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费晓庆 吴斌 +3 位作者 沈崇钰 张睿 丁涛 李丽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7-781,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法(LC-IRMS)建立了测定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方法。先采用凝胶色谱柱对蜂蜜样品进行预分离,将样品中所含的酶与糖分离开。根据γ-淀粉酶可将底物麦芽糖酶解为葡萄糖的原理,在55℃、pH 4.5的0.03mo...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法(LC-IRMS)建立了测定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的方法。先采用凝胶色谱柱对蜂蜜样品进行预分离,将样品中所含的酶与糖分离开。根据γ-淀粉酶可将底物麦芽糖酶解为葡萄糖的原理,在55℃、pH 4.5的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将γ-淀粉酶与麦芽糖反应48h后,采用LC分离麦芽糖和葡萄糖,以IRMS测定酶解产物葡萄糖的含量来确定γ-淀粉酶的残留量。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200U/kg,定量限为5U/kg,回收率为89.6%~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3.3%~4.9%。采用本方法对市售蜂蜜和大米糖浆共38个样本进行了考察,γ-淀粉酶的检出率为76.3%。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方法的检测能力,测定了掺入15%(质量分数)大米糖浆的蜂蜜样品,测得γ-淀粉酶的含量为10.2U/kg。本方法能够有效地从酶学的角度鉴定蜂蜜中是否含有大米糖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法 凝胶柱色谱 酶反应 γ-淀粉酶 大米糖浆 掺假 蜂蜜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检测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 被引量:4
2
作者 费晓庆 谭梦茹 +4 位作者 张睿 沈崇钰 吴斌 丁涛 杨功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2987-2993,共7页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方法选取对硝基苯-β-D-麦芽三糖作为γ-淀粉酶的酶解底物,于55℃和pH 4.50的0.10 mol/L乙酸钠缓冲液中反应90 min。采用C18柱分离底物和酶解产物对...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蜂蜜中外源性γ-淀粉酶残留量。方法选取对硝基苯-β-D-麦芽三糖作为γ-淀粉酶的酶解底物,于55℃和pH 4.50的0.10 mol/L乙酸钠缓冲液中反应90 min。采用C18柱分离底物和酶解产物对硝基苯-β-D-葡萄糖,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通过测定酶解产物的含量来确定γ-淀粉酶残留量。结果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 U/kg,定量限为1 U/kg,回收率在94.0%~10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2%~5.1%之间。采用本方法对市售蜂蜜和淀粉类糖浆共58个样本进行考察,γ-淀粉酶检出率为79.3%。采用本方法测定一个掺入5%淀粉类糖浆的蜂蜜,测得γ-淀粉酶残留量为3.6U/kg。结论本方法能够有效地从酶学的角度快速鉴定蜂蜜中淀粉类糖浆的掺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淀粉酶残留量 蜂蜜掺假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下载PDF
α-淀粉酶和γ-淀粉酶水解麦麸淀粉工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湘江 杨丹 +5 位作者 邢家溧 沈坚 郑睿行 张书芬 傅晓 罗小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7-451,共5页
利用α-淀粉酶、γ-淀粉酶水解淀粉,探讨了麦麸中淀粉水解工艺条件。以料液比、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H值为单因素,研究各单因素对淀粉残留率的影响,用正交法对试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麦麸... 利用α-淀粉酶、γ-淀粉酶水解淀粉,探讨了麦麸中淀粉水解工艺条件。以料液比、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H值为单因素,研究各单因素对淀粉残留率的影响,用正交法对试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麦麸中淀粉液化水解残留率最低的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6∶4、添加量0.7%、酶解温度40℃、时间90 min、pH 6.5,在此条件下,酶解后麦麸中淀粉的残留率仅为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淀粉水解 Α-淀粉酶 γ-淀粉酶
下载PDF
高产γ-淀粉酶黑曲霉菌株的电子束诱变育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敬爱 徐岩 +4 位作者 邵智韬 戴碧玮 庄若岩 陈晓平 刘守国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64,共5页
以产γ-淀粉酶的黑曲霉菌株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辐照剂量、辐照时间、束流能量作为条件,研究电子束辐照对γ-淀粉酶酶活的影响,确定电子束辐照后γ-淀粉酶酶活明显提高的最佳条件。与紫外、硫酸二乙酯诱变对比发现... 以产γ-淀粉酶的黑曲霉菌株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辐照剂量、辐照时间、束流能量作为条件,研究电子束辐照对γ-淀粉酶酶活的影响,确定电子束辐照后γ-淀粉酶酶活明显提高的最佳条件。与紫外、硫酸二乙酯诱变对比发现,电子束辐照后,γ-淀粉酶酶活性增加最大。紫外-电子束、硫酸二乙酯-电子束联合诱变,诱变顺序不同,酶活提高的幅度也不同。经正交试验,优化了电子束辐照最佳条件为:辐照剂量1.5 kGy、辐照时间3 s、束流能量8MeV,此条件电子束辐照后3种菌株γ-淀粉酶酶活力增加了270%以上;明显高于紫外、硫酸二乙酯诱变后的酶活力(<200%),联合诱变γ-淀粉酶酶活高于每一种单一方法,且电子束-紫外、电子束-硫酸二乙酯联合诱变均比紫外-电子束、硫酸二乙酯-电子束的γ-淀粉酶酶活高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γ-淀粉酶 电子束 诱变育种
原文传递
紫色马铃薯全粉加工的汁液腥味物质成分及酶解脱腥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申光辉 覃小艳 +7 位作者 刘海娜 曾雨虹 赵清锋 赵欣悦 陈安均 张志清 黎杉珊 吴贺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1,共9页
[目的]明确冻融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汁液副产物腥味物质成分,及其酶解脱腥效果。[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气味活度值法,分析加工中间样品、汁液副产物及γ淀粉酶酶解汁液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变化。[结果]冻融... [目的]明确冻融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汁液副产物腥味物质成分,及其酶解脱腥效果。[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气味活度值法,分析加工中间样品、汁液副产物及γ淀粉酶酶解汁液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变化。[结果]冻融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过程中样品风味及其挥发性物质成分组成变化明显。从生鲜薯片、熟化薯片、解冻薯泥、分离汁液和酶解分离汁液中分别鉴定出16种(醛类和醇类为主)、27种(醛类、醇类和酚类为主)、18种(醛类和帖烯类为主)、33种(醇类和酚类为主)和39种(醛类、醇类、酮类和酚类为主)挥发性物质。来源于生鲜薯片中的1辛烯3醇是形成汁液土腥味的关键物质,熟化阶段形成的顺3壬烯1醇和吲哚分别是汁液酸腐气味和刺激性气味的主要成分。γ淀粉酶酶解处理可有效消除汁液中的3种致腥成分,同时新生成苯乙醛、壬醛、癸醛、月桂醛、大马士酮、香芹酚等关键性呈香物质,以及吡嗪类、噻唑类杂环芳香气成分。[结论]γ淀粉酶酶解处理可有效脱除紫色马铃薯汁液腥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汁液 不良风味 γ-淀粉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突变菌株制备糯米酒酒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敬爱 邵智韬 +5 位作者 徐岩 戴碧玮 庄若岩 曹勇 陈海燕 陈晓平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本文利用经电子束辐照后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突变菌,复合Q303米根霉制曲。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糯米酒酒曲工艺。结果表明:在制曲温度29.7℃、制曲时间50.6h、接种量0.18%、黑曲霉与米根霉菌种配比(质量比)1.09∶1条... 本文利用经电子束辐照后高产糖化酶的黑曲霉突变菌,复合Q303米根霉制曲。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糯米酒酒曲工艺。结果表明:在制曲温度29.7℃、制曲时间50.6h、接种量0.18%、黑曲霉与米根霉菌种配比(质量比)1.09∶1条件下,酒曲的糖化力为580.1mg/g·h,多项验证实验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符合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米根霉 γ-淀粉酶 酒曲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