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a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ZHOU Zu-gang JIANG Yong-qiang +2 位作者 ZHANG Gao-ying ZHANG Wen-jun WANG Cheng-li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2期8-12,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heavy rainfal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o reveal the causes of rainstorm.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al data,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agnosis analyses hav...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heavy rainfal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o reveal the causes of rainstorm.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al data,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agnosis analyses have been carried on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Jiangxi province from 16 June to 20 June 2010, with a meso-scale REM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rare rainstorm was a typical heavy rainfall over Meiyu front. The cold air flow behind the 500 hPa East Asia trough and 700 hPa North China vortex joined up the southwestern flow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trong and stable subtropical high, thus the cold air and warm air converged and maintained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Hunan and Jiangxi province. Since the area that cold air and warm air joined up was stable and the southwestern warm and wet flow was abnormally strong, the vapor, dynamical, and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was leading to the trigger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s. The extraordinary rainstorm wa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strong vapor and convergence ascending motion, weak cold air activities in middle-levels, the strengthening of southwestern low-level jet,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uthwestern vortexes, etc.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the high resolution model was very similar with the observational rainfall. The model had a good predictive skill for the location, intensity and center of heavy rainfall. By diagnosing the physical variables, it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hysical variables had an obvious indication for precipitation forecas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to improve rainstorm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Diagnosis analysis Jiangxi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a Group of Weak Small-Scale Vortexes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n the Mei-yu Front 被引量:13
2
作者 翟国庆 周玲丽 王智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A mei-yu front proces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1999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CA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FDDA (Four Dim... A mei-yu front proces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1999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CA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FDDA (Four Dimension Data Assimil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even weak small mesoscale vortexes of tens of kilometers, correspondent to surface low trough or mesoscale centers,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in the mei-yu front were heavily responsible for the heavy rainfall. Sometimes, several weak small-scale vortexes in the PBL could form a vortex group, some of which would weaken locally, and some would develop to be a meso-α-scale low vortex through combination. The initial dynamical triggering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two strong currents: one was the northeast flow in the PBL at the rear of the mei-yu front, the vortexes occurred exactly at the side of the northeast flow; and the other was the strong southwest low-level jet (LLJ) in front of the Mei-yu front, which moved to the upper of the vortexes. Consequently, there were notab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ind shears to form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west LLJ.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rgence in the PBL and divergence above,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were related to the small wind column above the nose-shaped velocity contours of the northeast flow embedding southwestward in the PBL, which intensified the horizontal wind shear and the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above the vortexes, baroclinicity and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yu front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FDDA meso-β-scale vortexes group physical diagnosis and analysis
下载PDF
一次春季暴雨不稳定条件和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春喜 朱佩君 +4 位作者 郑永光 卓鸿 邵明轩 谭晓光 余小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6-753,共8页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客观分析对它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MCS(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次发展造成的。第1次是比较典型的华北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过程,它是由地形强迫抬升触发了初始对流。第2次初始对流是由午后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的,从华北平原南下的浅薄冷空气也起了重要作用。另外,最大对流有效位能(MCAPE)对初始对流的发生位置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对流有效位能 边界层幅合线 MCC
下载PDF
2006年6月6—7日福建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沈桐立 曾瑾瑜 +1 位作者 朱伟军 丁治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4,共11页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850hPaθse场呈现典型的"Ω"型,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暴雨区两侧存在垂直的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负湿位涡区、高层正湿位涡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WRF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中尺度低涡 急流 湿位涡
下载PDF
98.7湖北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被引量:24
5
作者 齐艳军 程明虎 仪清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6,共5页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 1998年 7月 2 0~ 2 3日 ,湖北省南部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采用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 (MM5)对这次强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粗、细网格均能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走向和变动以及武汉地区的暴雨中心 ,尤其是嵌套域 (细网格 )模拟的降水强度比粗网格有明显改进 ,和实际观测结果更接近 ;另外 ,对引发这次特大暴雨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系统也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降水模拟 非静力MM5 数值模拟 天气分析 湖北
下载PDF
一次诱发山地灾害突发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慕建利 杜继稳 +2 位作者 张弘 侯建忠 赵奎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6-40,共5页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 应用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3年7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和新疆冷空气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充沛的水汽输送、能量的积聚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700hPa低涡、切变线是暴雨形成的触发机制。模拟结果表明:涡度场和散度场及垂直上升运动互耦;特强辐合辐散柱的出现早于强涡度柱,而深厚的强气旋性涡柱则几乎与暴雨最强盛时期同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突发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台风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玲丽 高领花 +3 位作者 王东法 张陆 翟国庆 陆小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宋巧云 魏凤英 许晨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过程 WRF数值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中β尺度系统造成的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慕建利 杜继稳 +1 位作者 梁生俊 宁志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29,共7页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系统。进一步诊断分析揭示了中β尺度系统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中β尺度系统是在低空急流带上发展起来的,垂直上升运动与近饱和湿空气柱及涡散柱互耦,低空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触发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和降水雨带,细网格模拟的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分析结果可为中尺度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β尺度系统数值模拟诊断分析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0212号台风“北冕”后部暴雨影响的分析和数值试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爱鸣 刘铭 林毅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低空偏南风急流强度变化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强度变化对福建东南部的暴雨落区及强度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台风 暴雨 气象学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一次“北涡南槽”型广西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覃丽 寿绍文 +1 位作者 刘泽军 陆汉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4,共8页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5年4月25日一次典型的西南涡影响下的广西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低槽、700hPa西南涡东南移的过程中,在西南涡的南端,由于对流层高层高值干位涡下传引起低层气旋性涡度增加,低涡向...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5年4月25日一次典型的西南涡影响下的广西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500hPa低槽、700hPa西南涡东南移的过程中,在西南涡的南端,由于对流层高层高值干位涡下传引起低层气旋性涡度增加,低涡向南伸出一低槽,使西南涡发展成“北涡南槽”形式,广西强降水出现在西南涡的南伸低槽附近。西南涡的南伸低槽附近垂直剖面上为等θe线陡立密集区,700hPa上MPV1<0,MPV2>0,低层有强烈辐合,高层有强烈辐散,从低层到高层都有上升运动。螺旋度对强降水的落区以及造成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有较好的指示性,它反映了大气的动力场特征,运用螺旋度作强降水预报还要结合水汽和不稳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强降水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祖刚 张高英 +2 位作者 姜勇强 燕忠 陈启槐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运用中尺度暴雨MRM模式,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对2003年7月8—10日的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降水场模拟结果同实况基本相似,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模拟,TS评分较高;西南气流对水... 运用中尺度暴雨MRM模式,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对2003年7月8—10日的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降水场模拟结果同实况基本相似,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模拟,TS评分较高;西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作用及江淮地区上空水汽通量的高值区,为暴雨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水汽辐合区与暴雨落区相对应;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垂直分布形势,对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雨出现在低层正涡度中心和负散度中心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降水预报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西北东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社宏 胡淑兰 王式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8,共6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8月28日西北东部一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中-α和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α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 利用较高分辨率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8月28日西北东部一次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中-α和中-β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对影响暴雨的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α尺度低涡越山后迅速生成发展,历时约14 h,少动,并激发了多个中-β尺度系统,在这些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这次区域性暴雨.强降水主要出现在低涡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阶段.700 hPa以上稳定的大气层结,抑制了水汽和能量的垂直扩散,有利于水汽和能量沿低空向雨区输送.在暴雨区上空,水汽和能量以垂直输送为主,同时伴有大量潜能释放.暴雨区上空有明显的正涡(位涡)柱和发展旺盛的上升气流区,低层辐合中心位于650 hPa,高层辐散中心位于400 hPa,无辐散层位于500 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低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河西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江林 余晔 +1 位作者 王宝鉴 荣裕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4-1044,共11页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和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 利用实况降水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夏初河西走廊西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是"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和南、北方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此次过程水汽来源较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大气能量有个积聚的过程,在暴雨发生时能量开始释放,最后到暴雨结束,能量释放完毕;暴雨发生时,降水落区上空整层均为上升气流,这种强上升运动不仅使暖湿空气辐合抬升,且在上升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大气,使垂直运动增强,形成正反馈;700 hPa Q矢量辐合区走向与雨区走向基本一致,出现降水区域的Q矢量辐合中心值要<-3×10-15hPa-1·s-3,但Q矢量辐合强度与暴雨强度并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Q矢量的辐合区能较好的预报暴雨及较大降水的落区,但没有较好的预报出暴雨强度;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实际降水大值中心基本上与模拟的大降水中心吻合,高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能分析出此次降水过程影响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模拟的MCAPE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等物理量均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雨 诊断分析 Q矢量 数值模拟 河西西部
下载PDF
甘肃东南部一次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安泰 何宏让 阳向荣 《干旱气象》 2010年第3期309-314,351,共7页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的生成,以及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WRF模式对西北暴雨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螺旋度的空间分布对西北地区东部暴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00hPa正值螺旋度的分布形状与高原短波槽和700hPa切变线的形状存在对应关系;而400hPa以下大值正螺旋度的产生可能是西北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螺旋度
下载PDF
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的对比研究——以北京2012年7月21日暴雨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杰 彭丽霞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91-196,215,共7页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这次暴雨的落区、暴雨演变过程和24h累积降水;本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典型的华北暴雨环流形势,暴雨过程主要由低空中尺度系统造成,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是由中尺度系统随时间的移动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WRF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北京“7·21”暴雨
下载PDF
2005年7月1—2日山西大暴雨中排熵指数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粉娥 王咏青 李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1-848,共8页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双向二重嵌套网格技术,对2005年7月1—2日山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排熵指数与暴雨... 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双向二重嵌套网格技术,对2005年7月1—2日山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着重分析了排熵指数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的副高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及动力条件;大气排熵指数由高值向低值的演变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对流暴雨形成;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了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排熵指数
下载PDF
“98.7”暴雨β中尺度低涡生成发展结构演变: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模拟 被引量:36
18
作者 程麟生 冯伍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全物理湿过程和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技术及四维资料同化分析张弛方法,对1998年7月20~22日(简称“98.7”)鄂东武汉沿江地区特大暴雨进行了36 h数值模拟,结果大大改进了原二重和三重嵌套网格的模拟,特别是水平分辨...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全物理湿过程和双向四重嵌套网格技术及四维资料同化分析张弛方法,对1998年7月20~22日(简称“98.7”)鄂东武汉沿江地区特大暴雨进行了36 h数值模拟,结果大大改进了原二重和三重嵌套网格的模拟,特别是水平分辨率为2 km的嵌套子域D04能更正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雨强中心,进而揭示了强暴雨β中尺度系统发生和发展的结构及演变。其主要结果包括:(1)β中尺度切变线在鄂东沿江低空强烈发展及辐合中心的出现与其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联。(2)β中尺度切变线强烈发展的垂直结构:强辐合层和强辐散层复式迭置并与强上升运动耦合发展;强涡度层和强位涡度层与强辐合层互伴发展;低空湿位温中心与中空饱和水汽带共存。(3)β中尺度低涡生成的垂直结构:散度和上升运动均呈双支柱状发展;涡度和位涡度均呈单支柱状发展;高湿能柱呈双支耦合发展,水汽通道呈阶梯斜升状。(4)β中尺度低涡发展的垂直结构:V字型散度柱和上升运动柱互耦发展;涡度和位涡度呈双支柱状;双支高湿能柱强烈发展,阶梯斜升水汽通道变宽增厚。至此低涡发展达最强,其结构具有典型性。模拟结果还指出,发展时空分辨率更高的多重嵌套网格模拟技术和应用四维资料同化方法,将有助于更细致的了解β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生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Β中尺度低涡 结构演变 四维资料同化 双向四重嵌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河南省2005年7月22日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靖春悦 寿绍文 +2 位作者 贺哲 吴璐 梁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3期45-49,共5页
利用MM5V3.6版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减弱为低压倒槽后于7月22日在河南造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大暴雨区上空深厚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已经形成;在高低层同时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 利用MM5V3.6版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减弱为低压倒槽后于7月22日在河南造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大暴雨区上空深厚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已经形成;在高低层同时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及其互耦配置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耦合结构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一次典型暴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晓露 李照荣 +1 位作者 周筠珺 褚晓菊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616-625,658,共11页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量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数据产品以及WRF数值模拟结果,对2013年7月7~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一次典型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量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数据产品以及WRF数值模拟结果,对2013年7月7~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一次典型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西风槽和高原槽发展东移,配合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及低层低涡切变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充沛的水汽聚集、较强的动力作用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等对此次强降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WRF模式对此次复杂地形下的暴雨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的降水与实况相吻合,风场、比湿、涡度、CAPE、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反映。低层气流经喇叭口地形时被抬升并辐合,再配合丰富的水汽场,使得降雨过程得以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暴雨 切变线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