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3AR通路活化诱导FGF21表达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1
作者 王文递 马蓓蓓 吴惠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通过活化β3AR-PKA通路,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别采用标准小鼠饲料(16只)及45%千卡脂肪高脂饲料(16只)喂养。12周后,标准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注射0... 目的通过活化β3AR-PKA通路,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分别采用标准小鼠饲料(16只)及45%千卡脂肪高脂饲料(16只)喂养。12周后,标准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注射CL316,243组(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高脂饮食注射CL316,243组(HFD+CL组)注射CL316,243(1 mg/kg)。14周后,Western blot检测WAT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FGF21、PGC-1α及UCP1)表达;观察肝脏及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成熟后分为3组:NC组,DMEM培养液;CL组,培养液+10μmol/L CL316,243;SU+CL组,培养液+50μmol/L SU5402+10μmol/L CL316,243。48 h后,检测蛋白激酶A(PKA)及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CL组PKA水平及棕色化相关蛋白升高;与CL组比较,HFD+CL组PKA水平及棕色化相关蛋白降低;而HFD+CL组相关蛋白表达高于HFD组。体外实验,与NC组比较,CL组及CL+SU组PKA水平显著升高;CL+SU组较CL组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CL组线粒体表达增多;而SU+CL组线粒体表达较CL组减少。结论活化β3AR-PKA通路可增加WAT中FGF21分泌,进而上调PGC-1α及UCP1表达,促进WAT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棕色化 β3ar通路 FGF21 PGC-1Α UCP1
下载PDF
心衰过程中β_3 AR自身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红 武烨 +1 位作者 张帆 刘慧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3-947,951,共6页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β3AR自身抗体产生的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意义。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并设立伪手术对照组;定期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含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β3AR自身抗体产生的规律,并探讨其相关意义。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并设立伪手术对照组;定期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含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1)心衰组大鼠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处理后8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出现心肌重塑,心衰模型成功建立。(2)心衰组大鼠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水平(OD值)在术后4周即升高,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该抗体在术后8周时达峰值,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至12周时,β3AR自身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仍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6周时,该抗体水平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腹主动脉缩窄术处理4周、8周时,心衰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T比值升高,CD4+CD25+Treg/CD4+T及CD4+CD25+Foxp3+Treg/CD4+T比例降低,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12周、16周时,心衰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T比值、CD4+CD25+Treg/CD4+T及CD4+CD25+Foxp3+Treg/CD4+T比例与同期伪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4)β3AR自身抗体水平与CD4+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与CD4+CD25+Treg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心衰发病过程中产生了β3AR自身抗体并伴有明显的T细胞亚群失衡,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对调控β3AR自身抗体的产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身抗体 β3ar 亚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群中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表型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包爱民 肖尚喜 +1 位作者 王长江 杨明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 Arg错义突变频率 ,并了解该突变对 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应用 PCR RFLP技术检测了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 12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3 8例非糖尿病对照人群中 β3 肾上腺...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 Arg错义突变频率 ,并了解该突变对 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应用 PCR RFLP技术检测了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 12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3 8例非糖尿病对照人群中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 Arg错义突变 ;同时检查体重指数、腰臀比例、血压 ,测定血脂及 OGTT或馒头餐试验中 0分钟及 12 0分钟血糖及胰岛素。结果 非糖尿病人群中 Trp64 Arg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7;突变频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突变与否间上述临床特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突变至少在其杂合子型可能不是中国人散发 2型糖尿病的主要决定因素 ;纯合子突变型可能导致 2型糖尿病早发 ,有待今后积累资料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ar 聚合酶链反应 Trp64arg 糖尿病
下载PDF
山东省汉族人β_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龙 王爱珍 王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共2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技术对 2 12例山东省汉族人 (非糖尿病 80例 ,2型糖尿病 132例 )进行 β3 肾上腺能受体 (β3 AR)基因 Trp6 4 Arg突变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汉人β3 AR Trp6 4 Arg等位基因变异频率...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技术对 2 12例山东省汉族人 (非糖尿病 80例 ,2型糖尿病 132例 )进行 β3 肾上腺能受体 (β3 AR)基因 Trp6 4 Arg突变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汉人β3 AR Trp6 4 Arg等位基因变异频率为 15% ,2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β3 AR Trp6 4 Ar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提示山东省汉族人存在 β3 AR基因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能受体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 β3ar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肥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龙 王敏 王德全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9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前,肥胖十分常见。在西方发达国家,肥胖人口约占1/3以上,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肥胖是导致某些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肥胖... 目前,肥胖十分常见。在西方发达国家,肥胖人口约占1/3以上,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肥胖是导致某些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肥胖的形成与热量摄取和能量消耗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ar 基因变异 肥胖 抗肥胖药物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受体与脂肪代谢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淑君 刘跃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β3肾上腺素受体 脂肪代谢 β3ar 交感神经兴奋 基因工程方法 肥胖的关系 啮齿类动物 组织产热 棕色脂肪 脂肪分解 调节作用 相关疾病 生理功能 发病率 肥胖症 激动药
下载PDF
β_3受体激动剂对心力衰竭大鼠β_1、β_2、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为民 孔一慧 +3 位作者 田颖 甘润韬 孙桂芳 刘长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研究 β3受体激动剂 (BRL 37344)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 (心衰 )大鼠β1 、β2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1 AR、β2 AR、β3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 β1 AR、β2 AR、特别是 β3AR在心衰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 目的 研究 β3受体激动剂 (BRL 37344)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 (心衰 )大鼠β1 、β2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1 AR、β2 AR、β3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探讨 β1 AR、β2 AR、特别是 β3AR在心衰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只 )和心衰组 (90只 )。心衰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皮下注射 ,连续 2d。 1个月后 ,心衰组存活 40只大鼠 ,随机取存活大鼠 1 8只为ISO组 ,2 2只为BRL组。BRL组给予BRL 37344尾静脉注射 ,每周 2次。ISO组注射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不予处置 ,继续治疗 2~ 6周 ,分两个时段于 2周、6周检查以下指标 :(1 )左室舒张末压 (PED)、左室收缩末压 (PES)、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度 (dp/dtmin)、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常数 (Tc) ,(2 )左室重量 /体重 ,(3)心肌组织 β1 AR、β2 AR、β3AR的mRNA水平 ,(4)死亡率。结果  (1 )ISO组和BRL组较对照组PES、dp/dtmax、dp/dtmin绝对值明显减低 (均为P <0 0 1 ) ,而Tc、PED明显增高 (均为P <0 0 1 ) ;BRL组和ISO组比较 ,BRL组PES、dp/dtmax、dp/dtmin绝对值降低更明显 (P <0 0 5) ,Tc(P <0 0 5)、PED(P <0 0 1 )增高更明显。 (2 )左室重量 /体重 ,ISO组和BRL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内肾上腺素 β1ar Β2ar β3ar 肾上腺素能Β激动剂 受体 基因表达 充血性 β3受体激动剂 心力衰竭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