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个理解”的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秋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第11期32-34,共3页
文章从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关注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变式延伸,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讨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三个理解” 初中数学 探究能力 培养对策
下载PDF
基于“三个理解”的教学活动实践与思考——以“完全平方公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卫东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本文以“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为例,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角度,分别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分析,立足于数学思想与方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创建师生互动、双向反馈调控、充满生机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 “三个理解”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完全平方公式
下载PDF
基于“三个理解”,践行“问题驱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教学设计与思考
3
作者 刘东升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课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方程";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小结,布置练习。回顾该课的打磨历程,虽然聚焦在板书的不断调...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一课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方程";从函数角度解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小结,布置练习。回顾该课的打磨历程,虽然聚焦在板书的不断调整优化上,但是,教学立意却是基于"三个理解",践行"问题驱动"的理念——理解数学:厘清函数对方程、不等式的统领作用;理解学生:在研判学情的基础上选编问题驱动学程;理解教学:根据学程中学生的表现相机引导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理解” 问题驱动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
下载PDF
基于“三个理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4
作者 孙学闯 《新智慧》 2021年第18期119-120,共2页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主要指通过图形问题提高学生的描述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数学素养。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主要指通过图形问题提高学生的描述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数学素养。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仍存在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大力倡导将"三个理解"融入初中数学几何直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服务。本文基于"三个理解",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问题积极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理解” 初中数学 几何直观
原文传递
问题驱动激思维,挖掘思想突本质——以人教B版《求函数零点的一种计算方法》为例
5
作者 龚圣龙 《数学教学通讯》 2017年第30期12-13,共2页
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上加强思考,将"斐波那契解三次方程"的历史故事运用于教学,使得引入与后面的探究浑然一体,利用问题驱动激活学生思维,突出数学本质.
关键词 “三个理解” 问题驱动 数学文化
下载PDF
一明一暗一反思 一课一章一整体——“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法则呈现”环节磨课侧记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彬 陈兆国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1-33,共3页
磨课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课堂教学方面)的有效方式,通过一次"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法则呈现"部分的磨课侧记,指出课例设计需要做到脉络清晰,即"一明一暗一反思";还需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即"一课一章一整体".
关键词 二次根式 磨课 数学现实 “三个理解”
原文传递
Multiple Positive Solutions to a Nonlinear Two-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ith p-Laplacian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艳 严树林 葛渭高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0-488,共9页
By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a new three functionals fixed point theorem, sufficient conditions axe obtained to guarantee the existence of at least three positive solutions for p-Laplacian equation: (φp(u′))′ +... By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a new three functionals fixed point theorem, sufficient conditions axe obtained to guarantee the existence of at least three positive solutions for p-Laplacian equation: (φp(u′))′ + α(t)f(t,u(t)) = 0 subject to nonlinear boundary value conditions.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value problem p-Laplacian operator positive solution the threefunctionals fixed point theor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