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1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E病人血清NSE、IL-18与25(OH)D3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陈晶 王缚鲲 +3 位作者 赵博华 刘叶 李亚娟 张晓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8(IL-18)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活动度的SLE病人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和25(OH...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8(IL-18)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活动度的SLE病人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SE和25(OH)D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比较其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并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稳定期、轻度、中度及重度活动期病人血清NSE、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LE病人血清NSE、IL-18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44、0.750,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726,P<0.01);预后不良病人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2000)、血清NSE、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病人(P<0.01),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病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SE、IL-18、25(OH)D3为SLE病人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P<0.01);NSE、IL-18、25(OH)D3预测SLE病人预后不良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8、0.781、0.848,各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中AUC为0.915,较各原始因素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P<0.01);以SLE病人NSE、IL-18、25(OH)D3平均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NSE、IL-18、25(OH)D3高水平者预后不良发生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者的3.167倍、6.222倍、0.244倍(P<0.05~P<0.01)。结论:SLE病人血清NSE、IL-18水平较高,25(OH)D3水平较低,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程度及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评判病情活动度和预后及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白细胞介素-18 维生素d 病情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分子探针^(18)F-Fallypride和^(18)F-FDG在帕金森病中的Micro PET/CT显像研究
2
作者 刘晓杰 冯柳 陈夏彬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18)F-Fallypride结合^(18)F-脱氧葡萄糖(FDG)探针在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2型受体(DRD2)中的Micro PET/CT成像效果。方法 合成^(18)F-Fallypride分子探针,并对获得的^(18)F-Fallypride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将6只小鼠随机分... 目的 探讨^(18)F-Fallypride结合^(18)F-脱氧葡萄糖(FDG)探针在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2型受体(DRD2)中的Micro PET/CT成像效果。方法 合成^(18)F-Fallypride分子探针,并对获得的^(18)F-Fallypride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将6只小鼠随机分为P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PD模型组小鼠采用MPTP造模,正常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尾静脉注射^(18)F-Fallypride及^(18)F-FDG作为显像剂,通过Micro PET/CT扫描,观察两种显像剂在小鼠脑中的成像结果。结果 随机分析了3批自动化合成的^(18)F-Fallypride产率,自动化合成的3批产率分别为30.2%、30.1%、30.4%。^(18)F-Fallypride成像图显示小鼠脑部放射性信号主要浓聚于纹状体,纹状体轮廓清晰可见,形状饱满;^(18)F-FDG成像图显示小鼠大脑皮层、中脑、小脑等多个脑区均有放射性摄取。正常对照组小鼠^(18)F-Fallypride纹状体、小脑及杏仁核摄取值均高于PD模型组(均P<0.05);PD模型组小鼠^(18)F-FDG纹状体、皮层、海马体、丘脑、下丘脑、杏仁核、中央灰质及嗅球摄取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均P<0.05)。结论 PD小鼠纹状体、小脑及杏仁核部位DRD2减少,呈现高代谢状态,不同脑区在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d2受体 ^(18)F-Fallypride ^(18)F-FdG PET/CT成像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2 位作者 金爽 冯起 刘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4-641,共8页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 依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3个站点实测次降水δ18O和δD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结合临近GNIP(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站点数据,对其降水δ18O和δD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δ18O值波动范围大,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δ18O较低,夏季降水δ18O较高。受流域山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各站点大气降水线截距和斜率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与日均气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且温度与δ18O之间的相关性优于δD。降水中d-excess值也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降水d-excess值高于夏季降水。利用HYSPLIT 4.0气团轨迹模型,得出夏季水汽主要来源西风环流输送,冬季受西风环流和极地气团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δ18o δd 大气降水线 d-excess值 水汽来源 乌鲁木齐河
下载PDF
东海DGKS96—03岩心中微体化石的古海洋学特点、δ^(18)O曲线与AMS^(14)C测年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振波 刘振夏 +3 位作者 石学法 鞠小华 Serge Berne 斋藤文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1-505,共5页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 运用微体化石的研究结果辨识岩心不同的沉积阶段的沉积特征及古海洋学特点 ,并辅以δ18O曲线及AMS14 C测年去探讨岩心的沉积时代。该岩心是 1996年 5月中国、法国、韩国科学家一起利用法国L’ATALANTE号海洋调查船在东海陆架获取的 17个岩心中的一个 ,分别做了粒度、矿物、CaCO3、微体化石、δ18O、AMS14 C测年等分析 ,初步分析认为 :依据微体化石的冷、暖水种的丰度变化 ,可以辨识出该岩心气候的 7个冷期 (C1、C2 、C3、C4 -1、C4 -2 、C5、C6、C7) ,然后结合岩心中的矿物成份、CaCO3 含量、粒度变化、AMS14 C的测年数据把岩心划分为 4个沉积阶段 ,1.晚更新世早玉木冰期沉积。 2 .玉木亚间冰期沉积。 3 .晚更新世玉木冰期沉积。 4.全新世冰后期沉积。另外 ,利用浮游有孔虫壳体对不同的沉积阶段所做的AMS14 C测年结果分别为 96 90aBP、12 980aBP ,2 6 35 0aBP ,2 796 0aBP ,37410aBP ,412 6 0aB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沉积特征 δ^(18)o AMS^(14)C测年
下载PDF
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于静洁 宋献方 +5 位作者 刘相超 杨聪 唐常源 李发东 佐仓保夫 近滕昭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23,共9页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揭示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山区受蒸发影响较小,平原区较大,尤其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特征表现为自西部山区到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自浅层到深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逐渐升高;平原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的越流补给现象;沿海地区未发现海水入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 永定河流域 δd和δ^18o 水化学成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中δ^18O和δD变化特征--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阜康站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晖 蒋忠诚 +4 位作者 周宏飞 王月 崔天顺 李艺 罗为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融雪水、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采集于2006年3-6月,取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及北沙窝实验点,对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降水、土壤水稳定...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融雪水、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采集于2006年3-6月,取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及北沙窝实验点,对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降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揭示干旱荒漠区降水和土壤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10cm土壤水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其δ18O具有与降水相同变化的趋势;地表浅层土壤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率介于雪水和雨水之间;不同时间剖面土壤水的δ18O和重量含水量均为表层10 cm变化最大,具有向下变幅逐渐减少的趋势。地下水中δ18O在不同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地下水有一致、稳定的水源供应。本研究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例,也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维持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δd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大气降水 土壤水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海波 李廷勇 +1 位作者 袁娜 李俊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降水量和温度的相关性发现:(1)6个滴水点δD、δ^(18)O都较均匀地分布在当地降水线附近,表明从降水到形成滴水的过程受蒸发作用影响不大,滴水δD、δ^(18)O体现了当地大气降水δD、δ^(18)O平均水平。(2)受洞穴上覆岩土层的调蓄作用影响,羊口洞各滴水点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46.77~—62.09‰,—7.05~—9.96‰)远小于洞外大气降水(5.17~—115.63‰和—1.44~—16.10‰),且较降水存在明显滞后性。但滴水δD、δ^(18)O总体上也表现出与降水相同的夏季偏轻、冬季偏重的趋势,主要受降水水汽源地季节性差异影响。而各个监测点滴水δD和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可能受滴水点上覆岩层裂隙管道发育、覆盖层厚度、岩溶水滞留时间、形成滴水前的运移路径、滴水点的高度和滴率、滴水点距离洞穴出入口的距离等多种原因影响。(3)降水δ^(18)O表现出"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羊口洞滴水δ^(18)O与降水量总体上也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水温、洞温)的关系则呈现多样化:1#、2#、5#、6#监测点滴水δ^(18)O与温度不相关,3#点为正相关,4#点为负相关,这与各监测点滴水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有关。(4)总体而言,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够明显,利用羊口洞石笋进行季节分辨率的古气候重建可能性较低,但滴水δD和δ^(18)O继承了当地大气降水信息,其石笋δ^(18)O可用于重建年际~十年际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大气降水 δd Δ18o 季节变化 降水量 温度
下载PDF
降水-滴水的δ^(18)O/δD年季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重庆芙蓉洞地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娜 李廷勇 +6 位作者 王海波 李俊云 南素兰 韩立银 黄春霞 赵鑫 张涛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9,共7页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与大气温度成负相关关系,δ18 O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r=-0.693(n=20);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0.121(n=20);过量氘(d)也体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水汽源地差异是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芙蓉洞所在的中国南方季风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ENSO有密切联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高,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偏重;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强,印度洋季风指数高,降水稳定同位素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区 大气降水 δd Δ18o ENSo 季风指数
下载PDF
有机物对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植物叶片和茎秆水δ^(18)O和δD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孟宪菁 温学发 +3 位作者 张心昱 韩佳音 孙晓敏 李晓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 植物叶片、茎秆和土壤水δ18O和δD是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与传统的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技术相比,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IRIS)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将促进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但是利用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获得的植物叶片和茎秆水中含有甲醇和乙醇类有机污染物,造成δ18O和δD的IRIS测量值偏离IRMS测量值(2.64±0.43)‰和(3.6±0.8)‰,超过了仪器精度。本研究利用纯水混入不同浓度的色谱纯甲醇或乙醇,结合Los Gatos公司的光谱分析软件确定甲醇(NB)和乙醇(BB)类物质污染程度的光谱度量值,建立了δ18O和δD的光谱污染校正方法。研究表明,同一台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无明显的时间漂移;不同分析仪建立的校正曲线存在显著差异;IRIS校正值与IRMS测量值的交叉验证表明,IRIS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片和茎秆水的δ18O和δD可以被准确地校正,与IRMS的差值分别为(0.11±0.12)‰和(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污染校正 叶片水 茎秆水 低温真空蒸馏抽提技术 Δ18o δd
下载PDF
湘江流域中下游长沙地区不同水体中δ^(18)O、δD的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华武 章新平 +2 位作者 李小雁 李静 张剑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8-495,共8页
根据2010年在长沙地区所收集的降水、河水、泉水和井水水样资料,分析了取样期间不同水样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湘江长沙段水位和相关气象资料,揭示了降水中δ18O、δD因水汽来源不同而其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特点;由于降水... 根据2010年在长沙地区所收集的降水、河水、泉水和井水水样资料,分析了取样期间不同水样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湘江长沙段水位和相关气象资料,揭示了降水中δ18O、δD因水汽来源不同而其表现出冬半年高、夏半年低的特点;由于降水降落于地表后,地表对降水滞留作用而使得河水、泉水和井水中δ18O、δD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降水中δ18O的波动幅度;在汛期,河水中δ18O算术平均值大于降水,在枯水期河水中δ18O比泉水和井水中δ18O要大;河水线(RWL)的斜率和截距与全球大气水线(GMWL)比较接近,说明该地区位于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井水线(WWL)的斜率和截距比泉水线(SWL)要小,这表明降水入渗形成井水过程中经历的蒸发作用要比形成泉水要强,井水补给比泉水补给要复杂。这为今后研究该地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之间转换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掌握"三水"间转换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18、σd 大气降水 河水 泉水 井水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晖 周宏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50,共5页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地区近17年(1986—2002)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21δ18O+4.50,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方程进行对比,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乌鲁木齐水分来源复杂,主要是西风带输送的海...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地区近17年(1986—2002)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21δ18O+4.50,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方程进行对比,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乌鲁木齐水分来源复杂,主要是西风带输送的海洋水汽和局地的蒸发,大气降水的加权平均18O与月平均气温相关关系显著,与雨量效应(降水量效应)较相关,降水中温度效应明显,且在一定时期很大程度上其影响掩盖了雨量效应。乌鲁木齐降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几乎一致,温度是制约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d Δ^18o 温度效应 雨量效应 氘盈余 乌鲁木齐
下载PDF
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中δ^(13)C_(DIC)、δ^(18)O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1 位作者 唐萍萍 刘朋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4-72,共9页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0.24)‰。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26‰~–9.22‰,平均值为(–12.05±1.57)‰;δ18O值范围为–6.97‰~–3.19‰,平均值为(–5.68±0.97)‰。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δ18O值比地下河水的分别偏重1.98‰和0.56‰。通过分析发现,水的循环方式引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同位素差异,地下河以管道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快,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少;同时,出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短,水的δ18O值偏轻。岩溶大泉以裂隙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慢,水岩作用时间长,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多;泉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长,水的δ18O值偏重。Sr/Ca值与δ13CDI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δ18O值的相关性差。这意味着δ13CDIC值与Sr/Ca值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岩溶大泉 δ13CdIC Δ18o 桂林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莉 孙晓明 +4 位作者 翟伟 梁业恒 汤倩 梁金龙 沈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09-2017,共9页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δ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δ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 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 流体包裹体 UP-UHP变质岩 δd-δ^18o同位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下载PDF
桂林地区大气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的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涂林玲 王华 冯玉梅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研究了桂林地区近16年(1983-1998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2,δ18O+16.2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桂林地区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海洋性气团,夏... 研究了桂林地区近16年(1983-1998年)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提出了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42,δ18O+16.28,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进行比较,揭示了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桂林地区全年降水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海洋性气团,夏季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夏季风或夏季台风的影响,降水δ值与平均降水、气温均呈负相关关系;降水中δD与δ18O的降水量效应明显,且该影响远远掩盖了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Δ^18o 氧同位素 降水量效应 年降水 夏季风 同位素组成 方程 水线 中国
下载PDF
立方Nd_2O_3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的^(18)O同位素示踪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景孝廉 佘雯瑜 +3 位作者 翁维正 李建梅 夏文生 万惠霖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5-1393,共9页
采用原位显微Raman光谱和18O同位素示踪技术,以325 nm激光为激发光源,对立方Nd2O3上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表征,进一步证实过氧源于分子氧对晶格氧的氧化反应.结果还表明,325 nm激光在室温下即可诱导过氧的生成,在实验条件... 采用原位显微Raman光谱和18O同位素示踪技术,以325 nm激光为激发光源,对立方Nd2O3上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表征,进一步证实过氧源于分子氧对晶格氧的氧化反应.结果还表明,325 nm激光在室温下即可诱导过氧的生成,在实验条件下,生成的过氧物种可与Nd2O3的晶格氧发生快速的氧交换反应,位于Nd2O3体相的晶格氧也可迁移至样品表层进而参与过氧的生成.325 nm激光照射有助于促进晶格氧的迁移以及晶格氧与分子氧之间的氧交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氧活化 过氧 倍半氧化钕 光诱导反应 ^18o同位素研究 RAMAN光谱
下载PDF
Ba_(6-3x)Nd_(8+2x)Ti_(18)O_(34)(x= 2/3) 的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春莲 何艳艳 +1 位作者 徐业彬 宋少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共5页
以EDTA为络合剂,EG为酯化剂,利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了Ba6-3xNd8+2xTi18O54陶瓷,研究了不同的EDTA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对粉末结晶特性的影响,利用DTA,TG和XRD等技术分析了Ba6-3xNd8+2xTi18O54前驱体和得到的氧化物粉末,测试了由x(EDTA) x(M... 以EDTA为络合剂,EG为酯化剂,利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合成了Ba6-3xNd8+2xTi18O54陶瓷,研究了不同的EDTA与金属离子摩尔比对粉末结晶特性的影响,利用DTA,TG和XRD等技术分析了Ba6-3xNd8+2xTi18O54前驱体和得到的氧化物粉末,测试了由x(EDTA) x(M)=1 00的前驱体得到的Ba6-3xNd8+2xTi18O54(x=2 3)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在900℃预烧x(EDTA) x(M)=1 00的前驱体3h,单相的Ba6-3xNd8+2xTi18O54(x=2 3)直接形成,没有出现中间相。1000℃预烧,1340℃烧结的Ba6-3xNd8+2xTi18O54(x=2 3)陶瓷具有最佳的微波介电性能:ε=87 1,Qf=8710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6-3xNd8+2xTi18o54 EdTA 陶瓷 合成 聚合物前驱体法 微波介电性能
下载PDF
Ba6-3xNd8+2xTi18O54晶体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正法 葛洪良 +2 位作者 王春雷 崔玉建 陈荣升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采用纳米Nd2O3以较低温度烧结出性能优良的Ba6-3xNd8+2xTi18O54(BNT)微波介质陶瓷。以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BNT陶瓷粉末的室温点阵常数,确定其空间群为Pbam。分析了BNT晶格结构随配比x的变化情况,与Ba6-3xSm8+2xTi18O54(BST)、Ba6-3xEu8+2... 采用纳米Nd2O3以较低温度烧结出性能优良的Ba6-3xNd8+2xTi18O54(BNT)微波介质陶瓷。以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BNT陶瓷粉末的室温点阵常数,确定其空间群为Pbam。分析了BNT晶格结构随配比x的变化情况,与Ba6-3xSm8+2xTi18O54(BST)、Ba6-3xEu8+2xTi18O54(B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离子在ab晶面内的分布对Ba6-3xR8+2xTi18O54(BRT)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较大。给出了BRT介电常数和品质因数变化的可能解释,即BRT因配比x及稀土元素的不同而产生晶格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6-3xNd8+2xTi18o54 晶格结构 微波介电性
下载PDF
金堆城超大型钼矿床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及成矿流体来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晓明 任启江 +2 位作者 杨荣勇 徐兆文 刘孝善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21,共6页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250~500℃)条件下反应后的残余流体,而主成矿期和成矿晚期的成矿流作为大气降水在相对较高水/岩比值(0.5>W/R0.1)和中、低温(t=150~310℃)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后的残留流体。大气降水在金堆城钼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主成矿期水/岩比值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18 同位素交换模型 钼矿床
下载PDF
SrO掺杂对Ba_(6-3x)Nd_(8+2x)Ti_(18)O_(54)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建梅 周东祥 +1 位作者 黄国华 龚树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研究了SrO掺杂对Ba6-3xNd8+ 2xTi18O54晶体晶胞参数及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对于不同的x值 ,Sr取代Ba存在不同的极限值 ,当x =0 .5时 ,极限值为 0 .110 ;x =0 .6时 ,极限值为 0 .0 4 8;x =2 / 3时 ,极限值为 0 .2 0 0 .超... 研究了SrO掺杂对Ba6-3xNd8+ 2xTi18O54晶体晶胞参数及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对于不同的x值 ,Sr取代Ba存在不同的极限值 ,当x =0 .5时 ,极限值为 0 .110 ;x =0 .6时 ,极限值为 0 .0 4 8;x =2 / 3时 ,极限值为 0 .2 0 0 .超过这一极限 ,Sr将取代Nd .正是由于Sr取代的离子不同 ,而使晶体的晶胞参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因而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o Ba6-3xNd8+2xTi18o54陶瓷 微波介电性能
下载PDF
NdAlO_3掺杂对Ba_(4.2)Nd_(9.2)Ti_(18)O_(54)陶瓷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文中 朱建华 Eric Rop Kipkoech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研究了NdAlO3掺杂对Ba4.2Nd9.2Ti18O54(简称BNT)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掺NdAlO3后的BNT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入的NdAlO3与Ba4.2Nd9.2Ti18O54形成了固溶体.随着N... 研究了NdAlO3掺杂对Ba4.2Nd9.2Ti18O54(简称BNT)陶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掺NdAlO3后的BNT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入的NdAlO3与Ba4.2Nd9.2Ti18O54形成了固溶体.随着NdAlO3 掺入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逐渐减小,Q×f值先增大后减小.当 NdAlO3的掺入量为10wt%时,材料的Q×f值达到最大(114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接近为零(-0.7ppm/℃),此时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66.29(3.5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电性能 Ba4.2Nd9.2Ti18o54 NdAlo3 钨青铜矿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