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_A受体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耀民 袁祖贻 +2 位作者 吴辉 王宁 景桂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的γ-氨基丁酸A受体机制。方法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侧脑室注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激动药蝇蕈醇和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滞药印防己毒素,观察静脉输注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侧脑室注入蝇蕈醇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提高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侧脑室注入印防己毒素可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发生时间,降低罗哌卡因心脏毒性发生时的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论罗哌卡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除了罗哌卡因的心脏直接毒性外,部分是由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A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心脏毒性 Γ-氨基丁酸a受体
下载PDF
一氧化碳对热性惊厥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韩颖 秦炯 +3 位作者 卜定方 杨志仙 常杏芝 杜军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CO)与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基均参与了热性惊厥(FS)发病机制。该研究旨在探讨CO对FS大鼠GABABR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7.0℃水浴),FS组(45.2℃水浴),FS+锌原卟啉Ⅸ组(45.2℃水浴)... 目的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CO)与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基均参与了热性惊厥(FS)发病机制。该研究旨在探讨CO对FS大鼠GABABR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7.0℃水浴),FS组(45.2℃水浴),FS+锌原卟啉Ⅸ组(45.2℃水浴),FS+血晶素组(45.2℃水浴),每组8只。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诱导1次,共10次。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O含量;用原位杂交观察GABABR亚基mRNA和c-fos基因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ABABR亚基和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S+血晶素组CO含量较FS组升高,GABABR1和GABABR2表达也高于FS组。FS+锌原卟啉Ⅸ组CO含量较FS组降低,其GABABR2表达亦低于FS组,而GABABR1表达与F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晶素的干预使c-fos基因和Fos蛋白表达降低,而锌原卟啉Ⅸ的干预使其表达增强。结论CO可通过调节GABABR的功能在反复热性惊厥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发热性 一氧化碳 血红素氧合酶 γ-氨基丁酸 受体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与γ-氨基丁酸_A受体在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结构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文娟 席艳 +3 位作者 程维杰 牛艳丽 于东明 邓锦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正常及APPswe转基因小鼠P0至P360各年龄段海马CA3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体1(NMDAR1)、GluR2/3和GABAARα1-6阳性...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正常及APPswe转基因小鼠P0至P360各年龄段海马CA3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体1(NMDAR1)、GluR2/3和GABAARα1-6阳性细胞,并利用免疫印迹法对海马组织内NMDAR1和GABAARα1-6的活化片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海马CA3区,NMDAR1、GluR2/3和GABAARα1-6在出生后P7时明显增加,P30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成年水平;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老龄(P360)模型鼠NMDAR1和GluR2/3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减少(P<0.05),而GABAARα1-6阳性细胞密度变化不明显(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技术统计结果吻合。结论 NMDAR1和GluR2/3表达下降与AD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而GABAARα1-6在AD发病中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育 谷氨酸受体 Γ-氨基丁酸受体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质中γ-氨基丁酸A受体β亚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素艳 刘建生 +1 位作者 金涛 郑德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26-552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PD)状态下皮质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各个β亚基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6-羟基多巴(6-OHDA)制作成功的PD动物模型的皮质,应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皮质中GABA的含量,应用qRT-PCR的方法检测GABA A受体中β1、β...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PD)状态下皮质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各个β亚基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6-羟基多巴(6-OHDA)制作成功的PD动物模型的皮质,应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皮质中GABA的含量,应用qRT-PCR的方法检测GABA A受体中β1、β2、β3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GABA A受体中β1、β2、β3亚基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PD模型大鼠注射侧的皮质中GABA的浓度较对照侧及正常对照的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皮质中,β1、β2、β3亚基的mRNA表达均有所降低,β2和β3亚基降低更明显(P<0.01);各个亚基的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与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 GABA A受体的β1、β2、β3亚基在皮质中均有表达,且与GABA在PD动物脑组织中含量相适应,β1、β2、β3亚基均有受体下调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Γ-氨基丁酸 受体 Β亚基
下载PDF
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电流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高文良 张红 +4 位作者 袁谊 郭蕊 刘兴阳 邓显华 孙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 目的研究铅(Pb^(2+))对大鼠皮质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介导电流(I_(GABA))及GABA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分离出生0 d的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7~14 d用膜片钳系统记录神经元GABA激活的I_(GABA),检测不同浓度Pb^(2+)(1,5,10,50和10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GABA(1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并检测Pb^(2+)50μmol·L^(-1)(Y管给药,作用时间20 s)对不同浓度GABA(1,10,50,100,500和1000μmol·L^(-1))激活I_(GABA)的影响。②取15~19 d日龄雄性SD大鼠大脑制作厚度为350μm的脑片样本,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注入电流诱导的动作电位(AP),检测Pb^(2+)10μmol·L^(-1)(灌流速度2 mL·min^(-1))处理前和处理5 min后sIPSC和mIPSC振幅和频率及AP频率。结果①在10,50和100μmol·L^(-1)浓度时,随浓度升高,Pb^(2+)抑制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作用增强,IC_(50)值为(68±20)μmol·L^(-1)。②Pb^(2+)50μmol·L^(-1)抑制GABA最大激活电流(P<0.01),升高GABA的EC50值,由无Pb^(2+)组的(20±6)μmol·L^(-1)增加到(87±39)μmol·L^(-1),表明Pb^(2+)可能以非竞争性机制抑制I_(GABA)。③脑片实验中,与处理前比较,Pb^(2+)10μmol·L^(-1)处理5 min后可逆地抑制神经元sIPSC的频率(P<0.01)而未影响其振幅,而mIPSC的频率和振幅均未受到影响。此外,Pb^(2+)10μmol·L^(-1)抑制AP的频率(P<0.01),降低神经元的整体兴奋性。结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b^(2+)可能通过抑制皮质神经元的AP抑制sIPSC的频率;提示Pb^(2+)对原代培养神经元I_(GABA)的抑制以及对脑片神经元sIPSC频率的抑制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反映了Pb^(2+)中毒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神经元 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热性惊厥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颖 秦炯 +3 位作者 卜定方 杨志仙 常杏芝 杜军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05-90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热性惊厥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性惊厥(FS)组,FS+硝普钠(SNP)组,FS+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组。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诱导1次,共10次。采用分光光度...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热性惊厥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性惊厥(FS)组,FS+硝普钠(SNP)组,FS+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组。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FS,隔日诱导1次,共10次。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NO含量;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BR亚基mRNA和c-fos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ABABR亚基和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FS组比较,FS+SNP组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而FS+L-NMMA组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FS+L-NMMA组GABABR1和GABABR2表达均高于FS组;FS+SNP组GABABR2表达低于FS组,而GABABR1表达与FS组比较无明显改变;SNP的干预使c-fos基因和Fos蛋白表达增强,而L-NMMA的干预使其表达降低。结论NO可通过调节GABABR的功能,在反复FS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发热性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氯合酶 γ-氨基丁酸 受体
下载PDF
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模型小鼠针刺长强穴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强 陈丽云 张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64-7968,共5页
背景: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X染... 背景: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雌雄各5只,一雌一雄合笼饲养。所繁殖幼鼠经基因型鉴定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长强组、非穴组,各10只,另取野生型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长强组小鼠采用平补平泻,行提插手法针刺长强穴1 min,频率160-200次/min,1次/d,连续治疗10 d;非穴组刺激小鼠右肋弓最低点上1 cm处;模型组及空白组每日只进行模拟抓取。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长强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增加(P<0.05);而非穴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与模型组接近(P>0.05)。且针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长强穴后其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阳性细胞率与逃避潜伏期呈负相关(r=-0.554,P=0.001)。提示针刺长强穴可改善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上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在海马CA1区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 针刺穴位 小鼠 转基因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长强穴 针刺 学习记忆能力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美蓉 杜冬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通过半定量检测L5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NMDAR1)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GABABR2)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R1与GABABR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L5神经根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目的通过半定量检测L5神经根结扎(SNL)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NMDAR1)与γ-氨基丁酸B受体2亚基(GABABR2)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R1与GABABR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L5神经根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N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vonFrey纤毛测定两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在阈值最低点取脊髓腰膨大部,采用Western印记法半定量检测NMDAR1与GABABR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NL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并在术后8d降至最低点。术后8d,假手术组术侧与健侧脊髓NMDAR1和GABABR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NL组术侧NMDAR1的表达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而GABABR2的表达则较健侧及假手术组术侧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SNL诱导大鼠机械痛敏行为的发生,SNL大鼠脊髓中NMDAR1与GABABR2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 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受体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南廷 廖凡勋 +1 位作者 杨博翔 王威巍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03-1308,共6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重要影响,也是大脑能量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氨基酸。其常用于抗惊厥、抗焦虑和治疗癫痫。近年来,在很多肿瘤细胞中发现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其...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重要影响,也是大脑能量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氨基酸。其常用于抗惊厥、抗焦虑和治疗癫痫。近年来,在很多肿瘤细胞中发现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其与GABA结合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作用。肿瘤细胞可能通过GABA信号调节其新陈代谢和分裂增殖,同时这些信号也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因此,深入研究不同肿瘤中GABA_(B)R的表达情况以及功能,有助于了解其与免疫治疗的关系,开发相应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抗肿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
下载PDF
特异性α_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阻断剂对杏仁核电点燃大鼠成功点燃时间的影响
10
作者 申法政 赵新利 +6 位作者 金保哲 马鹏举 马继伟 常海刚 赵树鹏 王峰 孙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观察特异性α_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_5)阻断剂L-655708对杏仁核电点燃大鼠成功点燃时间的影响,探讨其对癫痫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点燃组、对照点燃组和给药点燃组,每组10只。采用A-M ... 目的观察特异性α_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α_5)阻断剂L-655708对杏仁核电点燃大鼠成功点燃时间的影响,探讨其对癫痫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点燃组、对照点燃组和给药点燃组,每组10只。采用A-M SYSTEMS 2100刺激器持续电刺激各组大鼠左侧杏仁核基底外侧核,检测大鼠的后放阈,按后放阈1. 5倍的强度给予刺激。正常点燃组大鼠为单纯杏仁核电点燃;点燃对照组大鼠在正常点燃组的基础上给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每次5μL,每日2次;给药点燃组大鼠在正常点燃组的基础上侧脑室注射8μmol·L-1的L-655708,每次5μL,每日2次;生理盐水及L-655708注射均于每次电刺激开始前进行,并于大鼠电点燃成功后停止注射。采用Alpha-Lab 4通道信号采集及处理系统记录大鼠脑电活动,比较各组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点燃成功时间。结果正常点燃组、点燃对照组和给药点燃组大鼠成功点燃时间分别为(11. 50±2. 93)、(11. 88±2. 83)、(17. 88±3. 85) d,正常点燃组与点燃对照组大鼠成功点燃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052,P> 0. 05);给药点燃组大鼠的点燃成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点燃组和点燃对照组(t=2. 901、2. 867,P <0. 05)。结论 GABAA-Rα_5阻断剂L-655708可明显延长杏仁核电点燃大鼠点燃成功时间,从而延长癫痫形成时间;突触外GABAA-Rα_5在癫痫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受体 杏仁核 癫痫
下载PDF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基Cys^(166)-Leu^(296)片段的配体结合和结构性质
11
作者 邓诣群 朱振宇 +1 位作者 马涧泉 薛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研究A型γ 氨基丁酸受体 (γ aminobutyricacidtypeA ,GABAAreceptor)α1亚基Cys166 Leu2 96片段的苯并二氮杂 (benzodiazepine ,BZ)结合位点及其结构特性 ,了解该片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利用PfuDNA多聚酶依赖的点突变技术将该片段的... 研究A型γ 氨基丁酸受体 (γ aminobutyricacidtypeA ,GABAAreceptor)α1亚基Cys166 Leu2 96片段的苯并二氮杂 (benzodiazepine ,BZ)结合位点及其结构特性 ,了解该片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利用PfuDNA多聚酶依赖的点突变技术将该片段的每一残基用丙氨酸替代 ,通过E .coli体系过表达 ,纯化得到各种突变蛋白 .运用圆二色性 (circulardichroism ,CD)技术测定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 ,借助荧光各向异性 (fluorescenceanisotropy ,FA)、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 fer,FRET)技术测定其与BZ荧光配基Bodipy FLRo 1986 (BFR)的结合强弱 .通过与野生型的比较 ,确定其残基是否与结构和或结合相关 .结果显示 ,突变体R191A、G2 12A、S2 13A、R2 14A及V2 79A的结合能力减弱 2~ 3倍 ,除V2 79A显著增加α螺旋外均无二级结构的改变 .E193A、S2 78A、V2 79A和P2 80A的α螺旋显著增多 ,N2 75A和R2 76A的α螺旋则显著减少 .推测Cys166 Leu2 96的Arg191,Gly2 12 ,Ser2 13 和Arg2 14 可能位于BZ的结合袋 ,其第 4个环区 (Glu2 10 Asn2 16)与结合密切相关 .Glu193 、Ser2 78和Pro2 80 参与维持β折叠结构 ,而Asn2 75和Arg2 76参与维持α螺旋结构 .Cys166 Leu2 96的第 9个环区 (Asn2 75 Pro2 80 )对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α1亚基 Cys^166-Leu^296片段 配体结合 性质 二级结构 苯并二氮杂Zhuo 镇静药
下载PDF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对大鼠脊髓中γ-氨基丁酸A受体alpha1亚基的影响
12
作者 陈桂英 马玲 +3 位作者 梁欢 顾金海 牛建国 马汉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80-383,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对大鼠脊髓腰膨大γ-氨基丁酸A受体alpha1(GABAAR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椎管内麻醉产生镇静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盐水对照组(NC组),0.5%布比卡因10min组(B10组),0.5...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对大鼠脊髓腰膨大γ-氨基丁酸A受体alpha1(GABAAR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椎管内麻醉产生镇静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盐水对照组(NC组),0.5%布比卡因10min组(B10组),0.5%布比卡因30min组(B30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N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B10组与B30组鞘内注射0.5%布比卡因20μL,NC组及B10组于鞘内注射后10min,B30组于鞘内注射后30min断头取脊髓腰膨大,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ABAARα1亚基在脊髓Ⅱ板层平均光密度的变化。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脊髓腰膨大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浆蛋白中GABAARα1亚基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10组、B30组对脊髓Ⅱ板层GABAARα1平均光密度无显著影响(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10组、B30组总蛋白中GABAARα1亚基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细胞浆蛋白中GABAARα1亚基的相对表达量,B10组为(0.035±0.006),B30组为(0.417±0.028),与空白对照组(1.050±0.458)及盐水对照组(1.046±0.446)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且B10组较B30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大鼠鞘内注射临床相关浓度布比卡因30min内可使细胞浆中GABAARα1亚基表达下降,提示GABAARα1亚基蛋白由细胞浆向细胞膜快速转运,增加膜表达数量,从而在椎管麻醉过程中产生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Γ-氨基丁酸a受体 镇静 布比卡因
下载PDF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雪纯 杨航 +1 位作者 陈彦兆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 目的探讨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α5-GABA_(A)Rs)在坐骨神经损伤(SNI)导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N组)、SNI组(S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P组)、SNI+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组(L组),每组8只。N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及其三个终末支,不结扎。S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P组和L组结扎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并剪断,于术后第22天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术后第23天Y迷宫实验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10%DMSO 1 ml和L6557081 mg/kg。于术前1 d和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测定四组机械缩足阈值(MWT),术后第22天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大鼠对新物体和旧物体的探索时间并计算辨别指数,第23天行Y迷宫实验计算自发交替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和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蛋白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小清蛋白(PV)双阳性细胞数,α5-GABA_(A)Rs与生长抑素(SST)双阳性细胞数。结果与N组比较,S组、P组和L组术后第3、7、14、21、22和23天MWT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α5-GABA_(A)Rs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S组海马组织α5-GABA_(A)Rs与PV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α5-GABA_(A)Rs与SST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S组比较,L组对新物体的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5),辩别指数、自发交替百分比和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α5-GABA_(A)Rs反向激动剂L655708可以增加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组织GAD67蛋白含量,逆转GABA能系统功能破坏,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显示α5-GABA_(A)Rs参与了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坐骨神经损伤 α5亚基γ-氨基丁酸a受体 中间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大鼠
下载PDF
小鼠动情周期内雌孕激素波动与皮层及海马δ-亚基的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小敏 张庭元 +6 位作者 卜超志 黄璐 周涛 叶扬 张怡璇 任勇威 江世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9-844,共6页
目的探讨雌性小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孕酮浓度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含δ-亚基的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δGABA;R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动情间期和动情期成熟卵巢周期雌性小鼠(4~6周,n=12)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动... 目的探讨雌性小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孕酮浓度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含δ-亚基的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δGABA;R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动情间期和动情期成熟卵巢周期雌性小鼠(4~6周,n=12)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动情间期和动情期大脑皮层和海马中δGABA;Rs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在动情间期,皮层和海马δGABA;Rs表达明显高于动情期,血清孕酮的浓度与δGABA;Rs的积分吸光度值成线性关系。结论动情期不同阶段孕酮的生理波动会影响δGABA;Rs在海马及皮层等特定脑区的表达,而海马神经元δGABA;Rs表达的差异会影响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度,从而可能影响雌性动物的行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动情周期 黄体酮 皮层 海马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鲫鱼γ-氨基丁酸受体β_3亚基基因克隆及其分析
15
作者 秦菠 张博 +4 位作者 周艳芬 汪小芬 曹振龙 任天瑞 王振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8-516,共9页
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是氟虫腈、阿维菌素、硫丹和林丹等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了阐明GABAR拮抗剂类农药影响鱼类安全性的分子作用机理,并研究其与农药分子的亲和作用,运用生物信... 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是氟虫腈、阿维菌素、硫丹和林丹等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了阐明GABAR拮抗剂类农药影响鱼类安全性的分子作用机理,并研究其与农药分子的亲和作用,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已经公布的同源的GABAARβ3亚基基因序列,通过多序列同源比对寻找高度保守区,再根据高度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 PCR和RACE PCR技术,成功地克隆了鲫鱼GABAR A型β3亚基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964110),该基因长2 76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506 bp,编码502个氨基酸,与已知的其他物种β3亚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应用qRT-PCR扩增,检测到该基因在鲫鱼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Γ-氨基丁酸 β3亚基 基因克隆 农药靶标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受体ρ2亚基重组蛋白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琪 李超堃 +2 位作者 李敏 安欣芳 付自醒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γ-氨基丁酸受体ρ2(GABA_CR ρ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GABA_CR ρ2表达,转染SH-SY5Y细胞,实现GABA_CR ρ2亚基重组蛋白一过性表达。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ET-ρ2-GFP-Tat;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ABA_CR ρ2表达;应用Ni^(... 目的构建γ-氨基丁酸受体ρ2(GABA_CR ρ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蛋白GABA_CR ρ2表达,转染SH-SY5Y细胞,实现GABA_CR ρ2亚基重组蛋白一过性表达。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 ET-ρ2-GFP-Tat;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ABA_CR ρ2表达;应用Ni^(2+)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GABA_CR ρ2蛋白纯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ABA_CR ρ2的转导作用及细胞定位。将SH-SY5Y细胞分为正常组和低氧低糖组,正常组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基培养且无蛋白转染)和正常转染组(高糖培养基培养且进行蛋白转染);低氧低糖组分为处理组(低氧低糖条件下培养)和处理转染组(低氧低糖条件下培养且进行蛋白转染);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结果重组质粒p ET30-ρ2-Tat构建正确。纯化后的重组蛋白ρ2-Tat成功透过细胞膜转染SH-SY5Y细胞。正常对照组、正常转染组、处理组和处理转染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6.9)%、(89.3±3.6)%、(51.4±3.6)%和(66.1±8.5)%。正常对照组与正常转染组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处理转染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处理组(P<0.01)。结论重组蛋白ρ2在Tat转导肽介导作用下透过细胞膜,成功建立了一过性表达重组蛋白ρ2的SH-SY5Y细胞株,为研究ρ2亚基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C型受体 ρ2亚基 原核表达 蛋白转染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1
17
作者 刘祖丽 唐成林 +3 位作者 余敏 侯懿煊 刘仁建 郜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GABRA1 mRNA表达改变.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染色较浅,且表达量减少,GABRA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电针治疗5 d后,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表达量较多,GABRA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2 V电针刺激作用比1 V电针刺激更为明显.结果表明电针可增加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及受体的表达,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且2 V电针刺激效果优于1 V电针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失眠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GABA) 受体(GABRA1)
下载PDF
麻射安金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及黏蛋白5AC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基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艳花 邓敬华 +2 位作者 张晓阳 马真 王玉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0-15,共6页
目的 探讨麻射安金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及黏蛋白5AC(MUC5AC)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基(GABAAR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体重(195±20)g的7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 目的 探讨麻射安金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及黏蛋白5AC(MUC5AC)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基(GABAAR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体重(195±20)g的7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阳性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脂多糖滴入联合香烟烟雾暴露方式建立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氨溴索阳性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溶液[54 mg/(kg·d)],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375、8.750、17.500 g/(kg·d)麻射安金丸(汤剂),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六组均连续灌胃28 d。实验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MUC5AC、GABAARα含量。结果 模型组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较重,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UC5AC、GABAAR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轻于模型组,IL-1β、NE、TNF-α、TGF-β1、TIMP-1、MMP-9、MUC5AC、GABAAR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IL-1β、NE、MMP-9、GABAARα均低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IL-1β、NE、TNF-α、TGF-β1、TIMP-1、MMP-9、MUC5AC、GABAARα表达均低于中药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射安金丸能改善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抑制气道重塑,可能与其减轻炎症损伤,抑制MUC5AC、GABAAR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射安金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黏蛋白5AC γ-氨基丁酸a受体α亚基
下载PDF
针刺干预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鹏 姜会梨 +5 位作者 王瑜 卢峻 常磊 董莎 辛随成 图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 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慢性束缚应激 Γ-氨基丁酸a受体 Γ-氨基丁酸B受体
下载PDF
昆虫γ-氨基丁酸受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文才 何林 +2 位作者 薛传华 李明 王进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8,共7页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是引起神经传递的抑制,造成突触后膜的超极化,因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占领GABA受体或破坏GABA受体的作用即能影响动物(昆虫)正常的...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是引起神经传递的抑制,造成突触后膜的超极化,因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占领GABA受体或破坏GABA受体的作用即能影响动物(昆虫)正常的突触传递,造成神经功能失常,从而引起死亡。基于此开发的杀虫剂主要有环戊二烯类,阿维菌素类等。近年GABA受体基因及其表达的研究,已为不同的种属GABA受体的亚基组成、生理功能及其对很多杀虫剂药物反应的多样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受体 亚基 抗药性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