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风“三十万言书”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文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三十万言书"整体具有浓重的愤激、驳诘情绪,但又有明显的文学理论批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思路设计相当大器,思辨力强,由三个板块组成:在第一板块中,胡风调动现实主义理论修养,驳斥了林默涵... "三十万言书"整体具有浓重的愤激、驳诘情绪,但又有明显的文学理论批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思路设计相当大器,思辨力强,由三个板块组成:在第一板块中,胡风调动现实主义理论修养,驳斥了林默涵、何其芳的攻讦,甩掉了他们强加的理论"原则"帽子;在第二板块中,则在理论细节上进行申辩;在第三板块中,胡风主动出击,对林、何的理论批判鞭辟入里、咄咄逼人,理论批评自由舒展。他不无情绪化地归纳出林、何批评思维方面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名噪一时的"五把刀子"说。胡风的理论批评固然有力,但似乎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倾向,他对"题材决定"论的指责可为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三十万言书” 现实主义 主观战斗精神
下载PDF
“统一战线”政策与胡风的错位理解——重读“胡风三十万言书”
2
作者 袁洪权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9,共9页
"三十万言书"作为胡风文艺思想的重要体现,曾三次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发表,但涉及复杂人事关系的第三部分,迟至1999年才正式公布。其背后,涉及的仍旧是复杂的人事关系。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文艺战线上实行的是"统一战线"... "三十万言书"作为胡风文艺思想的重要体现,曾三次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发表,但涉及复杂人事关系的第三部分,迟至1999年才正式公布。其背后,涉及的仍旧是复杂的人事关系。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文艺战线上实行的是"统一战线"政策,但胡风并不觉得自己是中共的统战对象,而是以批判者的姿态,对中共文艺领域的现象进行消极抵抗,并为自己不公平的遭遇提出异议。50年代文艺界的复杂性,这种举动恰好给反胡风提供了契机。论文以重读"三十万言书"为目的,主要清理胡风对"统一战线"的错位理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三十万言书” “统一战线” 错位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