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手术摘出前囊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β_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尹莉莉 管怀进 +2 位作者 胡红莉 丁润生 张天一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β1整联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性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其LECs中均有β1整联蛋白、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其LECs中β1整联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8.41±16.98%、39.22±21.18%,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3.46±13.30%、31.46±17.25%。LECs中β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Fas蛋白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β1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β1整联蛋白 FAS蛋白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
下载PDF
β_1整联蛋白、Fas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白内障的关系
2
作者 尹莉莉 管怀进 +2 位作者 吴坚 丁润生 张天一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755-755,757,共2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1β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和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定量及定位检测1β整联蛋白、Fas蛋白两种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结...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1β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和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定量及定位检测1β整联蛋白、Fas蛋白两种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结果:LECs中1β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1β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1β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β1整联蛋白 FAS蛋白 流式细胞分析 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猪FMDV受体整联蛋白β1亚基LBD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闪电 常惠芸 +3 位作者 独军政 王景锋 宋帅 谢庆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9-1001,1005,共4页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1亚基配体结合域β1LBD,制备兔抗β1LBD多克隆抗体检测β1p-CHOK1细胞β1亚基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整联蛋白β1LBD基因片段,经Bam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后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相连,构建...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整联蛋白β1亚基配体结合域β1LBD,制备兔抗β1LBD多克隆抗体检测β1p-CHOK1细胞β1亚基的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整联蛋白β1LBD基因片段,经BamHⅠ和XhoⅠ进行双酶切后与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相连,构建的pGEX-β1LB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并提取包涵体,纯化目的蛋白。然后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鉴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用制备的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β1p-CHOK1细胞中β1亚基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阳性菌经诱导后表达一Mr约为42000的GST-β1LBD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符。目的蛋白纯化后,在电泳图片上显示较为清晰的单一条带,用纯化GST-β1LBD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00以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显示β1p-CHOK1细胞β1亚基表达于其细胞表面。结论制备了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兔抗猪源整联蛋白β1LBD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猪源整联蛋白β1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整联蛋白β1亚基 配体结合域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Integrin β_1在维生素C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婷 曾迪 +3 位作者 欧东波 丁璐 李雪 郑强荪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1-157,167,共8页
目的:探讨整联蛋白β1(Integrinβ1)在维生素C(Vc)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iPSCs)向心肌样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立式显微镜下,分别摘取胚胎(12.5 d、14.5 d及16.5 d)BALB/c... 目的:探讨整联蛋白β1(Integrinβ1)在维生素C(Vc)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iPSCs)向心肌样细胞(cardiomyocytes,CM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立式显微镜下,分别摘取胚胎(12.5 d、14.5 d及16.5 d)BALB/c胎鼠、新生(出生1 d,P1)和成年BALB/c小鼠的心脏,提取总RNA,半定量及实时定量PCR分析心脏发育不同时期Integrinβ1的表达。利用悬滴培养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y,EB)的方法体外诱导iP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分别添加Vc和integrinβ1抑制剂(HMβ1-1)处理,共分为3组:对照组、Vc处理组和Vc+HMβ1-1处理组。诱导分化的第3、5、7天,半定量及实时定量PCR检测Oct4、integrinβ1和心肌特异性因子(α-MHC、MLC2a)。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性结构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Inte-grinβ1在心脏胚胎发育时期(E12.5、E14.5、E16.5、P1)的表达递增(P<0.01),成年期表达有所回落(P<0.01)。半定量及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提示,Vc组α-MHC、MLC2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加integrinβ1抑制剂HMβ1-1后表达量降低(P<0.01)。跳动EBs计数的结果提示,诱导分化第10、14、18、22、26天,Vc组跳动EBs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c+HMβ1-1组跳动EBs的百分率相对于Vc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c组有较强的cTnI表达,添加integrinβ1抑制后,Vc+HMβ1-1组cTnI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Vc可促进i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integrinβ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细胞分化 整联蛋白β1维生素C 小鼠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受体猪源β1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闪电 独军政 +2 位作者 常惠芸 周建华 谢庆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18,共5页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猪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猪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猪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猪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X/NXSX),2个表皮生长因子相似结构域和3个半胱氨酸丰富区。其信号肽由2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708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猪脚基因与牛、猩猩、猫、犬、人、小鼠和鸡的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5%,90.0%,91.8%,90.7%,90.2%,86.5%和77.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9%,93.9%,97.5%,96.7%,94.2%,92.4%和94.9%。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β1亚基形成复杂的二、三级结构,其中1~20位、729~75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整联蛋白β1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受体骆驼β1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闪电 独军政 +2 位作者 常惠芸 周建华 谢庆阁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骆驼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骆驼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2个潜在的糖基... 首次从FMDV试验感染康复骆驼的舌皮和肺组织中克隆到了整联蛋白β1亚基的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骆驼整联蛋白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残基,含有1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X/NXSX)、2个表皮生长因子相似结构域和3个半胱氨酸丰富区。其信号肽由2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708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骆驼β1基因与牛、猩猩、猫、犬、人、小鼠、鸡和猪的β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4.8%、94.8%、96.1%、94.7%、94.9%、89.9%、80.2%、95.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7%、94.8%、98.4%、97.5%、95.1%、94.1%、85.5%、98.9%。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β1亚基1-20位、729-75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实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MDV嗜性、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侵入机制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骆驼整联蛋白β1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与胶原纤维的作用是Mller细胞黏附于玻璃体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融 姚勇 +1 位作者 乔伟振 赵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75,共4页
目的:观察Mller细胞在玻璃体凝胶上的黏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猪视网膜Mller细胞提取培养并以酸性纤维蛋白、波形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荧光染色确认,分别与抗细胞表面胶原受体整联蛋白α2β1抗体、抗透明质酸受体CD44抗体培养后... 目的:观察Mller细胞在玻璃体凝胶上的黏附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猪视网膜Mller细胞提取培养并以酸性纤维蛋白、波形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荧光染色确认,分别与抗细胞表面胶原受体整联蛋白α2β1抗体、抗透明质酸受体CD44抗体培养后,播于新鲜玻璃体上培养2 h,以PBS冲洗3次后计数剩余细胞数目,并与未用抗体培养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所提取细胞97.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94.6%波形蛋白染色阳性,86.0%谷氨酰胺合成酶染色阳性。细胞在玻璃体上培养2 h后开始附着于玻璃体,培养72 h以后细胞增殖形成网状结构并进入玻璃体凝胶中;抗整联蛋白α2β1抗体可使剩余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抗CD44抗体不产生明显差异。结论:Mller细胞可黏附于玻璃体上,增殖并进入玻璃体凝胶,其表面胶原受体与玻璃体Ⅱ型胶原纤维的作用是其附着于玻璃体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玻璃体 整联蛋白α2β1 CD44
下载PDF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霍银平 周利晓 孙成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449-4455,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多种生物材料可制备角膜基质支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关于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的制备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不多。目的: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探讨其与人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 背景:研究发现多种生物材料可制备角膜基质支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关于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的制备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不多。目的: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探讨其与人角膜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及其浸提液。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角膜基质细胞,分别以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浸提液(实验组)、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培养,培养后1,2,3 d,采用MTT法检测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将人角膜基质细胞直接接种于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上,接种1,3,7 d,采用免疫化学法测定人角膜基质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1)随着时间的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人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人角膜基质细胞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整联蛋白β1、波形蛋白、乙醛脱氢酶3A1呈阳性表达,CD34、CDK2和K-Ras蛋白也呈阳性表达;(3)结果表明,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无细胞毒性,与人角膜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角膜基质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支架 生物相容性 人角膜基质细胞 整联蛋白β1 波形蛋白 乙醛脱氢酶3A1
下载PDF
Enrichment of putative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 based on cell size and collagen type IV adhesiveness 被引量:8
9
作者 Juxue Li Chenglin Miao +7 位作者 Welxiang Guo Liwei Jia Jiaxi Zhou Baohua Ma Sha Peng Shuang Liu Yujing Cao Enkui Dua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60-371,共12页
The enric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 (EpSC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both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lthough several approaches for the enrichment of EpSCs have been... The enric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 (EpSC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both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lthough several approaches for the enrichment of EpSCs have been established, enriching a pure population of viable EpSCs is still a challenging task. An improved approach is worth developing to enhance the purity and viability of EpSCs. Here we report that cell size combined with collagen type IV adhesiveness can be used in an improved approach to enrich pure and viable human EpSCs. We separated the rap- idly adherent keratinocytes into three populations that range in size from 5-7 μm (population A), to 7-9 μm (population B), to ≥9μm (population C) in diameter, and found that human putative EpSCs could be further enriched in population A with the smallest size. Among the three populations, population A displayed the highest density of plintegrin receptor, contain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ells in G0/G1 phase, showed the highest nucleus to cytoplasm ratio, and possessed the highest colony formation efficiency (CFE). When injected into murine blastocysts, these cells participated in multi-tissue formation. Mor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a previous approach that sorted putative EpSCs according to pl-integrin antibody staining, the viability of the EpSCs enriched by the improved approach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ur results provide a putative strategy for the enrichment of human EpSCs, and encourage further study into the role of cell size in stem cell 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rmal stem cells collagen type cell size β1-INTEGRIN
下载PDF
JMH血型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欣 李树中(审校) +2 位作者 李中华 李凌波 田丰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733-736,共4页
JMH血型抗原是1984年发现的,抗原名取自于先证者John Milton Hagen(约翰·密尔顿·哈根)名字。该系统当时只发现有1个抗原,后来陆续共发现了有5个抗原。到2019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重新确认该系统有7个抗原。本文就JMH抗原在近... JMH血型抗原是1984年发现的,抗原名取自于先证者John Milton Hagen(约翰·密尔顿·哈根)名字。该系统当时只发现有1个抗原,后来陆续共发现了有5个抗原。到2019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重新确认该系统有7个抗原。本文就JMH抗原在近几年来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简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8 免疫排斥因子 黏附分子 α1β1整联蛋白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原文传递
食淀粉乳杆菌对猪A群轮状病毒NSP4在小鼠肠组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新娜 张佳琪 +4 位作者 张萍 王宁 邹云飞 纪元元 魏萍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0-917,共8页
为探究食淀粉乳杆菌对猪轮状病毒(PRV)非结构蛋白NSP4表达的影响,对3日龄清洁级BALB/c小鼠分别在感染PRV前后灌服食淀粉乳杆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病毒后空肠组织中PRVNSP4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内钙离子含... 为探究食淀粉乳杆菌对猪轮状病毒(PRV)非结构蛋白NSP4表达的影响,对3日龄清洁级BALB/c小鼠分别在感染PRV前后灌服食淀粉乳杆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病毒后空肠组织中PRVNSP4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内钙离子含量变化,并通过ELISA定量检测空肠组织中整联蛋白α2β1、磷脂酶C和Dicer的含量。结果显示,饲喂食淀粉乳杆菌第5天和第7天时,预防组和辅疗组中NSP4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除预防组第11天外,感染病毒后各检测时间点预防组和辅疗组的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饲喂食淀粉乳杆菌第7天、第9天和第11天时,预防组和辅疗组中整联蛋白α2β1的含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感染病毒后各检测时间点预防组和辅疗组中磷脂酶C和Dicer的含量均低于病毒组。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感染轮状病毒前后灌服食淀粉乳杆菌均能显著抑制PRVNSP4的mRNA表达和整联蛋白α2β1的合成,并降低空肠组织中钙离子,磷脂酶C和Dicer的含量,这为研究益生菌抗轮状病毒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淀粉乳杆菌 猪轮状病毒NSP4 整联蛋白α2β1 钙离子 磷脂酶C DIC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