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铭暄教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评述 |
赵国强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日本“三阶层”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与前苏联“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探讨 |
余金阳
许天顺
|
《法制与经济》
|
2012 |
1
|
|
3
|
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一个域外经验的反思与质疑 |
缑泽昆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4
|
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再反思 |
姚建龙
刘兆炀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23 |
1
|
|
5
|
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的选择适用——从三阶层与四要件犯罪构成论的比较说起 |
薛新红
|
《人民论坛(中旬刊)》
|
2011 |
2
|
|
6
|
犯罪构成体系的刑事程序功能研究——以“三阶层”的引入为视角 |
李冉毅
|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
2016 |
0 |
|
7
|
德国犯罪论体系的流变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启示 |
徐凯
|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2009 |
2
|
|
8
|
走“平民仁道”还是“精英霸道”——现代民主法治视野下犯罪构成理论的理性选择 |
欧锦雄
|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
2011 |
1
|
|
9
|
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的历史分析 |
许桂敏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改革,还是改换?——也谈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
陈刚
孙景仙
|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对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构建的再思考——以“但书”出罪路径为考察对象 |
蔡芸琪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2
|
坚持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 |
宋淳桐
|
《潍坊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三阶层”犯罪结构模式的中国语境批判 |
杨兴培
|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14
|
德国犯罪三阶层论的政治悲情——一个学术政治背景史的考察 |
欧锦雄
|
《法治研究》
|
2011 |
3
|
|
15
|
论犯罪构成的中国化发展选择 |
杨兴培
|
《法治研究》
|
2010 |
3
|
|
16
|
德国犯罪三阶层论的政治悲情——一个学术政治背景史的考察 |
欧锦雄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11 |
1
|
|
17
|
犯罪构成问题探讨的理性回归 |
俞小海
|
《研究生法学》
|
2010 |
1
|
|
18
|
简论我国犯罪构成的改造 |
焦阳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9
|
对犯罪构成的基本看法 |
李玉清
|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5 |
2
|
|
20
|
犯罪构成的借鉴与选择 |
黄喆茜
|
《法商论坛》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