模拟,认为肉桂醛的醛基位于β-CD的大口端,与β-CD的仲羟基存在着氢键作用,与实验表征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肉桂醛 包结 热力学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剂-β-环糊精催化下苯基甘氨酸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成合 袁德其 谢如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49,共4页
在相转移催化剂(PTC)和β-环糊精(β-CD)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由苯甲醛、氯仿、氢氧化钾和氨水一锅合成了苯基甘氨酸,不同类型 PTC-β-CD 均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且比单独的 PTC 或β-CD 有更显著的催化效果.
关键词 苯基甘氨酸 Β-环糊精 相转移催化剂 选择性 合成
下载PDF
用荧光体系探测β-CD水相中苯甲硫醚氧化进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东坡 尹先清 +3 位作者 郑延成 陈武 付家新 任朝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5-1169,共5页
在β-环糊精水溶液动态反应过程中,通过反应体系中β-环糊精诱导苯甲砜产生的激发荧光光谱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准确检测苯甲硫醚氧化反应体系中苯甲砜含量的方法,据此可判断反应的进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可显著提高苯甲... 在β-环糊精水溶液动态反应过程中,通过反应体系中β-环糊精诱导苯甲砜产生的激发荧光光谱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准确检测苯甲硫醚氧化反应体系中苯甲砜含量的方法,据此可判断反应的进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可显著提高苯甲砜的荧光发射强度。苯甲硫醚或苯甲亚砜可对苯甲砜的荧光发射强度产生明显干扰,最大误差分别可达37.5%和21.9%。加入适量的β-环糊精后,苯甲硫醚或苯甲亚砜对苯甲砜荧光发射强度的干扰作用显著降低,最大误差分别仅为1.6%和1.0%。β-环糊精激发荧光光谱适用于实时检测苯甲硫醚氧化反应体系(β-环糊精水溶液中)中苯甲砜的含量,回收率为100.1~101.3%之间。此研究结果为监控β-环糊精水溶液反应体系的反应进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硫醚氧化 激发荧光 苯甲砜 Β-环糊精 干扰
下载PDF
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鹏 王展 +2 位作者 沈汪洋 吴进菊 于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6-49,共4页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00.00~500.00℃,热分解过程表观活化能为49.54 kJ/mol,指前因子为27.54 min^(-1),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3/2),分解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酚 麦芽糖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热分解 动力学 机理
下载PDF
β-环糊精及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静 白珍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6期118-122,共5页
β-环糊精是环糊精的一种,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包合材料。β-环糊精及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及包合作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β-环糊精的特性以及β-环糊精衍生物羧甲基-β-环糊精、乙基化β-环糊精、羟丙... β-环糊精是环糊精的一种,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包合材料。β-环糊精及衍生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及包合作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β-环糊精的特性以及β-环糊精衍生物羧甲基-β-环糊精、乙基化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的制备方法及特性。对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液相法,半固相法,固相法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也做了一定的介绍,以期对β-环糊精及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Β-环糊精衍生物 包合物
下载PDF
甲基-β-环糊精对T细胞膜分子CD69和G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合作 李柏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β-环糊精(M ethyl--βcyc lodextrin,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CD69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GM1,GM1)的表达及机理。方法:用高浓度MβCD(10 mmol/L)处理PBMC,或预先加阻断剂PD98059或/和... 目的:探讨甲基-β-环糊精(M ethyl--βcyc lodextrin,MβCD)去除细胞膜胆固醇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CD69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GM1,GM1)的表达及机理。方法:用高浓度MβCD(10 mmol/L)处理PBMC,或预先加阻断剂PD98059或/和LY294002,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GM1及CD69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MβCD诱导的CD3+T细胞中ZAP-70的磷酸化。结果:MβCD(10 mmol/L)处理PBMC 30分钟,GM1在T细胞上即有高水平表达(>90%),CD69于处理后2小时高水平表达(>80%);预先加入PD98059或LY294002均能够大部分阻断MβCD诱导的T细胞CD69表达,部分阻断GM1表达,联合应用两种抑制剂也不能完全阻断GM1的表达;MβCD能够促进CD3+T细胞中ZAP-70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结论:MβCD能够促进T细胞GM1及CD69的表达;且这两种分子的表达可能与信号分子ZAP-70、MEK/ERK及PI3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β-环糊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信号转导
下载PDF
胶束增敏法测定果蔬中VC的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乐薇 杨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VC在酸性溶液中可将Fe3+还原为Fe2+,Fe2+与邻二氮菲反应形成橙红色络合物,β-环糊精对上述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光度法测定VC含量的新方法,VC浓度在0~9.8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络合物在λmax=510nm处的... VC在酸性溶液中可将Fe3+还原为Fe2+,Fe2+与邻二氮菲反应形成橙红色络合物,β-环糊精对上述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光度法测定VC含量的新方法,VC浓度在0~9.8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络合物在λmax=510nm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4L/(mol·cm),与未加表面活性剂的体系相比提高了40%。该方法应用于果蔬中VC的测定,对3种果蔬进行5次测定,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2.8和2.4,且回收率分别为95.7%~103.1%、96.1%~101.8%和96.4%~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增敏法 Β-环糊精 维生素C
下载PDF
一种新型分子基电流变材料的电流变性能
17
作者 商艳丽 陈明星 +2 位作者 苏琰儒 廖复辉 李俊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2,330,共6页
用β-环糊精(β-CD),磺基水杨酸(H3A)和硝酸钇[Y(NO3)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分子基电流变材料———以β-CD为主体、H3A为客体的包合物以及相应的配合物.通过材料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ray粉末衍射分析确定了材料的组成... 用β-环糊精(β-CD),磺基水杨酸(H3A)和硝酸钇[Y(NO3)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分子基电流变材料———以β-CD为主体、H3A为客体的包合物以及相应的配合物.通过材料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ray粉末衍射分析确定了材料的组成.研究了材料的组成和介电性质与材料电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合物和配合物的形成都可以明显地提高主体β-CD的电流变性能,与配合物比较,β-CD与H3A的包合物有更高的电流变活性.材料的组成是影响材料电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合物 电流变材料 电流变性能
下载PDF
含β-环糊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18
作者 姚丹姝 吕双 +1 位作者 钱璞 张宝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7-1010,共4页
将修饰的β-环糊精衍生物单-(6-丙烯酰乙二氨基-6-去氧)-β-环糊精二十乙酸酯(M1)作为手性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酰氧基-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联苯酚双酯(M2)作为液晶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得到含β-环糊精基元的液晶聚... 将修饰的β-环糊精衍生物单-(6-丙烯酰乙二氨基-6-去氧)-β-环糊精二十乙酸酯(M1)作为手性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酰氧基-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联苯酚双酯(M2)作为液晶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得到含β-环糊精基元的液晶聚合物P1~P7.通过FT-IR,1H NMR,DSC,POM,TGA,XRD,旋光分析等手段对所获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相行为等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单体M1为非液晶手性单体,其比旋光度为+95.30,单体M2呈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聚合物P1~P7均有液晶性,它们的热稳定性良好,热失重5%时的温度均在300℃左右,随着手性单体M1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液晶区间变窄,比旋光度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液晶 单体 聚合物 合成
下载PDF
辅料对油菜花粉提取液喷雾干燥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蜜 丁宁 缪晓青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2期13-15,共3页
本文研究辅料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对油菜花粉提取液喷雾干粉得率和含水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辅料配比,麦芽糊精占油菜花粉提取液固形物总量70%,羧甲基纤维素占1%,β-环糊精为麦芽糊精1/10,且麦芽糊... 本文研究辅料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对油菜花粉提取液喷雾干粉得率和含水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辅料配比,麦芽糊精占油菜花粉提取液固形物总量70%,羧甲基纤维素占1%,β-环糊精为麦芽糊精1/10,且麦芽糊精添加量对喷雾干粉得率及其含水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粉提取液 麦芽糊精 Β-环糊精 羧甲基纤维素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十氢喹啉存在下β-环糊精诱导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
20
作者 陈丽 周俊伟 +2 位作者 朱亚先 彭景吓 张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2-1325,1329,共5页
首次将杂环分子十氢喹啉(decahydroquinoline,DHQ)引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诱导α-溴代萘(α-bromonaphthalene,α-BrN)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体系中,由于DHQ和β-CD及α-BrN形成三元... 首次将杂环分子十氢喹啉(decahydroquinoline,DHQ)引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诱导α-溴代萘(α-bromonaphthalene,α-BrN)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体系中,由于DHQ和β-CD及α-BrN形成三元包络物,不经除氧就可观察到强而稳定的RTP信号。实验证实,孤对电子、氢键封盖作用和微晶的二次刚性化作用是DHQ存在下β-CD诱导α-BrN产生强而稳定的RTP的关键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的RTP强度与α-BrN浓度在1.0×10^-6~3.5×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0),检出限为6.25×10^-9mol.L^-1。该方法用于合成样中α-BrN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5%(n=5),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磷光 Β-环糊精 Α-溴代萘 十氢喹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