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及其国家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忠波 孙睿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81,共8页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进行总结,分析在“五通发展”的话语框架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中“,高铁“”和文化”和“文化遗产”三方面形象内涵,关注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框架进行总结,分析在“五通发展”的话语框架下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中“,高铁“”和文化”和“文化遗产”三方面形象内涵,关注其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对“一带一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进程中所凸显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国家形象 五通发展
下载PDF
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看我国对外传播的嬗变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刚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77,共3页
迈入新时代,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正在发生重要的嬗变。本文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例,从优化传播效果的视角,运用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我国当前对外传播的三个转向,即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从理性说教转向感性故事,从... 迈入新时代,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正在发生重要的嬗变。本文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例,从优化传播效果的视角,运用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我国当前对外传播的三个转向,即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从理性说教转向感性故事,从自说自话转向有的放矢。这些嬗变对于我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受尊重大国形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创新策略——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考察
3
作者 李凯强 《民族艺林》 2022年第2期79-86,共8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迎来了发展的利好机遇。近几年,“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汇聚丝路精神与家国梦想的叙事主题,用丝路真实影像的形式传递着大国担当,涌现出多部优秀纪录片作品。纪录片《我的青...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迎来了发展的利好机遇。近几年,“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汇聚丝路精神与家国梦想的叙事主题,用丝路真实影像的形式传递着大国担当,涌现出多部优秀纪录片作品。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该片秉承和延续了中国梦与“丝路精神”的精神内核,用通俗易懂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展现了丝路沿线国家中个体的“青春”丝路故事,播出三季以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这不仅是基于丝路精神在跨文化传播维度中的一次有力实践和在地性探索,同时也拓展了“一带一路”影像的传播外延,为我国“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美学和影像文化传播赋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叙事策略 影像文化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创作策略研究
4
作者 李婧琪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62,共6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全面、立体地呈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图景和深远影响。一方面,创作者通过个体叙事与宏观政策解读,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理性认知相结合的双重叙事路径,有效凝聚了全球共识。另一方面...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全面、立体地呈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图景和深远影响。一方面,创作者通过个体叙事与宏观政策解读,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理性认知相结合的双重叙事路径,有效凝聚了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视觉表意,纪录片以文化符号具象化串联各国文明交流,通过互联互通的象征性呈现解读“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相关题材纪录片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和立体多维的叙事手法,深刻阐释了从“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再到“和合共生”的理念精髓,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叙事特征 视觉符号 精神内涵
原文传递
文化间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逻辑与情感张力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怡璇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9,共6页
纪录片是国家形象媒介建构、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文化间性思维和视域融合逻辑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主题呈现、视域融合、情感动员和视觉语法设计上体现出内容和观念的升级与创新,通过视觉编码、复调叙事... 纪录片是国家形象媒介建构、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文化间性思维和视域融合逻辑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主题呈现、视域融合、情感动员和视觉语法设计上体现出内容和观念的升级与创新,通过视觉编码、复调叙事和场景构图,强化“暖实力”的共情体验,将丝路精神涵化于意象与意蕴中,在现代审美的符号转译下呈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与情感张力,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 文化间性 视域融合
原文传递
大国工匠与“中国制造”的交互共生——“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丁蓉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了旨在推进地区间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也大量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之上,促进了"...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率先提出了旨在推进地区间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相关题材的纪录片也大量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之上,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增进了解、互通有无。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了"一带一路"相关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在民间交流、文化互信中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重点分析了以电视纪录片为主的电视传媒在重塑中国制造业品牌及展现大国工匠精神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大国工匠与"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能够实现交互共生。在推动地区间经贸合作的道路上,电视纪录片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工匠 “中国制造” “一带一路”题材
原文传递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中“一带一路”题材创作研究
7
作者 郭诗涵 《明日风尚》 2016年第17期292-292,共1页
古往今来,我们用丝绸来为这条沟通了古代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路径冠名,西方人则用陶瓷为中国命名。正是由于陶瓷对世界市场需求的刺激,丝绸之路从此变得十分繁华。因此丝绸之路实际上也是陶瓷之路。如今景德镇在'一带一路&#... 古往今来,我们用丝绸来为这条沟通了古代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路径冠名,西方人则用陶瓷为中国命名。正是由于陶瓷对世界市场需求的刺激,丝绸之路从此变得十分繁华。因此丝绸之路实际上也是陶瓷之路。如今景德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又如何体现出本土陶瓷绘画艺术的优势,其创作题材如何选取,又有哪些元素适用于'一带一路'题材的创作中等,都是我们陶瓷艺术创作者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瓷画 “一带一路”题材 创作优势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