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韵生动与艺术符号的意义动势
1
作者 于广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8,共19页
“气韵生动”概念自诞生以来,其意义内涵不断变化,难以明确界定。从符号美学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命题主要处理艺术符号的“动势”品质相关问题。但“气韵生动”这种艺术动势有其独特性,气韵“动势”贯穿着艺术符号的符形、符义、符用... “气韵生动”概念自诞生以来,其意义内涵不断变化,难以明确界定。从符号美学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命题主要处理艺术符号的“动势”品质相关问题。但“气韵生动”这种艺术动势有其独特性,气韵“动势”贯穿着艺术符号的符形、符义、符用三个意义维度,将艺术文本、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意义接受等多个维度关联起来,是对艺术“动势”最为深刻且全面的阐释。气韵“动势”之所以能够贯穿符号意义三维,在于其“根茎式”符号空间构造及“生成性”符号意义机制。艺术气韵“动势”以一个动力性符号结构减缓意义世界“熵增”态势,让整个社会文化保持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符号美学 艺术 德勒兹
原文传递
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2
作者 王一婷 《美术大观》 2011年第1期106-106,共1页
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把人类视觉知觉捕捉到一幅作品中的"两种互相对抗的力相互较量之后所产生的结果",理解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并列举了能够使人感受到张力的几种式样和元素,如倾斜、变形等,从手... 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把人类视觉知觉捕捉到一幅作品中的"两种互相对抗的力相互较量之后所产生的结果",理解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并列举了能够使人感受到张力的几种式样和元素,如倾斜、变形等,从手段、技法、画面等角度对具有倾向性的张力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视觉刺激” “不动之动”与“气韵生动”
下载PDF
宗白华与西方生命哲学
3
作者 李红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9-73,共5页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当代的最成功的延承与转型,这种延承与转型是与他对西方哲学特别是与西方生命哲学的成功接受紧密相关的,本文旨在从对他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关系缕述中挖掘剖析他对后者的接受、转化模式,并进...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当代的最成功的延承与转型,这种延承与转型是与他对西方哲学特别是与西方生命哲学的成功接受紧密相关的,本文旨在从对他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关系缕述中挖掘剖析他对后者的接受、转化模式,并进而探讨其成功的必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气韵生动 本土化
下载PDF
书艺如山 师德若水——浅读书法家王希俊教授
4
作者 蒋琼 《艺海》 2015年第3期84-84,共1页
文章论述了王希俊书法艺术的特征。
关键词 含蓄婉约 气韵生动 静中富
下载PDF
“六法”的新标点质疑 被引量:3
5
作者 伍朵 《新美术》 1983年第1期74-,共1页
《新美术》1981年第3期上发表的《谢赫的“骨法”论》一文介绍了对“六法”所作的新的标点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样的标点法... 《新美术》1981年第3期上发表的《谢赫的“骨法”论》一文介绍了对“六法”所作的新的标点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样的标点法,在逻辑上、语法上、理论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 骨法 谢赫 气韵生动 随类赋彩 买东西 固定词组 在路上 宾词组 类词
原文传递
看似平凡却精深——赏读《谈美书简》
6
作者 余文镜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22年第5期13-16,共4页
经典选段审美的对象也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两大类型。首先指出这个分别的是德国启蒙运动领袖莱辛。他在《拉奥孔》里指出诗和画的差异。画是描绘形态的,是运用线条和颜色的艺术,线条和颜色的各部分是在空间上分布平铺的,也就是处于静态的... 经典选段审美的对象也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两大类型。首先指出这个分别的是德国启蒙运动领袖莱辛。他在《拉奥孔》里指出诗和画的差异。画是描绘形态的,是运用线条和颜色的艺术,线条和颜色的各部分是在空间上分布平铺的,也就是处于静态的。诗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叙述动作情节的,情节的各部分是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也就是处于动态的。就所涉及的感官来说,画要通过眼睛来接受,诗却要通过耳朵来接受。不过莱辛并不排除画也可化静为动,诗也可化美为媚。“媚”就是一种动态美。拿中国诗画为例来说,画一般是描绘静态的,可是中国画家一向把“气韵生动”,“从神似求形似”,“画中有诗”作为首要原则,都是要求画化静为动。诗化美为媚,就是把静止的形体美化为流动的动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静为 化美为媚 画中有诗 形体美 气韵生动 作美 态美 莱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