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花江峡谷区常见乔灌植物叶片δ^(13)C值对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4,共7页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 比较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区植物群落中常见木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以植物叶片δ13C值为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指标,探讨不同石漠化等级对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石漠化等级乔灌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0.280‰^-25.546‰,平均值为-28.040‰±1.208‰。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上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潜在石漠化样地内叶片δ13C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强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样地的叶片δ13C平均值;而强度、中度及轻度石漠化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荒漠化一旦发生便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而植物生理功能对环境因子改变的适应是敏感、及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喀斯特石漠 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的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及其环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2 位作者 葛永罡 容丽 罗绪强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3-423,共11页
测定了贵州高原喀斯特小流域内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几种乡土种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旨在从小流域尺度上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植物δ13C值的变化及影响植物δ13C值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石漠化过程中... 测定了贵州高原喀斯特小流域内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几种乡土种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旨在从小流域尺度上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植物δ13C值的变化及影响植物δ13C值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石漠化过程中,生境逐渐由低光、高水分环境向高光、低水分环境转变;植物群落δ13C值随石漠化的发展显著增加,即群落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石漠化发展显著提高;植物种也基本呈现出随着石漠化进行其δ13C值趋正的趋势,说明随着水分可利用性的降低,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所研究的植物的δ13C值的种内差异不同,反应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植物的水分利用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响应;轻度石漠化坡面上坡和中坡植物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而上坡和下坡、中坡和下坡间植物δ13C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度石漠化坡面不同坡位间植物δ13C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正是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以及其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的体现;通过对各种石漠化样地植物的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水分和光照是影响该区植物δ13C值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小流域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区5种常见灌木叶片δ^(13)C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对石漠化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测定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内5种灌木叶片δ13C值的季节变化,旨在探讨季节及石漠化等级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间植物叶片δ13C值呈显著差异,生长初期(4月)叶片的δ13C值显著高于生长中后期(7月、9月及12月... 测定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内5种灌木叶片δ13C值的季节变化,旨在探讨季节及石漠化等级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间植物叶片δ13C值呈显著差异,生长初期(4月)叶片的δ13C值显著高于生长中后期(7月、9月及12月);5种灌木种种间差异显著,火棘的叶片δ13C值最负,荚蒾的叶片δ13C值最正,粉枝莓,鼠李和竹叶椒的叶片δ13C值居中;7月不同石漠化等级间植物叶片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余月份(即4月、9月及12月)不同石漠化等级间植物叶片δ13C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基本呈现无、轻度石漠化植物叶片小于中度石漠化植物叶片δ13C值的格局;整个生长季中,叶片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大多数种在大多数时间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其δ13C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 季节变 δ13c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6种常见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杜雪莲 俞国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4,共6页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主导因子不同:构树为下角质层厚度,清香木为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石岩枫和野桐为栅栏组织厚度,八角枫和红背山麻杆没表现出主导因子。石漠化发生后,叶片结构表现出抗旱性增强、光合速率增加的趋势,同时叶片也表现出随石漠化强度增大δ13C增大的趋势,显示植物的WUE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叶片解剖结构 石漠 喀斯特峡谷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85-2893,共9页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r.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 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言,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喀斯特石漠 土壤储水量 大气相对湿度 光照强度 土壤厚度 主导因子
下载PDF
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沈育伊 张德楠 +5 位作者 徐广平 滕秋梅 周龙武 黄科朝 牟芝熠 孙英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9,共11页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 C)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该文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碳量。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叶片δ^(13) C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 C存在差异,金鱼藻>水葫芦>芦苇。(2)植物δ^(13) C值与叶片C、N和P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N、C/P和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会仙喀斯特湿地三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平均值为10.34,表现出植物受N、P共同影响的特征。(4)δ^(13) C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三种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5)芦苇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为159.60 t·a^(-1)·km^(-2),水葫芦为10.80 t·a^(-1)·km^(-2),金鱼藻为9.24 t·a^(-1)·km^(-2),平均值为59.88 t·a^(-1)·km^(-2)。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 C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水生植物 营养元素 ^稳定碳同位素(δ^(13)c) 碳汇
下载PDF
喀斯特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植物解剖结构与植物叶片δ^13C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葛永罡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方法测量了生长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11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比较了不同背景区整体植物以及各样地之间相同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与其δ13C值的相关关系。研究...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方法测量了生长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11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比较了不同背景区整体植物以及各样地之间相同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与其δ13C值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有植物从非退化到退化过程中的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喀斯特背景区的竹叶椒和小叶鼠李,非喀斯特背景区的粉枝莓、油茶和构树的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喀斯特背景区与非喀斯特背景区植物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而生长在两背景区的同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在本研究小流域内,由于光、热、水、气等外部影响因素的一致性,不同背景区从非退化样地到退化样地的发展过程中,植物叶片的解剖形态特征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相同的响应趋势,这些响应变化均与植物叶片的δ13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尤其是石漠化样地上的植物叶片解剖形态特征以及其δ13C值对生境条件的响应是最迅速和最敏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δ^13c 水分利用效率(WUE) 叶片解剖特征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背景
下载PDF
利用石笋δ^(13)C重建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玉珍 李廷勇 +1 位作者 李俊云 杨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0-674,共15页
岩溶石漠化的形成演化机制是被关注的科学问题,对脆弱的岩溶区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洞穴石笋δ^(13)C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能敏感响应地表生态环境以及岩溶水文条件的变化。因此,利用石笋δ^(13)C研究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历... 岩溶石漠化的形成演化机制是被关注的科学问题,对脆弱的岩溶区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洞穴石笋δ^(13)C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能敏感响应地表生态环境以及岩溶水文条件的变化。因此,利用石笋δ^(13)C研究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历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地表环境和洞穴沉积两个方面梳理了影响石笋δ^(13)C的主要因素。结合现代洞穴监测及模型模拟研究,分析整理了影响洞穴滴水和沉积物中δ^(13)C的主要因素和机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石笋δ^(13)C的环境意义具有多解性,文章从时间尺度、空间分布、沉积环境三方面归纳了石笋δ^(13)C的指示意义。为了准确解释石笋δ^(13)C环境意义,提出了综合分析、现代监测以及模型模拟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岩溶石漠化概念、成因、发展过程、以及环境效应的讨论,分析了地表石漠化与石笋δ^(13)C记录的密切联系。总结了已经发表的利用石笋δ^(13)C重建区域石漠化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如何正确解译石笋δ^(13)C的指示意义?这是石笋δ^(13)C能够用于重建区域石漠化历史的前提;(2)在空间上,石笋δ^(13)C记录反映上覆地表的面积是有限的,需考虑石笋能否代表目标研究区域的环境变迁;(3)石漠化可在年—十年际时间尺度上快速发展,而石笋测年存在一定的年龄误差,石笋δ^(13)C是否能够敏感记录地表的石漠化过程?为了准确重建区域岩溶环境以及石漠化演变历史,提出以下主要建议:(1)为了避免石笋δ^(13)C重建古环境的不确定性,可加强石笋δ^(13)C与δ^(18)O、微量元素、矿物结构等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与现代监测以及模型模拟的解决方案综合集成,能更加准确重建研究区岩溶水文变化过程,判定石漠化的演化历史;(2)通过区域和同一洞穴的多根石笋记录对比,减少单一石笋记录的区域代表性问题;(3)高精度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多指标石笋记录,有助于捕捉快速发生的石漠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 洞穴石笋 ^石笋δ^(13)c 古环境重建
下载PDF
萜类化合物^(13)C NMR化学位移的定量构谱相关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仝建波 曾晖 +4 位作者 张生万 周鹏 寇建仁 邓婕 李志良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tomic hybridization state index,AHSI)对萜类化合物中的C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了优良的定量构谱相关(QSSR... 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tomic hybridization state index,AHSI)对萜类化合物中的C原子进行结构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了优良的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其中29个单萜类化合物中的290个C原子建模的计算值经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0和0.9867,进一步使用倍半萜、二萜、三萜化合物分子中65个C原子的13C NMR化学位移值来检测该模型的稳定性,模型预测值和观测值间复相关系数(R)为0.9777,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谱关系 萜类合物 ^^13c NMR 原子电性距离矢量 原子杂状态指数
下载PDF
原小檗属类生物碱^(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婕 梅虎 +3 位作者 周鹏 孙家英 吴世容 李志良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将表征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的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所处状态的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用于原小檗属类生物碱13C核磁共振(NMR)波谱模拟中,所得5参数回归模型的r,q,RMSEE和RMSCV分别为0.9829,0.9821,7.7329和7.8843.采用留分法(LMO... 将表征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的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所处状态的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用于原小檗属类生物碱13C核磁共振(NMR)波谱模拟中,所得5参数回归模型的r,q,RMSEE和RMSCV分别为0.9829,0.9821,7.7329和7.8843.采用留分法(LMO)和交叉测试(crosstest,CT)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检验结果较为满意,LMO及CT对样本原子化学位移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pred分别为0.9829,0.9865和0.9821.进一步采用该模型对13 CNMR未知的4个小檗碱类化合物共计58个等价共振碳原子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谱学模拟软件gNMR计算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 原子杂状态指数(AHSI) ^^13c NMR学位移模拟 原小檗属类生物碱 定量构谱关系
下载PDF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接枝改性^(13)C NMR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金树 李鹏 +1 位作者 于运花 杨小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利用羟基与酰氯的反应,选用苯甲酰氯对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进行端基改性,采用13C NMR表征改性产物。研究表明:苯甲酰氯能有效地修饰超支化聚酯,通过控制H30和苯甲酰氯的投料比可以较好地控制端基的接枝率;利用13C NMR谱图,结合超支化聚合... 利用羟基与酰氯的反应,选用苯甲酰氯对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进行端基改性,采用13C NMR表征改性产物。研究表明:苯甲酰氯能有效地修饰超支化聚酯,通过控制H30和苯甲酰氯的投料比可以较好地控制端基的接枝率;利用13C NMR谱图,结合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特性,能够较好地计算出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反应的程度——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聚酯 端基改性 ^^13c NMR
下载PDF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和杂化状态指数用于雄甾烯酮^(13)C NMR谱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成琪 张生万 仝建波 《化学工程师》 CAS 2007年第4期24-27,30,共5页
本文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13个雄甾烯酮中247个碳原子进行结构参数化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运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最后采用留一法交互校... 本文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13个雄甾烯酮中247个碳原子进行结构参数化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建立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运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最后采用留一法交互校验、残差分布、Cook距离对所建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建模的计算值、留一法交互校验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13和0.9909。进一步挑出58个化学环境差异较大样本为训练集,剩余189个样本为测试集,建模估计值、留一法(LOO)交互校验(CV)和外部样本预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cum=0.9891、RCV=0.9872和Qext=0.9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波谱关系 雄甾烯酮 ^^13c NMR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 原子杂状态指数
下载PDF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13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丁烷衍生物类木脂素^(13)C NMR化学位移预测
14
作者 景举华 李志良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6-409,共4页
借助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39种丁烷衍生物类木脂素共计854个等价C原子进行表征,并建立用于模拟该类分子13C NMR化学位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得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模型及留一法交互检验相关系数分别... 借助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和原子杂化状态指数(AHSI),对39种丁烷衍生物类木脂素共计854个等价C原子进行表征,并建立用于模拟该类分子13C NMR化学位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得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模型及留一法交互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1和q=0.962.进一步用从马尾松松针中分离所得新木脂素中20个13C NMR化学位移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较接近.表明所建模型有良好稳定性和泛化力,可对丁烷衍生物类木脂素13C NMR谱学数据准确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EIV) 原子杂状态指数(AHSI) ^^13c NMR学位移预测 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 丁烷衍生物类木脂素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片断化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被引量:54
15
作者 渠春梅 韩兴国 +2 位作者 苏波 黄建辉 蒋高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 2 2 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 ,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 ,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 ,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 通过测定西双版纳两个热带雨林类型中 2 2 6个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 ,以其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物 ,研究了本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特点及水分利用状况 ,比较了不同样线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的差异。研究发现 :1.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在 - 3 86 5 %~- 2 76 0 %之间 ,与其他典型热带地区的研究结果相近 ,表明该地区具有世界其他典型热带雨林的特征 ;2 .补蚌样地所有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低于城子样地 ,植物叶片δ13C平均值在同一样地不同样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水分状况和样线的方位是样线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3.常绿植物叶片的δ13C值显著低于落叶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叶片的δ13C值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水分利用状况因此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片断热带雨林 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型
下载PDF
基于新型分子距边矢量ν与多元统计方法对于烷烃^(13)C NMR化学位移和(CSS)估计与预测的深入研究(英文)
16
作者 袁晓燕 余丹辉 +3 位作者 刘树深 曹晨忠 谌其亭 李志良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375,共13页
基于本实验室提出一种新型以势能形式表达的分子距边矢量 ,深入地系统研究了核磁共振碳 -1 3谱化学位移和 (CSS)规律以及分子拓扑指数矢量在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中的应用 .借助多种计量化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多元回归、主... 基于本实验室提出一种新型以势能形式表达的分子距边矢量 ,深入地系统研究了核磁共振碳 -1 3谱化学位移和 (CSS)规律以及分子拓扑指数矢量在定量结构波谱关系(QSSR)中的应用 .借助多种计量化学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多元回归、主成分回归、主筛选回归等进行分子拟模和定量相关研究 ,发现烷烃13CNMR化学位移和 (CSS)与其分子距边矢量及路径长度指数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回归方程及其统计参数为 :CSS=bν +cp3=∑mj=0bjνj+b11p3=b0 ν+b1ν1+b2 ν2 +b3ν3+b4ν4+b5 ν5 +b6 ν6 +b7ν7+b8ν8+b9ν9+b10 ν10 +b11p3=-1 3 .576+ 2 2 .1 79ν1+ 2 8.4 0 7ν2 + 2 5.950ν3+ 2 6.690ν4+ 1 4.4 98ν5 + 5.72 6ν6 -5.3 79ν7-3 .2 1 4ν8-1 5.0 2 1ν9-2 5.71 0ν10 + 1 2 .2 78p3 n=63 ,R =0 .997,EV =99.68% ,RMS =3 .73 48,SD =4 .1 1 8,F =773 .1 1 6,U =1 442 2 8.84 4 ,Q=864 .93 8;CV :R2 CV =0 .980 ,EV=98.83 % ,RMS=7.1 2 61 ,SDCV=7.63 4,FCV =2 2 1 .72 0 ,UCV =1 42 1 2 1 .891 ,QCV =2 971 .896.结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分子距边矢量ν 学结构参数 核磁共振碳谱 烷烃 学位移和(cSS) 定量构谱关系 ^^13c NMR 路径长度指数 多元统计 估计 预测
下载PDF
^(13)C 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明辉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1期59-66,共8页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柴明辉(安徽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39)摘要*用13CNMR谱对单取代苯和多取代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分析,得到取代基对苯环上碳原子13C化学位移的影响与有机定性理...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柴明辉(安徽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39)摘要*用13CNMR谱对单取代苯和多取代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分析,得到取代基对苯环上碳原子13C化学位移的影响与有机定性理论中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学位移(δ) 定位效应 Hammett常数(σ) 芳香族的亲电取代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灌木种叶片δ^(13)C值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容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94-3100,共7页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 测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内5种常见灌木(鼠李、火棘、粉枝莓、竹叶椒和烟管荚蒾)的叶片δ13C值,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对植物水分利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植物的δ13C均值大小顺序为:石面>石沟>石缝>土面.土面生境中多数灌木种植株叶片δ13C值较其他生境偏轻;灌木叶片δ13C值大小顺序为:烟管荚蒾>粉枝莓>竹叶椒>火棘>鼠李.各小生境内灌木叶片δ13C均值和主要灌木种叶片δ13C值均随着石漠化加深而增大,且不同小生境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的加剧,喀斯特生境结构和功能受损,小生境逐渐分异,环境逐渐向着干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 小生境 灌木 δ13c
原文传递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土壤类型对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雪莲 王世杰 罗绪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87-3594,共8页
通过测定黔中喀斯特区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常见种叶片δ13C值,探讨土壤类型和石漠化等级对喀斯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内不同土壤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值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黄壤区植物叶片δ13C值分布区间较... 通过测定黔中喀斯特区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常见种叶片δ13C值,探讨土壤类型和石漠化等级对喀斯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流域内不同土壤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值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黄壤区植物叶片δ13C值分布区间较黑色石灰土区窄,变异系数较小,整体较黑色石灰土区偏负.小流域内黑色石灰土区植物群落δ13C均值随石漠化进行趋正,黄壤区随石漠化呈现出先趋正后趋负的变化格局.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黄壤区各石漠化植物群落δ13C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色石灰土区各石漠化植物群落δ13C值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黄壤区植物叶片δ13C值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厚和坡度,黑色石灰土区为土壤含水量.研究区土壤对植被δ13C值的影响是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 δ13c 黄壤 黑色石灰土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南沙群岛现代滨珊瑚骨骼Sr/Ca、δ^(18)O和δ^(13)C对极端高温事件响应
20
作者 徐潇峰 余克服 +3 位作者 陈天然 陶士臣 严宏强 陈特固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71-1782,共12页
以南沙群岛永暑礁的现代滨珊瑚YSL24(生长时间为1985-1999年)与YSL2A(生长时间为1971-1999年)为材料,通过对其骨骼开展高分辨率的Sr/Ca、^(18)δO和^(13)δC分析,探讨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响应特征。有记录表明,1971-1999年,南海南部在197... 以南沙群岛永暑礁的现代滨珊瑚YSL24(生长时间为1985-1999年)与YSL2A(生长时间为1971-1999年)为材料,通过对其骨骼开展高分辨率的Sr/Ca、^(18)δO和^(13)δC分析,探讨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响应特征。有记录表明,1971-1999年,南海南部在1973、1983和1998年发生了极端高温事件,滨珊瑚骨骼Sr/Ca序列清楚地记录了这3次高温事件,其相应条带Sr/Ca周期数值显著低于序列其他年份。而^(18)δO对高温事件的响应不太明显,其原因可能与^(18)δO序列同时受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有关。^(13)δC在这3个高温年份均在夏季发生了异常负偏,应该是由高温胁迫下共生藻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致。因此,珊瑚骨骼的Sr/Ca和^(13)δC对南沙群岛高温胁迫具有明显的响应,可作为记录过去白化事件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珊瑚骨骼 指标 珊瑚白 高温事件 ^δ^(13)c负偏 南沙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