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一德”论的言说路径及其道统意义——以《咸有一德》之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智宁 陈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9,共9页
汉唐儒学与两宋儒学分别通过政治哲学与德性伦理的路径来诠释《咸有一德》,进而阐发各自的“一德”论。汉唐儒学的“一德”论以伪孔《传》与《尚书正义》为代表,二者从天命与德性的关系入手,强调君王的德性与自制。两宋儒学的“一德”... 汉唐儒学与两宋儒学分别通过政治哲学与德性伦理的路径来诠释《咸有一德》,进而阐发各自的“一德”论。汉唐儒学的“一德”论以伪孔《传》与《尚书正义》为代表,二者从天命与德性的关系入手,强调君王的德性与自制。两宋儒学的“一德”论以苏轼与朱熹为代表,苏轼批评汉唐儒学忽视动机的善恶以及规范的正当性,主张以中主于仁而外应乎情来诠释“一德”。朱熹则对苏轼的观点有所扬弃,并结合“理一分殊”来理清“一德”中天理与人情的关系。朱熹将“一德”论视为“十六字心传”的变体,其理论内核是中庸之道,并将“一德”论纳入儒家道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德” 《咸有一德 政治哲学 性伦理 道统
下载PDF
西周农耕文化与“德”观念的生成
2
作者 路珧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周民族是一个重农也重德的民族。西周社会极力营造"德"的氛围,使"德"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想成德,为此开辟了一条修德的路径,即农耕。对周人来说,农耕不仅仅是一种维持生存所需的产业,更是修身养性、完成自身道德... 周民族是一个重农也重德的民族。西周社会极力营造"德"的氛围,使"德"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想成德,为此开辟了一条修德的路径,即农耕。对周人来说,农耕不仅仅是一种维持生存所需的产业,更是修身养性、完成自身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周人认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于是不再盲目地向上天祈求恩德,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自身,期望通过自我不断的修德行为得到上天的眷佑,从而形成了"以德配天"的观念意识,塑造了周民族所特有的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农耕文化 德” “一德” 配天 后稷
下载PDF
清华简《尹诰》七题
3
作者 马文增 《现代语文》 2022年第7期30-34,共5页
清华简《尹诰》系楚国史官抄录的商代原始档案,其作者是伊尹,记载了汤灭夏后伊尹对汤的建言,包括建议汤将夏桀搜刮来的财宝及夏都“日邑”的房舍土地分还给夏民,颁布善政以安抚天下等。清华简应依据《礼记•缁衣》的记载,将该篇的篇名拟... 清华简《尹诰》系楚国史官抄录的商代原始档案,其作者是伊尹,记载了汤灭夏后伊尹对汤的建言,包括建议汤将夏桀搜刮来的财宝及夏都“日邑”的房舍土地分还给夏民,颁布善政以安抚天下等。清华简应依据《礼记•缁衣》的记载,将该篇的篇名拟定为《尹吉》。《尹诰》中的“惟尹既及汤,咸(感)有一德”与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中的“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的句义完全不同,不能因两者文字组合相似而断言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为“伪作”。《礼记•缁衣》中的引文“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出现在《尚书•太甲(上)》中,是当时成书的一种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尹诰》 《尹吉》 《咸有一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