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前喷施氯化钙和糖醇钙对‘蜂糖李’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吴运星 董晓庆 +1 位作者 李悦 陈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探讨采前喷钙对‘蜂糖李’品质的影响,该文以‘蜂糖李’为材料,在采前喷施质量分数为1%、1.5%、2%的氯化钙和稀释800、1200、1600倍糖醇钙溶液,并在八成熟时采收果实,将果实在温度(4±1)℃、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进行贮藏,... 为探讨采前喷钙对‘蜂糖李’品质的影响,该文以‘蜂糖李’为材料,在采前喷施质量分数为1%、1.5%、2%的氯化钙和稀释800、1200、1600倍糖醇钙溶液,并在八成熟时采收果实,将果实在温度(4±1)℃、相对湿度(90±5)%条件下进行贮藏,贮藏0 d和贮藏60 d测定‘蜂糖李’果实品质,研究采前喷施氯化钙和糖醇钙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0 d时,对于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钙和稀释倍数的糖醇钙处理组,采前喷施1.5%氯化钙处理均能提高‘蜂糖李’果实采收时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贮藏60 d时,采前喷施1.5%氯化钙处理的果实失重率最低、硬度下降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增加的幅度最低,并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力。采前喷施1.5%氯化钙处理有利于‘蜂糖李’果实贮藏保鲜,该研究可为采后‘蜂糖李’果实贮藏保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前 氯化钙 醇钙 ‘蜂糖李’ 贮藏品质
下载PDF
‘蜂糖李’栽培群体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数量分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华 陈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0期45-55,共11页
为深入了解‘蜂糖李’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蜂糖李’栽培群体中的74个李单株的26个果实性状(12个数量性状和14个描述型性状)开展数量分类研究,并与‘蜂糖李’果实性状进行比较,旨在为贵州地方李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 为深入了解‘蜂糖李’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蜂糖李’栽培群体中的74个李单株的26个果实性状(12个数量性状和14个描述型性状)开展数量分类研究,并与‘蜂糖李’果实性状进行比较,旨在为贵州地方李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根据《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采用性状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表观聚类、主成分分析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6个果实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范围分别为0.3425~2.1838和0.1928~0.8775;14个描述型性状中,果核形状无变异类型,其余描述型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0%~31.92%,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单果重。(2)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6.65时,可将74份材料分为A、B、C、D 4个组群,各组群材料数依次为16、12、28、18份。其中A组群、B组群、C组群与‘蜂糖李’亲缘关系较近,D组群与‘蜂糖李’的亲缘关系较远,且D组群与‘蜂糖李’的果实数量性状大多存在显著差异。(3)R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关系数为2.08处,可将26个果实性状分为2个大组,第一大组为A组,在相关系数为1.35处,又可将第二大组分为B组、C组和D组,结合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数性状间表现为两两相关,部分性状间逻辑相关性明显。(4)主成分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0的主成分共9个,累计贡献率达到70.79%,其中各性状的贡献率较为分散,表明疑似‘蜂糖李’种质的分类受到多个性状共同影响。综上可得,‘蜂糖李’栽培群体的74个单株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较多,数量性状变异较为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26个果实表观性状有较强相关性,采用果实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数量分类研究,方法合理。且得到18份与‘蜂糖李’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资源,可作为重要资源材料加以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栽培群体 遗传多样性 果实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外源草酸对采后‘蜂糖李’果实软化和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琴 林欣 +4 位作者 彭俊森 罗登灿 黄世安 朱守亮 董晓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0,共7页
为探讨外源草酸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蜂糖李’果实为试材,采用5 mmol/L草酸(oxalic acid,OA)溶液浸泡处理10 min,以蒸馏水浸泡处理10 min为对照(CK),自然晾干后置于室温(25±1)℃条件下贮藏20 d。分析果实硬度、纤... 为探讨外源草酸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软化进程的影响,以‘蜂糖李’果实为试材,采用5 mmol/L草酸(oxalic acid,OA)溶液浸泡处理10 min,以蒸馏水浸泡处理10 min为对照(CK),自然晾干后置于室温(25±1)℃条件下贮藏20 d。分析果实硬度、纤维素、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x)、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rabinofuranosidase,α-L-Af)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XET)活性。结果表明,外源OA处理能使‘蜂糖李’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延缓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以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抑制果实PG、PME、Cx、β-Gal、α-L-Af和XET活性上升。果实硬度与原果胶、纤维素、可溶性果胶含量、Cx、β-Gal、XET和α-L-Af活性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但与PME活性无相关性(P>0.05);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与Cx、β-Gal、XET和α-L-Af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果胶含量与PG、PM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外源OA可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减少细胞壁组分的降解延缓采后李果实的软化进程,从而延长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蜂糖李’ 果实软化 细胞壁降解
下载PDF
基于叶片表型性状的疑似‘蜂糖李’种质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华 陈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5-33,共9页
以贵州75个疑似‘蜂糖李’单株为试材,‘蜂糖李’为对照,对12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以期为‘蜂糖李’品种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75份供试材料中8个质量性状共观测到26个变异类型,Shannon-Wiener信... 以贵州75个疑似‘蜂糖李’单株为试材,‘蜂糖李’为对照,对12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以期为‘蜂糖李’品种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75份供试材料中8个质量性状共观测到26个变异类型,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6674~1.2014和0.4881~0.6783。4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8.38%~17.50%,其中叶柄长变异系数最大,为17.50%。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5个,累计贡献率达到67.618%,其中各主成分中因子负载量较大的为叶形指数、叶面状态、叶尖、叶缘和叶柄颜色。3)R型聚类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叶片表型性状对75个材料进行分类合理。Q型聚类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6.0时,将76份材料分为3组,可将YS60、YS71和YS733个材料和YS28、YS31、YS39等9个材料单独分为2组,说明与对照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在欧式距离5.0时,可将YS1、YS6、YS75等27个材料与对照区分开,说明该27个材料与对照之间存在较小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叶片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