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代之文学”演变的美学根源探究
1
作者 杜冉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4-29,共6页
王国维提出的"一代之文学"的概念,为诸多学者所认同、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一代之文学"的演进方式为雅俗互动发展。但统观之,对雅俗互动发展的美学根源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一方面,基于读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文学语... 王国维提出的"一代之文学"的概念,为诸多学者所认同、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一代之文学"的演进方式为雅俗互动发展。但统观之,对雅俗互动发展的美学根源进行研究的成果尚少。一方面,基于读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文学的由俗到雅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文人雅士对文学审美形式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文学却并非只是"形式",文学须臾不得舍弃生命体验的传达,由此又推动了文学由雅到俗的演变。此即"一代之文学"演变的美学根源。此种探讨的意义对具体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而言,均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之文学” 雅俗交替 审美根源
下载PDF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与戏曲身份认同
2
作者 陈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戏曲理论对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命题的诠解主要有四种观点:倡新求变、殊流同源、天人交响以及命中定数。诠解行为本身是中国古代文艺社会学传统的延续与变革,更是戏曲自我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物。诠解的先验目的性要求对文学与社会关系... 戏曲理论对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命题的诠解主要有四种观点:倡新求变、殊流同源、天人交响以及命中定数。诠解行为本身是中国古代文艺社会学传统的延续与变革,更是戏曲自我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物。诠解的先验目的性要求对文学与社会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身份认同 “一代一代之文学”
下载PDF
去芜存菁,让网络文学为作文教学服务
3
作者 周倩 《学语文》 2011年第6期57-58,共2页
网络文学到底是“毒草”还是“福音”.我想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但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网络文学作为时代产物,它的兴起必然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文学自身发展要求的地方,这样才会吸引这么多读... 网络文学到底是“毒草”还是“福音”.我想应该具体作品具体分析,但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网络文学作为时代产物,它的兴起必然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文学自身发展要求的地方,这样才会吸引这么多读者与写手,包括我们的学生。于是。我开始思考网络写作与中学作文的关系。在网络文学或多或少影响着中学生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网络文学,将之去芜存菁.为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所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作文教学 网络文学 教学服务 “一代一代之文学” 历史发展规律 宋元戏曲 网络写作 中学生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与新诗的音乐性——基于对重建新诗传播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登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新诗 传播方式 “一代一代之文学” 大众传媒 音乐性 精神重建 科技条件 诗体重建
下载PDF
文献资料的艰辛汇集 别开生面的学术视野——读赵义山等著《明代小说寄生词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乃斌 《励耘学刊》 2014年第1期295-297,共3页
在近代学人的文学批评中,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其影响便延续了多年。近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解放和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囿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维定式,开始重视唐以后... 在近代学人的文学批评中,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其影响便延续了多年。近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解放和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再囿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维定式,开始重视唐以后之诗、宋以后之词及元以后之曲,各个时代的各种文体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料 明代小说 学术视野 “一代一代之文学” 赵义山 汇集 词曲 寄生
下载PDF
作家研究的新思维——《杨慎诗学研究》序言
6
作者 张宏生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一代一代之文学” 诗学研究 作家研究 思维 中国文学 序言 杨慎 当代文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宋词兴盛论
7
作者 刘学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2-67,共6页
民国词学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词学家开始着重探讨宋词兴盛这一词史现象。他们采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宋词之盛,并揭示了宋初词坛的沉寂。又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论述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依据,系统地阐释了词... 民国词学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词学家开始着重探讨宋词兴盛这一词史现象。他们采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宋词之盛,并揭示了宋初词坛的沉寂。又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论述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依据,系统地阐释了词盛于宋的具体内涵。还分析了宋词兴盛的原因,主要包括词体的娱乐性契合了宋朝繁华的社会生活、帝王的提倡,以及文学的进化。这些讨论对宋词兴盛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由于是在起步阶段,也存有不足,值得借鉴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词学 宋词 兴盛 “一代之文学”
下载PDF
一部宋代辞赋研究的力作——刘培先生《两宋辞赋史》读后
8
作者 樊庆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1-112,共2页
长期以来,治文学史者多受到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说的影响,普遍流行着“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似乎一部文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文体变迁史,一个时代就只着眼于某一种文体的文学。于是乎论... 长期以来,治文学史者多受到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论说的影响,普遍流行着“楚骚、汉赋、魏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似乎一部文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文体变迁史,一个时代就只着眼于某一种文体的文学。于是乎论辞赋,似乎只重汉代,无论他朝;讲宋代文学,似乎只重宋词,其他文体形式少有人问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整体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一代一代之文学” 辞赋 两宋 力作 文体形式 文学发展史 明清小说
下载PDF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来源考
9
作者 刘洪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6期192-192,共1页
王国维提出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影响甚巨。然此种表述非王氏之戛戛独创。在时间上,“一代有一代之口口”模式之表述椎轮于南宋;在范围上,此说法最早应用于史学,同时向经学、文学逐渐渗透,最终向社会各个领域辐射蔓延,在明清... 王国维提出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影响甚巨。然此种表述非王氏之戛戛独创。在时间上,“一代有一代之口口”模式之表述椎轮于南宋;在范围上,此说法最早应用于史学,同时向经学、文学逐渐渗透,最终向社会各个领域辐射蔓延,在明清两代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表达范式。其中有些论述已经与王国维氏的论述相差无几.最后由王氏定型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过是“一代有一代之口口”模式的一个推论而已。王国维把该模式引入文学有利有弊。其贡献在于将文学与时代简洁、明确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概念,其弊端主要是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以王朝的更替为依据。夸大了时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 文学发展 社会
原文传递
诗词艺术赏析拾趣
10
作者 姚远 《语文知识》 2016年第23期82-83,共2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直至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学作品,比如西汉的大赋、魏晋的抒情小赋等,而唐诗、宋词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直至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学作品,比如西汉的大赋、魏晋的抒情小赋等,而唐诗、宋词无疑是古典文学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唐宋时期,诗词名家辈出,如放荡不羁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淡泊平静的白居易、情深似海的李商隐等,不一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赏析 诗词 “一代一代之文学” 《人间词话》 明清小说 《诗经》 诗歌总集 先秦时期
下载PDF
在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创作、演出感悟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慧 《黄梅戏艺术》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每一代文艺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的艰难课题。只因“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自于国学大师王氏国维君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包括艺术创作)发展带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更是形象...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每一代文艺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的艰难课题。只因“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自于国学大师王氏国维君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文学(包括艺术创作)发展带有规律性的高度概括,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她与时俱进的动态性更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传统 艺术创作 《牛郎织女》 创新 “一代一代之文学” 舞台剧 黄梅戏 全息
下载PDF
新视野中的批判——论王国维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批判
12
作者 陈春波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19-222,共4页
关于王国维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批判是学术界所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中的批判"立论,以"求新声于异邦"为观照尺度,讨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不足或局限:一、对中国传统文学史观的批判;二、对中国传统文学价值观... 关于王国维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批判是学术界所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中的批判"立论,以"求新声于异邦"为观照尺度,讨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不足或局限:一、对中国传统文学史观的批判;二、对中国传统文学价值观的批判;三、对近代小说观念的批判;四、对中国悲剧倾向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一代之文学” 超功利 悲剧
下载PDF
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诗歌述评
13
作者 云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1-44,共4页
一清代诗歌创作活跃,流派甚多,其成就超越元明,远接唐宋。但历来评家论宥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于清小说等用功甚勤,诗歌花力不多,所以造成迄今清诗研究沉寂的局面。而那逊兰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更兼“女流”,其人其诗... 一清代诗歌创作活跃,流派甚多,其成就超越元明,远接唐宋。但历来评家论宥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于清小说等用功甚勤,诗歌花力不多,所以造成迄今清诗研究沉寂的局面。而那逊兰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更兼“女流”,其人其诗就更无人问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女诗人 清代 “一代一代之文学” 蒙古族 述评 少数民族 小说
下载PDF
明人对元杂剧经典地位的建构
14
作者 韦强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元杂剧不仅是元代文学的经典,也是中国戏剧的经典。在元杂剧的经典化历程中,明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明人将本身并不完全成熟的元杂剧进行了改良、完善,通过体制的完善、漏洞的修复、情节的充实、宾白的填补、曲文的修润等五个方... 元杂剧不仅是元代文学的经典,也是中国戏剧的经典。在元杂剧的经典化历程中,明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明人将本身并不完全成熟的元杂剧进行了改良、完善,通过体制的完善、漏洞的修复、情节的充实、宾白的填补、曲文的修润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了元杂剧的文本质量。其次,明人编集的戏曲选本使得元杂剧得以良好的流传,并在选本编集中贯穿“宗元”意识,不仅促进了元杂剧的流播,更是建构了宗崇元杂剧的经典意识。尤其是宫廷曲选也对元杂剧的经典化进行着默认,这是本被小道视之的元杂剧最终能够确立经典地位的必要条件。第三,明人树立元杂剧作家为偶像符号,他们不仅高度推崇元杂剧的辉煌成就,而且把元杂剧作家与庄子、屈原、李白、苏轼等经典作家并提,进而把“元人”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树立为经典作家符号。第四,明人确立了元曲是元代“一代之文学”的思想观念,通过将元曲与唐诗等经典文学体式并列,确认其经典地位。元杂剧作为元曲的一部分,其经典地位也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人 元杂剧 建构 “一代之文学” 经典化
原文传递
凭通才以知通变 藉通学而求通识——曹胜高《中国文学的代际》跋尾
15
作者 翟景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对于研读中国文学史的人来说,似乎已经普遍习惯了断代文学研究的思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绝大多数都是如此,文学通史也几乎无不采用这种逻辑结构,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无非是依照这种模式分门别类。王国维在《宋元... 对于研读中国文学史的人来说,似乎已经普遍习惯了断代文学研究的思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绝大多数都是如此,文学通史也几乎无不采用这种逻辑结构,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无非是依照这种模式分门别类。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早己成为为人普遍接受的不刊之论。先入之见往往造成思维上的“盲点”,学术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代文学之盛固然“引无数学者竞折腰”,.然而一代与一代鼎盛之间不那么鼎盛的部分又该如何理解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一代一代之文学” 通变 通才 代际 通识 通学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衔华佩实”:《文心雕龙》的文学语言审美观
16
作者 连秀丽 《文艺评论》 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
王国维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骈文是六朝文学的代表样式。刘勰《文心雕龙》是六朝文论乃至中国文论的顶峰,是用骈文写成,足见刘勰是非常重视雕琢语言的。他以他的创作实践宣示他所尊崇的文学理论,以创作实践来证实自己的文学语... 王国维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骈文是六朝文学的代表样式。刘勰《文心雕龙》是六朝文论乃至中国文论的顶峰,是用骈文写成,足见刘勰是非常重视雕琢语言的。他以他的创作实践宣示他所尊崇的文学理论,以创作实践来证实自己的文学语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语言观 “一代一代之文学” 审美观 创作实践 六朝文学 中国文论 六朝文论
原文传递
经典改编:拓宽戏曲传承之路
17
作者 刘佳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3,共5页
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动态性的文化,传统戏曲虽产生年代久远,虽长于表现古代题材,但她仍在大众娱乐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是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名片,对她的保护和传承也需具有动态性思维。前辈艺术大师为我们留... 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动态性的文化,传统戏曲虽产生年代久远,虽长于表现古代题材,但她仍在大众娱乐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仍是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名片,对她的保护和传承也需具有动态性思维。前辈艺术大师为我们留下众多传统经典剧目,面对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不应只满足于袖手旁观,任凭珍宝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被岁月尘封,而应勤于擦拭打磨,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神采。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是因为一代有一代之智慧、需求和创造,因此实现传统戏曲当代化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传统戏曲当代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过改编使经典剧目当代化则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尽管这条路走起来也许并不那么轻而易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保护和传承 改编 “一代一代之文学” 动态性思维 娱乐文化 经典剧目 当代化
原文传递
当代审美格局中地方戏的生存与发展
18
作者 王长安 施晓静 《新世纪剧坛》 2014年第5期4-10,共7页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曾说“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近代学者王国维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意就是说艺术应当也必然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审美之道,古已有之,个中的变异和发展从未止息。
关键词 审美 “一代一代之文学” 地方戏 当代 明代戏曲 王骥德 理论家 三十年
原文传递
再创清词研究新境界——评《清词探微》
19
作者 陈璇 《书品》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词兴起于唐五代,大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而又复兴于清代。但长期以来,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的影响,对清词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直到近年来,情况才发生了变化,“清词中兴”的观念在众多学者的关注下已基本确立。
关键词 清词 “一代一代之文学” 词研究 再创 唐五代
原文传递
读《初明诗歌研究》
20
作者 陈志扬 《书品》 2012年第6期49-52,共4页
关于历代文学的升降,学界盛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喜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度造成明清无诗说盛行,遂置元明清诗歌研究于不顾。李圣华不囿陈说,剑走偏锋,嗜好明诗研究,沉浸甚久,颇有心得。六年前,李圣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于历代文学的升降,学界盛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之说,喜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度造成明清无诗说盛行,遂置元明清诗歌研究于不顾。李圣华不囿陈说,剑走偏锋,嗜好明诗研究,沉浸甚久,颇有心得。六年前,李圣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晚明诗歌研究》一书,曾赢得学界普遍的赞誉。今《初明诗歌研究》是他明代诗歌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二著的出现填补了明诗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推动学界对元明清诗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诗歌研究》 “一代一代之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 元明清 心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