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协同四递进五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1
作者 赵德刚 杨树华 段广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7期97-100,共4页
为提升材料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性,构建了“三协同四递进五融合”的材料类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构建专业教师、“双创”导师、企业行业专家三师协作的创新创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专业社团—众创空间—科技实验室—... 为提升材料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性,构建了“三协同四递进五融合”的材料类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构建专业教师、“双创”导师、企业行业专家三师协作的创新创业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打造“专业社团—众创空间—科技实验室—企业孵化器或产业园”四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形成“通识课程+专创课程+实践课程+赛事培训课程+成果孵化课程”五维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全面推进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材料类专业 新工科 “三协同四递进五融合”
下载PDF
“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
2
作者 刘杰 董新秀 +3 位作者 薛其勤 唐玉海 杜鹏 李法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270-273,共4页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知农、懂农、爱农、从农”的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潍坊科技学院通过构建“五融合·四递进·三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整合了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地方应用型涉农高校 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融合·递进·协作
下载PDF
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三全四课五育”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探索
3
作者 姜庆玲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聚焦智慧教育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创新“三全育人、四课联动、五育并举”价值引领下的智慧育人新理念。创立“多方联动,持续推进”的智慧教育新机制,涵盖组织、管理、服务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创建“数、智、网”赋能,融合创... 聚焦智慧教育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创新“三全育人、四课联动、五育并举”价值引领下的智慧育人新理念。创立“多方联动,持续推进”的智慧教育新机制,涵盖组织、管理、服务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创建“数、智、网”赋能,融合创新的智慧教学新模式,包括创立优质课程资源库、助力教师精准育人、带动学生泛在学习、提升学情系统分析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为高职院校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高职院校 融合创新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三融四双五对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常兰 刘小红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S01期114-116,共3页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满足行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供应链运营专业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注重从“入校”到“入行”的全过程双主体供应链人才培养,明确学生双重身份,配备双导师,建设双基地。...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满足行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供应链运营专业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注重从“入校”到“入行”的全过程双主体供应链人才培养,明确学生双重身份,配备双导师,建设双基地。按照产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提出“三融四双五对接”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并进行探索,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供应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 供应链运营 产教融合 协同培养
下载PDF
“三融合+四联动+三递进+多元化”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探索
5
作者 刘小红 戴小鹏 陈沅涛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10期251-255,共5页
针对程序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知识掌握难、编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弱等问题,提出“三融合+四联动+三递进+多元化”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如何设计基于信息化手段赋能的“三融合”教学生态,构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四联... 针对程序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知识掌握难、编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弱等问题,提出“三融合+四联动+三递进+多元化”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如何设计基于信息化手段赋能的“三融合”教学生态,构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四联动”教学资源,实施“三递进”的教学过程,采用更注重过程学习和编程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开展混合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联动 递进 多元化 程序设计类课程 BOPPPS
下载PDF
“双融合-三对接-五协同”校企共育创新型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案例
6
作者 刘杰 孙令真 陈运胜 《模具制造》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和广州银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探索—“双融合、三对接、五协同”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科教双融合,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 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和广州银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探索—“双融合、三对接、五协同”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科教双融合,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对接,实现产业-岗位-标准-赛训-证书五链协同,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 融合 对接 协同 校企合作
下载PDF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广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4-69,共6页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由微观到宏观层次的“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多元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态势。在参照多元融合中涉及的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以及教育链“四链”衔接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协同共生...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由微观到宏观层次的“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多元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态势。在参照多元融合中涉及的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以及教育链“四链”衔接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协同共生及“三螺旋”理论,通过引进政府作为参与主体以及政策链为保障机制,提出以高职院校为核心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五链”融合共生模式。分别从组织模式的共生理论视角、耦合理论视角、系统要素视角对该模式的内涵进行诠释,并总结出该模式的五种运行形态:单螺旋组织内连续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点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间歇共生模式、双螺旋组织内外连续共生模式与三螺旋组织内外一体化共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三螺旋” 链”融合 协同共生
下载PDF
四方协同,三融五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实践探索--以“新零售智慧商谷”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红霞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8-92,共5页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组织形态中较有代表性,是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经济紧密协同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着力点,是摆在全省中职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依托"新零售智慧商谷"创新"四方协同,三融五化"...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组织形态中较有代表性,是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经济紧密协同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着力点,是摆在全省中职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依托"新零售智慧商谷"创新"四方协同,三融五化"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统筹协调规划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各类资源,实现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共振,建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协同 新零售智慧商谷
下载PDF
“一体化+三协同+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慧 任永功 《计算机教育》 2021年第9期161-166,共6页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企业高能力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问题,提出"一体化+三协同+四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中的"子网划分"为例,从课程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课程设计、课程评价5个方面介绍实践应...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企业高能力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问题,提出"一体化+三协同+四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中的"子网划分"为例,从课程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课程设计、课程评价5个方面介绍实践应用,最后说明教学效果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协同 融合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位一体、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鸭珠 张兰 《职教通讯》 2016年第15期64-67,共4页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三位一体、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实践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三位一体、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实践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电子商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位一体 递进
下载PDF
染整专业“三步递进、四度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莉莉 王开苗 《纺织服装教育》 2012年第3期223-225,共3页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确立"三步递进、四度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并推行项目引领...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在"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确立"三步递进、四度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并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染整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技术 递进 融合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方共育、四岗递进、五级考评”中国特色学徒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江阴中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琪 《汽车与驾驶维修》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本土化实践,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新《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至此,学徒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本土化实践,是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新《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至此,学徒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我校围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遵循现代职教理念,组建“上汽通用、海鹏集团、江阴中专”育人共同体,构建“三方共育、四岗递进、五级考评”中国特色学徒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培养高素质“现代班组”技术技能人才,并给同类职业学校汽修人才培养以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共育 递进 级考评 学徒制 虚拟增值人才
下载PDF
“二聚焦、四协同、五位一体”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
13
作者 宋辉 姜中杰 周晓东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于2019年4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随后,2020年10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建设思路。在此背景下,本... 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于2019年4月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随后,2020年10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建设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青岛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提出了“二聚焦、四协同、五位一体”的“上合方案”。文章立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明确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结合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以及山东省“十强产业”等区域发展规划。本文通过校政企行四方协同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对推动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焦、协同位一体 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 学科交叉融合
下载PDF
基于“一平台、五协同、三融合、一理念”的家具制造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14
作者 张波 金锦花 裴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变,对于家具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然而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大格局下的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对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变化。教学团队先后在多家企业进行走访,针对人才岗位需求、... 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转变,对于家具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然而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大格局下的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对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变化。教学团队先后在多家企业进行走访,针对人才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与行业企业达成共识,最终形成了“一平台、五协同、三融合、一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强、技术技能精湛、技术革新能力强、精益求精的“现代鲁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平台 协同 融合 一理念 “现代鲁班”人才
下载PDF
“三方共育、四层递进、五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5
作者 韩朝胜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3期31-33,共3页
在政府支持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对接融合,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方共育 层螺旋递进 项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6
作者 李兰友 李海玲 +2 位作者 周斌 钱毅航 杨爱喜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0期47-49,共3页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可逆转的当下,“机会太多,人才太少”的窘况对其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而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需要高职院校制定与...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不可逆转的当下,“机会太多,人才太少”的窘况对其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而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需要高职院校制定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三岗递进、四链合一、五准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提升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融合 链合一 融合
下载PDF
机械CAD课程“三四五”教学模式研究
17
作者 胡金莎 吴鹏 张春梅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针对中职学校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立足于学生感性直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紧密契合时代需求,校企联手制定专... 针对中职学校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立足于学生感性直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紧密契合时代需求,校企联手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材,持续推动机械CAD课程的改革创新。通过紧扣产业需求、企业实际和职业岗位,确保教学方向正确;融入行业标准、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和企业实例,形成“四融入”教学模块,实现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并坚守“五结合”原则,即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教与学互动以及考核与评价的综合运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五年的实践验证,“三四五”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机械CAD课程的产教融合,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技能竞赛及专项职业能力测试中均取得显著进步,有力推动了机电专业群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中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CAD 产教融合 贴近融入结合
下载PDF
基于课程论的双导师协同教学研究系列之五 三方协同 四步研习 五向发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红稳 黄健毅 +1 位作者 高秋霞 蓝观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效果提升问题,文章通过“高师院校、教研机构、优质小学”三方协同,开展“看、思、研、行”四步研习,从“字、词、句、段、篇”五向发力,加以解决。实践结果表明,这一策略措施是有效的。
关键词 协同 步研习 向发力 语文教学能力
下载PDF
“四阶递进、五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恒 《江苏教育》 2017年第92期24-27,共4页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依托,通过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逐渐形成了'四阶递进、五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成效较好,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递进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年制高职 数控技术专业
下载PDF
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一主线二对接三融合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啸 赵杨 《科技视界》 2021年第13期156-157,共2页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的要求,贯彻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双万工程”实施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趋...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的要求,贯彻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双万工程”实施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趋同等实际问题,研究探索商务英语专业“一主线二对接三融合四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人才需求,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加快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商务英语 一主线二对接融合协同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