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不朽”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作用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 杨金钊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6-49,共4页
"三不朽"是古人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其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它追求的是道德完善、功勋卓著、思想不朽。千百年来,"三不朽"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本的价值观念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化、指导功能,在构建古人精神世界... "三不朽"是古人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其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理想,它追求的是道德完善、功勋卓著、思想不朽。千百年来,"三不朽"已成为中华民族根本的价值观念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化、指导功能,在构建古人精神世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国家教育层面而言,它彰显着"正气弘诸天下"的指导向度;就社会教育层面而言,它昭示着"毁誉同乎累叶"的引领作用;就个人教育层面而言,它呈现着"荣辱止于其身"的示范效应。而在中华民族崛起的21世纪,它同样以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砥砺后人继往开来,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中国传统教育 人生价值 国家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下载PDF
论“三不朽”说对司马迁及《史记》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51,共4页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 “三不朽”说,最早在《左传》中完整提出,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通过垂德后世、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超越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获取人生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人士的观念中,带有普遍的意义,始终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三不朽” 《史记》创作 不朽” 历史贡献 《悲士不遇赋》 《汉书》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伍子胥
下载PDF
试论“三不朽”思想对曹植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庾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儒家的"三不朽"思想为古代士人树立了人生目标,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人物,同样受到深刻的影响。纵观其诗歌的创作,"三不朽"的影响贯穿始终。
关键词 “三不朽” 曹植 诗歌 影响
下载PDF
忧患意识与“三不朽”境界的追求——兼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格特征
4
作者 陈素权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节奏,先秦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道,强调立德的要求;汉唐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君,强调立功的要求;明清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天下,...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节奏,先秦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道,强调立德的要求;汉唐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君,强调立功的要求;明清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天下,以立言的形式强调变革的要求。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精神驱力。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三不朽” 士大夫
下载PDF
“三不朽”之“德”考
5
作者 王灿 《长江论坛》 2019年第2期92-96,共5页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作为排名首位的"不朽",其内涵亦贯穿"三不朽"中,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基本上遵循着"德"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三不朽” “德”
下载PDF
试论“三不朽”思想对曹丕曹植兄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蒲二利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69-171,共3页
三不朽思想的提出,为古代士人树立了人生价值目标,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丕和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对"三不朽"思想的接受各有偏重,纵观他们的一生,三不朽的影响贯穿始终。
关键词 “三不朽” 曹丕 曹植 影响
下载PDF
“三不朽”的实质蕴含、总体特征及时代昭示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秀红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6,共6页
"三不朽"一直被传统主流文化所倡导和追求,但历代注家对其思想文化蕴含的解读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文化效用的发挥。通过对"三不朽"内涵与外延的梳理,"三不朽"的实质蕴含为:"立功"... "三不朽"一直被传统主流文化所倡导和追求,但历代注家对其思想文化蕴含的解读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文化效用的发挥。通过对"三不朽"内涵与外延的梳理,"三不朽"的实质蕴含为:"立功"与"立言"源于"立德","立德"统率着"立功""立言","立功""立言"是"立德"的重要体现。"三不朽"的总体特征表现在三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立足于新时代,"三不朽"对于当代人为人民立德、为事业立功、为时代立言有着重要的昭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立德 立功 立言 新时代
下载PDF
司马迁“三不朽”的价值观
8
作者 李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96-99,共4页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 “死而不朽”的说法早已有之,司马迁继承了传统的“三不朽”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区分出三个有针对性的价值追求层面,从而使“三不朽”说的内涵具体化、明朗化。他“好奇”的价值审美倾向,是他重人事、肯定人的主动性、宣扬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观念的反映,是对“三不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价值观 “三不朽”
下载PDF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工作伦理构建——“三不朽”思想的现代解读
9
作者 王永军 刘慧煜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章通过对"三不朽"思想的现代解读,发掘立德、立功和立言新时代的文化意义,试图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工匠的工作伦理,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 “三不朽”思想 工匠精神 工作伦理
下载PDF
从“三不朽”看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丽 姜文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三不朽"是解读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把钥匙。本文从"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超越自我、实现不朽人生价值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传统"三不朽"思想的继承... "三不朽"是解读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把钥匙。本文从"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超越自我、实现不朽人生价值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传统"三不朽"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立功” “立言” “立德” “勇者不必死节”
下载PDF
“三不朽”思想与李齐贤的咏史怀古诗创作
11
作者 刘辉 《东疆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咏史怀古诗是韩国古代文人李齐贤诗歌中较有特色的一类,诗中记录了李齐贤在中国的行迹,及其对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感知。李齐贤的咏史怀古诗创作,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历史、人物及其典故,一方面显示了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熟识,并为... 咏史怀古诗是韩国古代文人李齐贤诗歌中较有特色的一类,诗中记录了李齐贤在中国的行迹,及其对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感知。李齐贤的咏史怀古诗创作,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历史、人物及其典故,一方面显示了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熟识,并为其诗歌注入了深厚的思想意蕴;另一方面他还用这些历史典故来表明其对于"立功、立德、立言"的伦理与生命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齐贤 咏史怀古诗 “三不朽” 生命价值追求
下载PDF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群红 《西部学刊》 2020年第2期72-74,共3页
所谓"三不朽",即古人所言"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一生在此三方面均有突出建树,故被称为"三不朽"人物。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这样六点。其一,智仁勇兼备;其二,洞察... 所谓"三不朽",即古人所言"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一生在此三方面均有突出建树,故被称为"三不朽"人物。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这样六点。其一,智仁勇兼备;其二,洞察应对心如明镜;其三,艰难困苦久经历练;其四,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其五,深山幽居中的深思熟虑;其六,乐观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伟业 主要因素 智仁勇三达德
下载PDF
曹聚仁的“三不朽”
13
作者 柳哲 《时代金融》 2013年第6期67-68,共2页
最近翻阅曹聚仁自传《我与我的世界》,一位人格伟岸、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毕生爱国的书生形象,跃于我的脑际。曹聚仁在批评刘大杰时曾写过《标点三不朽》,我就借题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是对他的深切缅怀,也权且作为读他的... 最近翻阅曹聚仁自传《我与我的世界》,一位人格伟岸、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毕生爱国的书生形象,跃于我的脑际。曹聚仁在批评刘大杰时曾写过《标点三不朽》,我就借题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是对他的深切缅怀,也权且作为读他的自传后的一点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 书生形象 刘大杰 自传
下载PDF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三不朽”人物
14
作者 胡发萍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1-93,共3页
陶渊明(365?-427)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里,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被誉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但综观其全部诗歌作品,其归隐前后的13首诗歌引用22个"三不朽"人物入诗。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归隐前后虽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一直... 陶渊明(365?-427)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里,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被誉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但综观其全部诗歌作品,其归隐前后的13首诗歌引用22个"三不朽"人物入诗。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归隐前后虽然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一直没有忘怀世事,也没有完全遁世无闷,其思想中始终怀有强烈的"三不朽"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三不朽”人物 思想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江南寒士的“三不朽”与民间生活伦理——以《王韬日记(增订本)》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茂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90,190,共15页
王韬早年在上海墨海书馆谋生期间,虽然受洗入教,但其思想核心还是植根于儒学之中,其人生理想则是儒家的“三不朽”。随着晚清士人阶层整体性的膨胀与贫困化,“三不朽”理想与现实生活相互冲突,彼此调适。在这一调适过程中,王韬践行灵活... 王韬早年在上海墨海书馆谋生期间,虽然受洗入教,但其思想核心还是植根于儒学之中,其人生理想则是儒家的“三不朽”。随着晚清士人阶层整体性的膨胀与贫困化,“三不朽”理想与现实生活相互冲突,彼此调适。在这一调适过程中,王韬践行灵活务实的民间生活伦理,游走于“夷夏”之间、纠结于城乡之间、犹豫于科举功名与经济实学之间,最终还是立足于自己最擅长的“立言”。通过立言,王韬得以彰显其文化权力。王韬早年的理想在江南寒士中具有普遍意义,但他绝非抱朴守拙的醇儒,其权宜务实的个性,以及对西人欲拒还迎的暧昧,也为其后来出走海外、由“名教罪人”转变为洋务导师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韬 江南寒士 “三不朽” 夷夏之辨 民间生活伦理
原文传递
“三不朽”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影响
16
作者 欧蕾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56,共2页
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学术的发展联系紧密,不同时代对文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各有侧重,但总体上仍受到旧传统的影响,任何凌驾于传统之上的批评与评价绝不存在。"三不朽"是春秋统治阶级的一种看法,从三个方... 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学术的发展联系紧密,不同时代对文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各有侧重,但总体上仍受到旧传统的影响,任何凌驾于传统之上的批评与评价绝不存在。"三不朽"是春秋统治阶级的一种看法,从三个方面强调了人生的终极价值和奋斗目标,后发展成为文章著述以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根据,成为后世文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并在评价文学时通常以真诚、笃实、致用等方面的标准来衡量,现就文学批评中对这三方面文学创作实践的要求作一简单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文学批评实践 理论根据 真诚 笃实 致用
原文传递
论“三不朽”人生价值观对毛泽东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斌 张改凤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传统儒家的"三不朽"人生价值观对毛泽东影响较深。无论从他青年时代走出乡关、创立新民学会、接受马列主义、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 传统儒家的"三不朽"人生价值观对毛泽东影响较深。无论从他青年时代走出乡关、创立新民学会、接受马列主义、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还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从中都能探寻到儒家人生价值观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三不朽"人生价值观是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思想养料,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助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不朽” 人生价值观 毛泽东
原文传递
乾隆朝民间献书与徽州学人的“不朽”理想——以余元遴进献汪绂遗书为中心的考察
18
作者 王献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清代徽州大儒汪绂学宗朱子、著述等身,追求“不朽”是其人生理想。但汪绂生前声名不显,在其死后,弟子余元遴曾多次向朝廷进献汪绂遗书,希望使其人列国史、使其书入《四库》,其间虽经波折,但最终得到安徽学政朱筠的表彰:朱筠为汪绂撰写... 清代徽州大儒汪绂学宗朱子、著述等身,追求“不朽”是其人生理想。但汪绂生前声名不显,在其死后,弟子余元遴曾多次向朝廷进献汪绂遗书,希望使其人列国史、使其书入《四库》,其间虽经波折,但最终得到安徽学政朱筠的表彰:朱筠为汪绂撰写《墓表》,从祀汪绂于紫阳书院,并应允誊录汪绂遗书进呈四库全书馆。但经考察,朱筠并未将汪绂遗书进呈四库全书馆,《四库全书》所收汪绂《参〈读礼志疑〉》为翰林院编修励守谦所献。正是由于汪绂自身坚定的学术理想、余元遴献书的不懈坚持、徽州乡绅士子的鼎力帮助以及地方官员的大力表彰等多方面的合力,才最终使汪绂这样一位底层学者得以在地方志、国史、学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最终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汪绂 余元遴 朱筠 《四库全书》 “三不朽” 朱子学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中西不朽观及其比较
19
作者 刘庆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32-36,共5页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中西不朽观及其比较刘庆华卢梭说过:“谁要是自称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便是撒谎。”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将要走向末日的。知道自己会死,使人超越了动物,显示出自身的崇高与伟大,但同时...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中西不朽观及其比较刘庆华卢梭说过:“谁要是自称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便是撒谎。”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将要走向末日的。知道自己会死,使人超越了动物,显示出自身的崇高与伟大,但同时也在自己的心灵上抹下一片难以消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灵魂不朽 “三不朽” 灵魂观念 柏拉图 灵魂不死 道德修养 肉体 儒家文化 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三不朽:回到先秦语境的思想梳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6-27,共12页
“三不朽”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至巨 ,在评价和征引这一观念时 ,学界已经形成一种认识泛化和思维惯性 ,使“三不朽”成为一个无须进一步剖析的常识性思想范畴。在它面前 ,似乎只有“获取人生永恒价值”、“注重主体精神的永存”这... “三不朽”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至巨 ,在评价和征引这一观念时 ,学界已经形成一种认识泛化和思维惯性 ,使“三不朽”成为一个无须进一步剖析的常识性思想范畴。在它面前 ,似乎只有“获取人生永恒价值”、“注重主体精神的永存”这样一种解读视角。本文试图回到“三不朽”的原始语言环境 ,逐一分析组成它的各种精神元素 ,不仅能得出与现行主流认识不同的结论 ,而且同时对萌生于先秦的公私观念进行了一番仔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价值观 先秦语境 臧文仲 社会伦理道德 “三不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