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道观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璐 赵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2-66,共5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一种孝道观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学界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意见不一。考察前人所述并结合当时实际发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观...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一种孝道观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学界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意见不一。考察前人所述并结合当时实际发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观,不是简单地把不能生育后代视为最大的不孝,而是把不能实现家族在血缘、精神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延续和传承视为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精神文化传承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精神 价值
下载PDF
不孝有三是哪三
2
作者 田心林 《老年世界》 2006年第1期29-29,共1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孟子 君子 “不孝有三”
原文传递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当释为尊者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霖映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其实,周代“後”“后”可通假,周朝礼制里“後子”在诸子里地位独尊,一般是嫡长子;夏商国王称后,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尊称其妃为后,这会导致避讳。古“后”字是司之反写,基本语义是主、君,扩指尊者,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尔雅》训曰“后者君也”,《说文解字》释曰“君者尊也”。孟子之“无”有时指目无,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此,“无後”应该通假于“无后”,指无主(无君、无尊),即目无尊长,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家君、家尊)。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为大”,并旁通《诗经》和《孟子》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不孝有三 无後为大” 後子 孝序观 大孝尊亲
原文传递
为什么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比较《孟子·离娄上》与《圣经·创世记》第38章 被引量:8
4
作者 傅晓微 王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102,共7页
近代以来,儒家孝道教义中,最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孟子》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了。但孟子的这句话实则包含了儒家独特的死后永生观,而后世对这一孝道伦理有相当的误解。同时,通过类比推理,我们也可以为《圣经·... 近代以来,儒家孝道教义中,最为人诟病的可能就是《孟子》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了。但孟子的这句话实则包含了儒家独特的死后永生观,而后世对这一孝道伦理有相当的误解。同时,通过类比推理,我们也可以为《圣经·创世记》第38章中犹大的一句话"她(塔玛)比我更有义,因为我没有将我的儿子示拉给她"提供更为合理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塔玛与犹大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孝道 永生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