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草酸根桥联手性双核铜的合成、表征、结构与磁性
- 1
-
-
作者
吴玲
王俊
朱彩飞
林以玑
陈雷奇
范军
章慧
-
机构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8-45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3098&20973136)
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工程基金(系列2)(XDKJCX20061027)资助
-
文摘
分别以(8R,10R)-(-)-[4,5]-pineno-2,2′-bipyridine或(8S,10S)-(+)-[4,5]-pineno-2,2′-bipyridine(LRR和LSS)为手性配体合成双核铜络合物[Cu2(μ-ox)(LRR)2(H2O)2(ClO4)2](1)、[Cu2(μ-ox)(LRR)2(CH3COCH3)2(ClO4)2](1a)、[Cu2(μ-ox)(LSS)2(H2O)2(ClO4)2](2)和[Cu2(μ-ox)-(LRR)(LSS)(CH3COCH3)2(ClO4)2](3)(ox2-=草酸根),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由元素分析、电导率、紫外可见谱(UV-vis)、圆二色(CD)谱和晶体结构分析推测:该系列络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的双核结构,两个铜(II)离子与草酸根几乎成共平面;1a和3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II)的配位构型为拉长畸变八面体,双核分子中轴向的两个溶剂分子和两个高氯酸根互为反式配位.对映体络合物1和2的溶液CD光谱大致呈镜像对称,在可见区的极弱CD吸收峰可能源于LRR和LSS蒎烯基上的手性中心对Cu(II)d-d生色团的手性微扰产生的邻位效应.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leaney-Bowers方程对络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数据进行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338.41(4)cm-1,表明铜(II)离子间有较强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
关键词
双核铜络合物
手性联吡啶
μ-草酸根桥基
晶体结构
CD光谱
磁性
-
Keywords
dicopper(Ⅱ) complex
chiral bipyridine
μ-oxalate bridge
crystal structure
CD spectroscopy
magnetic property
-
分类号
O641.4
[理学—物理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