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叠加码δ(n,d,k)~c的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温新苗 黄红芳 赵燕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矩阵δ(n,d,k)c是二元叠加码δ(n,d,k)的补阵,利用有限域F2上向量的计算法则研究了二元叠加码δ(n,d,k)c的线性性质并证明了矩阵δ(n,d,k)c的析取性.
关键词 矩阵δ(n d k) 矩阵δ(n d k)c 析取性质 线性性质
下载PDF
小长山岛3种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和δ^(15)N值的环境指示意义
2
作者 赵玥茹 蔡恒江 +3 位作者 王选忠 刘龙强 单晓煊 胡思琪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674,共8页
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对于指示营养盐来源及营养盐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逐月分析了小长山岛潮间带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 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对于指示营养盐来源及营养盐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大型海藻组织碳、氮含量及δ^(15)N值的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逐月分析了小长山岛潮间带孔石莼(Ulva pertusa)、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3种大型海藻组织的碳、氮含量和δ^(15)N值的变化,并对其生长环境中海水的理化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孔石莼组织的氮含量与海水中的NO_(3)-N和DI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角叉菜组织的氮含量与海水中的NH 3-N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大型海藻组织的碳含量和C/N比值与海水中的碳、氮营养盐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孔石莼组织的δ^(15)N值与海水中的NO_(3)-N和DIN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孔石莼适于用作NO_(3)-N和DIN来源的指示藻种。结果指示小长山岛潮间带海水中具有供大型海藻生长利用的充足的营养盐,其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和养殖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大型海藻 碳、氮含量 δ^(15)n 氮营养盐
下载PDF
水环境硝酸盐氮污染研究新方法——^(15)N和^(18)O相关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爱国 陈银琢 +2 位作者 蔡鹤生 刘存富 杨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最近 40年 ,硝酸盐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下水污染物 .使用CaO定量地除去CO2 和H2 O的新的焊封管燃烧法分析了NO-3 中的氮同位素比值 .应用AgNO3+C的新的焊封管燃烧法进行了NO-3 中氧同位素分析 .安阳和林县饮用水中广泛的NO3 N污染大大超... 最近 40年 ,硝酸盐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下水污染物 .使用CaO定量地除去CO2 和H2 O的新的焊封管燃烧法分析了NO-3 中的氮同位素比值 .应用AgNO3+C的新的焊封管燃烧法进行了NO-3 中氧同位素分析 .安阳和林县饮用水中广泛的NO3 N污染大大超过饮用标准是一个主要问题 .食管癌的死亡率与饮用水中NO-3 、NO-2 、NH+4 和亚硝胺过剩的含量成正比 .δ( 15N)和δ( 18O)研究资料指出 ,在这个地区饮用水中的NO-3 主要来自农家肥和化肥 .地下水NO-3 的δ( 18O)明确地指出 ,在这个地区不存在有意义的反硝化作用发生 .相反 ,由NH+4 到NO-3 的需氧硝化作用可导致NO-3 中的氧 1/ 3来自空气 ,2 / 3来自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硝酸盐 氮污染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4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典型落叶阔叶乔木叶片含氮量和δ^(15)N值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超明 唐美庆 +3 位作者 马坤 刘星韵 于涵 张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34-2341,共8页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8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δ^(15)N值。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氮量...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8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δ^(15)N值。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6.5—38.6g/kg,平均(24.0±4.0)g/kg;柳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7.2—36.2g/kg,平均(25.9±4.1)g/kg。研究区域范围内杨属、柳属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均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对角线型分布,与该区域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相吻合。由于研究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无明显的变异,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变化反应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95‰—8.10‰,平均(1.15±2.48)‰;柳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04‰—9.73‰,平均(2.31±2.60)‰。杨属和柳属植物叶片的δ^(15)N值均呈现出西北高、中部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与叶片含氮量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中部城区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交通污染对大气含氮化合物增加的影响;西北部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该区域受人为活动排放源的影响较少,自然的氮循环是其较高δ^(15)N值的主要原因;东南部较低的δ^(15)N值则有可能是由农业活动和交通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乔木 叶片含氮量 δ15n 大气氮沉降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几种饲用牧草的δ^(15)N值及其固氮能力初评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允寅 陈明 +4 位作者 马昌磷 王志东 侯景琴 张丽红 骆永云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不同种、不同品种豆科牧草茎叶的δ^(15)N值相差甚大,表明了它们的固氮能力的明显不同。某些禾本科牧草茎叶的δ^(15)N值很低,接近大气N_2的δ^(15)N值(0‰),表明它们很可能通过联合固氮等途径获取生长所需的N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δ^(15)n 固氮作用 牧草
下载PDF
二元叠加码δ(n,d,k)的线性性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燕冰 钱国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6,179,共3页
二元叠加码δ(n,d,k)是一个非适应性分组测试(NGT)算法的数学模型d-disjunct矩阵.利用有限域F2上向量的计算法则研究了二元叠加码δ(n,d,k)的线性性质,分别得到了δ(n,d,k)存在线性性质和不存在线性性质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二元叠加码δ... 二元叠加码δ(n,d,k)是一个非适应性分组测试(NGT)算法的数学模型d-disjunct矩阵.利用有限域F2上向量的计算法则研究了二元叠加码δ(n,d,k)的线性性质,分别得到了δ(n,d,k)存在线性性质和不存在线性性质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二元叠加码δ(n,d,k)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SJUnCT矩阵 δ(n d k) 基础矩阵 余矩阵 布尔和 有限域 线性性质
下载PDF
TEM中心回线测深解释新参数Δn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邦远 张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8-482,共5页
层状大地上中心回线及重叠回线的近区视电阻率公式中,延时t的幂指数n以往都当作常数,实际是一变数。笔者推导证明它的差值Δn与视纵向电导S的对数差分相当,因此可以用于直接划分地层的解释。为此做了相当数量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 层状大地上中心回线及重叠回线的近区视电阻率公式中,延时t的幂指数n以往都当作常数,实际是一变数。笔者推导证明它的差值Δn与视纵向电导S的对数差分相当,因此可以用于直接划分地层的解释。为此做了相当数量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能较好地划分地层,但观测精度要求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 解释 数学模型 差分直接反演 划分 地层 电测深 中心回线法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特征的华北平原菜地N_2O排放监测中取样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房福力 李玉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8-987,共10页
【目的】为了长期监测土壤释放N_2O的通量和同位素变化规律,了解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提高对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估计的准确性,需要对N_2O的日变化规律做深入研究,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时间点及密闭时间。【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试... 【目的】为了长期监测土壤释放N_2O的通量和同位素变化规律,了解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提高对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估计的准确性,需要对N_2O的日变化规律做深入研究,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时间点及密闭时间。【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对华北平原的莴苣菜地进行了N_2O排放监测,选取N_2O排放高峰期即施肥灌溉后5 6 d为监测时间段,采用静态气体箱收集土壤释放的N_2O气体,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测定N_2O的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5)N-N_2O,δ^(18)O-N_2O和SP)。试验设2种取样间隔,即2 h和10 min,分别对N_2O日变化规律和密闭时间进行研究。【结果】1)在莴苣菜地N_2O排放高峰期内,N_2O通量日变化范围为34.65 131.45μg/(m^2·h),最大和最小的通量分别发生在13:00和次日5:00,9:00的N_2O通量为83.66μg/(m^2·h),与日通量平均值82.81μg/(m^2·h)相接近。N_2O通量产生日变化的原因与土壤温度有关,相关分析表明,N_2O通量与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2,P<0.01),而与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无显著相关性。2)24 h内,δ^(15)Nbulk-N_2O和δ^(18)O-N_2O随着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31.22‰-11.09‰和-7.45‰-0.68‰;SP值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16.13‰26.41‰。N_2O各个同位素值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随之变化,但SP值在9:00 17:00较稳定,变化范围为23.26‰26.21‰,极显著高于其他时刻(P<0.01),表明硝化作用在这一时间段内对N_2O的产生起主导作用。3)扣箱40min后,N_2O含量、δ15N-N_2O和SP值都达到稳定状态,因此选取40 min作为单次观测N_2O含量和同位素变化的密闭时间。4)24 h内N_2O通量加权SP值为22.54‰。根据前人总结的规律,本研究中N_2O主要由细菌硝化作用产生,且估计60.92%的N_2O来自于细菌硝化作用,39.08%的N_2O来自于反硝化作用。【结论】华北平原莴苣菜地的N_2O通量和同位素值具有较大的日变化,综合N_2O通量和同位素值,建议选取9:00作为观测莴苣菜地N_2O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特征值变化规律的时刻,建议静态气体箱密闭时间为4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通量 δ-(15)n-n_2O δ-(18)O-n_2O SP 日变化
下载PDF
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小麦植株各器官δ^(15)N值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淑波 宋雪皎 +1 位作者 王树芸 高居荣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8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建立了15N标记的小麦植株各器官中δ^(15)N值的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的测定方法.对仪器的稳定性和线性进行了条件优化,标准气N_2的同位素比值的标准偏差为0.03‰,在同位素信号值1e^(-9)~1e^(-8)A范围内,总体线性... 建立了15N标记的小麦植株各器官中δ^(15)N值的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EA-IRMS)的测定方法.对仪器的稳定性和线性进行了条件优化,标准气N_2的同位素比值的标准偏差为0.03‰,在同位素信号值1e^(-9)~1e^(-8)A范围内,总体线性为0.009‰/n A.称取不同量的小麦粉标准物质(OAS/Isotope)测定δ^(15)N值,进样量为4 mg时标准偏差最小,为最佳称样量.对硫酸铵标准物质(IAEA-N2-6)、小麦粉标准物质和^(15)N标记小麦植株样品各器官进行测定,δ^(15)N值的标准偏差均小于5%,测定精度和准确度较好.方法为研究氮素在小麦体内运转及利用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联用技术 15n标记 小麦 δ^15n
下载PDF
(R)-N-(γ-烃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同(R,S)-α-苯乙胺的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叶芝 田颜清 +1 位作者 王作州 黄化民 《合成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γ-甲基-δ-酮己酸,γ-异丙基-δ-酮己酸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分别同(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R)-N-(γ-甲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 γ-甲基-δ-酮己酸,γ-异丙基-δ-酮己酸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分别同(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R)-N-(γ-甲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1a)及光学活性的(R)-N-(γ-异丙基-δ-酮己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乙酯(1b)。1a,1b分别同(R,S)-α-苯乙胺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的酰胺2a,2b,同时使(R,S)-α-苯乙胺拆分,得到光学活性的α-苯乙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己酰基 四氢噻唑 硫酮 羧酸乙酯 苯乙胺
下载PDF
二元叠加码δ(n,d,k)线性性质的补充 被引量:2
12
作者 钱国栋 邓超公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8-19,22,共3页
二元叠加码δ(n,d,k)是一个非适应性分组测试(NGT)算法的数学模型d-disjunct矩阵.在有限域F2上一部分二元叠加码δ(n,d,k)具有线性性质,另一部分不存在线性性质已得到证明;对不存在线性性质的δ(n,d,k)补充了线性性质存在的条件.
关键词 δ(n d k) 基础矩阵 余矩阵 补向量 有限域F2 线性性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究
13
作者 何可馨 徐芬 +5 位作者 周亚倩 覃杰 邬丽姗 何小霞 汪宏 杨睿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4-1151,I0019,I0020,共10页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 地下水硝酸盐(NO_(3)^(-))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农业区普遍存在。地下水中NO_(3)^(-)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进入地表水中,是地表水NO_(3)^(-)的潜在来源。研究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及其贡献率对防治周边地表水NO_(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川盆地农业区河流型水库周边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多种稳定同位素(δD-H_(2)O和δ^(18) O-H_(2)O,δ^(15) N-NO_(3)^(-)和δ^(18)O-NO_(3)^(-))、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和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解析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与转化过程、不同NO_(3)^(-)来源的贡献率及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N浓度分别为1.24~42.91和0~42.96 mg/L,61%和40%的地下水样品超过了饮用水限值(10 mg/L)。δ^(15) N-NO_(3)^(-)和δ^(18)O-NO_(3)^(-)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硝化作用可能是研究区地下水中重要的氮循环过程,存在加剧地下水NO_(3)^(-)污染的风险。SIAR模型得出丰、枯水期地下水中NO_(3)^(-)的主要来源为粪肥/生活污水,贡献率分别为50%和38%。HHRA表明长期饮用研究区NO_(3)^(-)浓度较高的地下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流型水库 地下水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N(2,2,0)代数的(∈~δ,∈~δ∨q~δ_(λ,μ))-模糊理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小波 廖祖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将模糊点和模糊集间的"∈(属于)"和"q_(λ,μ)(广义重于)"关系推广为"∈~δ(Ω-属于)"和"q_(λ,μ)~δ(Ω-重于)"关系,提出了(∈~δ,∈~δ∨q~δ_(λ,μ))-模糊代数。将(∈~δ,∈~δ∨q~δ_(λ... 将模糊点和模糊集间的"∈(属于)"和"q_(λ,μ)(广义重于)"关系推广为"∈~δ(Ω-属于)"和"q_(λ,μ)~δ(Ω-重于)"关系,提出了(∈~δ,∈~δ∨q~δ_(λ,μ))-模糊代数。将(∈~δ,∈~δ∨q~δ_(λ,μ))-模糊代数与N(2,2,0)代数相结合,给出了点态化(∈~δ,∈~δ∨q~δ_(λ,μ))-模糊理想和Ω_(λ,μ)-模糊理想的概念,证明了两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研究了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最后提出了点态化(∈~δ,∈~δ∨q~δ_(λ,μ))-模糊子代数和Ω_(λ,μ)-模糊子代数的定义,研究了(∈~δ,∈~δ∨q~δ_(λ,μ))-模糊理想和(∈~δ,∈~δ∨q~δ_(λ,μ))-模糊子代数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 2 0)代数 (∈δ ∈δ∨qδ(λ μ))-模糊理想 (∈δ ∈δ∨qδ(λ μ))-模糊子代数
下载PDF
关于N.A.MengerPN-空间中概率收缩偶与非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注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锦暄 宋桂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59-765,共7页
引进了 (Φ ,Δ)_型概率收缩偶的概念 ,它简化并减弱了张石生给出的概率收缩偶的定义· 在N .A .MengerPN_空间中研究了具有这类概率收缩偶的非线性算子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问题· 改进并推广了 M .Altman ,A .C .Lee ... 引进了 (Φ ,Δ)_型概率收缩偶的概念 ,它简化并减弱了张石生给出的概率收缩偶的定义· 在N .A .MengerPN_空间中研究了具有这类概率收缩偶的非线性算子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问题· 改进并推广了 M .Altman ,A .C .Lee ,W .J.Padgett,张石生等人的相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gerPn-空间 概率收缩偶 非线性算子方程组
下载PDF
黄海小黄鱼不同组织中δ^(15)N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鲁玉 王玉堃 +3 位作者 唐学玺 戴芳群 孙耀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黄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肌肉、内脏、鱼鳃、鳞片和背鳍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氮稳定同位素的比值(δ^(15)N)。结果显示,内脏、鱼鳃、背鳍、鳞片与肌肉间δ^(15)N的平均值范围为10.29‰~10.72‰,无显著差异(P>0.05);而耳石中的δ^(15)N值低于其他组织器官中的δ^(15)N值,其平均值为7.08‰,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耳石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的组成明显不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背鳍、鳞片、鱼鳃、耳石与肌肉中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其Pearson相关系数均>0.72,表明其他组织器官中δ^(15)N值可替代肌肉研究鱼类营养等级和构建海洋食物网结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5)n 组织器官 小黄鱼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N端缺失突变体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立文 宋钢 宋后燕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比较重组葡激酶(SAK)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ΔNSAK)对纤溶酶原(PLG)激活作用的酶动力学常数,探讨SAKN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改造SAK分子。方法 采用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结合生物传感器测定SAK、Δ... 目的 比较重组葡激酶(SAK)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ΔNSAK)对纤溶酶原(PLG)激活作用的酶动力学常数,探讨SAKN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改造SAK分子。方法 采用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结合生物传感器测定SAK、ΔNSAK与PLG、纤溶酶(PLM)作用的动力学常数。结果 两者与PLM形成的复合物催化PLG的Km值分别为6.29、4.6μmol/L,Kcat值分别为0.725s-1、0.312s-1;两者与PLG的亲和系数分别为2.64×108、1.07×109;与PLM的亲和系数分别为1.32×109、3.67×108。结论 SAKN端18个氨基酸对SAK·PLG复合物及SAK·PLM酶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葡激酶缺失 突变体 纤溶酶原 SAK
下载PDF
^(δ)15 N在有机农产品鉴别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希贤 高源 +1 位作者 王会 胡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5-18,共4页
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有机产品识别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将产品^(15)N自然丰度(^(δ)15 N值)作为其鉴别指标。介绍了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了^(δ)15 N识别技术判断有机生产中肥料施用... 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有机产品识别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将产品^(15)N自然丰度(^(δ)15 N值)作为其鉴别指标。介绍了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了^(δ)15 N识别技术判断有机生产中肥料施用类型的可行性,并指出可能引起该技术鉴别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尽可能全面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δ)15 N识别技术与其他的认证管理措施,提高有机农产品鉴别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5 n 有机产品鉴别 稳定性同位素 氮素
下载PDF
增温施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δ^(13)C、δ^(15)N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佳珍 董文旭 +1 位作者 陈拓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2-850,共9页
农田土壤是重要的碳氮库,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但土壤碳氮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还不清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红... 农田土壤是重要的碳氮库,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但土壤碳氮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还不清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全球变暖,使5 cm土壤温度增加约2℃。通过测定灌溉前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研究增温、施氮和灌溉对华北平原小麦田土壤碳氮库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氮不增温(N0T0)、不施氮增温(N0T1)、施氮不增温(N1T0)和施氮增温(N1T1)。结果表明:灌溉前,增温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N1T1处理与不增温处理(N0T0和N1T0)之间差异显著(P<0.05),10~20 cm土层N1T1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灌溉后,增温虽有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条件下,增温显著提升了δ^(13)C值(P<0.05)。增温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并在灌溉前10~20 cm土层和灌溉后0~10 cm土层达显著水平(P<0.05);增温提升了土壤δ^(15)N值,灌溉前0~10 cm土层N0T0处理与增温处理(N0T1和N1T1)差异显著(P<0.05),灌溉后0~10 cm土层仅N0T1和N1T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10~20 cm土层增温处理(N0T1和N1T1)均与N1T0处理差异显著(P<0.05)。同一处理同一时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δ^(13)C和δ^(15)N值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但土壤有机碳和δ^(13)C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和δ^(15)N值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在灌溉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连续5年的增温施氮试验表明,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解,造成更多轻组有机碳损失。灌溉在短期内不会显著改变土壤碳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但其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此外,未来研究还应该重视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施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δ^(13)C值 δ^(15)n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及C、N特征对水分和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婕 臧真凤 +5 位作者 刘丛 昝看卓 龙明秀 王可珍 屈洋 何树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水分和外源氮(N)添加的响应规律,在温室条件下设置水分胁迫处理(WS)(35%±5%)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FWC)和充分灌溉且未渍水(WW)(70%±5%)FWC两个水分梯度,每个水分梯度下设置0、5和10 mm... 为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水分和外源氮(N)添加的响应规律,在温室条件下设置水分胁迫处理(WS)(35%±5%)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FWC)和充分灌溉且未渍水(WW)(70%±5%)FWC两个水分梯度,每个水分梯度下设置0、5和10 mmol·L^(-1)3个N添加水平(Nn、Nm和Nh),研究了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及C、N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WS和外源N提高了紫花苜蓿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但对根系没有显著影响。WS和N添加未影响紫花苜蓿叶片C含量,但N添加提高了根系C含量。WS未改变紫花苜蓿叶片N含量,但提高了根系N含量。外源N添加不但提高了叶片N含量,还增加了根系N含量,但叶片N含量在WW处理下对外源N添加较为敏感,而根系N含量在WS处理下对外源N的添加较为敏感,这说明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C、N状态对N添加的响应受土壤水分条件的调控。紫花苜蓿根系C/N较叶片更高,且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WS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δ^(13)C,对叶片δ^(13)C无显著影响。外源N添加降低了叶片和根系δ^(15)N,且在WS处理下根系δ^(15)N显著降低,叶片中δ^(15)N在WW处理下显著降低。总之,相比叶片,紫花苜蓿根系生理参数及C、N特征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策略,在生长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紫花苜蓿各器官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策略,为我国旱作农业区紫花苜蓿制定精准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和根系互作 δ^(13)C δ^(15)n 水分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