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星关区暴雨天气特征和“三个叫应”阈值研究
1
作者 帅龙 王志红 +3 位作者 姚浪 吴姗 罗亚楠 李阳东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求,降低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及城市内涝等灾害影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方法】利用2016—2022年毕节国家基本气象站和34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七星关区暴雨... 【目的】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求,降低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及城市内涝等灾害影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政府。【方法】利用2016—2022年毕节国家基本气象站和34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七星关区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七星关区应急局提供的灾情数据,研究“三个叫应”阈值。【结果】七星关区年均暴雨站次107.8站,年均暴雨日数19.2 d;统计时段内7月累计出现36个暴雨日为最多,占27%,月暴雨站次峰值出现在7月达231站;暴雨日数、最大日降水量及最大小时雨强存在着明显的时间、空间不连续变化。【结论】通过局地暴雨天气特征与灾情资料结合,应用百分位法对地方“三个叫应”阈值标准进行修订,利用新标准对2023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应用,发现修订后的“三个叫应”标准在地方应急叫应和调度工作时,更具客观性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气象服务 “三个叫应”
下载PDF
印江县汛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三个叫应”服务 被引量:18
2
作者 代瑞华 方启云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利用印江县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和区域内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11—2016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近34a县中心城区的短时强降水特征和近6 a 16个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 利用印江县气象观测站1983—2016年和区域内1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011—2016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对比分析、汇总归类等统计方法,分析近34a县中心城区的短时强降水特征和近6 a 16个站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34 a,县中心城区汛期短时强降水量级以20~30 mm为主,对暴雨日贡献比较大,年次数呈波动变化;集中并均匀分布在5—8月;日次数集中在夜间,日变化特征在各月有明显不同。(2)近6 a,印江区域内汛期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中东部,月份分布似正态分布,集中在6月和7月,各月不同区域累积次数也不同;日次数集中在夜间,日变化特征在各月也有明显不同。(3)利用得到的降水分布特征,指导印江气象局更好的开展"三个叫应"气象服务,重点关注短时强降水易发区、大小流域区域、地质灾害点和人口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量 短时强降水 统计特征 “三个叫应”服务
下载PDF
威宁县2016-2023年暴雨天气特征及乡镇“三个叫应”阈值研究
3
作者 张孝秀 蔡军 +3 位作者 余吕 柯莉萍 徐啟元 蔡彤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文章通过2016-2023年威宁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区域气象站降雨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威宁县暴雨天气特征,结合县应急管理局提供的暴雨洪涝灾情数据,找出33次出灾暴雨日不同时段最大雨量,并利用百分位法对最大雨量进行分析,建立威宁县“三个叫应... 文章通过2016-2023年威宁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区域气象站降雨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威宁县暴雨天气特征,结合县应急管理局提供的暴雨洪涝灾情数据,找出33次出灾暴雨日不同时段最大雨量,并利用百分位法对最大雨量进行分析,建立威宁县“三个叫应”阈值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威宁县年均暴雨天数23.8天,年均暴雨站次151.9站,暴雨天数峰值出现在6月,暴雨站次峰值出现在6月和7月;4-10月均会出现暴雨天气,但暴雨集中期在6-9月;暴雨天数分布不均,南部片区和东部片区暴雨天数多,西北片区暴雨天数较少;若威宁境内出现1 h累计雨量达25.0 mm或2 h累计雨量达40 mm及以上,且降雨还将持续,应及时开展“三个叫应”服务,切实发挥“三个叫应”在防灾减灾中的先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三个叫应” 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