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天有“一针二灸三药”思想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凌 毛忠南 +3 位作者 毛立亚 李明 姚军孝 何天有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继发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水肿、活动受限,是脑中风后难治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何天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继发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水肿、活动受限,是脑中风后难治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何天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医药卫生领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针二灸三药”思想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经验介绍 何天有
下载PDF
壮医一针二经筋三灸整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经验介绍
2
作者 徐晶 邢沙沙 +5 位作者 谭磊 陈秋霞 蒋祖玲 黄安 张青槐 谢玉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23-25,共3页
介绍壮医一针二经筋三灸整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提出“壮医一针二经筋三灸”的整合针灸疗法,一、壮医针刺,则为重视脐环穴、重视调神、调气以调神等方法的运用,二、壮医经筋,查壮医“筋结”,即经筋腧穴,壮医也称... 介绍壮医一针二经筋三灸整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总结提出“壮医一针二经筋三灸”的整合针灸疗法,一、壮医针刺,则为重视脐环穴、重视调神、调气以调神等方法的运用,二、壮医经筋,查壮医“筋结”,即经筋腧穴,壮医也称病灶其特征是触压疼痛异常敏感,代表着阳性体征,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与经络腧穴的“阿是穴”或“痛点”存在不同的概念,三、壮医药线点灸,通过三种作用,一是火热作用;二是穴位刺激作用;三是壮药作用;故综合运用针刺、经筋、灸法等壮医特色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可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壮医一针经筋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整合疗法
下载PDF
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疗法”治疗老年性失眠临床经验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耀南 徐书君 符文彬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32-35,共4页
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思维创立"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阶梯治疗模式治疗老年失眠,他认为失眠多由阴阳失衡,营卫失和,五脏失调所致,与手足三阴经、督脉、任脉相关,与心、肝、脾、肾、胆等脏腑相关,病位在心,治疗以调和阴阳,... 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思维创立"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阶梯治疗模式治疗老年失眠,他认为失眠多由阴阳失衡,营卫失和,五脏失调所致,与手足三阴经、督脉、任脉相关,与心、肝、脾、肾、胆等脏腑相关,病位在心,治疗以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为主,并依病情、病因及兼症分而治之,在治疗中首先运用毫针针剌,以手少阴心经、督脉经穴及背俞穴为主穴,然后根据病证特点或艾灸、或火针、或刺络以加强疗效,最后用耳针或埋皮内针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老年人 整合针 一针巩固
下载PDF
“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静 黄申怡 +2 位作者 林佳婷 符文彬 宁百乐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592-1594,共3页
子宫肌瘤病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的特点,当前单一的治疗模式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疗效,而整合针灸思维可解决这一临床问题。“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是一种临床针灸治疗模式,一针即毫针针刺主穴,选穴注重疏肝调神,兼... 子宫肌瘤病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的特点,当前单一的治疗模式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疗效,而整合针灸思维可解决这一临床问题。“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是一种临床针灸治疗模式,一针即毫针针刺主穴,选穴注重疏肝调神,兼顾调理冲任;二灸即善用灸法,常使用精灸技术以扶阳通阳,以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为主;三巩固即运用皮内针技术,留针背俞穴或耳穴,以巩固、延续疗效。治疗过程中,针灸并用,注重灸法,是“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体现;联合皮内针疗法,使治疗、巩固、防复发三个环节紧紧依存,以提高临床疗效。另附病案一则展示临证时使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病 一针巩固 整合针 皮内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潘佳慧 张欣怡 符文彬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658-1659,1664,共3页
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治经验。符师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性,提倡运用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而治,治疗上将多种针灸疗法协同使用,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为中医针灸... 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治经验。符师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性,提倡运用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而治,治疗上将多种针灸疗法协同使用,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为中医针灸治疗其他疾病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整合思维 一针巩固 名医经验 符文彬
下载PDF
符文彬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介绍
6
作者 刘露 吴倩 +1 位作者 杨晴 符文彬(指导)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2期150-154,共5页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符文彬教授认为,痉挛性斜颈起病缓慢而隐匿,应中西互参以明确诊断,其发病常与情志失调及外感邪气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从心胆论治,总结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符文彬教授认为,痉挛性斜颈起病缓慢而隐匿,应中西互参以明确诊断,其发病常与情志失调及外感邪气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从心胆论治,总结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疗法,一针,则为重视选取八脉交会穴、治病先调神、引气归元等方法的运用,二灸,则为采用小米粒大小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燃烧的精灸新疗法,三巩固,则为运用刺络拔罐、皮内针、耳针法等起巩固疗效的作用,故综合运用针刺、精灸、刺络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可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一针巩固 整合针疗法 符文彬
下载PDF
“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分期介入辅助生殖的经验
7
作者 陈珊 邓颖 +4 位作者 黄熙畅 刘露 赵蜜蜜 董甸 符文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67-1869,共3页
本文介绍整合针灸分期介入辅助生殖的临床经验。在针灸介入辅助生殖的治疗中,应根据移植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期论治,在降调期以“静、补”为原则,注重安神定志,补益脾肾,为优质卵细胞的形成奠定基础;促排卵期及取卵前期以“疏、温”为... 本文介绍整合针灸分期介入辅助生殖的临床经验。在针灸介入辅助生殖的治疗中,应根据移植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期论治,在降调期以“静、补”为原则,注重安神定志,补益脾肾,为优质卵细胞的形成奠定基础;促排卵期及取卵前期以“疏、温”为原则,重视疏肝调神,温肾助阳,以促进卵细胞的发育成熟,同时缓解患者畏惧取卵手术的紧张情绪;移植前期以“通、补”为原则,重视通调气机,补益气血,以改善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的种植与发育。治疗上,整合针刺、精灸、皮内针、耳针等治疗方法,组成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特点的整合模式,发挥各种疗法的专治特点,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 整合针 “一针巩固” 分期论治 皮内针 耳针
下载PDF
符文彬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经验 被引量:29
8
作者 郭小川 凌宇 符文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6-4959,共4页
文章介绍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诊治经验。符文彬教授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相结合,在整合思维指导下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模式综合运用针刺、精灸、刺络、埋针疗法根... 文章介绍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诊治经验。符文彬教授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相结合,在整合思维指导下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模式综合运用针刺、精灸、刺络、埋针疗法根据病症、病情辨证治疗。临证重视针刺调神与背部膀胱经腧穴以及三阳经的应用,并独创精灸技术,其特点有热力集中、透热迅速、刺激量大。多种疗法协同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提示针刺、艾灸、埋针等综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符文彬教授整体思维下的诊断评估到具体针法的应用,不仅对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中医针灸治疗其它疾病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治疗经验 一针巩固 整合思维 符文彬
原文传递
符文彬整合针灸治疗模式与治未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丽娟 程亚伟 符文彬(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00-306,共7页
探讨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针灸治疗模式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是中医学之精髓,符文彬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针二灸三巩固"整... 探讨符文彬教授"一针二灸三巩固"针灸治疗模式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是中医学之精髓,符文彬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提出了"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该模式对临床一些疑难病以及易复发的疾病起到了更好的治疗及巩固作用,与中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该整合模式丰富了针灸治未病手段,使针灸在治未病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针 治未病 一针巩固 辨证论治 符文彬
下载PDF
“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经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毓莹 陈晓伟 +2 位作者 阎路达 宁百乐 符文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227-1231,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的心境障碍疾病,该病呈现的躁狂与抑郁交替环性或混合性发作形式是当今医学治疗的难点,且截断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病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涵盖肝失疏泄、脑神失常、阳气不足、阴阳失调的多重复... 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复发性的心境障碍疾病,该病呈现的躁狂与抑郁交替环性或混合性发作形式是当今医学治疗的难点,且截断躁狂与抑郁的循环发作病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涵盖肝失疏泄、脑神失常、阳气不足、阴阳失调的多重复合病机特点,故以“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的提出,在治则上强调“疏肝”与“调神”二者相辅相成。同时重视温阳化气、平调阴阳,可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特点。该整合针灸模式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特征去展开阶梯治疗,一针即毫针针刺,选穴注重疏肝调神,辅以顾护正气、化痰泻实;二灸即使用精灸技术温阳开郁;三巩固即以皮内针埋针巩固疗效,并根据本病特点,辨证加用刺络泻法以清心泻火。本文通过记录“疏肝调神”为指导的整合针灸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针 双相情感障碍 疏肝调神 一针巩固 阴阳转化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符文彬整合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经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黎庆连 符文彬 周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47-6150,共4页
符文彬教授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易复发的疾病,病位多在肝,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符教授提出整合针灸方案,即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抑郁症,针刺注重疏肝调神,善用八脉交会穴,整体调理全身,根据... 符文彬教授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易复发的疾病,病位多在肝,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病机以肝气郁结为主。符教授提出整合针灸方案,即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抑郁症,针刺注重疏肝调神,善用八脉交会穴,整体调理全身,根据病情使用精灸,精灸背俞穴与腹部穴位前后相配,以调整脏腑阴阳。最后用皮内针埋针、耳针等加以巩固,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文彬 整合针 一针巩固 抑郁症 名医经验 针刺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息肉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佳慧 张光彩 符文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9-1409,共1页
患者,女,20岁。初诊日期:2016年5月31日。主诉:月经不调10月余。现病史:2015年8月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来潮20余天,自止后10余天再次月经来潮,于某三甲医院就诊,查妇科B超示:宫肌回声欠均匀,上段内膜厚3 mm,回声不均,宫腔中段内见稍高回声... 患者,女,20岁。初诊日期:2016年5月31日。主诉:月经不调10月余。现病史:2015年8月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来潮20余天,自止后10余天再次月经来潮,于某三甲医院就诊,查妇科B超示:宫肌回声欠均匀,上段内膜厚3 mm,回声不均,宫腔中段内见稍高回声区约7 mm×4 mm×6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内见点状血流信号,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015年11月口服黄体酮至2016年4月,月经不调稍改善,2016年4月29日复查妇科B超示:宫肌回声欠均匀,上段内膜厚14 mm,回声不均,宫腔中段内见稍高回声区约8 mm×5 mm×7 mm,CDFI示:内见点状血流信号。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刻下症:月经1个月一行,经期约7 d,月经质稠、色暗红、有血块,无痛经,手心及足底多汗,无头晕眼花、乳房胀痛、腰酸腰痛等其他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舌下无脉络,脉细弱。于2012年1月初潮。西医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诊断:癥瘕(气滞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癥瘕 一针巩固 整合方案
原文传递
乳痈案
13
作者 张蕴之 傅文 符文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0-290,共1页
患者,女,36岁。初诊日期:2018年1月4日。主诉:双侧乳房疼痛伴发热3 d。现病史:3 d前哺乳后出现乳房疼痛、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最高体温39.6℃,脉搏106次/min,曾于广东省某医院乳腺科行手法排乳等治疗,症状未好转,遂至广东省中医院针灸... 患者,女,36岁。初诊日期:2018年1月4日。主诉:双侧乳房疼痛伴发热3 d。现病史:3 d前哺乳后出现乳房疼痛、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最高体温39.6℃,脉搏106次/min,曾于广东省某医院乳腺科行手法排乳等治疗,症状未好转,遂至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双侧乳房肿胀疼痛、乳房外下象限触及硬结,推之可移,乳汁排出不畅,有压痛,皮色微红,恶寒发热,神倦,纳差,小便数,大便难,多矢气;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急性乳腺炎;中医诊断:乳痈(气滞热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针 一针巩固 乳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