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川农黄芽早’黄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雅丹 汪婷 +1 位作者 曾艳 唐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6-450,共5页
通过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川农黄芽早’独芽和1芽1叶为原料所制黄茶的主要品质成分、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以了解‘川农黄芽早’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川农黄芽早’独芽所制的黄芽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 通过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川农黄芽早’独芽和1芽1叶为原料所制黄茶的主要品质成分、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以了解‘川农黄芽早’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川农黄芽早’独芽所制的黄芽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比‘福选9号’独芽所制黄芽茶(CK1)高:4.11%,18.02%,9.17%,18.80%,8.65%,差异显著。1芽1叶制得的黄小茶与‘福选9号’1芽1叶所制黄小茶(CK2)相比,水浸出物高13.46%,氨基酸高25.47%,咖啡碱高10.06%,儿茶素高8.12%,而茶多酚含量低8.78%。香气成分含量比对照高5.61%,检出香气成分共31种,其中6种特有。感官审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表明其制作黄茶品质更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黄芽早' 黄茶 适制性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伟 郑有良 +2 位作者 兰秀锦 魏育明 颜泽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8,共5页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川农16品种 AMMI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产量评价
下载PDF
“川麦42”ד川农16”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廖杰 李俊 +6 位作者 汤永禄 杨玉敏 曾云超 魏会廷 彭正松 胡晓蓉 杨武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300-304,共5页
利用“川麦42”ד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株系),对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此外,对群体中... 利用“川麦42”ד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株系),对抽穗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此外,对群体中农艺性状突出的株系进行了分析,6个株系表现为产量超高亲20%,19个株系的综合性状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42 川农16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川农”系列小麦品种遗传转化效率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建华 郑寒 +2 位作者 彭姚 刘燕 陈静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基因型是影响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携带双元表达载体PCAMB IA-130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 1,对12个"川农"系列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愈伤进行了遗传转化。GUS瞬时表达的染色结果表明:"川农"系列小麦... 基因型是影响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携带双元表达载体PCAMB IA-1303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 1,对12个"川农"系列小麦品种的幼胚和愈伤进行了遗传转化。GUS瞬时表达的染色结果表明:"川农"系列小麦不同基因型间转化效率差异较大,愈伤组织普遍较幼胚的转化率高,其中幼胚转化效率较高的品种有川农21和川农22,分别为90%和85%;愈伤组织的转化效率普遍高于幼胚,川农22和川农25的愈伤转化率都达到了100%。这些材料可进一步用来转化有益目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小麦 品种 农杆菌 转化效率
下载PDF
普通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杂交后代分析
5
作者 李伟 陈国跃 +1 位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33,共4页
对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均含有35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多种配对形式,染色体组成上存在差异。F_1植株株高和小穗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穗长表现出了超亲优势,穗粒数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同... 对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均含有35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多种配对形式,染色体组成上存在差异。F_1植株株高和小穗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穗长表现出了超亲优势,穗粒数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同时F_1正常结实。F_2代表现出较大分离,单株间差异较大,同时育性发生分离。采用优异品种回交可以有效控制远缘杂种后代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16 圆锥小麦 杂交后代
下载PDF
“川农号”系列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相关分析
6
作者 张彭良 郝艳玲 +2 位作者 杨洁 骆耀 任正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3991-13993,共3页
[目的]描述四川小麦育种的概括和今后四川小麦育种走向,并为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选定1999~2007年由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课题组选育的17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相关的产量和抗病性分析。[结果]"川农号"系列小麦... [目的]描述四川小麦育种的概括和今后四川小麦育种走向,并为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选定1999~2007年由四川农业大学任正隆课题组选育的17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相关的产量和抗病性分析。[结果]"川农号"系列小麦大多属于早中熟春性品种,产量介于5 000~5 500 kg/hm2,增产幅度较为明显,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其有效穗和穗粒数变异系数是11.11%和11.47%,在保持原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是今后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证明了四川地区培育高产优质小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号”系列小麦 性状 分析
下载PDF
小麦品种川农18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力分析
7
作者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513-16514,16529,共3页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18 农艺性状 遗传力
下载PDF
“川农泡椒一号”辣椒的植物学性状和核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敏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M2+14M1,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之比在1.41,说明"川农泡椒一号"在整个系统演化中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5个辣椒变种的核型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川农泡椒一号"的植物学性状、核型与这5个变种有较大差异,而与锥形椒相近,因此将其归为锥形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农泡椒一号” 植物学性状观察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