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tronomic background of global huge earthquakes at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1
作者 Hu Hui Su You-Ji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423-432,616,共11页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major earthquakes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worldwid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astronomical factors on earthquakes,in this study,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correlation i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major earthquakes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worldwid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astronomical factors on earthquakes,in this study,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of correlation i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effects of astronomical factors,such as solar activity,Earth’s rotation,lunar declination angle,celestial tidal force,and other phenomena on M≥8 global earthquak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With regard to solar activity,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11-year and century cycles of solar activit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Earth’s rotation is not obvious in this work and previous works;in contrast,the valley period of the solar activity century cycle may be an important astronomical factor leading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lobal earthquak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This topic warrant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8.0 earthquake astronomical factors solar activity Earth’s rotation lunar declination angle tidal force phenomena
下载PDF
The Bionic Anticipa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2
作者 Helmut Tributsch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5年第3期123-144,共22页
Afte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recent earthquake-tsunami event in South Asia, reports appear about the mysterious ability of animals to anticipate and to escape the impending danger. This is an opportunity... Afte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recent earthquake-tsunami event in South Asia, reports appear about the mysterious ability of animals to anticipate and to escape the impending danger. This is an opportunity to recall the long history of this phenomenon in the tradition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o evaluate Chinese efforts, 30-40 years ago, to use this phenomenon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to judge its state of acceptance in modem science. An effort is made to introduce this phenomenon as a research field of modem bionics. The timing is favorable since, increasingly, infrared thermal anomalies, monitored from satellite, suggesting litho-atmospheric processes, are found to precede earthquakes. They were unexpected by seismologists and are here suggested to essentially reflect the energy conversion patterns responsible for the signals monitored by animals. The aim is to learn from animals in the long term how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tter be anticipated, and how simple technical warning systems can be developed. Some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One 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energy release prior to the main earthquake disaster resulting in "macro-anomaly" precursors, another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n animal senses. The role of non-linear cooperative phenomena including tsunamitype waves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disaster anticipation animal sensory systems EARTHQUAKES TSUNAMI cooperative phenomena thermal anomalies
下载PDF
朱熹“理”思想的天文考古学研究
3
作者 陈永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思想的合法性提供了形而下的证据。天时运行的稳定性构成了“理”存在的恒常性,这为“理”思想最终确立提供了理论铺垫。同时,两宋天文学在阴阳中由“向天乞食”到“向天乞生”思维的转变,这也为朱子理学由“天道论”向“性理论”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天理”问题上朱熹认为从天道到性理,“道”是基础,“理”是具体的发展样态,进而发展为气、器等形而下之物。在这个维度中,他的理学体系凸显着形而下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观象授时 朱熹 天文考古学
下载PDF
Uncommon and Impact-Suspicious Geologic Phenomena across Jordan and Adjacent Areas, Arabian Plate
4
作者 Werner Schneider Elias Salameh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4年第12期680-717,共38页
For the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Jebel Waqf as Suwwan (JWS) Impact Crater, Jordan pushed the authors to consequently focusing on other unusual geologic phenomena such as circular/oval structures (some of “crypto-vol... For the 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Jebel Waqf as Suwwan (JWS) Impact Crater, Jordan pushed the authors to consequently focusing on other unusual geologic phenomena such as circular/oval structures (some of “crypto-volcanic” origin), disharmonic folding, horizontal stylolites, and a broad stripe of?Sanidine-Hornfels-Facies, all of them hosted in Upper Cretaceous/Paleogene carbonate rocks exposed across Jordan and adjacent areas. Shatter cones are the most useful tools during field work in the realm of circular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geologic data of JWS Impact Structure hitherto available, the cooling process of melted Lower Cretaceous Kurnub-Sandstone could be verified by microscopically identified SiO2-modifications between the melting point (1714°C) and low tempera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ffield 500 tons explosion tests [20] and with the Ries Impact Crater, Germany, excavation and vaporization processes of target rocks demand drilling between Central Uplift and Inner Ring of the JWS Impact Structure (“Chert-Carbonate-Impact-Chess Game”). In a scenario: “Impacting meets Plate Tectonics”, phenomena like disharmonic folding, horizontal stylolites, and an abundance of circular/oval structures of high diameter variation through northwest Jordan are discussed under aspects of gravitational gliding, effects of seismic surface waves (Love-), transpressional structures related to Jordan Rift-Tectonics, and possible impact processes of unknown number occurred on the Arabian Plate in southeastern direction with northwest-directed impulse. The so-called “Mottled Zone” of Jordan and Palestine owning a high number (~100) of mineral neoformations with formation temperatures up to ~1120°C(pseudo-wollastonite = β-CaSiO3), is to be interpreted as of “Sanidine-Hornfels-Impact Facies” under ricochet conditions along an “Avenue of Ricochet-Impact-Thermo-Cataclysm”. Marble-related travertines represent a low temperature facies of the impact event. The temporal projection of patterns like Rapid Climate Change (RCC), astrophysical data [Hoyle’s Comet: 47], acid events in ice-cores, tektite fall, Rise and Fall of Neolithic/Bronze Age Cultures, reveals an amazing “Ensemble” of coincidences among all of these parameters since the Middle/Upper Pleistocene boundary throughout Holocene. Ten short Interval Cases are discussed as being “Rare Event”- suspicious. Myths like the “Gilgamesch Epos” and “John’s Apocalypse” surprisingly provide realistic hints on impact events comparable with modern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s, which are: approach of extraterrestrial bodies, impact cratering, earthquakes and faulting, supercyclonic whirl-storms (wildfires), effects of hot ejecta, destruction of fauna, flora, and cities, long-lasting flooding, darkness caused by ashes and dust circulating in atm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sintwinter),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hints were handed down in myths of ~180 ethnic peoples around the globe. “High probability Cases” focus on impact events on ~9600 yr B.P and on ~6000 yr B.P. Other “Rare Events” may have possibly occurred about ~8000 yr B.P. and on ~3200 yr. B.P. (all radiocarbon yr.cal.). Core-drilling in the pull-apart basins of the Jordan Rift System (Dead Sea, Lake Tiberias) as traps having possibly preserved volcanic and impact ejecta would be a challenging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Suspicious phenomena RICOCHET IMPACT Impact-Related SiO2-Modifications Sanidine-Hornfels-Impact Facies Rapid Climate Change Holocene Hoyle’s Comet Rise and Fall of Neolithic/Bronze Age Cultures Coincidence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Evidence JORDAN
下载PDF
论隋炀帝之“好祥瑞”与“信邪道”
5
作者 王永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7-128,共22页
隋炀帝“好祥瑞”,继位之后即汇集隋文帝之灵异,以示倡导,自述祥瑞,符应纷呈;以天文玄象缘饰军政决策,袁充等术士化朝臣“预知”其军政意向,“假托星象,奖成帝意”;对“忠鲠”进谏之术艺人物,则加以排斥。隋炀帝“专信邪道”,其夺嫡继... 隋炀帝“好祥瑞”,继位之后即汇集隋文帝之灵异,以示倡导,自述祥瑞,符应纷呈;以天文玄象缘饰军政决策,袁充等术士化朝臣“预知”其军政意向,“假托星象,奖成帝意”;对“忠鲠”进谏之术艺人物,则加以排斥。隋炀帝“专信邪道”,其夺嫡继嗣与打压关陇权贵,无不利用相术、阴阳占卜、蛊惑诅咒、图谶谣言等巫筮术数以运作其事;隋炀帝迷信道术,豢养道土以炼金丹,寻求长生不死。隋炀帝如此,与其深受家族尚巫门风、相关社会风尚之熏染,特别是承继隋文帝“雅信符瑞”之政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 祥瑞 邪道 术数 天象
下载PDF
文化解码与价值重估——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志异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立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将奇异现象纳入文学书写的长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影响广泛。无论奇异的物象、人的异禀,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与人间发生关联的鬼魂,它们通过对“天道”“义理”“因果”等中国文化隐形结构的文学性激活,建构起自足的世界... 20世纪90年代,将奇异现象纳入文学书写的长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影响广泛。无论奇异的物象、人的异禀,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与人间发生关联的鬼魂,它们通过对“天道”“义理”“因果”等中国文化隐形结构的文学性激活,建构起自足的世界。在以物观世的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精神诉求、因果循环的历史观念以及虚妄世情的摹写等方面,90年代长篇小说体现出与传统叙事资源的深层次关联。同时,这一现象与传统文化勃兴的时代氛围、民间文化的深层滋养以及多元语境下文学的本体性回归有密切关联。从审美角度来看,志异叙事固然对扩展小说的表现领域大有裨益,但也提醒我们注意甄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警惕消费语境下“为奇异而奇异”的书写现象和对传统文化的狭隘性处理。只有深入发掘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创作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 志异叙事 传统文化 奇异物象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管控探析
7
作者 钱丽源 赵思琦 +1 位作者 Janeth Alexandra Morales Gonzalez 杨锐 《园林》 2023年第10期39-47,共9页
当前全球国家公园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便是极端自然灾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家公园管理部门针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积极进行管控模式革新的同时,各国国家公园相关管理部门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积极科学... 当前全球国家公园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便是极端自然灾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家公园管理部门针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积极进行管控模式革新的同时,各国国家公园相关管理部门对“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积极科学价值仍尚未达成共识,管控守则与策略均处于探索阶段。在概念阐释基础上,梳理“灾害”类自然现象的科学定义;再解析如何通过管控定位、管控人员、管控策略,在全球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先锋案例的具体实践;最终聚焦于明确中国国家公园在应对“灾害”类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经济平衡、科研建设、原住民培育、国际联防4方面存在的真实困境,并探析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为人类提供颠覆性体验和学习自然的可行性,进而指导中国国家公园管控模式的完善,为中国甚至是全球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革新提供牢固的实践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灾害”类自然现象 先锋管控 传统模式革新 访客规则 原住民培育
下载PDF
黑龙江省漠河县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方式与认知结果 被引量:29
8
作者 云雅如 方修琦 +1 位作者 田青 张学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5-749,共5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漠河县气象站点1960—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气候变化的方式与特征,以及认知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生活活动、生产活动和观察自然现象是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 以中国东北地区漠河县气象站点1960—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气候变化的方式与特征,以及认知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生活活动、生产活动和观察自然现象是漠河县乡村人群感知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其中人群对生活活动的敏感度最高;基于上述感知渠道。乡村人群形成了对当地过去50a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极端天气现象和四季持续时间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群 气候变化 感知 认知
下载PDF
±500kV葛南线和宜华线可听噪声频谱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9
作者 路遥 齐晓曼 +3 位作者 张广洲 万保权 张泽平 倪园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54-2759,共6页
与交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不同,直流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的频谱范围很宽,且没有突出的分量。研究直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特性,对于预测后续建设的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相同电压等级、不同导线型式的直流线路附... 与交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不同,直流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的频谱范围很宽,且没有突出的分量。研究直流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特性,对于预测后续建设的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对相同电压等级、不同导线型式的直流线路附近的可听噪声进行了测量并给出了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频谱特性;分析了各种常见自然天气条件对输电线路附近可听噪声频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导线型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可听噪声有较大区别,目前运行的±500 kV线路的可听噪声均低于0类区域的限值;风噪声主要影响噪声测量结果的低频部分;夏日白天昆虫的叫声主要影响高频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线路 可听噪声 频谱特性 影响因素 风噪声 自然天气
下载PDF
自然现象的实时仿真 被引量:28
10
作者 尹勇 金一丞 +1 位作者 任鸿翔 张秀凤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217-1219,共3页
雨、雪、闪电等自然现象因其具有不规则性、动态性和随机性,很难在仿真系统中用FBM方法和L-系统方法实现对它们的实时仿真。作者将粒子系统成功地应用于航海仿真系统中的雨、雪等自然现象的仿真,实现了雨、雪的动态实时仿真。
关键词 自然现象 实时仿真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国语》所载武王伐纣天象及其年代与日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江晓原 钮卫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53-365,共13页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代殷时天象,是天文历史年代学上罕见的珍贵文献。历代学者对解读这段文献都感困难。该文采用国际天文学界最权威的行星星历表数据库及计算、演示软件,对这一文献中的每一项天象都进行了全...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代殷时天象,是天文历史年代学上罕见的珍贵文献。历代学者对解读这段文献都感困难。该文采用国际天文学界最权威的行星星历表数据库及计算、演示软件,对这一文献中的每一项天象都进行了全面计算、检验和演示,并结合《尚书·武成》、《逸周书·世俘》、利篮铭文、《淮南子·兵略训》、《荀子·儒效》等有关记载,从而表明: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之一系列武王伐纣天象,实际上是武王伐纣过程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天象实录,它们可以与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逐一对应吻合。这一发现,对于确定武王伐纣之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天文历史年代学极具典型意义的个案之一。由此我们重现了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表,并确定牧野之战的日期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武王伐纣 天象 年代学 日程
下载PDF
虚拟作战空间环境及其数据描述与交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千里 陆筱霞 +2 位作者 徐华勋 李思昆 曾亮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1-146,共6页
虚拟作战空间环境(又称数字化作战空间环境)是重点研究对战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海洋和太空环境现象变化规律和效应的建模与表现及其数字化产品制作的新技术领域。简述了作战空间环境的概念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虚拟作战空间环境的概念及... 虚拟作战空间环境(又称数字化作战空间环境)是重点研究对战争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海洋和太空环境现象变化规律和效应的建模与表现及其数字化产品制作的新技术领域。简述了作战空间环境的概念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虚拟作战空间环境的概念及其技术挑战;探讨了SEDRIS(综合环境数据描述与交换标准)在构建虚拟作战空间环境中的应用问题;以气象要素为例,阐述了基于SEDRIS标准对自然现象要素进行建模、仿真与可视化,以及自然现象要素与三维战场场景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作战空间环境 SEDRIS 自然现象要素 建模与仿真 可视化
下载PDF
北京西山的冰缘期和更新世自然环境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旭东 严富华 金增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根据已发现的若干古冰缘现象,北京西山可以划分为6次更新世冰缘期。在冰缘期期间,地表气温比现今低12—15℃;冬季固体降水量比现今大;多年冻土深度达-3—20m以上;自然环境为稀树草原或冻原。中国东部冰缘区南界达38°N。
关键词 冰缘 更新世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双层弹簧模型驱动的植物叶片运动模拟(英文)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声链 赵春江 +1 位作者 郭新宇 李长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383-4388,共6页
提出了一种交互式的植物叶片运动(特别是卷曲和萎蔫)模拟方法。该方法用一个三维骨架结构表示叶片的边缘轮廓,并通过细分的方法生成叶片的网格曲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层次化弹簧构成的双层质点-弹簧系统,该弹簧系统被用来控制叶... 提出了一种交互式的植物叶片运动(特别是卷曲和萎蔫)模拟方法。该方法用一个三维骨架结构表示叶片的边缘轮廓,并通过细分的方法生成叶片的网格曲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层次化弹簧构成的双层质点-弹簧系统,该弹簧系统被用来控制叶片的运动,叶片的卷曲通过收缩上层弹簧来实现,而叶片的萎蔫或展开则通过释放弹簧来驱动。通过提供的交互式界面,用户能够交互地控制该弹簧系统的运动,从而生成各种叶片的运动动画。这种方法已被用来交互地模拟番茄叶片的卷曲过程和黄瓜叶片的萎蔫过程,模拟结果较好地重现了与真实情况相似的叶片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质点-弹簧模型 基于物理的建模 运动模拟 自然现象模拟
下载PDF
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国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5,共5页
汉长安城的营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城建规划思想不仅有对秦代宫殿的利用问题 ,也有取法天象的模式 ,北墙和南墙的曲折包含了对“北斗”及“南斗”文化思想的认识。在汉武帝大规模营建时期 ,由于城建思想的变化 ,使得汉城的布局模式发... 汉长安城的营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城建规划思想不仅有对秦代宫殿的利用问题 ,也有取法天象的模式 ,北墙和南墙的曲折包含了对“北斗”及“南斗”文化思想的认识。在汉武帝大规模营建时期 ,由于城建思想的变化 ,使得汉城的布局模式发生了巨变。王莽时期受“复古”思想的影响 ,汉长安城南郊进入大规模修建礼制建筑的阶段。自始至终 ,城建规划思想一方面主要来自古礼 ,主要是周礼的影响 ;另一方面主要和阴阳五行天文术数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城 规划思想 天象 汉代 城市布局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天文学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5-557,共3页
许多天文因素对某些自然灾害有一定的调制和触发作用 ,深入开展天文因素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研究 ,对认识自然灾害现象和提高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天文学与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
关键词 天文因素 自然灾害 相关研究
下载PDF
基于抽象的自然视频纹理合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文华 陈渊龙 +2 位作者 陈乔 徐丹 普园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413-419,共7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非真实感绘制(NPR)抽象技术的自然场景视频纹理合成算法。系统基于色彩扩散、量化、边缘增强技术将视频帧图像处理为具有抽象艺术效果的图像。其次,对于具有艺术效果的视频纹理,通过相似度计算、子序列确定、视频帧的剖... 提出了一个基于非真实感绘制(NPR)抽象技术的自然场景视频纹理合成算法。系统基于色彩扩散、量化、边缘增强技术将视频帧图像处理为具有抽象艺术效果的图像。其次,对于具有艺术效果的视频纹理,通过相似度计算、子序列确定、视频帧的剖分与重组技术,消除了播放时视频帧与帧之间抖动和跳变的不连续性。最终获得具有抽象艺术效果的、可无限播放的自然视频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真实感绘制 自然场景 抽象 视频纹理合成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半拉格朗日的液体实时仿真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玲 齐越 赵沁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9-2431,共13页
近些年,在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中,自然现象的模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如何快速且逼真地模拟自然现象,是此类研究的目的.以液体表面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关于液体模拟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针对三维液体的复杂流体状态,提... 近些年,在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中,自然现象的模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如何快速且逼真地模拟自然现象,是此类研究的目的.以液体表面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关于液体模拟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针对三维液体的复杂流体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拉格朗日的液体实时仿真方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表面构建.该方法首先将Navier-Stokes方程离散化,并通过求解构造的Poisson方程得到每一时间步长的数值解,进而精确驱动粒子运动以构建真实液体表面;之后,利用液体表面追踪及Marching Cubes表面重建,生成了真实的液体表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不但在运算过程中遵循经典的流体力学方程,从而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并且运算速度快且能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在计算机游戏、电影制作以及医学等领域的仿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仿真 纳维 斯托克斯方程 半拉格朗日法 自然现象模拟 实时
下载PDF
融合生理因子的植物叶片表观建模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春江 苗腾 +1 位作者 郭新宇 陆声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7-608,共12页
植物叶片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生理过程和光学特性,使得在计算机上准确模拟叶片的表观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生理因子的植物叶片表观材质模型.首先考虑单双子叶植物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单N层板和双N层板抽象叶片内部结构;然后基于PR... 植物叶片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生理过程和光学特性,使得在计算机上准确模拟叶片的表观十分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生理因子的植物叶片表观材质模型.首先考虑单双子叶植物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单N层板和双N层板抽象叶片内部结构;然后基于PROSEPCT模型推导得到叶片材质模型的漫反射和透射项,并采用CookTorrance模型作为高光反射项,形成BRDF+BTDF形式的参数化材质模型;最后采用一种叶色变化算法将模型扩展为时间-空间变化的叶片参数化材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通过控制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片结构参数等生理因子来实时地调整叶片的表观,实现空间变化、时间变化的叶片老化模拟,具有较好的真实感效果和绘制速度,能够满足实时交互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现象模拟 叶片表观建模 真实感绘制 叶片散射模型
下载PDF
自然生境及其仿生学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云虹 任露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6-1756,共11页
生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保证,亦如生物模本、生活模本一样的重要仿生资源。模仿生境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和自然生态中蕴含的神奇奥秘及优良的资源管理体系,真正做到资源与能源可续、人文与生境交融的回归... 生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人类发展的基本保证,亦如生物模本、生活模本一样的重要仿生资源。模仿生境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和自然生态中蕴含的神奇奥秘及优良的资源管理体系,真正做到资源与能源可续、人文与生境交融的回归自然设计,将会成为仿生学原始创新的新领域。本文揭示了不同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规律,探索了生命与非生命有机交融的大自然的运行机制,并将其作为模本进行生境仿生设计,必将发明创造出更多满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工程环境绿色可续发展的仿生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自然环境 自然现象 自然生态 生境仿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