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一)——兼与沈越教授商榷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罗雄飞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1,共7页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的实证主义方法 “市民社会”批判 “一词一译”原则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资产阶级
下载PDF
汉语哲学语境中的Being难题——评王路教授的“一是到底论”
2
作者 詹文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6,共8页
王路教授的“一是到底论”主张应当把西方哲学概念being翻译为“是”,而且这种译法要贯彻到底,不仅针对同一个哲学家的不同文本和不同语境,而且针对古今所有的西方哲学家。本文概述并批评了这种“一是到底论”,并且提出如下几点主张:首... 王路教授的“一是到底论”主张应当把西方哲学概念being翻译为“是”,而且这种译法要贯彻到底,不仅针对同一个哲学家的不同文本和不同语境,而且针对古今所有的西方哲学家。本文概述并批评了这种“一是到底论”,并且提出如下几点主张:首先,“to be”不仅仅是系词,而且是表示某种特殊活动的动词;其次,简单地应用“一词一译”原则来支持“一是到底”的译法是有困难的;再次,尽管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与“to be”的语义和句法问题相关,但不能将它全然混同于逻辑学。本文最后把汉语语境中翻译和理解being的困难归结为跨文化翻译和理解本身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NG 存在 一是到底论 “一词一译”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