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去200ka北半球δ^(18)O海温谱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新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循环是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大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孔虫δ18O记录表明了这种循环具有约 10 0ka ,41ka和 2 3ka等几个主要周期成分 ,它们均位于Milankovitch频率带上 .用δ18O记录恢复的海温谱不仅随纬度变化 ,...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循环是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大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孔虫δ18O记录表明了这种循环具有约 10 0ka ,41ka和 2 3ka等几个主要周期成分 ,它们均位于Milankovitch频率带上 .用δ18O记录恢复的海温谱不仅随纬度变化 ,而且冷季与暖季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用一个由海、冰、气耦合的二维古气候模式模拟出了δ18O海温谱的主要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Mi lankovitch的天文古气候学说 .模式在没有地形的条件下能成功地模拟出 10 0ka周期成分 ,一方面说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并不是 10 0ka古气候振荡出现的充分条件 ;另一方面表明它很可能是海 -冰 -气气候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模拟 Milankovitch学说 海温谱 ^δ^(18)o记录
下载PDF
华北石笋记录的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e时期百年尺度季风崩溃事件
2
作者 段武辉 谭明 +4 位作者 王立胜 王学锋 马志邦 崔琳琳 肖正逸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9-2991,共13页
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期间(倒二间冰期第一个峰值时期)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气候波动,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华北地区年代际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时间跨度为242.3~236.8... 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期间(倒二间冰期第一个峰值时期)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气候波动,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华北地区年代际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时间跨度为242.3~236.8ka BP,涵盖了MIS7e时段.通过将该石笋记录与同一洞穴已发表的石笋记录结合,合成了KLSδ^(18)O记录.从倒三冰消期至MIS7e时期,KLSδ^(18)O呈下降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上升趋势一致,进一步强调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在冰期/间冰期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倒三冰消期比MIS7e时期出现了更多大幅度、千年至百年尺度的同位素波动,说明冰盖的消退有助于气候异常的发生.新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MIS7e时期发生了4次百年尺度的夏季风崩溃事件,分别发生在~242.1、~240.8、~239.3和~238.2ka BP,表明间冰期内部气候的不稳定性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乏MIS7e时期太阳活动和淡水排放数据,尚无法对这些快速气候异常的驱动因素做出结论性判断.借鉴早全新世期间亚千年尺度气候异常的动力机制,初步推测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和/或太阳辐照度的降低引起的经向翻转流减弱可能是MIS7e内部气候突变事件的潜在驱动因子.此外,降低的太阳辐照度也可能通过低纬过程引起气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石笋δ^(18)o记录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e 百年尺度季风崩溃 淡水和/或太阳活动驱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