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李丽华 周龙杰 +2 位作者 刘硕 王航 黄金亮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9-1248,共10页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FAPbBrI_(2)是带隙值为1.58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通过构建SnO_(2)(110)和FAPbBrI_(2)(001)的界面模型,发现其晶格失配率为4....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FAPbBrI_(2)是带隙值为1.58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通过构建SnO_(2)(110)和FAPbBrI_(2)(001)的界面模型,发现其晶格失配率为4.28%,界面结合能为-0.116 eV/A^(2),说明此界面结构可以稳定存在。通过态密度(DOS)分析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的电子结构,发现了主要由界面处O_(2)p、I 5p、Br 4p、Pb 6p轨道电子杂化形成的界面态。差分电荷密度及Bader电荷分析结果说明在界面处存在明显的电荷转移,这促进了界面处原子之间的成键,提高了界面稳定性。同时,有效的电荷分离也使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的光吸收系数相比于SnO_(2)(110)表面和FAPbBrI_(2)(001)表面有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钙钛矿材料 SnO_(2)(110)/FAPbBrI_(2)(001)界面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界面态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MMP12-00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尹磊 张津瑜 +1 位作者 蔡炜龙 汪伟民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1474-1480,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MP12-001在胆囊癌(GBC)细胞中的表达及对G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MP12-001在GBC癌组织、癌旁组织、GBC细胞株及胆囊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lnc...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MP12-001在胆囊癌(GBC)细胞中的表达及对G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lncRNA MMP12-001在GBC癌组织、癌旁组织、GBC细胞株及胆囊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NA核质分离实验确定lncRNA MMP12-001的亚细胞定位。构建特异性靶向lncRNA MMP12-001的沉默序列及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多株GBC细胞株。通过细胞存活率检测、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NA互作蛋白拉下实验结合蛋白质谱、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RIP)方法筛选lncRNA MMP12-001在GBC中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qRT-PCR结果显示癌组织及GBC细胞株中lncRNA MMP12-00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胆囊上皮细胞。RNA核质分离实验发现lncRNA MMP12-001主要位于细胞质内。过表达lncRNA MMP12-001明显促进GB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沉默lncRNA MMP12-001表达则导致相反的结果(均P<0.05)。RNA互作蛋白拉下实验结合蛋白质谱鉴定结果显示lncRNA MMP12-001在GBC中可与去乙酰化酶沉默调节蛋白3(SIRT3)直接结合。SIRT3 RIP实验也发现SIRT3能够富集lncRNA MMP12-001。结论lncRNA MMP12-001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MMP12-001 胆囊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
3
作者 高华 祝磊 +10 位作者 徐建江 陶黎明 董燕玲 陈陆霞 晋秀明 李贵刚 吴护平 赵平 陈蔚 李小羿 史伟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888-1894,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选取2022-03-15/11-14全国12家三甲医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选取2022-03-15/11-14全国12家三甲医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按照1∶1∶1比例将患者178例178眼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给予ZKY001模拟滴眼液治疗)60例60眼,0.002%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0.004%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各组患者接受研究药物每次1滴,每天4次,使用4 d。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完全愈合时间,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人数,眼部不适(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在不同的随访点三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首次愈合人数百分比均无差异(均P>0.05)。但从数值上看,0.002%ZKY001组(67.87±21.688 h)、0.004%ZKY001组(61.48±22.091 h)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较安慰剂组短(68.85±20.851 h)。在D1上午,0.004%ZKY001滴眼液组的角膜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的百分比与安慰剂组的数值差值达到最大,且在后续的随访点保持着数值差值的优势。试验组在不同随访点的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愈合人数较安慰剂组多。眼部不适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安慰剂组的VAS评分总分值降低多,以异物感评分、疼痛感评分降低为主,在D3时0.004%ZKY001滴眼液组对异物感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7)。安全性方面: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9.0%),且三组间相似。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使用ZKY001滴眼液可改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改善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引起的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术 ZKY001滴眼液 角膜上皮的缺损修复 缓解不适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株水平快速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
作者 彭新凯 王娉 +5 位作者 武运 陈颖 曲天铭 王宇 赵晓美 郜忠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7-174,共8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建立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株水平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对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近缘菌株的基因组,筛选出鼠李糖乳杆...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建立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株水平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对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近缘菌株的基因组,筛选出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株水平的特异基因,以菌株水平的特异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鼠李糖乳杆菌HN001株水平的qPCR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限进行验证,并采用已建立的qPCR方法进行模拟添加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与近缘菌株无交叉反应,鼠李糖乳杆菌HN001纯培养液检出限为10^(2)CFU/mL,灵敏度可达到650 copies/μL,可在2 h内完成样品检测。对模拟添加样品以及实际样品检测中qPCR和平板计数法结果的对数值进行显著性分析检验,两种方法的测定值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益生菌产品中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株水平定量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鼠李糖乳杆菌HN001 菌株水平定量检测 益生菌产品
下载PDF
朝天椒新品种黔研001的选育
5
作者 张丽 李正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黔研001是以自交系CZLB2009-4为母本,以HB3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中熟,株型半直立,果实羊角形,平均果长7.2 cm,单果质量6.7 g,单株结果数122.8个。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定植至商品青果始收约43 d(天)。田间对白粉病、炭疽... 黔研001是以自交系CZLB2009-4为母本,以HB3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中熟,株型半直立,果实羊角形,平均果长7.2 cm,单果质量6.7 g,单株结果数122.8个。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定植至商品青果始收约43 d(天)。田间对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单生理想52,每667 m^(2)鲜红椒产量1600 kg左右,适宜贵州地区春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黔研001 一代杂种
下载PDF
高结构、高着色强度、低多环芳烃含量炭黑RE001的制备及其填充胶料的性能研究
6
作者 余本祎 黄颜 许体文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2期911-918,共8页
研究高结构、高着色强度、低多环芳烃(PAHs)含量炭黑RE001的制备及其填充的天然橡胶(NR)胶料和NR/顺丁橡胶(BR)并用胶的性能。结果表明:绿色炭黑RE001与E7的主要物性参数基本相近,但炭黑RE001的PAHs含量明显小于炭黑E7;与炭黑N234相比,... 研究高结构、高着色强度、低多环芳烃(PAHs)含量炭黑RE001的制备及其填充的天然橡胶(NR)胶料和NR/顺丁橡胶(BR)并用胶的性能。结果表明:绿色炭黑RE001与E7的主要物性参数基本相近,但炭黑RE001的PAHs含量明显小于炭黑E7;与炭黑N234相比,炭黑RE001和E7的粒子表面明显嵌有大小不一的微晶体,粒子表面较为粗糙;炭黑N234,RE001和E7填充的NR胶料和NR/BR并用胶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相差不大;炭黑RE001填充的NR胶料和NR/BR并用胶的加工性能和耐磨性能最佳,炭黑RE001填充的NR/BR并用胶的损耗因子最小。通过特殊工艺制备的炭黑RE001不仅满足低滞后高耐磨炭黑的高结构、高着色强度要求,同时还实现低PAHs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RE001 高结构 高着色强度 低多环芳烃含量 天然橡胶 顺丁橡胶
下载PDF
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对草莓病害的防效
7
作者 袁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67-69,74,共4页
为明确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对草莓病害的防效,开展了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和草莓枯萎病4种草莓主要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14 d,10亿CFU/g贝莱斯... 为明确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对草莓病害的防效,开展了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和草莓枯萎病4种草莓主要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14 d,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1500、2250、3000 mL/hm2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0.2%、85.7和89.7%,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4.9%、77.6%和84.5%,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6.0%、79.2%和83.1%;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500、750、1000倍液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67.3%、70.2%和75.5%,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防控生物菌剂,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可在草莓定植后全生育期使用,可有效防治草莓炭疽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草莓枯萎病等草莓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亿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悬浮剂 草莓病害 防效
下载PDF
非水溶剂热法制备(001)面暴露的F/TiO_2纳米晶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陈灵 王金果 +2 位作者 曹锋雷 李和兴 朱建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2-871,共10页
采用非水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001)面暴露的锐钛矿相F/TiO2纳米光催化剂.结果表明,F的掺杂对TiO2纳米单晶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F离子作为晶面导向剂稳定(001)晶面,形成(001)面暴露的锐钛矿相TiO2;另一方面,F离子也起到稳定剂作用,抑制... 采用非水体系溶剂热法制备了(001)面暴露的锐钛矿相F/TiO2纳米光催化剂.结果表明,F的掺杂对TiO2纳米单晶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F离子作为晶面导向剂稳定(001)晶面,形成(001)面暴露的锐钛矿相TiO2;另一方面,F离子也起到稳定剂作用,抑制纳米粒子的快速生长.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模型反应比较了不同F/TiO2样品和商业P25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同时,通过选用不同捕获剂,研究了F/TiO2和P25样品在甲基橙降解反应中的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掺杂 二氧化钛 光催化 (001)晶面 甲基橙
下载PDF
不同胺/铵阳离子在高岭石(001)面吸附的密度泛函计算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军 闵凡飞 +1 位作者 刘令云 彭陈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15-3121,共7页
为探索阳离子胺盐和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理,构建了CH6N+(伯胺阳离子)、C_2H_8N^+(仲胺阳离子)、C3H10N+(叔胺阳离子)及C4H12N+(季铵阳离子)4种不同胺/铵阳离子构型,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种阳离子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进行模拟... 为探索阳离子胺盐和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理,构建了CH6N+(伯胺阳离子)、C_2H_8N^+(仲胺阳离子)、C3H10N+(叔胺阳离子)及C4H12N+(季铵阳离子)4种不同胺/铵阳离子构型,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种阳离子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4种阳离子CH6N+,C_2H_8N^+,C3H10N+及C4H12N+在高岭石(001)面都能发生稳定吸附,其较为稳定构型的吸附能分别-125.385,-126.154,-128.654和-109.711 k J/mol;但3种胺阳离子与季铵阳离子的吸附机理不同:胺阳离子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是静电引力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季铵阳离子则只通过静电引力作用与高岭石(001)面发生吸附。静电引力作用是导致不同胺/铵阳离子在高岭石(001)发生吸附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001)面 胺/铵阳离子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内生定殖研究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易有金 罗坤 +1 位作者 罗宽 刘二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用浸种、浸根、淋根、伤茎、伤叶和喷雾等接种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入侵烟草植株的途径,发现该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寄主植物;取接种植株的茎部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在烟草的微管束和细胞内定殖。生长特性研... 用浸种、浸根、淋根、伤茎、伤叶和喷雾等接种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入侵烟草植株的途径,发现该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寄主植物;取接种植株的茎部组织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该菌株在烟草的微管束和细胞内定殖。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pH为7.5,最适生长温度为30℃,48~96h内处于稳定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001 内生定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Si(001)衬底上闪锌矿ZnO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詹华瀚 黄斌旺 +3 位作者 吴雅苹 陈晓航 李书平 康俊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室温下于Si(001)表面上生长ZnO材料。实验发现:样品为闪锌矿和六角结构的ZnO混合多晶薄膜,其表面分布着一系列具一定取向的近似长方形的纳米台柱结构。在不同参数的高温退火后,这些梯形台柱将变小,形成梯形纳米环,... 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室温下于Si(001)表面上生长ZnO材料。实验发现:样品为闪锌矿和六角结构的ZnO混合多晶薄膜,其表面分布着一系列具一定取向的近似长方形的纳米台柱结构。在不同参数的高温退火后,这些梯形台柱将变小,形成梯形纳米环,或分解为较小的纳米柱及其团簇结构等。分析表明:ZnO混合多晶薄膜的形成,以及表面纳米台柱的演变,与Si(001)衬底、较低温的生长温度及热效应等因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结构 氧化锌 分子束外延生长 硅(001)
下载PDF
烟草内生细菌B-001菌株5 L发酵罐最佳发酵条件 被引量:6
12
作者 易有金 罗坤 +2 位作者 柏连阳 刘二明 罗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750,共4页
烟草内生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在田间连续4年防治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发酵水平,节省发酵成本,使其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通过正交优化试验L9(3^4)确定其5L发酵罐装液量为3L,最佳发酵条件:通气量100... 烟草内生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在田间连续4年防治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发酵水平,节省发酵成本,使其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通过正交优化试验L9(3^4)确定其5L发酵罐装液量为3L,最佳发酵条件:通气量100L/h,转速220r/min,温度30℃,起始pH8.0,发酵时间6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内生拮抗菌B-001 5 L发酵罐 最佳发酵条件
下载PDF
具有高活性(001)晶面的Cr-TiO_2微球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霞 高碧芬 +2 位作者 万建风 林碧洲 陈亦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60,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裸露率(001)晶面的锐钛矿相Cr掺杂TiO2(Cr-TiO2)微球,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的Cr元素以Cr3+...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裸露率(001)晶面的锐钛矿相Cr掺杂TiO2(Cr-TiO2)微球,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的Cr元素以Cr3+离子和CrO3团簇2种形式存在,Cr3+离子进入TiO2晶格,形成Cr3+→Ti4+电荷转移跃迁,Cr-TiO2在可见光区具有强烈吸收.少量的Cr掺杂有利于形成平整的高活性(001)晶面.以可见光降解酸性红染料作为探针反应研究了Cr-TiO2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001)晶面的Cr-TiO2的催化效率明显优于普通的Cr-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晶面 铬掺杂二氧化钛 多相光催化 水热合成
下载PDF
KDP晶体(001)晶面纳米压痕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晓光 刘子源 +2 位作者 高航 郑桂林 郭东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9-1155,共7页
在KDP晶体(001)晶面上进行了四种压头(即:维氏压头、玻氏压头、圆锥压头、球形压头)的纳米压痕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完全加载时四种压头与KDP晶体接触位置存在不同程度应力集中。当载荷在0-8 m N范围内时,其与等效应力影响深... 在KDP晶体(001)晶面上进行了四种压头(即:维氏压头、玻氏压头、圆锥压头、球形压头)的纳米压痕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完全加载时四种压头与KDP晶体接触位置存在不同程度应力集中。当载荷在0-8 m N范围内时,其与等效应力影响深度呈近似线性递增关系。完全卸载时,残余应力分布深度为1.3-1.5μm。相同载荷条件下,各压头对应的塑性损伤层深度之间关系与等效应力影响深度之间关系一致。此外,通过纳米压痕实验验证了KDP晶体材料模型及相关参数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纳米压痕 (001)晶面 仿真研究
下载PDF
拮抗菌B-001抗菌蛋白产生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特性及其室内防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有金 罗坤 +1 位作者 罗宽 刘二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分离得到1株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菌B-001菌株.为确定其抗菌蛋白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用硫酸铵沉淀法从发酵液中提取抗菌蛋白质,测定其对烟草青枯病菌抗菌活性,确定产生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为BPY液体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 分离得到1株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菌B-001菌株.为确定其抗菌蛋白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用硫酸铵沉淀法从发酵液中提取抗菌蛋白质,测定其对烟草青枯病菌抗菌活性,确定产生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为BPY液体培养基,最佳发酵条件为pH7.0,30℃,装液量100 mL,200 r/min振荡培养96 h;抗菌蛋白在pH5.0,pH8.0时抑菌活性仍分别保持90%,96%;pH6.0,pH7.0时抑菌活性仍保持不变;对酸、碱稳定;经40~100℃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有一定的耐受性.在温室内,抗菌蛋白粗提液对烟草青枯病可取得83.8%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B-001 最佳发酵条件 抗菌蛋白 特性 室内防效
下载PDF
微乳溶剂热法制备暴露{001}晶面的纳米TiO_(2)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会娥 于磊 +2 位作者 田关锋 马玉笛 陈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7,共8页
以NH_(4)F为形貌控制剂,通过微乳溶剂热法制备暴露{001}晶面的纳米TiO_(2)。以环己烷为油相,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配制微乳液,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0∶1。通过改变n(F/Ti)(F... 以NH_(4)F为形貌控制剂,通过微乳溶剂热法制备暴露{001}晶面的纳米TiO_(2)。以环己烷为油相,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配制微乳液,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0∶1。通过改变n(F/Ti)(F与Ti的物质的量比)以及溶剂热反应的时间,探究制备高活性{001}晶面TiO_(2)的最佳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取的纳米TiO_(2)光催化剂进行表征。通过在紫外光下降解40 mg/L的甲基橙溶液,考察制备的TiO_(2)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Ti配比为0.25、溶剂热反应42 h条件下所制取TiO_(2)的光催化活性最高;紫外光照降解反应1 h后,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3.6%;与焙烧获取的锐钛矿TiO_(2)相比,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TiO_(2) 光催化剂 溶剂热 {001}晶面
下载PDF
Pt原子在γ-Al_2O_3(001)表面的吸附及迁移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淑娟 邵鑫 +2 位作者 崔守鑫 赵建伟 周成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6-1822,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Pt原子与γ-Al2O3(001)面的相互作用及迁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可能吸附位及吸附构型的松弛和变形现象,吸附能和迁移能垒的计算结果表明:Pt团簇能够稳定吸附在该表面.Pt原子在表面O位的吸附能明显较高,这主要是由Pt向基底O原子转移了电子所致.电荷布居分析表明,Pt原子显电正性,Pt和Al原子之间存在排斥作用,导致与Al原子产生较弱相互作用.计算的平均吸附能大小依赖于Pt团簇的大小和形状,总体趋势是随着Pt原子数增多,吸附能降低.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迁移过程所需克服的迁移能垒最高值为0.51eV.随着吸附的Pt原子数增多,更倾向于形成Pt团簇.因此,Pt原子在γ-Al2O3(001)表面的吸附演变不可能形成光滑、均匀平铺的吸附构型,而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γ-Al2O3(001)表面 Pt原子 吸附能 迁移
下载PDF
CO在α-U(001)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赣 罗文华 陈虎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8-1384,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计算了CO在α-U(001)表面的吸附、解离和扩散.结果表明:CO分子以CU3OU2构型化学吸附在α-U(001)表面,吸附能为1.78-1.99eV;吸附后表层U原子向上迁移,伴随着褶皱的产生;CO分子与表面U原子的相互作用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计算了CO在α-U(001)表面的吸附、解离和扩散.结果表明:CO分子以CU3OU2构型化学吸附在α-U(001)表面,吸附能为1.78-1.99eV;吸附后表层U原子向上迁移,伴随着褶皱的产生;CO分子与表面U原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U原子的电子向CO分子最低空轨道2π*转移,以及CO2π*/5σ/1π-U6d轨道间杂化而生成新的化学键;CO解离吸附较分子吸附在能量上更为有利,h1(C)+h2(O)和h1(C)+h1(O)(h:空位)解离态吸附能分别为2.71和3.08eV;近邻三重穴位之间C、O原子的扩散能垒分别为0.57和0.14eV,预示O原子较C原子更易在U(001)表面扩散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α-U(001)表面 CO 吸附
下载PDF
闪锌矿GaN(001)表面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端俊 冯夏 +1 位作者 朱梓忠 康俊勇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97-1400,共4页
采用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方法 ,计算了闪锌矿结构的 Ga N(0 0 1) (1× 1)干净表面的电子结构 .分析了得到的各原子分态密度、面电荷密度分布以及表面能带结构等性质 ,比较了 Ga N(0 0 1)的 Ga端表面和 N端表面两种情况 .结果显... 采用混合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方法 ,计算了闪锌矿结构的 Ga N(0 0 1) (1× 1)干净表面的电子结构 .分析了得到的各原子分态密度、面电荷密度分布以及表面能带结构等性质 ,比较了 Ga N(0 0 1)的 Ga端表面和 N端表面两种情况 .结果显示 ,闪锌矿 Ga N(0 0 1)的 Ga端表面比 N端表面更稳定 ,这两种 (1× 1)表面都是金属特性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GaN(001) 闪锌矿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结构和电子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新新 宓一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总能计算结果表明,顶位结构总能最低,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在顶位、桥...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总能计算结果表明,顶位结构总能最低,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在顶位、桥位和谷位三个吸附结构中,C和Cu原子之间的距离dC-Cu分别为0.1868、0.1975和0.2231nm,对应的CO分子键长为0.1154、0.1165和0.1175nm.计算了CO分子的态密度(DOS).结果表明,衬底与分子的作用主要是分子和金属轨道的杂化.在吸附过程中,电荷主要从碳原子的s轨道向p轨道转移.在顶位、桥位和谷位吸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内电荷的转移量分别为0.45e、0.54e和0.55e.衬底向吸附分子的电荷转移量不大,CO吸附分子层为一绝缘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01) CO吸附单层 原子结构 态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