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的表述问题 |
于全有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1
|
|
2
|
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灾难心理学视角的回顾与展望 |
安媛媛
伍新春
陈杰灵
林崇德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3
|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影响 |
戴超武
李春玲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4
|
“9·11”事件以来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其影响 |
赵良英
沈田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5
|
“9·11”事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张存禄
黄培清
|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6
|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血液救援 |
雷二庆
|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
2002 |
21
|
|
7
|
“9·11”数字档案馆对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数字记忆构建的启示 |
龙珊珊
蔡娜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8
|
1970-2013年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特征分析——兼论“9·11”事件前后时段比较 |
张将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9
|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战略对南亚安全格局的影响 |
张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0
|
《纽约时报》9·11事件“讣闻报道”及其启示 |
胡亚平
龙潭
|
《新闻记者》
CSSCI
|
2004 |
4
|
|
11
|
“9·11”事件前后美国与中亚的关系:变化与挑战 |
潘光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2
|
“9·11事件”与中美关系 |
袁鹏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3
|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
姬虹
|
《国际论坛》
|
2002 |
6
|
|
14
|
政治修辞情景的一般特征——兼以9·11事件为例 |
刘文科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5
|
美国学术界关于“9·11”事件后中美关系的研究 |
陶季邑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从“9·11”事件灾难新闻报道看中美媒介生态的差异 |
黄昆仑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17
|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情报信息体系的重建 |
左吴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2006 |
9
|
|
18
|
“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及走向 |
李景治
|
《国际论坛》
|
2001 |
6
|
|
19
|
国际社会思潮与“9·11事件” |
杨明杰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20
|
“9·11”事件与东北亚地区间的大国关系 |
高 科
|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