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悲怆写作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毕光明
-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
文摘
牛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一直持续到世纪之交的今天,称得上是一棵诗坛的常青树。牛汉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硬朗的风格,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对牛汉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的研究,总结他的创作经验,以推动和繁荣当代的诗歌创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文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与廊坊师范学院于2003年4月在河北廊坊市联合主办了“牛汉诗歌创作研讨会”。80高龄的牛汉先生亲临会场参加了两天活动,有关领导及诗人、诗评家近50人出席了研讨会。大家认为,牛汉是新诗史上站得住脚的一位大诗人,做到了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开这样一个研讨会,一方面是对牛汉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作个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当代诗歌史研究的拓展。近三十位学者围绕着牛汉的人格精神、诗歌的美学品格、牛汉与“七月诗派”的关系、苦难与诗及牛汉各时期诗歌创作的不同特点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以此为起点,把对牛汉以及在当代诗歌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的研究再推进一步。
-
关键词
“七月派”诗人
牛汉
“文革”期间
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
文化精神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宁折不弯的歌者——“七月派”诗人方然寻踪
- 2
-
-
作者
孙侃
-
出处
《江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
文摘
1949年5月3日下午,方然身穿整沽的铁灰色中山装,和冀汸在杭州中山中路方正大茶庄门口,欢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他们身后是杭州“安徽中学”的师生。此时,方然的一个身份是杭州安徽中学的校长,另一个身份则是中共浙东游击队杭州联络点的负责人。所以此时此刻,他在激动之余还有一股极大的宽慰——在安徽中学成为浙东游击队联络点期间,他所付Ⅲ的辛劳、所经历的冒险,一时无法道尽!
-
关键词
“七月派”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
歌者
1949年
中山装
游击队
杭州
中学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关于“七月”诗派
- 3
-
-
作者
冀汸
-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6期1-3,共3页
-
文摘
出自文艺评论家笔下和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的“七月”诗派或者“七月派”诗人,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学见解和艺术风格近似自然形成的,自觉结合的,而不是由谁有意发起并发表什么宣言之后组织起来的文学社团。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
关键词
“七月”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七月派”诗人
文艺评论家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文学社团
抗日战争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一只不停滚动的桶——绿原诗歌艺术的衍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叶橹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0,共6页
-
文摘
被称作“七月派”的一批诗人,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而纷纷沦为阶下囚。经历了长期精神煎熬的绿原,以他饱经沧桑的诗笔重现自身的精神风貌时,已经把许多苦难的记忆熔铸在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之中。从嘲笑呵斥“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到同情理解“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绿原从革命者到思考者所走的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绿原作为一个诗人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何等正确的思想观念,而是他以自己的诗歌坦诚地描述了他的存在方式。因此,一个诗性的绿原,知性的绿原,理性的绿原,当他在诗中时而如此时而如彼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和诗性直觉时,我们所看到的便是他的丰富复杂,他的斑驳陆离。
-
关键词
绿原
“七月派”诗人
胡风事件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回不去”的精神家园——读胡风诗作《儿时的湖山》
- 5
-
-
作者
郭晓宏
-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
-
关键词
精神家园
诗作
胡风
“七月派”诗人
《野花与箭》
诗集
诗歌
苍凉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著名诗人、本刊顾问牛汉逝世
- 6
-
-
-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7-197,共1页
-
文摘
著名“七月派”诗人、散文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离休干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新文学史料》杂志原主编兼顾问,编审牛汉同志因肺心病导致心脏功能衰竭,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去世,享年90岁。
-
关键词
“七月派”诗人
牛汉
顾问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文学史料》
专家委员会
逝世
离休干部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风前大树:彭燕郊诗歌论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吴思敬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3-148,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彭燕郊是作为"七月派"诗人被定位的。然而"七月派"活跃的时代仅是彭燕郊诗歌创作的起步阶段,他70年的创作历程和丰硕成果不是"七月派"所能涵盖的。本文把彭燕郊放到20世纪诗歌发展的大背景中,描述了他的"战士"与"诗人"合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指出他是"五四"以来的新诗现代化的着力实践者,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现代现实主义的艺术宗旨,充满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充满了对现代性的追求。
-
关键词
彭燕郊
诗歌史
“七月派”诗人
新诗现代化
中国现代
起步阶段
诗歌创作
创作历程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深切缅怀冀汸先生
- 8
-
-
-
出处
《江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翼汸。1918年12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25年回国,1935年开始发表大量诗歌和小说。1955年被打成胡风集团骨干分子,1979年平反,1980年复出工作。参与筹创《江南》杂志。1985年当选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当代中国诗界的先行者之一。
-
关键词
“七月派”诗人
印度尼西亚
《江南》
当代中国
副主席
浙江省
先行者
诗歌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世事苍茫说方然
- 9
-
-
作者
沙牧
-
出处
《江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
文摘
前年(2012年)深秋的一天,作家孙侃来电,说他想为《文史我鉴》写一篇关于“七月派”诗人方然的文章。我一时语塞,颇为犹豫。之所以犹豫,是因为首册《文史我鉴》结集出版不久,就有读者著文批评说,入选那一集子的某些作家,如冀疬、鲁彦“在通行的文学史上似乎只留下了名字”,因为他们“似乎并没有留下令人信服的著作”。
-
关键词
“七月派”诗人
文学史
作家
文史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