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巍 李诺亚方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中国文学批评标准有其独特范式,同时也处于有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文学批评的中国范式首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长期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占据着现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想略显黯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文艺创作 中国范式 文学批评标准 文学评价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批判性反思 体验性
下载PDF
“文学性”与文学批评美学范式的重建
2
作者 周海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文学性”不断成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热点话题,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当下文学批评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呈现出理论批评界对社会问题、学术问题、文学问题的重大关切。如何在新的文学批评范式下建构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依... “文学性”不断成为文学批评活动中的热点话题,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当下文学批评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呈现出理论批评界对社会问题、学术问题、文学问题的重大关切。如何在新的文学批评范式下建构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依然是讨论的焦点。从“重写文学史”到“文学性”问题的讨论,表现出因为文学性的缺失或非文学性因素的增强而引发的焦虑,与此同时,相关文学理论或批评方法诸如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等的引入,但往往出现与其问题讨论初衷不尽一致的现象。因此,在文学批评活动中,重建文学批评话语及其美学范式,是“文学性”问题讨论的重要目标,如何回到文学常识,在价值重构中重建文学性,是一个需要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文学批评 美学范式 价值重构
下载PDF
当代江苏文学批评的美学经验、范式衍变与艺术贡献研究
3
作者 刘成才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4-89,共16页
当代江苏文学批评不断推动着江苏文学创作,共同促进当代江苏文学的兴盛与繁荣。借助健全的文学制度形成的良好批评生态,当代江苏文学批评与创作良性互动,与思潮共生和促发,成为引领文学思潮的风向标,提供了独特的美学经验。从重人性人... 当代江苏文学批评不断推动着江苏文学创作,共同促进当代江苏文学的兴盛与繁荣。借助健全的文学制度形成的良好批评生态,当代江苏文学批评与创作良性互动,与思潮共生和促发,成为引领文学思潮的风向标,提供了独特的美学经验。从重人性人情的批评范式到重创作个性的批评范式再到重学理的批评范式,当代江苏文学批评在不同的范式衍变中形成多元发展、美学各异的批评新格局。当代江苏文学批评更以守正创新的批评风韵、强烈的文体自觉和鲜明的主体意识,为重构新时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做出了艺术贡献。当代江苏文学批评是江苏批评家介入生活、介入现实、介入社会的重要凭藉,也是讲述江苏故事、传达江苏经验、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机载体,更是文学批评社会建设行动力的重要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文学批评 美学经验 范式衍变 艺术贡献
下载PDF
如乐之和:《文心雕龙》的“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
4
作者 赵忠富 王聪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象喻 批评范式 以乐舞为喻
下载PDF
“《花间》范式”及其批评
5
作者 刘桂华 刘茜茜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花间》范式 批评标准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的批评经验与理论范式
6
作者 王雨晴 吴玉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兼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独特风格。延安鲁艺的迁移、国家整体文化政策的导向以及东北本土文艺创作的积累,使这一时期的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符合人民文艺本质属性和社会主...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兼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独特风格。延安鲁艺的迁移、国家整体文化政策的导向以及东北本土文艺创作的积累,使这一时期的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符合人民文艺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的理论范式,最终实现了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三者之间的共生发展。这为“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发展研究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理性的研究视角,亦为东北解放后近三十年的总体文艺风格提供了历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东北文艺 批评经验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分化与精进: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
7
作者 蒋昕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自问世以来就成为词人摹写的典范,词学史上对花间词的批评也一直是重点。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呈现出分化与精进的特点。新旧两派词学家论析花间词的思想基础、认识立场、评价角度都存在明显差... 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自问世以来就成为词人摹写的典范,词学史上对花间词的批评也一直是重点。晚清民国时期的花间词学批评呈现出分化与精进的特点。新旧两派词学家论析花间词的思想基础、认识立场、评价角度都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分化;但两派在认识温韦词轩轾、以“别调”的视角多层次发掘花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意涵等方面都锐意求进,对花间词艺术特质的把握和词史地位的论定较前代有很大推进,开创了《花间集》接受的全新面貌,是晚清民国时期词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集中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晚清民国 词学批评 温韦轩轾 花间别调”
下载PDF
范式转换与方法革新:文学伦理学批评二十年
8
作者 潘伍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22-131,156,共11页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创获,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范式转换与方法革新的重大意义。在范式上,文学伦理学批评重置了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域,对文学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价值做出了别具新意的原创性解释,将...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创获,在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范式转换与方法革新的重大意义。在范式上,文学伦理学批评重置了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域,对文学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价值做出了别具新意的原创性解释,将从宏观角度全方位全过程把握文学活动的总体规律与从微观角度细致深入地研究具体文本的内在意蕴结合起来,融历史主义的研究理念、现实主义的伦理关怀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指向于一体,连通了文学研究的本来、外来和未来。在方法上,文学伦理学批评立足扎实细致的文本分析,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分析文本的伦理意蕴和伦理意蕴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效力,探查深埋于故事情节之中的伦理线和伦理结,分析人物伦理行为与伦理身份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命运做出具有伦理意味的阐释,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推陈出新。在发展前景上,文学伦理学批评应与读者反应研究相结合,考察文本之于读者的伦理效力及读者在阅读接受中的实际所得,将对文本包含的伦理潜能的研究转变为读者受到的伦理教益的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既是研究方法又是价值范导,开放而有原则、包容而有底线,必将为建构具有当代性、世界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范式转换 方法革新 读者反应研究
下载PDF
百年鲁迅文学语言研究范式与批评实践
9
作者 李鑫宇 《湛江文学》 2024年第5期0020-0022,共3页
鲁迅文学语言的研究经历了百年的历程,研究者主要关注对鲁迅文学语言的表达范式、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鲁迅文学语言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文学语言的几种研究范式,就鲁迅文学语言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概述... 鲁迅文学语言的研究经历了百年的历程,研究者主要关注对鲁迅文学语言的表达范式、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鲁迅文学语言进行研究。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文学语言的几种研究范式,就鲁迅文学语言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概述,并从批判的角度分析了鲁迅文学语言研究范式革新的可能性,以期为推进鲁迅文学语言研究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语言 表达范式 研究范式 批评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女性主义范式:理论与操作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志勇 王懋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2,共5页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是当今西方修辞学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对女性主义文本进行评论,分析这类修辞是如何运作,揭示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并挑战女性主义支配意识形态。本文首先介绍该范式产生的背景,然后论述其理论基础,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是当今西方修辞学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对女性主义文本进行评论,分析这类修辞是如何运作,揭示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并挑战女性主义支配意识形态。本文首先介绍该范式产生的背景,然后论述其理论基础,最后讨论其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范式 修辞批评 理论 操作
下载PDF
20世纪古代散文批评范式的演变与反思 被引量:7
11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7,共7页
20世纪古代散文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这一时期古代散文批评范式演变的总结 ,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批评标准和方法模糊不清 。
关键词 散文 批评范式 批评标准 批评方法
下载PDF
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从批评话语分析到批评话语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田海龙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6期3-9,共7页
将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和社会学范式加以区分,进而聚焦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从批评话语分析到批评话语研究的发展和变化。在讨论批评话语分析精髓和洞见的基础上,阐述批评话语研究面对来自现实社会和各种理论的挑战所进行的创新努力,... 将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和社会学范式加以区分,进而聚焦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从批评话语分析到批评话语研究的发展和变化。在讨论批评话语分析精髓和洞见的基础上,阐述批评话语研究面对来自现实社会和各种理论的挑战所进行的创新努力,认为新一代的批评话语研究学者在继承第一代学者(如福勒)和第二代学者(如费尔克劳、范代克、沃达克等)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正在把语言学范式的话语研究从"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阶段推向一个新的"批评话语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研究 范式 理论
下载PDF
家具设计批评范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学彬 张亚池 孙光瑞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7期17-19,共3页
家具设计优劣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批评。笔者综合借鉴设计批评、建筑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理论及方法,研究家具设计批评的主体、客体和范式。本研究提出家具设计师、研究学者、艺术收藏家和使用消费群体可视为家具设计批评... 家具设计优劣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批评。笔者综合借鉴设计批评、建筑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理论及方法,研究家具设计批评的主体、客体和范式。本研究提出家具设计师、研究学者、艺术收藏家和使用消费群体可视为家具设计批评的主体,家具设计的作者、文本、行为则构成家具设计批评的客体;并确立了五种主要的家具设计批评范式:包括文化、社会、审美、经济和生态批评范式,以期促进家具设计批评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设计 设计批评 批评范式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略论 被引量:36
14
作者 邓志勇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是当今最流行的范式。该范式把人的语言看作戏剧并对其进行评论,试图解释为什么在某种场合下人们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本文探讨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及其运作。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性论哲学观、语言戏...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是当今最流行的范式。该范式把人的语言看作戏剧并对其进行评论,试图解释为什么在某种场合下人们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事。本文探讨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及其运作。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性论哲学观、语言戏剧性哲学观和修辞观。该范式的运作涉及“五位一体”和“同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批评 戏剧主义范式 理论基础 运作
下载PDF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文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6,共8页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 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体现在具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理论基础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上。在哲学人类学的视域中,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感觉和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在这一论域中展开的思考,使马克思对审美活动及其意义的阐释有了比西方古典美学更丰富也更深厚的人学内涵和历史内涵。马克思以批判异化劳动为指向的美学思想是其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也是其阐释文学艺术活动及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文学研究上的这一定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特有的社会/政治批判维度和文学价值观。马克思的文学批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 人类学 文学批评理论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论圣经研究的范式转移——从历史批评到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君 柳博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基督教圣经研究已经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而在最近的两个世纪之中,出现了两次引人注目的范式转移。第一次是18世纪末开始的历史批评,它不再坚持把圣经视为超越时间空间的至高圣书,唯一而无谬,而是将各个书卷视为多源头编纂而成,尤其是... 基督教圣经研究已经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而在最近的两个世纪之中,出现了两次引人注目的范式转移。第一次是18世纪末开始的历史批评,它不再坚持把圣经视为超越时间空间的至高圣书,唯一而无谬,而是将各个书卷视为多源头编纂而成,尤其是以五经考证为代表的德国高等批判学派。第二次是20世纪中期的文学转向,它将圣经看作自足的文本世界,不再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圣经叙述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对圣经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含义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研究 范式转移 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本事批评:中国古文论历史哲学批评范式探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殷学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36-840,共5页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重实际、不穷究、伦理政治化、诗性化以及历史意识缺失的特征论和形态论。本事批评在中国文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意义,为世界文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事 本事批评 历史批评 批评范式
下载PDF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以学术范式、方法、批评实践为切入点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8,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范式中介 理论枢纽 中国折叠 形式结构—意识形态批评
下载PDF
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建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本文以“索隐”、“考证”、“批评”三大红学流派为基点,探讨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转换的关系,在指出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对这门... 本文以“索隐”、“考证”、“批评”三大红学流派为基点,探讨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评范式转换的关系,在指出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对这门东方显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红学流派 舆论热点 批评范式 诠释过度
下载PDF
公共批评研究范式:大众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兼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慧 肖明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形成了精英主义、民粹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几种学术范式。这几种范式都存在一定的阐释有效性,但又各有其局限性。为此,依据学理与语境的双重要求,建构一种公共批评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很有必要。公共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形成了精英主义、民粹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几种学术范式。这几种范式都存在一定的阐释有效性,但又各有其局限性。为此,依据学理与语境的双重要求,建构一种公共批评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很有必要。公共批评研究范式是指一种以后形而上学为思想旨趣,以公共性为价值立场,坚持语境化和学理式的对大众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批评理论。它在避免原有范式缺点的同时,能有效地继承原有几种范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公共批评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