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牵牛织女爱情题材诗歌的形成与流变——兼议宋代“七夕”诗的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5-18,共4页
牵牛织女爱情故事的形成与古代农耕和蚕桑信仰有密切关系,以此为题材的"七夕"诗在汉代以后逐渐形成怨愤与哀愁的情调,并一直延续到宋代。宋代诗人受理学思想的影响,为牵牛织女形象注入新的内涵,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理解。
关键词 牵牛织女 “七夕” 宋诗 理学
下载PDF
“七夕”节俗与公共仪式背景下的文化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意明 孙伯翰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 乞巧 婚姻观 工匠精神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关于“七夕”文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江风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26-31,共6页
“七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含了上古文化演变的许多奥秘。首先,过去对于形成神秘数字“七”崇拜的原因揭示不够,通过对七曜、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等天文崇拜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可使神秘数字“七... “七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含了上古文化演变的许多奥秘。首先,过去对于形成神秘数字“七”崇拜的原因揭示不够,通过对七曜、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等天文崇拜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可使神秘数字“七”崇拜成因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得以多角度、深层次的揭示。其次,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有着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从文化发生的角度探讨该故事的起源地,对于认识“七夕”文化的民族特性不无意义。再次,过去对于“七夕”乞巧与女性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有足够认识,而对其中隐含的生殖文化内涵少有研究。从两种生产的角度深入考察,对于揭示“七夕”文化的本质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跂彼织女,在水之湄——读况澍的集《诗》“七夕”诗
4
作者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4-86,共3页
清末况澍的集《诗》“七夕”诗,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吟咏,表现了对由于政权、族权、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原因而造成的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同情。此诗集《诗经》之句,多作灵活理解,颇合古人“赋诗断章,余取所求”之义,也反映了《诗经》... 清末况澍的集《诗》“七夕”诗,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吟咏,表现了对由于政权、族权、门第观念、封建礼教的原因而造成的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同情。此诗集《诗经》之句,多作灵活理解,颇合古人“赋诗断章,余取所求”之义,也反映了《诗经》在近代慢慢被除去“神圣经书”的光环情况下学者们对它的态度的转变。又将织女同反映秦人早期生活环境、产生于今甘肃礼县东部的《蒹葭》一诗联系起来,无形中将其地看做织女生活之处,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况澍 集《诗》“七夕” 牛郎织女传说
下载PDF
浅谈“七夕”传说与诗词
5
作者 薛以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0-43,共4页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 ,流传广泛而又久远 ,以此为题材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 ,本文试从古代典籍中关于牵牛、织女的记载以及文人的“七夕”诗词 。
关键词 牵牛织女 神话传说 “七夕”诗词
下载PDF
“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杜汉华 汪碧涛 余海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节”的主要发祥地是汉水流域的襄阳、南阳,其母体为“郑交甫会汉水女神”和“穿天节”。
关键词 “牛郎织女” “七节” 银河 民间故事 起源 演变过程
下载PDF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勤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由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编织起来的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也有人称其为"爱情节"。因为传统的钟情者和参与者,更多为少女,所以,又有人称其为...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由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编织起来的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也有人称其为"爱情节"。因为传统的钟情者和参与者,更多为少女,所以,又有人称其为"女儿节"或"少女节"。可是,在浙江沿海温岭石塘地区的田野作业中,笔者发现,该节日在我们民间,至少从宋以来,一些地区衍变为祈求儿童吉祥如意、健康成长的"小孩(儿)节"。从对自由爱情的期盼,到对爱情结晶的倾心,深刻展示了中国人独特的婚恋观。从现有的民俗资料分析,与石塘隔海相望的台湾台南地区,也还保持着类似的习俗生活。它以文化"活化石"的形态,生动反映了两岸文化历史的血缘联系。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 农历月初 “七节” “小人节” 祭拜特色 浙江 温岭 石塘箬山 台南 高雄市
下载PDF
汉魏六朝七夕诗的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3-97,共5页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既与神话、民俗文化相关 ,也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在考察了先秦至唐代七夕诗的演变过程 ,详尽分析各个时代七夕诗的特点后 ,本文认为正是通过新素材的吸纳、视角的变换、典故的联类组合和意境的开...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既与神话、民俗文化相关 ,也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在考察了先秦至唐代七夕诗的演变过程 ,详尽分析各个时代七夕诗的特点后 ,本文认为正是通过新素材的吸纳、视角的变换、典故的联类组合和意境的开拓 ,七夕诗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民俗 诗歌 嬗变
下载PDF
“七夕颂歌”:数字动画再现汉画像视觉艺术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1-22,共2页
"七夕颂歌"利用最新的数学动画技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处理、艺术创造、再现,通过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手段来扩大传播范围,再现汉画像石被历史尘封的面貌,使更多的人以便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座巨大的文... "七夕颂歌"利用最新的数学动画技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处理、艺术创造、再现,通过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手段来扩大传播范围,再现汉画像石被历史尘封的面貌,使更多的人以便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座巨大的文化瑰宝,从而为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颂歌” 汉画像 数字媒体 视觉艺术
下载PDF
宋代七夕诗词的发展与流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世民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七夕文化一直是文学史上吟咏不衰的主题之一,汉唐以来,有关七夕的诗歌作品一直繁荣不衰。降及宋代,由于时代风会更替,诗歌尚理,词体新变,使得七夕诗词不断变换视角、开拓意境,从而推陈出新,汇成宋代七夕文学独特的景观。
关键词 宋代 诗词 流变
下载PDF
‘七夕’的读音由来
11
作者 董曾珊 《日语知识》 2000年第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七夕” 日语 语音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唐代七夕文学初探
12
作者 杨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5-60,共6页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 ,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 ,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 ,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 ,使得七...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 ,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 ,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 ,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 ,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 ,使得七夕文学不断推陈出新 ,汇成了独特的唐代七夕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学 革新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德育价值——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姝頔 《鄂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为底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为流传。众所周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起源于汉代,并被赋予了牛郎与织女的美好传说,象征着忠贞爱情、夫妻相爱、幸福家庭、美好生活等愿景,表现出深沉真挚... 中国传统节日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为底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为流传。众所周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起源于汉代,并被赋予了牛郎与织女的美好传说,象征着忠贞爱情、夫妻相爱、幸福家庭、美好生活等愿景,表现出深沉真挚的民族情感,内涵丰富的德育资源。让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德育的一种新形式,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的培养与践行,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德育价值 “七节”
下载PDF
“七夕节”产生的社会根源探析
14
作者 李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46-48,共3页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命名源于西周经济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奠定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雏形,而社会分工和女子地位的降低,使牛郎织女的故事完整化。本文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探析了"七夕节&qu...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命名源于西周经济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奠定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雏形,而社会分工和女子地位的降低,使牛郎织女的故事完整化。本文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探析了"七夕节"产生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节” 社会根源 牛郎 织女
下载PDF
红豆峡举办首届“七夕情人节”活动
15
作者 阎志宇 《山西旅游》 2005年第5期20-20,共1页
8月5日.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风景区首届“七夕情人节”活动正式启动。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裴庆敏、县委副书记姜东波、人大主任张占雄、副主任牛仁平、魏海玲、张钟晓.政府副县长李志强、胡三虎,政协副主席徐明柱、高联喜、贾金花等市... 8月5日.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风景区首届“七夕情人节”活动正式启动。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裴庆敏、县委副书记姜东波、人大主任张占雄、副主任牛仁平、魏海玲、张钟晓.政府副县长李志强、胡三虎,政协副主席徐明柱、高联喜、贾金花等市县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委副书记 政协副主席 人大主任 旅游风景区 太行山大峡谷 “七情人节”活动 红豆峡
下载PDF
七夕的传说
16
《河北农业》 2004年第9期38-38,共1页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房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故事 牛郎 织女 “七传说”
下载PDF
INFORMATION
17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6年第3期3-3,5,7,共3页
200 billion yuan investe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n western China; Tibet to invest 6 billion yu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esar Epic held in Gansu Province; Phone service availabl... 200 billion yuan investe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n western China; Tibet to invest 6 billion yu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esar Epic held in Gansu Province; Phone service available to all villages of Lhasa; More Mongolian textbooks designed for vocational sch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投资环境 西藏 移动电话 “七夕”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