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1
1
作者 于建华 虞统 +3 位作者 魏强 王欣 时建纲 李海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7,共3页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 北京市区2003-01-16—04-30PM10和PM2 5的监测结果表明,虽然ρ(PM10),ρ(PM2 5)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是其变化趋势非常相似。PM10,PM2 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特征分布。ρ(PM2 5) ρ(PM10)的平均值为56 6%,说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细粒子(PM2 5)的含量大于粗粒子(PM2 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m10) ρ(pm2.5) 双峰
下载PDF
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河北省PM2.5浓度时空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成 王卫 +1 位作者 刘方田 郭兴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00-1509,共10页
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严重.为揭示区域PM2.5时空分布规律,使用2013—2014年河北省地面站点PM2.5监测数据、MODISAOD(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建立了ρ(PM2.5)时空... 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严重.为揭示区域PM2.5时空分布规律,使用2013—2014年河北省地面站点PM2.5监测数据、MODISAOD(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建立了ρ(PM2.5)时空变化与AOD因子、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利用计算得到的校正因子〔全部实测的ρ(PM2.5)年均值除以参与建模的所有实测ρ(PM2.5)年均值〕纠正因AOD非随机性缺值导致的抽样偏差.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区域模拟精度R2(决定系数)为0.85,经交叉验证后R2为0.77,RMSE(均方根误差)和RPE(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8.28μg/m^3和28.68%.②ρ(PM2.5)年均值模拟结果的校正因子范围为1.24~2.05,校正后的研究区ρ(PM2.5)年均值为89.84μg/m^3,与实际监测数据相近.③ρ(PM2.5)空间分布呈平原高、山区低,平原地区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④ρ(PM2.5)与AOD、温度、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大气能见度呈负相关.研究显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有效对ρ(PM2.5)进行时空变化模拟,并实现对非地面监测地区ρ(PM2.5)时空变化的预测,恰当的预测因子组合和模型校正有助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十折交叉验证 时空变化 河北省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阎逢旗 胡欢陵 +2 位作者 吴永华 范爱媛 虞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40,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夏冬季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颗粒物(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关键词 光学粒子计数器 大气气溶胶 大气能见度 数密度 ρ(pm10) ρ(pm2.5) ρ(pm1.0)
下载PDF
杭州G20峰会空气污染控制状况评估 被引量:16
4
作者 毛敏娟 胡德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2-1831,共10页
为了实现杭州G20峰会(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2016年初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浙江省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分区分时间节点实施多种污染控制措施.为了评估这些措施实施成效,利用WRF-Chem(Weather R... 为了实现杭州G20峰会(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2016年初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浙江省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分区分时间节点实施多种污染控制措施.为了评估这些措施实施成效,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模式对2015—2016年浙江省AQI(air quality index)、PM_(2.5)、SO_2等污染物浓度观测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1)模拟计算显示,G20峰会期间各污控措施减排效果明显,核心区减排比例最大,严控区次之,管控区最小,4种污染物浓度减排比例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是SO_2、PM_(2.5)、NO_x和VOCs.(2)观测资料分析显示,G20峰会期间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不同控制区改善状况不尽相同.与2015年9月、2016年8月相比,2016年9月核心区月均AQI的降幅约为35和25;严控区次之,AQI降幅约为20和15;管控区最弱,AQI降幅约为8和5.ρ(PM2.5)情况与AQI相似,观测结果与模拟计算一致.(3)G20峰会期间日均AQI及各种污染物浓度振荡下降,9月5日降至最低值.9月4—5日杭州市和浙江省日均AQI分别为90、62和77、51,均在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以下;日均ρ(PM_(2.5))分别为37、35μg/m^3和20、21μg/m^3,优于GB 3095—2012二级标准.(4)污控措施改变了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以杭州市为例,2016年6—8月没有出现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情况;7—9月没有出现以NO_2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情况,2015仅8月出现这种情况,10月出现跃升,日数占比高达60%左右;从4月开始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日数占比较往年呈更快的增长状态,7月出现最大值,并呈现与往年双峰型不同的单峰型结构.研究显示,除有利气象条件外,对污染源所采取的严格控制措施是杭州G20峰会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G20峰会 污染控制措施 WRF-Chem模式 AQI ρ(pm2.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