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链”对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1
作者 孙晓娟 刘家蒙 李佩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2008-202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水平,并利用固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三链”对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三链”对我国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的... 基于2008-202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水平,并利用固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三链”对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三链”对我国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空间效应显示,“三链”对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短期对相邻地区的影响更大,长期对本地区影响更大,短期总效应大于长期总效应。因此,要统筹“三链”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三链”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链 制造业“三化”协同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效应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三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颜黎光 钟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4,共5页
从"三化"如何有效发展出发,分析科技创新与"三化"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采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对目前"三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从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3个视角分别对科技创新的价值与其两两之... 从"三化"如何有效发展出发,分析科技创新与"三化"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采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对目前"三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从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3个视角分别对科技创新的价值与其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得出科学有效的数据及分析结果,弥补之前关于此问题的单一定性分析的不足,从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角度提出科技创新与"三化"协同发展的机制,构建具体的发展模型,以有效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三化”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形态的三重转变及其协同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淳 朱要龙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今依然存在“非农化缺位”、“城镇化越位”和“人口学内隐”三个不足。当代中国亿万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即便取得了城镇“常住”资格,但仍然难以获得“市民”权益,普遍处在有“市民”身份、无“同城”待遇的窘境中。鉴于此,跳出对城镇化的孤立认识,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张,从人口主体视角把城镇化、非农化和市民化的所谓“三化”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探讨人口形态在“三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及身份异同,并将三种人口形态的转变对应于“三化”进程与“三农”问题,探寻人口形态在“三化”之间的协同共进与顺畅接续。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实现并不在于人口聚居形态的空间变化,即乡—城转变,而取决于人口从业属性的非农转变,即农—工转型;继而阐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以从业方式的非农化为引领,以“市民”身份及其权益的平等获得为标志,而不是以聚居形态的城镇化为终结。一个健康有序、持续深入的城镇化,应是既得益于非农化的支撑,又有助于市民化的实现,是一个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有序联动与协同共进的过程。最后从制度建构层面探寻“三化”协同中“人口”归一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农化 市民化 人口形态 “三化”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