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植物红砂叶片δ^13C值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马剑英 陈发虎 +3 位作者 夏敦胜 孙惠玲 段争虎 王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6-1171,共6页
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我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叶片氮磷钾含量、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 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我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叶片氮磷钾含量、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了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δ13C值与相关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砂叶片钾含量、叶片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对δ13C值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叶片钾含量的影响最大(r=0.793),叶片含水量次之(r=-0.786).说明叶片的δ13C值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亏缺程度;不同种群间植物δ13C的丰度差异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状况;在干旱条件下,红砂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其δ13C值随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值 生理指标 气孔导度 红砂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间叶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凤君 高荣孚 +2 位作者 沈应柏 苏晓华 张冰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温室中控制浇水量的方法 ,对 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间总生物量、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WUEL)的差异 ,及WUEL 差异与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各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 ,而δ1 3C明显上... 通过温室中控制浇水量的方法 ,对 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间总生物量、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WUEL)的差异 ,及WUEL 差异与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各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 ,而δ1 3C明显上升 ;同等水分处理下 ,无性系间总生物量、WUEL 差异显著 ,J2 、J6 、J7、J8、J9是生物量大、WUEL 高的优良无性系 ;δ1 3C的差异在水分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无性系间也达到显著水平 ,均方的比较结果显示水分是引起δ1 3C差异的主要因素 ;同等水分处理下δ1 3C和WUEL 正相关 ,各水分处理下二者的相关系数都在0 70以上 ;同等水分处理下 ,δ1 3C是间接评估无性系间WUEL 差异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水分处理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胁迫 生物量 美洲黑杨 叶片 Δ^13c 稳定碳同位素 水平
下载PDF
滇池的富营养化过程:来自结合态脂肪酸C16:0δ^13C的证据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丽芳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吴丰昌 房吉敦 李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4,共9页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及碳同位素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近二百年来滇池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基本参数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其中20cm至表层段,δ13N、TOC显著增大,与该时期湖泊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结合态脂肪酸总含量为38.5-209.6μg/g,游离态脂肪酸总含量为12.0-318.1μg/g,都在表层段20cm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利用脂肪酸单体分子组合CPIA、∑C20-/∑C21+、TARFA、C18:1w7/C18:1w9、(i-C15:0+a-C15:0)/nC15:0比值的特征变化,表明其以内源的浮游生物和细菌输入为主,内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相比游离态脂肪酸,滇池沉积物中的结合态脂肪酸具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正反异构脂肪酸,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抵抗早期化学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合态脂肪酸中C16:0的δ13C变化较好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可作为反映湖泊重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δ~13c 结合态类脂物 富营养化 湖相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泥炭层δ^(13)C记录的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朝贵 朱诚 +2 位作者 高华中 申洪源 马春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对南京江北地区林峰桥剖面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两个泥炭层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上部泥炭层和下部泥炭层1δ3C值皆较低(≤-23.79‰),部泥炭层的1δ3C值明显高于下部泥炭层。结合其它研究可知,该区全新世大暖期稳定暖湿鼎盛阶段的校... 对南京江北地区林峰桥剖面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两个泥炭层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上部泥炭层和下部泥炭层1δ3C值皆较低(≤-23.79‰),部泥炭层的1δ3C值明显高于下部泥炭层。结合其它研究可知,该区全新世大暖期稳定暖湿鼎盛阶段的校正年代约在8.2~7.0 ka B.P.,在此阶段前后,表现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低温气候环境。12.8~12.1 cal.ka B.P.该区气温高低波动频繁期。12.8~12.7 cal.ka B.P.和12.6~12.2ka B.P.两时段气温较低;2.7~12.6 cal.ka B.P.阶段气温较高。12.2~12.1 cal.ka B.P.表现为Younger D ryas之后气候的迅速增暖,可视为该区全新世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层 Δ^13c 晚更新世 气候变化 南京江北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两种优势乔木叶片δ^(13)C的海拔响应及其机理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鹏 王刚 +1 位作者 张涛 陈年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两种优势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山乔木叶片δ13C值对海拔(2600-3600m)、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叶片碳氮含量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这两种... 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两种优势乔木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山乔木叶片δ13C值对海拔(2600-3600m)、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叶片碳氮含量的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这两种乔木叶片δ13C值均随海拔升高呈增重趋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海拔2600-3600m阳坡树种祁连圆柏叶片的δ13C值显著高于同海拔梯度阴坡树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青海云杉叶片的δ13C值均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祁连圆柏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p<0.0001)、叶片含水量(p=0.01)和叶片碳氮比(C/N)(p<0.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而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叶片全氮、叶片碳氮比和叶片含水量不相关。说明海拔变化引起的水热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温度变化对高山乔木叶片碳同位素分馏起主要作用,但各个因子综合对高山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分馏的作用机制可能比较复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响应 机理 叶片δ~13c 青海云杉 祁连山 祁连圆柏
下载PDF
贵州茂兰板寨水域水生植物δ^13C特征及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估算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瑞 于奭 +3 位作者 孙平安 何师意 原雅琼 熊志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为研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碳汇的贡献,选取板寨河水域为研究区,分冬季和夏季测定典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各采样点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值),并利用水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间的关系建立的二端元模型,估算板寨河水生... 为研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碳汇的贡献,选取板寨河水域为研究区,分冬季和夏季测定典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各采样点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值),并利用水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间的关系建立的二端元模型,估算板寨河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量。结果发现夏季生物量小于冬季生物量,水生植物的δ13 C值变化在-35.45‰^-24.62‰之间,其中挺水植物的δ13 C值最大,平均为-27.89‰,其次为沉水植物,平均为-29.96‰。浮水植物的δ13 C值最低,平均为-32‰,受流速、CO2浓度、光合途径等影响引起同种水生植物间同位素差异。水域水生植物固定下的HCO-3碳量为19.52tc/(a.km2),其利用HCO-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比例平均为47.84%,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是全球岩溶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固碳量 δ^13 c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汇
下载PDF
福建仙山泥炭距今1400a以来的α-纤维素δ^(13)C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雷国良 朱芸 +4 位作者 姜修洋 李志忠 靳建辉 方克艳 宋瑞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8-1024,共7页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主要与区域降水控制的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有关,当降水偏多时盆地积水形成类似湖泊的水下沉积环境,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δ13C值偏重的沉水植物;反之则以δ13C值偏轻的沼泽植物为主。依据AMS14C测年的结果,距今1 400 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气候偏湿(AD 600~910年)-偏干(AD910~1640年)-偏湿(AD 1640年至今)3个变化阶段。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纤维素δ13C记录中出现的降水减少时期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中世纪极小期、欧特极小期、沃夫极小期、史波勒极小期、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一一对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揭示太阳活动的减弱是控制研究区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预测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碳同位素 降水 太阳活动
下载PDF
δ^(13)C法研究秸秆添加对棕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顾鑫 安婷婷 +2 位作者 李双异 李慧 汪景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7,312,共6页
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 C)标记的玉米秸秆添加入棕壤,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原位培养,研究玉米秸秆添加对棕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探索秸秆腐解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添加不仅促进了棕壤>... 将稳定同位素碳(δ13 C)标记的玉米秸秆添加入棕壤,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原位培养,研究玉米秸秆添加对棕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探索秸秆腐解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添加不仅促进了棕壤>2 000μ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而且显著提高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并随团聚体级别增大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棕壤的团聚能力逐渐减弱,水稳性大团聚体破碎转变成微团聚体,MWD有所降低。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新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微团聚体中总有机碳、新碳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棕壤总有机碳与团聚体有机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腐解 田间原位培养 水稳性团聚体 棕壤 Δ^13c
下载PDF
叶片δ^(13)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凤君 沈应柏 +2 位作者 高荣孚 苏晓华 张冰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5,共6页
该文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黑杨无性系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叶片δ^(13)C、光合作用、气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无性系间WUEL、δ^(13)C、光合作用、气孔都存在差异.4个水分处理下J2、J6、J7、J8、J9都是WUEL较优的无... 该文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黑杨无性系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叶片δ^(13)C、光合作用、气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无性系间WUEL、δ^(13)C、光合作用、气孔都存在差异.4个水分处理下J2、J6、J7、J8、J9都是WUEL较优的无性系,同时它们的δ^(13)C高、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较高、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适中、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比大.气孔的差异是导致无性系间Pn和WUEi差异,并最终导致WUEL、δ^(13)C差异的关键因子.δ^(13)C和WUEL呈正相关,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δ^13c 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光合作用 气孔
下载PDF
δ^(13)C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03,共9页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 δ13C方法是近年来用于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14C标记法的优点外,还具有无放射性,可以提供长期的标记,并能使所有的土壤有机质组分都能被均匀标记,相对经济、在实验地采样后直接进行研究等特殊优点,从而在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来源、周转和C3/C4植被的历史变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该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分析δ13C值技术的不断改进,δ13C方法在研究土壤过程特别是土壤碳循环中显示出新的活力。为了推动δ13C方法在国内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影响土壤有机质δ13C值的因素、国内外近年来该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和δ13C值的分析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土壤有机质 δ^13c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黔中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含磷岩系δ^(13)C变化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聂文明 马东升 +2 位作者 潘家永 周健 吴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早寒武世 含磷地层 碳同位素 上升流
下载PDF
黑杨杂交无性系间叶片δ^(13)C、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凤君 沈应柏 +2 位作者 高荣孚 苏晓华 张冰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50-2258,共9页
在温室中通过严格控水的方法,对4个不同水分处理下,12个黑杨杂交无性系间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1δ3C和光合参数(Gs、Tr、Pn、WUEi、Ci、Pm ax、LSP、C e)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无性系间WUEL和δ13C差异与光合参数差异的相互关系... 在温室中通过严格控水的方法,对4个不同水分处理下,12个黑杨杂交无性系间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1δ3C和光合参数(Gs、Tr、Pn、WUEi、Ci、Pm ax、LSP、C e)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无性系间WUEL和δ13C差异与光合参数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δ13C和Gs、Tr、Pn、WUEi、Ci差异极显著.随水分胁迫的加剧,δ13C和WUEi增加,而Gs、Tr、Pn、Ci减少.同一水分处理下无性系间WUEL和1δ3C差异显著,Gs、Tr、Pn、WUEi、Ci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WUEL和δ13C的差异在4个水分处理下表现出一致性,即WUEL最优的是J2,其次为J6、J7、J8、J9,同时这些无性系的1δ3C较高.Gs是影响WUEi的关键因子,Gs低的无性系WUEi高.J2、J6、J7、J8、J9的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虽不是最高,但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 ax)大,光饱和点(LSP)高,羧化效率(C e)大,光合能力强.无性系间1δ3C和WUEL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Gs和光合能力,J2、J6、J7、J8、J9都具有Gs低和光合能力强的特点.各水分处理下1δ3C与WUEL均呈正相关,但由于水分引起的δ13C差异远大于无性系间的差异,因此二者的相关性仅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表现较好,相关系数为0.70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 光合作用 黑杨 无性系
下载PDF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序列所反映的植物水分利用率对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兴云 王建 +2 位作者 商志远 王祖良 钱君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8-702,共5页
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化石燃料CO2排入大气,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研究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及作物生物量等均对周围大气CO2浓度的增加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对CO2浓度增加产生负响应。对采... 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化石燃料CO2排入大气,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升高。研究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及作物生物量等均对周围大气CO2浓度的增加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对CO2浓度增加产生负响应。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三株柳杉树盘交叉定年后,测定了三株树轮的δ13C年序列,并利用3株柳杉树轮1δ3C序列探讨了天目山地区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生理响应——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状况。结果是,三株树轮δ13C序列反映的水分利用率均是增加的,且增长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后,树木生长对大气CO2浓度增加所产生的明显正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Δ^13c 大气cO2浓度 生理响应
下载PDF
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慈恩 朱洁 +3 位作者 彭娟 符卓旺 高明 谢德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8-986,共9页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作免耕轮作(中稻-油菜,稻油)等4种耕作处理对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δ13C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免耕轮作(稻油)中,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各深度土层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耕作处理(P<0.05)。水旱轮作(稻油)中,各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其它耕作处理。不同处理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和水旱轮作(稻油)的40—60 cm土层,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10—20 cm和20—4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相比其它处理,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土壤有机碳δ13C值在0—40 cm深度范围的各土层中差异不大,到40—60 cm土层才出现显著升高。【结论】相比其它耕作处理,长期(20年)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稻田20—40 cm土层中增碳优势突出,该耕作处理有利于稻田中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对20—40 cm土层中活性碳库的稳定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其它耕作处理;有大量活性高、降解程度低的有机碳在垄作免耕轮作(稻油)的20—40 cm土层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免耕 稻田 颗粒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δ13c
下载PDF
应用δ^(13)C值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涂成龙 刘丛强 +1 位作者 武永锋 王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在贵州省中部区域采集了4种典型的林地土壤剖面,拟通过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同位素(SO13C)、溶解性有机碳(DOC)同位素(DO13C)和枯枝落叶碳同位素(13C)的比值,探讨SOC和DOC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枯枝落叶转化为表层土壤... 在贵州省中部区域采集了4种典型的林地土壤剖面,拟通过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同位素(SO13C)、溶解性有机碳(DOC)同位素(DO13C)和枯枝落叶碳同位素(13C)的比值,探讨SOC和DOC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枯枝落叶转化为表层土壤有机质过程中,δ13CSOC值升高了0.1%~0.3%,有富13C现象。在具备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中,DOC含量相对较高,δ13CDOC值与枯枝落叶δ13C值非常相近;而在缺乏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中,DOC含量相对较低,δ13CDOC与枯枝落叶1δ3C值差异较大,说明具备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DOC主要来源于枯枝落叶。在发育较为成熟的土壤剖面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δ13CSOC和δ13CDOC值均有偏正趋势。说明在该区域林地土壤有机质降解程度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更为彻底。1δ3CSOC和1δ3CDOC变化趋势的一致性,以及Δ(1δ3CDOC-δ13CSOC)绝对值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有降低趋势,说明在土体内来自于土壤腐殖类物质的DOC占土壤DOC总量的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有增加趋势。在发育较为年轻的剖面中,1δ3CSOC值的变化则反映出剖面中土壤有机质的新旧混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Δ^13c 土壤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降解
下载PDF
神农架三宝洞倒数第二次冰期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姜修洋 孔兴功 +2 位作者 汪永进 程海 张春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神农架三宝洞两支石笋24个^(230)Th年龄以及637个δ^(13)C测试数据,建立了倒数第二次冰期191±1.8~133±0.6ka B.P.时段洞穴石笋高分辨率δ^(13)C的时间序列。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δ^(13)C值振幅达4.5‰,整体变化趋势与... 基于神农架三宝洞两支石笋24个^(230)Th年龄以及637个δ^(13)C测试数据,建立了倒数第二次冰期191±1.8~133±0.6ka B.P.时段洞穴石笋高分辨率δ^(13)C的时间序列。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δ^(13)C值振幅达4.5‰,整体变化趋势与全球冰量曲线类似。在倒数第二次冰期,石笋δ^(13)C记录揭示出一系列较大振荡幅度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并且与北大西洋SST记录的倒数第二次冰期9个千年尺度冷暖事件一一对应,甚至在某些DO亚旋回事件上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倒数第二次冰期北大西洋6个冰漂碎屑事件也在三宝洞石笋δ^(13)C记录中留有印迹。三宝洞石笋δ^(13)C记录将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与北大西洋气候的联系拓展至倒数第二次冰期,进一步说明倒数第二次冰期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对季风气候仍然起着中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宝洞 δ^13c倒数第二次冰期DO事件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160年来红柳沙包沉积纹层δ^13C与气候重建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元杰 王晓毅 +1 位作者 夏训诚 李雪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红柳沙包具有准确的计年和很强的环境信息储存功能,可以用来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发现,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δ^(13)C序列高频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重建的罗布泊地区1839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8~10月... 红柳沙包具有准确的计年和很强的环境信息储存功能,可以用来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发现,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δ^(13)C序列高频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重建的罗布泊地区1839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8~10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及4~5月平均风速,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168年来的气候变化。对红柳落叶δ^(13)C高频变化序列的功率谱分析发现,δ^(13)C序列含有显著的42.0a,10.5a,8.4a,4.0a,3.7a和2.9a等准变化周期,其中,准10.5a周期与太阳黑子约11.0a的活动周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沙包 Δ^13c 气候变化 罗布泊
下载PDF
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300多年的秋季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兴云 王建 +1 位作者 钱君龙 姜修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柳杉树轮,交叉定年后,测定其δ13C年序列。用趋势比率法去除大气δ13Ca对树轮δ13C年序列的影响后,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振荡与该区9~12月气温及9...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柳杉树轮,交叉定年后,测定其δ13C年序列。用趋势比率法去除大气δ13Ca对树轮δ13C年序列的影响后,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振荡与该区9~12月气温及9月降水有较好相关性。重点重建了该地区9月降水量与平均最高气温两个气候要素300多年的气候变化,其变化模式表现为:冷-湿和暖-干的组合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旱涝频率分布及其冷暖变化与该区的实测记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重建序列较好地反映了该区秋季气候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我国近500 a的气候变化及该区部分史料记载有较好的对应,并与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及新疆阿勒泰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有部分对应,只是冷暖变化的起止时间有错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周期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含有准58.82 a、21.28 a、13.70 a、3.23 a、2.63 a、2.33 a、2.07 a的周期,这些周期与行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变化周期、太阳辐射变化、太阳活动及“准两年振荡”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及ENSO现象对该区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也反映出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年序列对太阳活动及大范围的ENSO事件的记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Δ^13c 天目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贵州花江峡谷区常见乔灌植物叶片δ^(13)C值对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26
19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4,共7页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280‰^-25.546‰,平均值为-28.040‰±1.208‰。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上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潜在石漠化样地内叶片δ13C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的叶片δ13C平均值;而强度、中度及轻度石漠化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荒漠化一旦发生便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植物生理功能对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是敏感、及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喀斯特石漠化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差异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兴云 王建 +1 位作者 钱君龙 曾昭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对天目山3株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分别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变化的异同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1837~1982年的共同时段,3个树轮δ13C年序列彼此间相关系数为:r12=0.47,r13=0.65,r23=0.52(n=146),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0... 对天目山3株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分别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变化的异同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1837~1982年的共同时段,3个树轮δ13C年序列彼此间相关系数为:r12=0.47,r13=0.65,r23=0.52(n=146),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01的信度检验.用多项式拟合法去除原δ13C年序列中的高频变化后,所得3个低频序列间高度正相关;原δ13C年序列与拟合序列的差值序列即高频序列间也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79~0.99,说明气候因素引起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变化及大气CO2浓度引起的低频变化对不同的柳杉个体是共同的.3株树轮δ13C年序列间的差异主要是树木立地处局部环境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局部环境条件所引起的树轮δ13C序列间的个性差异对其共性变化影响较小.所以,3个树轮δ13C年序列间的个性差异,并不影响树轮δ13C年作为气候变化研究代用资料的适宜性及重建历史气候结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树轮 Δ^13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