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4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萌芽·深化·凋敝:厄瓜多尔“‘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兴衰的政治叙事
1
作者 王绍源 王子寒 任宇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6,共8页
2007年以来,拉斐尔·科雷亚领导的左翼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聚焦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思想,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厄瓜多尔特色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理念。作为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美好生活’社会主... 2007年以来,拉斐尔·科雷亚领导的左翼政党“主权祖国联盟运动”聚焦本土印第安的传统思想,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厄瓜多尔特色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理念。作为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美好生活’社会主义”不仅是厄瓜多尔寻求新自由主义替代模式的理论方案,而且也是科雷亚政府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探索。通过考察科雷亚三届政府(2007-2017)对“‘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可以呈现出“‘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的“萌芽-深化-凋敝”发展脉络。厄瓜多尔“‘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全景展现对于全面理解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模式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社会主义” 21世纪社会主义 厄瓜多尔 科雷亚
下载PDF
人类美好生活: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追求目标
2
作者 杨豹 李雅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人类美好生活是人类在双重世界实践中构建自我生活的美好设想,是人类社会中的必然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以人类美好生活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与公民三个层次服务于中国... 人类美好生活是人类在双重世界实践中构建自我生活的美好设想,是人类社会中的必然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以人类美好生活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与公民三个层次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人类美好生活作为共同追求目标,从而成为构建两者之间内在相通的重要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美好生活 全人类共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研究
3
作者 翟美丞 《新丝路》 2024年第31期0031-0033,共3页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美好生活有紧密的内在...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美好生活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内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提供主流引导、目标导向和路径遵循。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主体创造性
下载PDF
列宁论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道路
4
作者 谢媛 张卫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4,共9页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寄生的、腐朽的本性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只有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生活,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使被剥削与贫困成为全世界劳动者的普遍生活状态。社会主义通过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形式,使劳动摆脱资本压迫...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寄生的、腐朽的本性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只有半饥半饱、乞丐一般的生活,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使被剥削与贫困成为全世界劳动者的普遍生活状态。社会主义通过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形式,使劳动摆脱资本压迫,为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提供制度支撑、物质条件和政治保障。列宁强调,只有经过社会主义阶段,人类最终才能进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自由和真正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完全的共产主义”理想生活状态。新时代重温列宁关于美好生活道路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并从中汲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思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美好生活 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好生活建设的逻辑进路
5
作者 周芷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新时代,进行美好生活建设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前置性条件。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好生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新时代,进行美好生活建设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前置性条件。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好生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突出表征。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美好生活存有意涵融汇之处,这为确立美好生活建设的价值规导提供前提。以价值共识筑牢共同信念、以价值品格内驱生活实践、以价值评价统合生活理念将开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好生活建设的鲜活意义。最后,通过进一步疏解“小我”与“大我”之异、“理想”与“现实”之距、“外铄”与“内生”之争等价值缠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将能推进美好生活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好生活建设 日常生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方法论为中心
6
作者 那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40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可以分别用“生产型社会”与“生活型社会”加以概括。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处于从生产型社会转向生活型社会的过程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 40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可以分别用“生产型社会”与“生活型社会”加以概括。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有差异的,评估方法也有所不同。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处于从生产型社会转向生活型社会的过程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成为双螺旋,形塑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的生活方式研究应从马克思社会理论、美好生活论和中国新发展现实相结合的视域,宏观上将“生产-生活”整体论和“中国为方法”作为美好生活论的基本面向,中观上将“生活者为方法”转换为“家作为方法”和“己作为方法”,从而实现生活方式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中国为方法 生活者为方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7
作者 王前军 张雨淅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意蕴
下载PDF
面向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批判视角下“需要”的解放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萍 《长白学刊》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美好生活是人民的共同期待,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首先要满足人民更为全面而丰富的需要即美好生活需要,这与马克思需要观的理论旨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需要”范畴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人的解放密切相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批判中对... 美好生活是人民的共同期待,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首先要满足人民更为全面而丰富的需要即美好生活需要,这与马克思需要观的理论旨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需要”范畴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人的解放密切相关。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批判中对人的需要问题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对国民经济学中“需要的抽象化”的批判、对剩余价值生产中“需要的强制化”的批判、对资本逻辑操控下“需要的工具化”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人的需要被资本所“胁迫”,只有实现需要的解放与人的解放,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批判视角下对“需要”的分析和对“需要”解放的相关论证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实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社会主义生产与发展都要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予美好生活新时代内涵,同时,社会主义应对资本采取辩证的态度,警惕资本逻辑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马克思 资本主义批判 需要的解放
下载PDF
西方政治哲学视域下“国家概念”的历史型构及其反思性阐释——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好生活”的国家理论叙事
9
作者 亓光 王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0,共10页
“国家概念”的哲学解说任务艰巨,其历史理解的思考逻辑与政治哲学的型构理路存有相通之处。这种共通性的逻辑构建展现了西方政治哲学范畴中将“美好生活”融入对国家的理解,即从西方政治哲学对美好生活的初始描绘与抽象写照中明确作为... “国家概念”的哲学解说任务艰巨,其历史理解的思考逻辑与政治哲学的型构理路存有相通之处。这种共通性的逻辑构建展现了西方政治哲学范畴中将“美好生活”融入对国家的理解,即从西方政治哲学对美好生活的初始描绘与抽象写照中明确作为“美好生活”的政治哲学叙事的“国家概念”。然而,此种叙事逻辑难以在实践中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表达。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西方伦理叙事主线不同,它从经济视角对“国家概念”进行继承反思与批判发展,提出对美好生活的国家理论叙事予以科学证成,深刻重勘“国家概念”的美好生活本质,在剖析国家本质的同时,同构社会主义中国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切实达成了美好生活的国家理论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国家概念” 美好生活 理想政治生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美好生活创造的体育维度
10
作者 向东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102,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现实的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场域中指导人们自由地从事美好生活创造,其根本任务和价值旨趣是印证人的存在的地位、作用、意义。从本质上讲,人的生活需要、生命延续和生存发展是贯穿人的生命存在的现实基点,而通过...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现实的人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场域中指导人们自由地从事美好生活创造,其根本任务和价值旨趣是印证人的存在的地位、作用、意义。从本质上讲,人的生活需要、生命延续和生存发展是贯穿人的生命存在的现实基点,而通过体育表现人对自身生命的终极关怀则是人实现自我确证、否定、超越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人们体育意识的演化和衍生彰显了体育与人们美好生活创造的多维度动态关联和互动融合,因此突出了体育与美好生活相融对体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上讲,体育劳动不仅维持和确证了人自然生命的健康存在,而且能够增强和提高人对这个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解、认知和把握,更进一步通过体育劳动展现对美好生活的自由创造和无限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美好生活 自由创造 体育维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推进
11
作者 李莉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10-13,共4页
幸福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幸福观。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的真实写照,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得以充分实现的象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从... 幸福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幸福观。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的真实写照,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得以充分实现的象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从幸福观的本体论、途径论和目标论三个方面阐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现实阻碍和实现路径,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观 新时代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论底蕴、时代特征与建构路径——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考察
12
作者 黄思静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自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内蕴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底蕴,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自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内蕴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底蕴,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是衡量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准,更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解读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时代特征、探寻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建构的具体路径,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这些都对正确理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建构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理解美好生活的三个范畴
13
作者 肖倩颖 由安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4-38,51,共6页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力争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劳动、资本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三个核心范畴,对于在新时代探寻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引。...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出发,力争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劳动、资本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三个核心范畴,对于在新时代探寻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路径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引。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性,能够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本真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超越资本逻辑,摆脱本体安全的焦虑有助于提升个人幸福感和民族安全感,实现人的本真的生存领会,在自由生存中实现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理想展开的共产主义构想是人的自身生命以及社会价值得以确证的价值诉求和理想基础,有助于人们扬弃异化劳动,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在全面发展中提升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美好生活 劳动 资本 共产主义
下载PDF
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小芹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2,共13页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数字治理美好生活逻辑的新命题,重点揭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美好生活逻辑的实现机制。城市数字治理嵌入居民微观生活实践中,并通过改变居民个体进而改善群体生活模式和生活经验。成都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美好生活的逻辑转向,并通过五种机制逐步推动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即通过政策设计机制实现高品质宜居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助推机制实现全链条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全领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服务进阶机制健全全周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托底与提升机制实现全覆盖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折射出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通过技术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美好生活的建设,进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生活治理新模式,拓展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维度,同时为相关部门建设高品质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国 数字治理 美好生活 高品质生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叙事下的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琪 丁立群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旨趣。新时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好生活,是在新质生产力基础上逐渐摆脱生产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和世界资本裹挟的美好生活,是追求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全新进阶意味着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道路上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培养高科技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道路上任重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德林 周冬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我国当前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所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我国当前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所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基本方略,并做出了"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美丽中国"和"美好生活"作为党新时代的理想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中国 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生活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路探寻
17
作者 韩雪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1期22-25,共4页
通过生活化教育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以生活为价值旨归。现阶段,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大学生知行转化困难、家庭德育... 通过生活化教育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以生活为价值旨归。现阶段,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大学生知行转化困难、家庭德育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陷入困境。对此,应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多维度,探寻在生活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以提高培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 大学生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以“法律与生活”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青 《亚太教育》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要求加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的教学中整合教材内容,用“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四个关键词引领教学,对法律案例进行归纳和整合,重视培...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要求加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高中政治“法律与生活”的教学中整合教材内容,用“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四个关键词引领教学,对法律案例进行归纳和整合,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与生活 高中政治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脉络、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19
作者 王瑜 郭咔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 美好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热切追求和持续探索的目标。从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同时,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得到满足。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好生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石,以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为价值导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愿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从实践路径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根本立场;坚持“四个伟大”,把握总抓手;坚持“两个大局”,传递世界情怀,推动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同时携手各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发展脉络 价值取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景、需要及现实困境
20
作者 刘湘玲 陈湘 +3 位作者 李鹏融 王添闽 何哲 肖尧 《经济师》 2024年第5期24-25,27,共3页
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2022年7—8月,课题组对湖南省5所高校68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社会需要、家庭关系需要和个人物质需要;家庭经济困难... 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2022年7—8月,课题组对湖南省5所高校68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社会需要、家庭关系需要和个人物质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实现美好生活愿景信心不足,存在发展资源匮乏、内生动力不足、精神生活不足三大阻碍,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美好生活愿景及需要,可从精准多元资助、扶志与扶智教育、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美好生活愿景 美好生活需要 现实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