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σ-π配键与CO中毒的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利中 李雪楼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实验测定氧化铁血红朊的磁矩μ= 0,一氧化碳含铁血红朊的磁矩μ=0。这些磁矩的观测数值表明,在这些亚铁血红朊的衍生物中,二价铁离子与其配住体间的络合键是共价型的。由于Fe2+具有d6 电子构型,因此可以认为在这些络离子中,Fe2+是用d2 S... 实验测定氧化铁血红朊的磁矩μ= 0,一氧化碳含铁血红朊的磁矩μ=0。这些磁矩的观测数值表明,在这些亚铁血红朊的衍生物中,二价铁离子与其配住体间的络合键是共价型的。由于Fe2+具有d6 电子构型,因此可以认为在这些络离子中,Fe2+是用d2 SP3 杂化轨道与其配位体的相应轨道成键的。这样,相应的络离子便具有八面体几何构型。 生物体中,当血红素输送氧气时,蛋白使络合物的中央铁离子用一个空的d2SP3轨道与配位体分子相应的填电子的分子轨道重迭形成一个σ配键,从而起到运载氧的作用。如果这个配位位置一旦被CO分子所占据,血红素便失去了运载氧的作用,即形成所谓中毒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跟蛋白质络合物中中心铁离子与CO分子间形成的络合键有密切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Fe2+及CO分子的结构。 如前所述Fe2+具有d6 电子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π CO中毒 CO分子 血红素 铁离子 电子构型 络合物 位体 分子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
下载PDF
单核过渡金属羰基络合物中σ-π成键与对称性的联系
2
作者 张玉宝 陆丽新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2-74,79,共4页
单核过渡金属基络合物中普遍存在σ—π多重键 ,这种多重键的存在已被实验事实所证明 ,并被普遍接受 本人试从对称性角度出发 ,结合分子轨道理论 。
关键词 羰基络合物 σ-π 过渡金属 对称性
下载PDF
Cr(CO)_6的结构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英杰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4-96,共3页
Cr(CO)6是典型的羰基配合物。其构型为正八面体,成键时Cr原子采取d2sp3杂化,CO分子与Cr原子之间以σ—配键结合。CO提供的是5σ分子轨道中的一对电子,Cr原子的dxy轨道(有孤对电子)与CO分子的2π反键轨道重叠形成π—配键。由于这种σ—... Cr(CO)6是典型的羰基配合物。其构型为正八面体,成键时Cr原子采取d2sp3杂化,CO分子与Cr原子之间以σ—配键结合。CO提供的是5σ分子轨道中的一对电子,Cr原子的dxy轨道(有孤对电子)与CO分子的2π反键轨道重叠形成π—配键。由于这种σ—π配键的形成所产生协同效应,是Cr(CO)6稳定存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O)6 铬羰基合物 构型 正八面体 协同效应 σ-配键 π- 制取 性质
下载PDF
Pt(Ⅱ)催化炔基氮丙啶合成环戊烷吡咯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生 余晓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的计算水平上对Pt Cl2催化2-炔基-1-氮杂环己烷合成1,4,5,6-四氢化环戊烷吡咯的反应,进行了计算,找到两条主要的反应通道,最优势反应路径包括炔基的活化、氮丙啶的氮与炔基间的环化反应、...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的计算水平上对Pt Cl2催化2-炔基-1-氮杂环己烷合成1,4,5,6-四氢化环戊烷吡咯的反应,进行了计算,找到两条主要的反应通道,最优势反应路径包括炔基的活化、氮丙啶的氮与炔基间的环化反应、环异构化、质子转移和催化剂解离5个步骤。Pt Cl_2催化作用的本质在于Pt^(2+)与炔基配位,能降低炔基反键轨道π*_(C1-C2)的能级,降低炔基反键轨道π*_(C1-C2)与氮丙啶的氮原子孤电子占据轨道LP-(2p)_N的能级差,使丙啶氮原子与炔基之间的环化反应势垒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基氮丙啶 四氢化环戊烷吡咯 环化反应 σ-π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常见无机含氧酸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5
作者 林钰 辛荣生 张国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47-52,共6页
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归纳、总结了常见无机含氧酸的结构特点和成键特征,并探讨了无机含氧酸结构对其酸性和氧化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含氧酸分子构型 中心原子 非羟基氧原子 σ-π 氧化能力 酸性强度
下载PDF
Infrared Photodisssociation Spectroscopy of Boron Carbonyl Cation Complexes
6
作者 金佳晔 王冠军 周鸣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7-52,I0001,共7页
The boron carbonyl cation complexes B(CO)3+, B(CO)4+ and B2(CO)4+ are studied by infrared photodissociation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B(CO)4+ ions are characterized to be very weakly b... The boron carbonyl cation complexes B(CO)3+, B(CO)4+ and B2(CO)4+ are studied by infrared photodissociation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he B(CO)4+ ions are characterized to be very weakly bound complexes involving a B(CO)3+ core ion, which is predicted to have a planar D3h structure with the central boron retaining the most favorable 8-electron configuration. The B2(C0)4+ cation is determined to have a planar D2h structure involving a B-B one and half bond. The analysis of the B-CO interactions with the EDA- NOCV method indicates that the OC→B cr dona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B-+CO π back donation in both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carbonyl Donor-acceptor bonding Infrared photodissociation spec- troscop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